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友谊--托克维尔书信集(托克维尔作品集)(精)》与以前的相比,提供了一幅更为全面的托克维尔的画像。本书是20世纪出版的他的第一部内容广泛的书信选集的英译本,它的问世得归功于以下两件事:一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在J.P.迈耶的主持下,托克维尔全集的完整法文版陆续出版;另一方面,1972年出版了他给其选区代理人的信件的德文版。为补充这些材料,我们也查阅了耶鲁大学收藏的托克维尔文献,以及19世纪出版的一些托克维尔的书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政治与友谊--托克维尔书信集(托克维尔作品集)(精)/思想与社会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托克维尔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政治与友谊--托克维尔书信集(托克维尔作品集)(精)》与以前的相比,提供了一幅更为全面的托克维尔的画像。本书是20世纪出版的他的第一部内容广泛的书信选集的英译本,它的问世得归功于以下两件事:一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在J.P.迈耶的主持下,托克维尔全集的完整法文版陆续出版;另一方面,1972年出版了他给其选区代理人的信件的德文版。为补充这些材料,我们也查阅了耶鲁大学收藏的托克维尔文献,以及19世纪出版的一些托克维尔的书信。 内容推荐 西方思想学术名著翻译作品。《政治与友谊--托克维尔书信集(托克维尔作品集)(精)》系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思想与社会”中的一种。收录了法国近代思想家托克维尔书信105封,时间跨度1823年至1859年几乎涵盖了托克维尔生命的主要时期,这些书信从多个反映了托克维尔的思想,对研究托氏的思想有重大的意义。 目录 编者前言:托克维尔的焦虑 英译本导言 第一部分 青年时代和北美之旅(1823—1832年) 1.致欧仁·斯托菲尔 2.致路易·德·凯戈莱 3.致路易·德·凯戈莱 4.致路易·德·凯戈莱 5.古斯塔夫·德·博蒙致托克维尔 6.致欧内斯特·德·夏布罗尔 7.致欧仁·斯托菲尔 8.致路易·德·凯戈莱 9.致欧内斯特·德·夏布罗尔 10.致夏尔·斯托菲尔 11.致兄弟伊波利特 12.致母亲 第二部分 政治思考,《民主在美国》和当选众议员(1832—1839年) 1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4.致欧仁·斯托菲尔 1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6.致玛丽·莫特莱 17.致路易·德·凯戈莱 18.致路易·德·凯戈莱 19.致路易·德·凯戈莱 20.致拿骚·威廉·西尼奥尔 21.致欧仁·斯托菲尔 22.致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23.致路易·德·凯戈莱 2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25.致克劳德一弗朗索瓦·德·科塞尔 26.致皮埃尔一保罗·卢瓦耶一科拉尔 27.致欧仁·斯托菲尔 28.致亨利·里夫 29.致皮埃尔一保罗·卢瓦耶一科拉尔 3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1.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3.致保罗·克拉默冈 3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第三部分 七月王朝时期的政治生涯(1839—1847年) 35.致保罗·克拉默冈 36.致亨利·里夫 37.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8.致皮埃尔一保罗·卢瓦耶一科拉尔 39.致爱德华·德·托克维尔 40.致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41.致让一雅克·安培 42.致皮埃尔一保罗·卢瓦耶一科拉尔 43.致保罗·克拉默冈 4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7.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8.古斯塔夫·德·博蒙致托克维尔 4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5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51.致保罗·克拉默冈 52.致拿骚·威廉·西尼奥尔 53.致路易·德·凯戈莱 第四部分 从二月革命到路易·波拿巴当选(1848年) 54.致保罗·克拉默冈 55.致拿骚·威廉·西尼奥尔 5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57.致拉德诺爵士 58.致保罗·克拉默冈 59.致欧仁·斯托菲尔 6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1.致保罗·克拉默冈 第五部分 路易·拿破仑和第二帝国的诞生(1849—1851年) 6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5.致阿图尔·德·戈比诺 6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7.致哈丽亚特·格罗特 68.致路易·德·凯戈莱 6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70.