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家族荣誉》实现了对《古拉格群岛》灾难叙事的超越。阅读《家族荣誉》,我们都自然会想起那个目光炯炯的俄罗斯老头索尔仁尼琴。出于对无数生命被摧残和毁灭的大恐惧、大悲悯、大同情,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让一个个受害者自动站到公诉人的位置上,控诉!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的国家谎言,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的国家罪行。这部作品的伟大就在于其重,它对“即使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的描写,会使人的心灵痛苦得紧缩起来,会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而对非俄罗斯世界来说,这部小说以其对时代的发人深省的启示而具有同等强烈的吸引力: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一切企图的批判。南豫见的《家族荣誉》与《古拉格群岛》相比,它们在对人性的追寻、追问和终极关怀上是一致的。但我认为,《古拉格群岛》只是以承受者和目击者的身份记录和呈现了大国沙文主义下无数个体受难的真相而已。而《家族荣誉》仅用了20多万字就完成了《古拉格群岛》140万字建构的灾难叙事学,而且视野更为宽阔,它不仅揭示了一个专制时代的荒诞,而且展示了后劳改营时代更发人深省的畸形社会生态和现世生存模式。作家南豫见的创作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在时间试图湮灭一切的时候,这部作品能像河面上的巨木一样,翻滚撞击,把已经沉寂于水底的疼痛嘶喊出来,让我们不要被所谓的“幸福”麻痹,忘记我们的父辈、我们的民族曾经那么无助而又艰难地生存过。
再次,《家族荣誉》实现了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们》性爱描写的超越。劳伦斯是世界文学史上描写性爱的大师,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们》中,他把性爱作为透视人性、展现西方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重要基点,给我们提供了别样的小说文本。南豫见的《家族荣誉》里面也有大量的性爱描写,但它除了体现人性的本能之外,更多的却有明确的政治指向:太阳花与马棍子私生一女;茅白杨阴错阳差,与另外四个女子(连梅菊、杨医生、成娟娟、丽慧慧)有染,私生三子一女。他们亲生与私生的八个子女中,有五人发生了恋情,欲仙欲死,难舍难分。目睹亲生子女上床,茅白杨和太阳花夫妻俩痛不欲生,但碍于颜面与精神压力,又不能道破。南豫见精心创设这些乱伦故事,并不是想追赶时髦,以此吸引读者眼球,而是另有深意,就是呈现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奈感。唯有畸形的社会,才会造成思想的一再沦落和荒唐。因此,“乱伦”虽然只是发生在个人和家庭的狭小空间里,但彰显的却是时代的悲剧,让人读之心如坠铅。从艺术上而言,这些描写也一如劳伦斯所言:“这是一个黄金色的故事,却是绝妙的艺术,与淫秽无关”。
五
在河南作家群中,南豫见是一位勤奋、认真、踏实、执着的作家。他先后创作了《生命原则》《生命激情》《谎言如歌》《画地为牢》《百年恩公河》等八部长篇小说;《皇天厚土》《小和尚拆庙》等两部中、短篇小说散文集;《日落日出》《生死较量》等两部长篇电视连续剧,算起来洋洋洒洒,也有几百万字的著作了。南豫见也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主要向人们传递了四个方面的信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和批判;对历史和文化的揭示与扬弃;对人本身的存在和人性善恶的多维思考;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绝不赞成一个作家逃避责任,因为它是人类灵魂的舵手!”人道主义精神,这正是南豫见多年坚守的文学精神和文学气度。近些年来,他弃绝浮华,远离中心,甘于寂寞,终于精心打磨出了艺术精品《家族荣誉》。
一位作家说:“第一流的作品,从来都是来自于作家的灵魂深处,是一个作家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文学从来都是和生命、和灵魂里的深爱丝丝相连的,只有心怀责任,体恤弱小,才会有写不完的牵挂,产生源源不断的感人的文字,才算是一个作家。也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让人尊敬和迷恋”。可以说,南豫见的《家族荣誉》正是这样一部好作品。这部作品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反省,对国情及社会状况的关注,对民族命运的深深思考,以及对文明化进程的反思,都毫无疑问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敢说,《家族荣誉》不仅对作者,而且对河南,乃至中国文学来说,都将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即便我死了,有这样的一部作品传世,我也会含笑九泉的。”这是作家南豫见的底气,更是他的自信。毕竟在高手林立的中国文坛,他最终创造出了属于他的美,并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坚信,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像一束强光,必将穿透幽深的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烛照未来,启迪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灵。P8-9
