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犹太人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却长期漂泊于世界各地?又为什么二战时德国法西斯要对犹太人加以迫害?为什么巴以战争竟能持续60年之久,至今仍无和平的迹象?……而这一连串的问号串联起的就是犹太民族的辛酸血泪史。翻开《犹太人--历史和文化》一书,让我们跟随作者吴德玉一同走进犹太人的信仰与生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犹太人--历史和文化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吴德玉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犹太人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却长期漂泊于世界各地?又为什么二战时德国法西斯要对犹太人加以迫害?为什么巴以战争竟能持续60年之久,至今仍无和平的迹象?……而这一连串的问号串联起的就是犹太民族的辛酸血泪史。翻开《犹太人--历史和文化》一书,让我们跟随作者吴德玉一同走进犹太人的信仰与生活。 内容推荐 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犹太人是独特的成员,有人认为他们聪慧好学、顽强勇敢,也有人认为他们自私胆小、投机取巧。为什么对犹太人有如此极端的两种态度? 我们与犹太人相距遥远,历史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我们彼此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会贯通,共同前进…… 吴德玉编著的这本《犹太人--历史和文化》以年代为序,从对犹太人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河流域文明讲起,在梳理其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对他们的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叙述,展示了一幅犹太民族悠久曲折又奔流不息上午生动画卷。 目录 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民族与国家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科学 三、古代迦南的居民 四、古犹太人的世界观 第二章 犹太人的早期历史 一、先祖亚伯拉罕 二、族长雅各 三、移居埃及 四、离开埃及 五、返回迦南 六、以色列王国时期 七、王国覆没 八、流亡巴比伦时期 九、重返耶路撒冷 第三章 第二圣殿时期 一、《希伯来圣经》确立 二、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三、哈斯蒙尼王朝 四、教派产生 五、罗马帝国时期 第四章 拉比的犹太教 一、犹太经学院 二、犹太教拉比 三、口传律法典籍 四、拉比犹太教的特点 五、卡拉派的挑战 第五章 中世纪的犹太人 一、伊斯兰教统治下的犹太人 二、基督教世界的犹太人 三、卡巴拉神秘主义教派 四、阿什肯纳齐犹太人和塞法尔迪犹太人 第六章 启蒙与改革时期 一、哈西德运动及其反对派 二、犹太启蒙运动 三、犹太教改革派 四、犹太教正统派 五、反犹主义 第七章 犹太锡安主义运动 一、犹太锡安主义运动的背景 二、早期的犹太锡安主义运动 三、《贝尔福宣言》 四、英国委任统治时期 第八章 宗教信条、仪式习俗及其他 一、基本信条 二、宗教仪式 三、祈祷与习俗 四、节日和圣日 五、犹太艺术 六、犹太教会堂 第九章 现代的以色列国 一、二战时期纳粹屠杀犹太人 二、以色列国的建立 三、现代的以色列国 第十章 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团 一、美国的犹太社团 二、犹太人在中国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社团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前3000年,当阿卡德人来到两河流域中游之时,另一支闪族部落也进入两河流域的北部,他们与当地人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亚述人。公元前2000年初,亚述人以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亚述城为中心建立起城邦国家。亚述人崇拜的神灵亚苏尔,成为亚述城的保护神。在此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亚述几经沉浮,历经古亚述(前2000—前1400年)、中亚述(前1400—前1070年)和新亚述(前934—前605年)3个不同的时期。 公元前9世纪中期,亚述再次崛起,其势力逐渐波及北非、西亚在内的广大地区,成为疆域辽阔的新亚述帝国。在帝国时期,亚述内部逐渐形成两大利益集团,相互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一方是依赖军事征服起家的军事贵族集团,他们试图通过不断发动对外的侵略战争,来扩大国家的实力,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政府。为了保证国家有足够的兵源和资金,他们要求取消神庙和城市的自治权。另一方则由祭司和高利贷贵族组成,他们反对频繁的战争,主张发展经济,给神庙和城市更多的自主权。两大集团的两种观点尖锐对立,亚述的统治者为了平衡双方的力量,经常以妥协的姿态,与祭司集团和平相处。 公元前8世纪后期,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前746—前727年)成为亚述王,《圣经》称其为“提革拉·毗列色”。此时,铁制工具和武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在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提格拉·比利萨在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对军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首先实行募兵制,建立起一支常备军。为了提高作战能力,他将军队划分为不同的兵种,如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以及工兵、攻城兵、辎重兵等。此外,骑兵和步兵也由原来的自带战马兵器,改为由国家统一提供武器,从而保证了装备的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凭借着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提格拉—比利萨先后征服了巴比伦、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由此,亚述人崇拜的战神亚苏尔也取代了巴比伦的马杜克神,成为最高的神。