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银行大策略(美国银行操作真相最新修订版第5版)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艾伦·布朗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艾伦·布朗编著的这本《银行大策略(美国银行操作真相)》被美国读者奉为“最权威的金融类读物之一”,被翻译为多国语言,此为最新修订第5版。

本书内容包罗万象,且解读深刻。阐释了美联储的起源、货币供给的功能、货币投机、资本流动,等等。而且作者的见解并不仅仅停留在金融领域,而是深入到了社会、历史等更深层次。

本书专业而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充满了悬疑,极具可读性与趣味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人们应对金融危机建言献策,是一本理论与实用兼备的好书。

内容推荐

如果你正在找寻当前货币动乱的解释,《银行大策略(美国银行操作真相最新修订版第5版)》是最恰当的选择。它是一本修正我们面临问题的优秀并且具有独创性的历史回顾录。作者艾伦·布朗探讨了两个扰人的话题:历史和货币政策,并将它们描绘成一本令人兴奋的栩栩如生作品。

这本书的内容很真实。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你自己就像在迷宫中一样,你从无知和谎言中苏醒。最棒的是,它对困扰我们几千年星球上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录

序言 被债务蜘蛛俘虏

第一部分 黄砖路:从黄金到联邦储备券

 第1章 《绿野仙踪》里的启示

 第2章 幕布之后:美联储和联邦债务

 第3章 乌托邦实验:政府发行纸币

 第4章 政府为何同意向银行借债

 第5章 丰饶的母系社会VS负债的父系社会

 第6章 操纵国王:放贷者掌控英格兰

 第7章 当国会在沉睡时,有人发出了警报

 第8章 有脑子的稻草人:林肯击退银行业者

 第9章 林肯输掉了与欧洲大金融业者的战役

 第10章 大骗局:金本位制和通胀的稻草人

第二部分 银行业者夺走了造币机器

 第11章 没有哪里比家好:为个体农场而战

 第12章 政府背后看不见的手:秘密政府

 第13章 吉科岛事件与1913年《联邦储备法》

 第14章 给狮子套上缰绳:联邦所得税

 第15章 龙卷风到来:经济大萧条

 第16章 经济的“润滑油”:罗斯福、凯恩斯和新政

 第17章 莱特帕特曼让造币机器曝光

 第18章 看透美联储的剧本:美联储手册

 第19章 卖空与卖空浪潮:吞噬资本市场

 第20章 对冲基金与衍生品:扑朔迷离

第三部分 被债务奴役:债网撒向全球

 第21章 再见黄砖路:从金本位到石油美元

 第22章 龙舌兰陷阱:墨西哥人非法入境的真相

 第23章 解放黄温基人:绿背纸币重新大放异彩

 第24章 笑对灾厄:德国复兴无须借债

 第25章 捅破通胀谎言:重提几宗恶性通胀“典范”

 第26章 罂粟地、鸦片战争与亚洲龙虎

 第27章 巨人苏醒:林肯货币体制在中国的传承

 第28章 皇冠上遗落的明珠:民众运动夺回印度

第四部分 债务蜘蛛猎获美国

 第29章 割破铁皮人:美国工人受债务奴役

 第30章 新债务陷阱的诱饵:拥有房产的幻象

 第31章 完美金融风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32章 飓风之眼:银行体系陷入僵局

 第33章 维系幻觉:操纵金融市场

 第34章 彻底崩溃:银行的暗地破产

第五部分 魔法拖鞋:夺回货币大权

 第35章 从一贫如洗走向共同富裕

 第36章 社区货币运动:规避债务之网

 第37章 货币问题:金甲虫与绿背党之争

 第38章 联邦债务:一宗思维瓦解的案例

 第39章 清算债务: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第40章 资金取代税收:联邦的新热气球

第六部分 征服债务蜘蛛:新的银行体系

 第41章 重掌国家主权的新途径

 第42章 解决“不可能契约”问题的新方法

 第43章 在强盗资本家的游戏中胜出

 第44章 快速解决:自行支付的政府

 第45章 有心政府:第三世界国家债务问题

 第46章 建造桥梁:通向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47章 飞跃彩虹:不征税无债务的政府

试读章节

《绿野仙踪》里的启示

“伟大的奥兹是这么说的!不要管帘子后面的那个人,我是奥兹国最伟大、最有威力的巫师!”