正题有点绕弯,是借套一下时尚文风。这算是景致。
副题倒显精神,是自己的,慧心慧手。反客为主。近似张良刺秦,误中副车。
王剑是我的师弟,年龄比我小,学识比我大,他让我写序并非吾锦心绣口,妙手文章,只是缘于师兄情分而非学识。
2002年河南省首届作家班里,我和王剑都入孙荪门下,那一年孙先生公认有弟子四枚:两男两女,还有散文家尚新娇、韩露。有人戏言,称这是孙门“金童玉女”,且有官方白纸黑字。里面我年纪最大,粗头乱服,属一枚变色老童。
那一年,我们围绕在“一心斋”,虔诚谈文论艺,理纸磨墨,聆听孙先生教诲,一年后诸弟子大有斩获,我却剑走偏锋,跟着孙先生学喝酒了,且得饮酒秘笈,终生受益,王剑得孙先生学术精髓,视野开阔,笔播砚耕,成为中原评论界一位有成就的青年评论家,常在报刊看他纸上驰骋,纵横阖捭。
和作家相比,中原文坛从事文学评论者凤毛麟角,他的坚守,有一丝令人敬佩。
王剑专心文学评论,有一双艺术法眼,这部厚厚评论新著是我说这话的脚注。他紧随作家作品走,却有自己的独见。他从无处看到有,从小处看到大,从琐碎里看到繁华,从日常里看到有趣,从浅表看到纵深,从平易看到警觉,从现实看到历史,从中原看到中国。
从王剑这些年不停的评论文字里,足可以看到当下部分的文学晴雨表和文学天气状况。他当了文学天气预报图的主持人。他尽管不在主流的文学媒体之内,面对文坛风起云涌,评论是积极主义的介入而不爽约。
我不懂文学理论,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诞生时我还没有诞生,因为不懂理论,就浑身暂时轻松,就记得歌德一句“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平时埋头闲写。到底是作家跟着评论家的屁股走,还是评论家跟着作品的影子走,我一直分不清前后顺序。
我知道不实在的评论家把作家领到茄子地里拐迷就不管了,实在的则把人领到浩瀚的麦田。
我来自厨乡,从煎炒烹炸中得到启发:大多所谓评论家,就是在作家那一面铁锅里烧自己的汤。味道已不是作家的味道。
原汤乎?味精乎?胡椒乎?评论不是最后定论,它只是提供另一种商榷的余地。我们可以重新支锅烧汤。
中原文坛有了王剑这位评论家,让我以后找到文学偷懒理由:我写不好文字是评论家做的汤不适,与厨师无关,我只会铸造一口铁锅。
我这里说的是:剑门有汤。
2014年8月11日试笔于河南省文学院
我一次又一次打开各种有关漯河的史册,正史、野史、民间杂记,均觅不到或汉赋或唐诗或宋词或元曲或明小说或清散文的记载。截止到新中国之前的文学典籍上,没有小说、散文、诗歌的有关传承。偶有只首片句,聊以宽慰,多属官员的打油诗,远离民生疾苦,与文学不搭界。中原腹地,贾湖骨笛、字圣许慎的故乡,与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许昌毗邻,漯河的文人墨客都哪里去了?漯河史上没有文学,没有作家、诗人。如此结果匪夷所思,令人忧伤。
漯河文学经历了漫长的空白带。淘尽千古诗文弄者,这就是历史,破灭了多少人名垂青史的梦想。在此期间,沙澧河是哭泣的,流淌着兵燹战乱、饥馑贫困、民不聊生,而文学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
五星红旗唤起了漯河文学。六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漯河文学在各届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与时俱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如今的漯河作家群拥有国家级会员1人,省级会员103人,市级会员近300人。他们或小说,或散文,或诗歌。这一盏盏精神的灯火,汇聚成波光潋滟的星海,为广袤的漯河涂抹上亮色与鲜活,温馨情感,慰藉人心,提升着城市的格调与品质。文学的优劣不取决于团队规模,也不取决于高规格的会员人数,而是以本地区文学作品的品质所决定。南豫见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日出日落》与《生死较量》,1996年与2000年分别在央视一套与八套黄金时段播出以来,一直稳居全省18地市电视剧创作的制高点;芦雅萍的长篇小说《少林方丈》获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南豫见的长篇小说《百年恩公河》相继获得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与省五届“优秀文艺成果一等奖”,迄今十八个地市的作家无人超越;南豫见的中篇小说《皇天后土》1992年获“莽原文学奖”以来,至今仍然是十八个地市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奖项。