致《伦敦时报》编辑 第六部分 从第二帝国初期到《旧制度》的发表(1852—1856年) 71.致亨利·里夫 7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7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74.致弗朗西斯科·德·科塞尔 75.致皮埃尔·弗里斯隆 76.致阿图尔·德·戈比诺 77.致阿道夫·德·希尔古尔 78.致阿图尔·德·戈比诺 7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1.致西奥多·西奇威克 8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4.致克劳德一弗朗索瓦·德·科塞尔 8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7.致索菲亚·斯维金娜 88.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第七部分 最后的岁月(1856—1859年) 90.致索菲亚·斯维金娜 91.致欧仁妮·德·格朗塞 92.致阿图尔·德·戈比诺 93.致索菲亚·斯维金娜 94.致于贝尔·德·托克维尔 9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96.致弗朗西斯科·德·科塞尔 97.致路易·德·凯戈莱 98.致哈瑟顿爵士 99.致亨利·里夫 10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01.致皮埃尔·弗里斯隆 102.致路易·德·凯戈莱 103.致阿图尔·德·戈比诺 10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05.致索菲亚·斯维金娜 附录一 托克维尔的通信者简介 附录二 托克维尔年表 附录三 本选集书信来源 试读章节 7.致欧仁·斯托菲尔 纽约,1831年6月28日 我的好朋友,此刻我们彼此相距十分遥远,但我们的心却把我们拉得更近了。对我而言,我依旧觉得——也许比在法国时的感觉还深——我们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完全能依靠这种友谊,都能期待对方给予的全部帮助。 亲爱的斯托菲尔,当我们在中学读书时,当我们后来学习法律时,最后当我从事一份长期性的工作,而你有了一个安静而可靠的职务时,谁曾告诉我们,一场政治风暴会让我们相隔四分之一个地球直径之遥,谁又知道等待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至少是我,被抛向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只有上帝才知道我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上岸。不过,即使我孤单一人,我也远不会去抱怨的,但是父母、朋友、一个部分来说由老人或病人构成的家庭,这些都使我思绪紧张,使我心怀恐惧地注视着未来。 你知道,我们在4月2日午夜之后起航。起初我们碰上了好天气,我们仿佛是在洋面上滑行。我无法告诉你,大西洋中心的苍茫寂寥是何等动人心魄。头些天有一大群鸟儿跟随着船只,海面上到处可见嬉戏的鱼儿;还有,每隔个把小时便能发现天边的点点船帆。不久一切都很少见到了,最后鸟儿、鱼儿和船只不见了。空中、底下、周围,一切都笼罩在深邃的孤独和彻底的静谧中。你乘坐的船只真的是你的整个世界。你知道,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景观,但没完没了的重复、日复一日的再现,终于使人心情压抑。 快要靠近纽芬兰海岸时,大海开始泛出光泽。我想这是亿万磷光小动物在水中翻动而造成的效应。不管怎样,没有比这更为奇特的景象了。有个夜晚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晚上疾风暴雨,我们的船只顶着狂风,在海上劈浪而行,船两侧涌起巨大的泡沫,那泡沫好像火焰一般,可以说这艘船是在穿越一个鼓风冶炉——就像我在埃耶什(Hay—euche)看到的高炉,铁矿石就是在那里面熔炼的——它的身后留下一长串的熊熊烈焰。 那个夜晚一片漆黑,费了好大的劲才分辨出伸向空中的桅杆索具。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景。 此后的几天中,我们遇到了十分强烈的风暴,不过没有什么危险。我们的船很大,不用害怕它们。在我们启程35天后,终于听到了第一声“陆地”的呼喊。我们眺望下的美洲海岸低平而荒凉。我想,三个世纪前,当欧洲人首次造访时,它并没有吸引力。 我们觉得已经进港了,这时一阵来自西南方的风暴迫使我们离开纽约附近。因为我们缺少木材和糖,面包也快吃光了,而且有些人生了病,所以决定放弃在纽约靠岸的计划。于是我们抵达北边60里格处的一个小港,名字叫新港。 老实对你说,在穿越了分隔欧洲和美洲的那片大洋之后,重新踏上陆地是有某种喜悦的。第二天,我们登上一艘汽船,18个小时后它把我们带到了这里。汽船是比房子还要大得多的机器,五百、六百甚至上千旅客聚集在宽敞的船舱中,船上有床铺和桌子可资使用;它行驶起来很安静,每小时航行3-4里格,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 纽约坐落的位置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地方之一,有个巨大的港口,位于河口,战船可以沿河上溯30里格。它是北美的钥匙。每年有数千外国人经这里达到美国,他们将落户到西部的荒原中,所有来自欧洲的制造品也是从这里迅速转运到内陆地区。与此相应的是,纽约的人口在50年前只有2万,现在已经是23万了。这是个以砖和大理石砌成的整洁的城市,不过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公共建筑。总之,它一点也不像我们欧洲的大城市。 我们在这里受到了非常好的接待。