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编著的《生命的韵律(朱自清美学文选)》收录了朱自清的作品,如《荷塘月色》《辞赋》《诗的语言》《文学的美》等,全稿分为为五辑,分门别类再现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杂谈、诗歌评论以及他的文学观。文字从容优美,意境高远,字里行间充满那个年代文人特有的才情智慧和儒雅风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命的韵律(朱自清美学文选) |
分类 | |
作者 | 朱自清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自清编著的《生命的韵律(朱自清美学文选)》收录了朱自清的作品,如《荷塘月色》《辞赋》《诗的语言》《文学的美》等,全稿分为为五辑,分门别类再现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杂谈、诗歌评论以及他的文学观。文字从容优美,意境高远,字里行间充满那个年代文人特有的才情智慧和儒雅风范。 内容推荐 朱自清编著的《生命的韵律(朱自清美学文选)》分五辑,从生活、古文、诗词、雅俗、生活等方面,依次梳理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他的散文生动而鲜明地表露出其审美理想,以及审美理想内在矛盾的对立、消长、演化与发展。这种审美理想的内在律动,便是他创作的整体美学风格,也是他散文艺术风格的精义所在。他的散文至情至美,善于把写景与抒情融会起来,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把读者引入一种艺术境界。在偏重于“融理入情的”杂感里,继承了韩柳杂说中的“理趣美”,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能为读者创造一种极为动人、极为和谐的氛围和情调,使读者深受感染,并引发共鸣。 目录 第一辑 清韵,生活之美 荷塘月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白马湖 三家书店 怀魏握青君 圣诞节 松堂游记 第二辑 溯古,经典常谈 《诗经》 三《礼》 《史记》《汉书》 诸子 辞赋 诗 文 第三辑 新解,诗文韵律 诗韵 诗的语言 诗与感觉 诗与幽默 赋诗言志 六艺之教 歌谣释名 歌谣里的重叠 陶诗的深度 朗读与诗 第四辑 无别,雅俗同赏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逼真与如画 论书生的酸气 禅家的语言 鲁迅先生的杂感 第五辑 漫谈,文学之美 文学的美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文艺的真实性 文艺之力 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散文? 什么是文学的“生路”? 写作杂谈 试读章节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僮,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P9-11 序言 爱美是人类性能中固有的要求。一个民族,无论其文化的程度何若,从未有喜丑而厌美的。便是野蛮民族,亦有将红布挂在襟间以为装饰的,虽然他们的审美趣味很低,但即此一点,亦已足证明其有爱美之心了。我以为如其能够将这种爱美之心因势而利导之,小之可以怡性悦情,进德养身,大之可以治国平天下。何以见得呢?我们试反躬自省,当读画吟诗,搜奇探幽之际,在心头每每感到一种莫可名言的恬适。即此境界,平日那种是非利害的念头,人我差别的执着,都一概泯灭了,心中只有一片光明,一片天机。这样我们还不怡性悦情么?心旷则神逸,心广则体胖,我们还不能养身么?人我之别、利害之念既已泯灭,我们还不能进德么?人人如此,家家如此,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么?我向年曾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亦就因为美育有宗教之利、而无宗教之弊的缘故,至今我还是如此主张。在民元时,我曾提出《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以美育与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及世界观并列。我以为能照此做去,至少可以少闹许多乱子。 但是,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而修养便不得不借助于美学的研究了。通常研究美学的,其对象不外乎“艺术”“美感”与“美”三种。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大多着重在“何者为美”的问题;以美感为研究对象的,大多致力于“何以感美”的问题;以美为研究对象的,却就“美是什么”这问题来加以探讨。我以为“何者为美”“何以感美”这种问题虽然重要,但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还在“美是什么”。单就艺术或美感方面来讨论,自亦很好;但根本问题的解决,我以为尤其重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