叶飞编著的《叶飞回忆录》此次再版所作的修订主要是:
1、全面校阅了全书,纠正了上一版中明显的笔误和编校印制中的差错;
2、对书中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进一步核查和规范;
3、重新绘制了作战示意图,使之更为清晰准确;
4、增加了若干重要的照片,重新撰写了照片说明;
5、在书末增加了叶飞生平大事年表,方便读者查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叶飞回忆录(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叶飞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叶飞编著的《叶飞回忆录》此次再版所作的修订主要是: 1、全面校阅了全书,纠正了上一版中明显的笔误和编校印制中的差错; 2、对书中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进一步核查和规范; 3、重新绘制了作战示意图,使之更为清晰准确; 4、增加了若干重要的照片,重新撰写了照片说明; 5、在书末增加了叶飞生平大事年表,方便读者查阅。 内容推荐 叶飞编著的《叶飞回忆录(套装上下册)》初版于1988年。此次再版,叶飞的亲属及当年帮助叶飞整理文稿的王昊同志审校了全书,并依据当年叶飞看后提出的意见作了少量的修改和调整。对书中尚存的个别记述有遗漏、细节有出入或与其他出版物有差异的地方,叶飞亲属表示,回忆录反映的是作者当时的认识和记忆,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作者的唯物主义态度,保持原书的面貌,不必为作者做修改和完善。 目录 童年少年青年 第一章 自菲律宾归来 家庭 童年 第二章 踏上革命征途 走向革命之路 二哥启存 从事工人运动 第三章 在斗争里成长 狱中 出狱之后 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 第四章 初到闽东 闽东革命的初期历史 霍童暴动以后 “土匪”问题 狮子头客店遇险 第五章 创建闽东苏区 对付大刀会的策略 闽东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成立闽东特委,独立坚持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 第六章 艰苦的1935年 一次重要的紧急会议 重建闽东特委 政策和策略的胜利 第七章 闽浙边临时省委和“南阳事件” 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 闽浙临时省委内部的分歧 “南阳事件 第八章 顾全大局团结抗战 闽东山民——畲族群众 历史的转折关头 停战谈判 闽东苏区和闽东红军的特点 驰骋大江南北 第九章 北上抗日皖南练兵 北上途中 岩寺集中 皖南练兵 第十章 挺进苏南敌后 执行”五四指示“进军苏南 初进敌后 重重阻力 第十一章 东进抗日 东进决策 夜袭浒墅关 建立阳澄湖抗日根据地 火烧虹桥飞机场 撤离东路 第十二章 渡过长江向北发展 扬中整编,彻底党化 百尺竿头,再上一步 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第十三章 驰援半塔集 顽固派掀起反共逆流 半塔集保卫战 驰援半塔集 少奇同志的一次谈话 重返吴家桥 第十四章 郭村保卫战 进入郭村 且说“两李” 黑云压顶 午夜报惊 保卫郭村 有理有节 有关郭村战斗的评说 第十五章 战黄桥 东进!东进! 胡服方案 扎根黄桥 联床夜话 营溪战斗 姜埝战斗前后 黄桥鏖战(上) 黄桥鏖战(下) 战争奇观 巩固胜利 第十六章 反投降反伪化 讨伐李长江 开展伪军工作 开辟边沿区工作 第十七章 反“扫荡” 相持阶段的基本斗争形式:反“扫荡” 调动敌人,粉碎盐城大“扫荡” 日寇的报复“扫荡” 第十八章 苏中三分区的抗日斗争 在斗争中发展地方武装 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 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坚持斗争,迎接胜利 第十九章 整风生产练兵 整风运动 大生产运动 军政大整训 第二十章 车桥痛歼日寇 三仓河会议 攻坚打援 攻取车桥 芦家滩歼援敌 乘胜扩张战果 第二十一章 天目山反顽 发展苏浙皖,迎接大反攻 第三次孝丰战役 反共迷梦破灭于孝丰城下 运动战的一次锻炼 第二十二章 撤离江南前后 胜利带来了新的矛盾 “夺取上海”的插曲 