总的来说,法国人在这里很受欢迎。另外,我们的差使也给了我们赢得善意的特别理由。所以当局和私人公民都一致给予我们最殷勤的接待。所有公共文件都供我们使用。我们请求的一切信息都马上被告知…… 我还不能对这里的人民有个全面的看法,这你能理解。初看起来,他们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样,表现为一种缺陷和美德的混合物,很难给他们归类,也无法构成一个单一的画面。这里的民情很纯朴。婚姻关系尤其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神圣。对宗教的敬重被推到了唯恐敬奉不周的地步。比如,在星期天,任何人都不许打猎、跳舞,甚至弹奏乐器。在这一点上,即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 我曾看到,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教堂前的街道被封闭。这里的共和主义者跟法国的自由派很不一样。此外在观念、物质条件和风俗上还存在着成千上百种差异,但我没有时间指出这些差异。 这是好的一面。坏的方面是:无节制的发财欲望、暴富的欲望,各种欲望永远处在变动之中,对变迁的持续渴求,古老传统和风俗的完全缺失,商业和赢利思想被运用到一切事务上,即使是与这种思想最不相容的事务。这些至少就是纽约的外部面貌…… 明天我们就要启程深入内地。我们将乘船沿北河上溯到奥尔巴尼,然后从那里去看尼亚加拉瀑布。在参观生活在伊利湖边的印第安人部落之后,我们将经加拿大转道波士顿,最后回到纽约,再从纽约开始我们新的旅途。 …… P14-16 序言 óλγos和πλ?ιξ是古代希腊人理解人的自然的两个出发点。人要活着,就必须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在共同体中,人不仅能活下来,还能活得好;而在所有共同体中,城邦最重要,因为域邦规定的不是一时的好处,而是人整个生活的好坏;人只有在城邦这个政治共同体中才有可能成全人的天性。在这个意义上,人是政治的动物。然而,所有人天性上都想要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最快乐的事情;所以,人要活得好,不仅要过得好,还要看到这种好;人要知道他的生活是不是好的,为什么是好的,要讲出好的道理;于是,政治共同体对人的整个生活的规定,必然指向这种生活方式的根基和目的,要求理解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秩序的本原。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讲理的动物。自从古代希腊以来,人生活的基本共同体经历了从“城邦”(兀óλ)到“社会”(societas)与现代“国家”(stato)的不同形式;伴随这种转变,人理解和表达自身生活的理性也先后面对“自然”(φυσ?5)、“上帝”(deus)与“我思”(cogito)的不同困难。然而,思想与社会,作为人的根本处境的双重规定,始终是人的幸福生活不可逃避的问题。 不过,在希腊人看来,人的这种命运,并非所有人的命运。野蛮人,不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共同体,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正确地说话,讲不出他们生活的道理。政治和理性作为人的处境的双重规定,通过特殊的政治生活与其道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微妙张力,恰恰构成了西方传统的根本动力,是西方的历史命运。当西方的历史命运成为现代性的传统,这个共同体为自己生活讲出的道理,逐渐要求越来越多的社会在它的道理面前衡量他们生活的好坏。幻想包容越来越多的社会的思想,注定是越来越少的生活。在将越来越多的生活变成尾随者时,自身也成了尾随者。西方的现代性传统,在思想和社会上,面临着摧毁自身传统的危险。现代中国在思想和社会上的困境,正是现代性的根本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现代性的处境意味着我们必须正视渗透在我们自己的思想与社会中的这一西方历史命运。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同时担负着西方历史命运的外来危险和自身历史传统的内在困难。一旦我们惧怕正视自己的命运带来的不安,到别人的命运中去寻求安全,或者当我们躲进自己的历史,回避我们的现在要面对的危险,听不见自己传统令人困扰的问题,在我们手中,两个传统就同时荒废了。社会敌视思想,思想藐视社会,好还是不好,成了我们活着无法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想尾随西方的历史命运,让它成为我们的未来,我们就必须让它成为我们造就自己历史命运的传统;如果我们不想窒息自身的历史传统,让它只停留在我们的过去,我们就需要借助另一个传统,思考我们自身的困难,面对我们现在的危机,从而造就中国人的历史命运。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任何活的思想,都必定是在这个社会的生活中仍然活着的,仍然说话的传统。《思想与社会》丛书的使命,就是召唤我们的两个传统,让它们重新开口说话,用我们的话来说,面对我们说话,为我们说话。传统是希腊的鬼魂,要靠活的血来喂养,才能说话。否则海伦的美也不过是沉默的幻影。而中国思想的任务,就是用我们的血气,滋养我们的传统,让它们重新讲出我们生活的道理。“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只有日新的传统,才有止于至善的生活。《思想与社会》丛书,是正在形成的现代中国传统的一部分,它要造就活的思想,和活着的中国人一起思考,为什么中国人的生活是好的生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