在诗歌领域:王志学的歌词《我爱你祖国》获河南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南豫见歌词《热爱生命》1998年获“河南省颂中原音乐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谢安顺的《漯河赋》与《水之歌》横空出世连获省委宣传部大奖;卢子璋诗歌“月光掠过山的脊背”、“梧桐”,李景超诗歌《大师及大师的作品》、《木槿花》相继在国内获奖;在文学评论界,李兴华的评论集《阅读与欣赏》、《神奇的第六感觉》与王剑的文章在全国重要期刊频频开花绽放,多次斩获国内重要奖项;网络文学方面:孟焕军《上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王剑散文《读博:打量世界的优雅方式》2010年获中宣部“全国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铜奖;李江涛散文《小毛驴返乡》、南豫见散文《漯河文学60年》、王剑散文《傍晚,漫步在城市的街道》、孟焕军《漯河广播与时代同行》同时获得2009年省委宣传部“沧桑巨变看河南”网络作品大赛文学类作品一、二、三等奖。据此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在漯河厚重文化土壤上凸起的文学高地,已成为全省十八个地市的文学制高点之一。 市政府厚德载物,资助出版本套10册“漯河作家精品文库”。打头的《漯河文学地图》,出自南豫见之手,约50万字,图文并茂,聚焦全市作家的纷呈亮点,在“序言文萃卷”里,收录了为17位作家新著所作的序文;“作家素描卷”中,将数十年为50位作家的“画像”集中展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册在手,即可浏览漯河文学的地容地貌,维度走向,风物人情,辉煌成就。此书还回顾了作者本人创作的心路历程,“从改写右派文学”(著名评论家李洁非语)的《生命原则》;到“一部中国人百年的心灵史”(香港媒体语)的《百年恩公河》;再到“中原大地隆起文学青藏高原”的《红色劳改营》(香港媒体语);再到“一部值得尊敬的精品力作”的《家族荣誉》,这几部连续重拳出击的长篇小说,代表了漯河文学蔚为壮观的辉煌成就。孟焕军的长篇小说《花红柳青》,在社会急切呼唤重拾信仰、恢复秩序的声浪中,两位在城市打拼的男女草根大学生,用他们高贵的人品,精彩地诠释了纯净拒绝污染、善良不会被绑架。这种一灯破万暗的艺术效果,当是《花红柳青》这部长篇小说值得尊敬的重要原因。张喜梅的散文集《未完成的虚构》,分九辑约20万字,以不同的篇幅不同的题材讴歌了亲情、友情、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文学的魅力,让人不忍释卷。张翠华的散文集《沙澧千秋画》,饱含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的感悟,书写漯河历史文化的灿烂,对于宣传漯河,提升漯河文化软实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王剑的评论集《冷火焰》,收入文艺评论文章72篇。全书视角独特,笔锋犀利,全景展现了省内外的作家生态和文学思潮。马永红的散文集《我的村庄》,从一个乡下孩子的视角,以朴实无华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黑白照片,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四季更迭,鸡鸣草长。卢子璋的长诗《忏悔,在许慎墓》,从大沙河的文化源头检索,从西周写到许慎文化园,写出了我们应遵循的精神命脉。精心打理了塑造伟大字圣许慎的浓郁平原文化,泣血拷问了大平原文化的兴盛与沦落,并呼唤大平原文化的再度振兴。李景超的诗集《贾湖骨笛》,美轮美奂,有果实的甘甜,有阳光的温暖,有苦难的挣扎,有命运的抗争。是一部贾湖人奋斗史,也是一部人类的沧桑史,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精品力作。小小说集《我的职务该咋填?》,是柴全伟二十年创作的精品大汇总,也是作家把故事结构和小说语言溶入作品的展现,颇具趣味性、可读性和回味性。《莫红小说选》主要收集了近年来莫红发表的蚂蚁小说,小小说和中篇小说。蚂蚁小说是今年流行的小说文体,以短小、凝炼和结尾出人意料著称。
65年来,三代漯河作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创作的成果,前无古人,成为屹立在历史空白地带的文学高峰,被世人钦敬关注。本套“漯河作家精品文库”,作为漯河文学的优秀成果,必将成为一张炫目的文化名片,广为传播,走入寻常百姓家。她竖起的文学新标高必将载入史册,薪火传承,启迪激励后人。努力吧,漯河作家们,用你们频频亮相的精品力作,回报260万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漯河人民。
在此受漯河作协主席团的委托,代表全市近三百位作家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谨向市委、市政府及对这套精品文库做出过辛勤努力的同志由衷致谢。
是为序。
(序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著名作家)
王剑创作的《冷火焰》是文艺评论集。分为“批评现场”、“文本细读”、“说长道短”和“艺谭漫笔”四辑,共收入作者发表在《名作欣赏》、《当作作家评论》、《莽原》等全国各大报刊的文艺评论文章72篇。全书视角独特、笔锋犀利,全景展现了省内外的作家生态和文学思潮。
王剑创作的《冷火焰》是文艺评论集,收录了《玫瑰带刺亦芬芳——读陈鲁民杂文集<大愚若智>》、《英雄风姿独凛然——<水浒传>英雄形象解读》、《童年记忆里的凛冽之痛——评莫言散文<卖白菜>》、《洁净星空的生命绝响——读陆星儿散文<小鸟,你好>》、《西部旷野上的苍凉歌吟——评周涛散文<巩乃斯的马>》、《诗意的“疼痛”——评陈劲松散文诗<病中书>》、《水中的诗意和焦虑——评谢安顺诗作<水的歌>》、《生命突围中的人性迷失——评长篇小说<女人不是花衬衫>》、《乡间的歌者——评古草乡村系列散文》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