撤离江南,开始新的斗争 转战华东战场 第二十三章 涟水整编北上山东 第一纵队的成立 初到山东 华丰受降 “王胜事件” 济南见闻 解放泰安、大汶口 第二十四章 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的战略转变问题 建设强大的野战军 战争初期的集中兵力问题 第二十五章 苦战骆马湖——宿北战役 “水到渠成”的一仗 “敌人全线溃退” 置之死地而后生 战后余话 第二十六章 新年的献礼——鲁南战役 孕育春机的冬天 竟有这样的“指挥官” 活捉坦克 再歼敌整五十一师 第二十七章 紧钳李仙洲——莱芜战役 出敌不意,放弃临沂 敌军猬集莱芜城 紧钳四万蒋军 难忘的沂蒙山人 第二十八章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孟良崮战役 不性急、不分兵,忍耐待机 从“百万军中‘剜出’上将” 孟良崮上鬼神嚎 第二十九章 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 华东作战一年 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 战局变化促使我军兵力集中 国民党军分散兵力,败局已定 第三十章 雨季,特殊的进军——鲁南突围 左路军费县大捷 邹滕未下,鲁南待机 “西瓜”与“面包” 陕北来的贺电 第三十一章 解放战争的第二个战略转变——外线出击 从内线作战到外线作战的转变 挺进豫皖苏 粮食——根据地建设 多打胜仗是关键 第三十二章 濮阳整训 濮阳整训,迎接新的战略任务 “三查”、“三整”新式整军 朱总司令动员“钓大鱼” 军事练兵,群威群胆 从三团看部队成长的道路 第三十三章 中原钓“大鱼”——睢杞战役 决胜千里外 攻克开封,诱敌来援 围歼区兵团,活捉区寿年 保持主动,胜利转移 第三十四章 淮海决战中的华野第一纵队 淮海决战中的华野第一纵队 第三十五章 飞越长江天堑 把革命进行到底 渡江作战的军事部署 “紫石英”号事件 江阴要塞起义 长江果真是天堑吗 第三十六章 解放上海之战 解放上海的问题 上海战役的作战部署 攻打永久性设防区域 上海地下党的伟大功绩 解放福建和福建前线的斗争 第三十七章 提前入闽解放福州 新的决策 入闽准备工作 冒暑进军 解放福州战役 第三十八章 渡海登陆的成功一战——厦门战役 挥师南下,解放闽南 解放厦门的作战方案 佯攻鼓浪屿调动敌人 登陆夺取高崎滩头阵地 歼敌海滩 第三十九章 金门失利 金门战斗准备工作中的失策 金门失利的经过 攻击金门失利的经验教训 第四十章 东山奏捷 台湾海峡乌云滚滚 提前完成剿匪任务 巩固海防 东山岛告捷 第四十一章 厦门海堤和空军入闽 移山填海 劈山筑路 银鹰凌空 第四十二章 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 “九三”炮击 万炮齐发 国防部文告:谈谈打打,打打停停,半打半停 金门炮战之余波:万炮轰“瘟神” 绞索政策 第一章 出任交通部长 第二章 整顿之年 情况不好犹有可为 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整顿是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重大斗争 整顿并没有失败 第三章 解放干部 解放干部阻力重重 落实干部政策必须反对逼供信 落实政策要有专人负责 第四章 发展远洋运输 “风庆轮事件” 发展远洋航运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千方百计扩大远洋船员队伍 争分夺秒充实远洋船队 第五章 考察长江 长江航运要翻番 寂寞长江夜深沉 “突变”来得早了一些 第六章 多难之年 周恩来总理逝世,天安门事件 长航工作队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两个“事件”两次袭击 “铁路已经乱了,交通不能再乱!” 我的“太极拳经” 斗争高潮在计划工作座谈会 唐山大地震及其他 毛主席逝世及以后 第七章 大战上海港 1978年春事故迭起 “团结”轮火灾事故现场会 这一仗打不好,我自动下台 千人工作队助战上海 不是“一月革命”,是“一月反革命”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上港、长航建成大庆式企业 第八章 考察欧美,借鉴先进 出访北欧四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友好交往任务 百闻不如一见,北欧四国交通运输情况和对我的启示 考察莱茵河、密西西比河,作为开发长江航运的借鉴 