提格拉·比利萨死后,其子沙尔曼赛尔四世(前727—前721年)继位,《圣经》中称其为“撒缦以色”。几年后,他在围攻以色列王国首都撒马利亚时,不幸阵亡。 公元前721年,萨尔贡二世(前721—前705年)夺得王位,,《圣经》中称之为“撒尔根”。他开始用铁制武器装备军队,并继续攻打撒马利亚城。在亚述军围攻3年之后,以色列人的抵抗被彻底摧垮,撒马利亚城终于沦陷。随后,萨尔贡将城中2.7万多户人家、约10万人口和无数的财产掳往亚述,使之与其他民族混居,从此以色列的10个部族消失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失散的10个部族”。 萨尔贡的儿子辛那赫里布(前704一前681年)继位后,庞大的帝国到处发生反叛,他与巴比伦祭司的关系也极为紧张,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公元前691年,辛那赫里布出兵镇压巴比伦叛乱,他摧毁了巴比伦的神庙,将马杜克神像带回亚述国的新都尼尼微,同时掠走的还有20.8万居民和无数的财宝。后来,辛那赫里布率领军队向埃及进军,在抵达埃及边境时,遭遇瘟疫,只得无功而返。《圣经》称亚述王辛那赫里布为“西拿基立”,《列王纪(下)》中对他有所描述。辛那赫里布最终被他的两个儿子所杀。 辛氏死后,他的另一个儿子埃沙尔哈顿继位,他采取与祭司友好的态度,不仅归还了马杜克神像,还为马杜克重建了新的神庙,以此向神示好。为了与巴比伦保持友好的关系,他让儿子亚述巴尼拔到巴比伦接受教育。在与祭司集团和好之后,埃沙王继续向埃及进攻,于公元前671年占领孟菲斯城。公元前672年,亚述巴尼拔被立为太子。其父去世后,他顺利继位,成为亚述帝国最后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亚述巴尼拔(前668—前627年)是一位热忱的宗教信徒,在位期问重建了许多神庙。他也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泥版收藏家,在尼尼微建立起古代西亚第一座规模宏大的图书馆。他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9次御驾亲征,镇压各地的反叛和暴乱。在对外关系上,亚述巴尼拔也不示弱,他继续与埃塞俄比亚君主争夺埃及,一度占领埃及首都底比斯。后来,亚述和埃及恢复了友好关系,亚述巴尼拔只得放弃占领埃及的企图。公元前664年,埃及恢复独立,进入第二十六王朝。 亚述巴尼拔当政期间,亚述帝国的政权已经开始动荡,其弟与巴比伦贵族联合,反抗亚述人的统治,得到了各地的响应。亚述巴尼拔死后,迦勒底贵族建立新巴比伦王朝。不久,亚述灭亡。 P9-11 序言 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犹太人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人们对他们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犹太人聪慧好学、注重家庭生活、善于经商理财;也有人指责他们自私胆小、投机取巧,血缘混杂。为什么对犹太人有如此极端的两种态度?为什么犹太人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却长期漂泊于世界的各个地方?为什么二战时德国法西斯要屠杀犹太人?为什么巴以战争竟能持续60年之久,至今仍无和平的迹象?……这一连串的问号串连起一个民族的辛酸血泪史,这就是犹太人的历史。 尽管犹太人与我们相距遥远,历史、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但我们都是这个小小地球村上的居民。笔者相信,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之间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它们共同铸就了人类的历史。在现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他人,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以更加博大的胸怀融入世界大家庭之中。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在历史的长河中探觅犹太人的踪迹,追寻犹太人的前世今生。 现在我们知道,犹太人属于闪米特族,他们的祖先曾经在巴勒斯坦生活过近两千年的时间。公元70年,罗马人在向地中海东岸扩张之时,摧毁了犹太人的圣殿,将巴勒斯坦地区并入帝国的版图。至此,犹太人便丧失了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132年,犹太地区爆发了反罗马人统治的大起义。135年,起义被残酷镇压。随后,罗马军荡平耶路撒冷城,将犹太人赶出了家园。从此,犹太人成为一个流亡的民族。然而,这个流散于世界各地的弱小民族,却能够在长达1800年的漂泊生涯中,依然保持其独有的民族特性,并在20世纪成功在故土建立起新的国家。可以说,犹太人创造了人类民族史上的一个奇迹。 追本溯源,犹太人能够兴盛不息,与他们的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犹太教也因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从严格意义上讲,犹太教并不属于世界宗教的范畴,基本上仍是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尽管它的信徒早已遍及全世界。 犹太人的一神信仰,大约诞生于公元前1900年,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在犹太人的圣典《希伯来圣经》中,将亚伯拉罕奉为先祖,相信他是第一个信奉一神、并与神订立盟约的人。然而,亚伯拉罕并不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与大多数宗教有所不同,犹太教没有创始人,在神学上也没有具有决策作用的组织或领袖人物。它似乎只是与犹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多样化的传统,正如20世纪著名的犹太思想家莫迪凯—卡普兰所说,犹太教是“一种不断演进的宗教文明”。除了悠远的历史外,作为一个具有原创性质和繁衍作用的古老传统信仰体系,犹太教在世界宗教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犹太教独特的宗教伦理观,不仅塑造了犹太人的心灵,也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今,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还是一个冲突不断的战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这块土地的争夺,牵扯出一段久远的历史,这既是犹太人的历史,也是与犹太人有着不解之缘的犹太教的历史。 