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为100名雨花台烈士作传,原则上一人一传,独立成书。在此期间,烈士的亲属亲友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及线索,使传记更加丰富翔实、真实可信。
刘功成著的《邓中夏传》为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邓中夏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功成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为100名雨花台烈士作传,原则上一人一传,独立成书。在此期间,烈士的亲属亲友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及线索,使传记更加丰富翔实、真实可信。 刘功成著的《邓中夏传》为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刘功成著的《邓中夏传》全面系统地记述了邓中夏1894年出生至1933年英勇就义的39年间的主要经历、重大革命活动,展示了其成长过程和光辉思想的发展轨迹。全书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传主本人著述,汲取学者近年来研究邓中夏的最新成果,澄清了过去一些出版物和媒体报道中关于邓中夏的失实记载。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走出三湘求真理 为求真理离家乡 结缘毛泽东 北大受教蔡元培 第二章 五四运动冲在前 成立《国民》杂志社 参与发起五四运动 创办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 第三章 领导工运立潮头 曦园公寓的修炼 五一运动的北方旗手 建立长辛店铁路工人俱乐部 第四章 创建中国共产党 红楼加入共产党 筹备中共一大 缔造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五章 实践马克思学说 重庆讲学与引领湖南反无政府主义斗争 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为少年中国学会导航 第六章 指导全国罢工潮 担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指导第一次全国罢工高潮 强力声援二七大罢工 第七章 任中共中央委员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开展劳动立法运动 掀起废除治安警察法的斗争 第八章 无产阶级教育家 主政上海大学 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理论 复兴上海工人运动 第九章 创建全国总工会 筹备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把中国五一运动推向高潮 第十章 指挥省港大罢工(上) 发动省港大罢工 设立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罢工委员会 实现香港工会运动的统一 创办劳动学院和劳动童子团 第十一章 指挥省港大罢工(下) 组建和指挥罢工工人纠察队 制定和贯彻“单独对英”“工商联合”斗争策略 把省港大罢工与收回香港的伟大斗争结合起来 指导从南方到北方的全国工人运动 第十二章 风云变幻挑重担 武汉时期的工运建树 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在苏、粤省委书记任上 第十三章 共产国际新篇章 出席中共六大和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同米夫、王明宗派集团作斗争 奠基中国工运史学科体系 第十四章 转战国内斗敌顽 建党建政湘鄂西 化名潜伏上海滩 恢复赤色互济会 第十五章 英勇就义雨花台 上海租界法庭抗争与各方援救 南京狱中的英勇斗争 大义凛然赴刑场 后记 试读章节 为求真理离家乡 受到家庭的熏陶,邓中夏从小酷爱读书。1901年,邓中夏进入邓家湾邓氏私塾“增经门学”学习。这一年,邓中夏的生母欧阳庚翠病逝,父亲续娶了廖彩德为妻。廖彩德对欧氏所生的子女另眼相待,让邓中夏与家里的长工邓玉思同睡一间屋。邓中夏与邓玉思吃住在一起,课余时间更是常缠着邓玉思给他讲故事,有时还帮邓玉思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通过与长工的共同生活,邓中夏初步了解了农民的疾苦。 1907年,邓中夏转学到了离家不远的樟桥小学。1909年,奉父母之命与杨氏成婚。这是一桩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前一年,邓中夏的哥哥隆泮与杨氏完婚,婚后,父亲和继母听说杨氏与隆泮“属相不对”,便强制性地将杨氏易配中夏。杨氏比邓中夏大两岁,双方毫无感情,但父母之命不能违抗。这段婚姻给邓中夏带来了长期的烦恼,直到1921年夏,邓中夏回湖南时,给杨氏“带去了一部织袜机”,帮助她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之后,才与她解除了婚姻。 1911年2月,邓中夏考入宜章县立高等小学做插班生。在这里,邓中夏开始接触一些新书报。这一年秋天,革命风暴吹到宜昌,三湘革命党人推翻了清王朝在湖南的反动统治,并宣告全省独立。年轻的邓中夏极为兴奋,他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把课余时间用于广泛阅读各种新书和报刊,立志要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父亲邓典谟看到儿子思想激进,担心他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曾叹息道:隆渤(邓中夏)这孩子,将来恐怕不是我家的人了。 1912年冬,邓中夏以“最优等第一名”的成绩从宜章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并“奖给廪生”。1913年3月,邓中夏以优异成绩考入郴郡六城联立中学(1914年改为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当时宜章县没有中学,邻近的郴县有一所教会学校和一所联合中学。宜章的许多同学报考教会学校,邓中夏说:“读教会学校,似乎很新鲜,但那种奴化教育,是为洋人服务的,有什么好?”他以这种深厚的爱国思想和不满现实的态度,树立起读书救国的抱负,因而他刻苦学习,成绩通常名列甲等前三名,得到免交学费的奖励。 从宜章到郴县,邓中夏的眼界大大开阔。他读了谭嗣同的《仁学》后,对谭嗣同为维新事业献身的精神极为敬佩,尤喜欢“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不时吟诵之。激进的民主党人奋斗的事迹促使他接触了更多的进步书籍,他开始推崇激进民主主义。课余,他经常和同学们谈论打倒帝制,准备为国家做大事。 