访问荷兰、西德、比利时,考察航运发展经验 第九章 引进新技术,向海洋进军 恢复买船活动,远洋运输队伍不断发展 中央领导同志关心外贸和远洋船队的发展 引进新技术,要把先进东西“拿”过来 发展集装箱水路运输 健全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远洋海运事故 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生活环境艰苦,劳动条件差,更要关心职工生活 第十章 港口建设、管理要闯新路 三年大建港 为实现周总理的遗愿而奋斗 努力实现港口的现代化 “三压”又来了 港口要当“秦始皇” 第十一章 在“水”字上大做文章 建设内河航运网的设想 改变“黄金水道”的落后面貌 京杭运河及其他河道的建设规划 先进运输技术和先进运输方式的推广应用 水运工业的改组和技术改造 第十二章 建设现代化的公路交通网 地方交通这条腿更粗 第二次县乡公路建设高潮的出现 国防、边防公路的建设和改造 干线公路网的建设和改造 高速公路的修建规划 第十三章 揭开“阿波丸”之谜 关于“阿波丸”的传说 果断决策,独立自主打捞 历时四年的打捞过程 彻底揭开“阿波丸”之谜和打捞成果 第十四章 解放思想。开拓前进 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加强经济力量,发展远洋运输事业 招商局办工业区,破天荒地创造了“蛇口模式” 下卷后记 附录叶飞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919年,父亲带着二哥和我回到了故乡——福建省南安县的金淘区深鞍乡。 故乡距闽南古城泉州一天路程,虽然山清水秀,但是人多地少,是个穷乡僻壤。几百年来,不断有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家乡人性格僳悍、豪爽。明末清初南安出过两个人物:郑成功和洪承畴,一忠一奸,南安人总是以他们的经历来教育后代。 父亲回到家乡才一个月,就被土匪“绑票”了,好不容易赎回来,就匆忙离乡出国,以后就再不敢回来。从此,我们兄弟俩就由家乡的母亲抚养。 家乡的母亲娘家姓谢,嫁到叶家后一直没有随父亲出国,留在故乡苦撑家业。华侨往往在海外和故乡各维持一个家庭,这大概是由于他们总盼望有朝一日“叶落归根”的缘故吧。她没有生育过,我和二哥回到家乡,她就把我们当亲生儿子一样来抚养,所以我是由两个母亲抚育的。以后我参加革命,开始做地下工作,后来转战南北,就断了音信。一直到1949年,我率大军南下解放福建。母亲是家庭妇女,没有主意,十分惊慌,也不知道解放军的首长叶飞就是她的儿子。1949年9月我军进军抵达泉州,我才把母亲接来,见面后告诉她老人家:“我就是启亨,叶飞就是我。”她才惊喜交集。以后她到福州和我同住。母亲的晚年总算享了几年清福,1963年病故,没有跟我一起遭十年动乱的罪。 我幼年还乡后不久,就被送去读书,先上了半年私塾,念的是《三字经》。那时我还不会家乡的方言,上课什么也听不懂,只见先生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不觉嘻嘻笑起来。这下可闯了祸,先生拿起竹板戒尺打我手心……小孩学说话很容易,大约两三个月时间,我就学会了家乡话,还学会读写一些汉字。 第二年,进了深鞍乡完全小学。那个年代,这是一种“新式教育”了。当时的完小还很稀罕,毕业后就像考上秀才一般,有人到家中报喜:“贵府少爷讳××县完全小学第×名毕业……”家里要给来人赏钱,放鞭炮,宴请四邻。 我读小学的时候,正值第一次大革命的时代,福建沿海开放较早,新思潮的传播较快。我不清楚第一次大革命时代南安县革命活动的历史,只是知道在我读高小的时候,南安县已经有国民党的区分部和农民协会等组织。众所周知,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开始主要是在海外活动的,是得到华侨大力支持的。他和广东、福建沿海的三合会关系也很密切,所以南安县很早就有国民党组织并不奇怪。我读书的当年,这个小学有的教师比较进步,是国民党左派,经常给我们幼小的心灵灌输民主革命的思想,使我从小就受民主、革命、正义、平等、真诚、无畏、牺牲……这些清新而又美好的观念的感染。我还记得那时还参加过游行,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我开始获得革命思想的启蒙,是在读高小的时候。有位数学教师叶骥才,是国民党左派,很喜欢我们兄弟俩。那时我们两兄弟功课很好,每次考试第一名和第二名总是我俩轮流占去,叶骥才老师和我们很亲近,经常给我们讲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这位叶老师,是我幼年时代思想上的启蒙者,现已退休住在上海,我到上海时常去看望他。 