因此,我们在认识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之前,有必要对他们的故乡——巴勒斯坦以及整个西亚地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这里的人民和文化对犹太人产生过持久而悠远的影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的《圣经》均指《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旧约全书》。《圣经》的中文译文均源自中国基督教联合会发行的版本。本书中人名、地名及专用名词尽量采用约定俗成的或现在通行的译名。 后记 当最后一遍看完文稿,即将发送给出版社之时,我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心中有梦想即将成为现实的喜悦,有十几年读书写作的感慨,有将要面临读者检验的担忧,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感激之情。 记得刚退休的时候,我很想重拾英语,做我所喜爱的翻译工作,但苦于手头没有资料。不久,二女儿送给了我一套由美国著名宗教学者主编的英文版《世界宗教》丛书,内容涵盖了世界五大宗教体系。我很高兴,便决定将这套书翻译出来。可当我真正开始工作之时,才知道我的知识是多么贫乏,许多单词、术语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翻译了。几十年的工作主要是与机床打交道,很多年都没有好好地看书了,原有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早已变得遥远而模糊不清,只好一切从头来。我到图书馆办了一张借阅卡,从此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将家务劳动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阅读。 十几年来,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逐渐扩展,从最初的世界通史,逐渐到国别史,由历史向更加广泛的哲学、科学、文学、传记、回忆录,以至音乐、建筑等方面延伸。在不断地学习中,我渐渐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我的心胸不再狭隘,我的视野变得开阔,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 当《世界宗教》全部翻译完成后,我才知道要想出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其中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在我的眼前逐渐展现出一个博大精深的新世界,我对宗教及文化历史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继续学习,继续深入了解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时,我也很想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写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人类这一巨大的精神财富。 十几年来的坚持,主要是兴趣所致,此外也希望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为社会传播一些正能量。于是我想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写一些通俗的读物,使大家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虽然本人才疏学浅,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还是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初稿写好后,搁置了很长的时间,而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不断对书稿加以增删,数次修改。现在这本书已经超出了宗教的范围,而成为一本涵盖整个犹太人历史和文化的书籍。直到2013年,我终于得到了权威专家的点拨,将书稿做了进一步修改并得到了肯定。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尽量避免简单地罗列事实,而试图揭示出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做到通俗而不低俗,易懂而不肤浅。此外,除了追求文字简炼外,我还力求所叙述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想都做到有据可查,有书可证,不随意杜撰故事或任意渲染情节,所有的引语均注明出处,并逐字核对,使之经得住读者的检验。虽然我这样要求自己的书稿,但恐怕难以做到尽如人意。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世界的文化是相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深刻地感到犹太人对文化的传承,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因为文化的传承靠的是一代一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守。 如今,当《犹太人:历史和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两个女儿怡玲和燕玲的相知相助。她们不仅及时给我买来需要的书籍,更是帮助我解决了电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也要感谢丈夫汤英才的理解和支持。 我特别要感谢张伟达先生,他仔细地阅读了本书的文稿,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使我受益匪浅。没有张先生的帮助,本书不会以现在这样完整的结构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也要感谢廖百智先生,他认真地审阅了全书,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还要感谢时事出版社雷明薇主任和各位编辑们,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劳以及对我的帮助和指点。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关心、帮助、鼓励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由于本人学识所限,书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本人将不胜感激。 吴德玉 于深圳万科四季花城 2015年1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