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校风陈腐,教员中封建思想浓厚的老学究居多数,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这使邓中夏越来越不满。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代表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5月9日,袁世凯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国人愤慨,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却没有反响。5月中旬,邓中夏与本校同学联络郴城其他学校学生,在城隍庙召开反日大会,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宣传抵制日货,以“五九”为国耻日。这是邓中夏第一次参加爱国反帝运动。 1915年春,邓中夏发起并组织宜章籍旅郴学生成立“宜章旅郴同学会”。他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推举为同学会总干事。“宜章旅郴同学会”的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为宜章兴利除弊,改造旧社会”。每个会员每年交纳会费两元,用作同学会活动经费。邓中夏决定用会费创办会刊,宣传同学会的主张,介绍新知识、新思想,启迪县人觉悟,一扫宜章腐败闭塞的风气,得到赞同。这个同学会后来为宜章社会进步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 P4-5 序言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邓中夏故居,坐落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五岭乡邓家湾村。其主体建筑面积121平方米,是典型的湘南民间一进三问六室砖木结构民居制式,正面墙体为青砖勾缝,两侧及后墙体为白灰粉饰,屋面为小青瓦,尖山顶、前后出挑垂脊墙。青石条筑成的故居大门坎,左右由各有一方高约50厘米的石墩,置以厚重的双扇木门页。上方横置镂雕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的鸿门梁,屋檐置鹤颈轩雨棚,约30平方米的明间楼面配有雕花天棚藻井。走进大门即是厅堂(全家老小共同活动的地方),前后厅以木板宝壁相隔。厅右厢房前屋为邓中夏父母卧室,后屋为邓中夏兄嫂卧室。厅左厢房前屋为邓中夏叔婶卧室;后屋为邓中夏卧室,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保留着他初婚时用过的湘南风格的镂空雕花大床、苎麻蚊帐、斗浆花被、书箱、柜笼、桌、凳等物品。 1983年,郴州地、县两级政府拨出专款对邓中夏故居进行修复,各间住房按原家庭成员居住位置陈列,完全保持原貌。1988年,在故居厅堂设“邓中夏生平事迹史料陈列室”,并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笔题写“邓中夏故居”匾牌。邓中夏诞辰120周年和中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前夕,宜章县对邓中夏故居进行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维修加固了故居房屋基脚,复原了墙面和瓦面,挑高了厅屋。除对故居主体进行全面修复外,丰富了前厅的展览内容,增加了3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和一批征集来的实物,陈列面积由原来的10平方米扩大到30平方米。整个展板分为“少年不凡、志在千里”“五四先锋、热血救国”“传播真理、建党功臣”“工人领袖、指路明灯”“投身武装、驰骋湘鄂”“宁折不弯、献身真理”“青山不老、精神永驻”七个部分。观展后可以大致了解邓中夏的一生。随着邓中夏故居名声远扬,每年接待外地参观者由最初的3000多人次增加到近万人。正是:中夏故里邓家湾,宜章之光耀湘南。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邓中夏传》是其中之·。 本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邓中夏1894年出生至1933年英勇就义的39年间的主要经历、重大革命活动,展示了其成长过程和光辉思想的发展轨迹。全书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传主本人著述,汲取学者近年来研究邓中夏的最新成果,澄清了过去一些出版物和媒体报道中关于邓中夏的失实记载。 从接收到《邓中夏传》的约稿函到完成书稿,我用了半年时间,但这却是我近30年研究邓中夏的成果。我1989年发表《邓中夏到大连时间考辨》一文,此后无论是担任党校副校长的十余年间,还是担任大学副校长的十年问,我一直都没有中断对邓中夏的研究。在多方搜集邓中夏历史档案、文献资料的同时,我先后探访了邓中夏故里——湘南边睡之地邓家湾村;奔赴长沙,观瞻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邓中夏与毛泽东等湖湘青年才俊相识相聚的岳麓书院、岳麓山、爱晚亭、橘子洲头等地;到邓中夏与毛泽东等开会发动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楚怡学校(今楚怡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我还远赴俄国搜集资料,参观了邓中夏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留驻苏联的两年时间里曾去过的国际著名广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列宁墓及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涅瓦河岸上的冬官等地。从南国湖湘到北国邻邦的实地考察资料亦增加了本书底色。 人的一生能够做成一件对历史有价值、于社会有意义之事是不易的,更是幸运的。能在年届古稀之时完成《邓中夏传》的写作,感谢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我,感谢宜章县文物管理所、邓中夏故居保管所、宜章县第一中学、郴州第一中学、长沙楚怡小学等单位对我采访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资深工运史研究专家王永玺教授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吕厚艳、张晓慧等同志及邓中夏故居保管所蒋早玉老人为我提供邓中夏的研究资料。本书使用了上百种史料,大多标明出处,但无法全部标出使用的每一条资料的出处,在此谨向这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的作者致谢与致歉,诚请这些作者与我联系,以便赠阅本书。 由于写作水平有限,又囿于资料搜集条件所限,书中瑕疵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