1925年我高小毕业了,正赶上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也涉及海外的家庭,父亲写信回来说:家里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人升学,另一个要回菲律宾帮他经商。叶骥才老师知道这事后,找到我母亲说:“你这两个儿子都是高材生,中途辍学太可惜了,你们是小康人家,还是让两兄弟都继续升学为好。”母亲一向盼望我们两兄弟读书上进,便同意了,又写信给父亲。叶老师自己也给父亲和我生母写了恳切的长信劝说,终于打动了父亲,同意我两兄弟一起去考中学。P4-5 后记 父亲的这部回忆录终于出版面世,完成了他的一个未尽的遗愿。我作为著者的后人,非常感谢交通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出版社的鼎力支持,非常感谢父亲生前的许多同事们的热心帮助。 本书是早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叶飞回忆录》的续集,集中记录了父亲1975~1978年在交通部工作的经历。父亲自学生时代投身革命,在70余年的斗争生涯中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从事过地下革命斗争和长期的军事斗争。新中国建立后,他在党、政、军的主要岗位上均担负过领导工作。母亲在世时,曾帮助父亲完成了主要记录他的革命和战争生涯的《叶飞回忆录》,然而,其中只记录了父亲前半生的经历。父亲在晚年退休以后,开始对他后半生的经历进行回忆和总结。他感到自己的这段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是和我们党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决心动手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以为后人留下一些借鉴。 父亲晚年在回忆录的写作中,首先着手的就是在交通部工作的这一部,这正是我们国家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向“改革开放”过渡的时期,他认为对这一段工作进行总结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而且他自己似乎也对这一段的工作经历比较满意。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这是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历了建国初期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而后又经历了“文革”浩劫中的沉痛而深刻的反思,因而到交通部工作后,他在开展工作时的信念和方向都是十分明确和坚定的。同时,他的工作得到了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得到了交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因此,虽然在交通部的工作只有短短4年,他的努力和奋斗却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且完全可以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对于父亲这样性格的人来说,这自然是人生的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我想,读者或许可以从书中力求保持历史原貌的记录中,感受到著者的这些真实的感受。 两年前,父亲因突患重病不幸去世,而令人欣慰的是,他在生前已经完成了这部回忆录的撰写工作。在本书出版的时候,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曾经参加过这部回忆录的采访、撰稿和其他工作的同志,特别是付出过许多辛勤劳动的林祖乙、张镜源、鲁冰、梁国淮、过克昌、王昊、王传洪、许元贞同志。 秉承逝者的心意,我也祈愿在此向与父亲一起度过这段难忘的岁月的前辈们,致以深深的缅怀与谢忱! 叶小宇 2001年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