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从学校走出后第一次进入一家正规的家装公司实习,三个月,别的倒是没有学会什么,只是学会了说谎,而且撒谎还不脸红。等到自己想好要辞职的时候,便说了一些精心准备的谎言,当时老板笑了笑说,我感觉你有别的想法,其实你是很有潜力的。她说这样的话在我看来只是敷衍罢了,三个月就给了我二百块钱的工资。
离开第一家公司后,大半年时间围着山东半岛转了一遍。那些日子就这么漂来漂去。离开了威海的荣成石岛来到了乳山。来乳山真的是一种巧合,那天我只是随便在网上看一个装修论坛,没想到里面有一个要招工的信息,打了个电话询问,一听声音是个女人。那女人简单地告诉了我一下要求,说要进行面试,我连声说好,挂完电话就坐车去了那里。面试很快就通过了,第二天便正式去上班。
我在这个公司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算不上兢兢业业,但也没有犯什么大错,对公司还算是不错了。以前想过要离开,我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此时离开会对公司有一定的压力,毕竟公司里除了一些流动工人外只有我们两个正式员工。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与这位女老板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时冲动说了不留情面的话,原因很简单,就是看不惯她的为人。她多少有点小心眼。我与她在工作上,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争论。
工作了两年有余,自认为有了点工作经验,对薪水的要求渐渐高了,毕竟这是自己应得的。而且我有了一定的客户源与相应的人脉,但是老板始终没有给我涨薪的动静,相反有几次还不痛不痒地说了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话。
八月份的时候,我想回趟家。当时我把这种想法跟老板说了,其实也就是想把工资都要回来,不再回威海了。老板不是很高兴,我知道她现在钱不多,而且怕我回家后不再来,便说过几天给你,如果你先走,把银行卡号给我,我有钱了给你打过去。说实话,当时我并不是很相信她,因为之前我见到过她并不只一次食言,特别是对一位快要回家过年的木工,愣是把人家的工钱拖了一个月。但不管怎么说她毕竟是老板,钱没拿回来是不能翻脸的。
在朋友家待了几天。那几天也去银行查过,都没有钱汇过来。到了她说的最后期限,仍然没有汇来。我急了,害怕这种女人会小气起来比什么都厉害,于是我给她发了两条短信,她只回了一条,说明天托人捎给我。最后钱是给了,但是工作提成一分没给。
在家待了七天,回来后一切如旧,但是自己的心开始浮躁起来。老板也慢慢看出了一些端倪,有时一天不跟我说句话,说也是带搭不理的。
最终我决心要离开这家公司了。
离开这家公司后我躺在出租房的床上,在日记里总结道:工资是员工的最基本生活保障,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这种最低保障向后拖;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谁的就向着谁,如果一个老板不能保证你的最低生活保障,那么你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把他炒掉。
我的第三位老板,没有给我的物质生活带来什么改观,但是在信念上却给了我不少鼓励。在他手下做事的日子里,我便跟着他养成了早睡早醒的习惯,学会了每天早醒后都躺在床上思考一天要做的事情,因为只有早上人的思绪与心绪才是最佳状态。
跟着他做了将近一年,从室内设计到室外设计,从家装到工装每天都面对新的工作。我和他的上下级关系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在一起喝酒时称兄道弟,工作时两人会因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像这种时候每次我都会明白自己的角色,明明是他错了我也得忍让。
更多的时候我们俩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起喝咖啡,一起聊天,他会像长者似的给我讲社会的残酷,什么叫人心险恶。他会举些他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我分享与吸取教训。他喜欢总结他人的经验,言简意赅让人受益匪浅:用智慧充实自己,包装到更完善。缜密安排,眼光独到。工人只是为你赚钱的工具。抓住每个人的心理。不要以为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傻。有事说事,没有必要绕圈子。领导只是你在职时的领导,老师永远是老师。富人有富人的长处,穷人有穷人的短处。酒桌上的规矩是你人生历程中的处世哲学。不要对现任老板抱怨说你的前任老板。追求最大的利益才是合格的老板。钱永远挣不完,懂得要急流勇退。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懂得做狗,才能知道怎样做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想只为挣那点工资,只为那些用钱买不回来的经验。合作伙伴的微笑,其实是别有用心的。
以上这些话都被我记到了日记本上,每当晚上睡觉之前写日记时总会不经意地看看。这些浅显易懂的话分量却是很重的,就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样,谁都明白这样的话,但是当自己真正地吃亏后才会明白这句话的内涵与道理。老板总会比你聪明,要不也不可能成为你的老板。
当我提前一个月说出要辞职回家时,他惊愕地一时想不明白。我编了一个自认为充分的理由,说是要回家相亲订婚,父母催促得紧。
“订婚可是大事。”他笑着说,表示理解。
在我临走时他对我说:“二岩啊,你现在是个好员工,但还不是个好老板,所以回家后别着急自己单干,因为你的经验还差得远。如果真不行或者在家待够了,就再来我这儿,公司随时欢迎你。”
我说:“嗯,我会记住的。”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