《绿野仙踪》(1939年电影)

经济学家们的论述也许晦涩难懂,但经典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却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故事在一百多年间一直带给老老少少很多欢乐。它于1900年由弗兰克·鲍姆以《奇妙的奥兹男巫》之名首次出版。1939年,美国米高梅公司首次推出了电影版《绿野仙踪》,朱迪·嘉兰担任主演;随后,它又被改编成了著名音乐剧《新绿野仙踪》。虽然为这个故事的魅力倾倒的人数以百万计,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来源于最乏味难懂的题材金融业和银行业。此外,还有一个更不为人所知的真相:那些作为角色原型的现实人物,可能拥有当今美国金融危机的解药。

1964年,一位名叫亨利·利特菲尔德的教师首次发现了故事里的经济典故,说它是“民粹主义的寓言”,反映了19世纪末美国人民党对银行业垄断发起的挑战。此后,其他分析家也开始研究这个主题。1990年,经济学家休·罗科夫在《经济政治学期刊》中撰文,把这个故事称为“货币寓言”。1998年,蒂姆·柴奥克斯教授写道:

《绿野仙踪》……成文时,美国正为事关货币发行流通的“金融问题”争执不休……交锋的核心人物就是《绿野仙踪》的人物原型:稻草人象征农民,铁皮人象征产业工人,狮子象征着“银本位”倡导者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多萝茜则象征着美国女孩。

《绿野仙踪》是“第一个真正的美国童话故事”。德国的格林兄弟用流行的德国民间传说编著《格林童话》,反映了德国人的价值观与德国的民粹主义传统。同样,鲍姆的书反映了美国的民粹主义(或人民的)传统。整本书都是关于人民的力量,展示你的梦想,以及在你的后院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利特菲尔德认为,多萝茜和朋友们进军翡翠城,寻求奥兹的帮助,这实际上就是在写1894年的美国。那一年,雅各布·考克斯带领着“工业军团”从俄亥俄进军华盛顿,敦促国会重新采用林肯发明的货币体系,让政府发行无债的“绿背纸币”。考克斯向华盛顿“进军”,引发了美国漫长的和平游行传统人们无法说出自己的诉求时,就会上街举行和平示威游行。劳伦斯·高德温在《民粹主义时期》中这样描写这场试图改变美国货币系统的运动:

人民曾经采取过行动……当时的美国农民身陷债务,受到的压迫最深重。他们试着联合起来买卖货物,想要摆脱商人的债务钳制。要是得不到资本,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所以他们在政治方面努力,组建了政党……民粹主义者不仅组建了政党,还发起了一场运动。他们野餐,聚会,发通讯稿,办培训班,办讲座,自己教育自己,同时也互相教育。他们成了一群有目标感、有勇气、有尊严的人。  多萝茜和伙伴们发现他们自己就能像民粹主义者一样,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自己的梦想。稻草人想要一个大脑,铁皮人想要一颗心,狮子想要勇气,但其实他们一直都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奥兹的骗术战胜不了邪恶女巫,毫无戒备的小女孩和她的小狗却打败了女巫;奥兹乘热气球远走高飞之后,不识字的稻草人就成了奥兹国国王。

《绿野仙踪》是美国梦和美国精神的化身。在富饶的美国,只要发现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潜能,一切便皆有可能,这就是故事的寓意。然而,故事里还有个黑暗的寓意,并以我们熟悉的隐喻展现出来:台后有个我们看不到的木偶师,他用线操纵着舞台上的木偶,给人们展示着一场几乎全是幻觉的表演。

P3-4

序言

被债务蜘蛛俘虏

请想象一下吧,一张隐秘的、由少数几个世界级的大银行家拥有和控制的金融蛛网正在控制着一切……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美国或是其他国家,全都被捆缚于信贷之绳上,成了他们的奴隶。

——汉斯·席西特,《银行业之死》(2005年)

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曾这样评价银行联合企业:“一只多头怪物,吞吃平民的血肉。”19世纪20年代,纽约市长约翰·海兰在著作中把它称作“巨型章鱼”,“用它又长又强壮的腕足俘虏了执行官,俘虏了立法机构,俘虏了学校、法庭、报纸,俘虏了所有本应保护公众的机构”。债务蜘蛛吞噬了农场、家庭,把整个国家困在网中。

金融评论员汉斯·席西特在《银行业之死》中说,自己曾作为“圈内人”近距离观察银行业“巫师”;这些人的游戏之网收得很紧,所以现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的银行业务和企业都控制在一个小圈子的人手里。他管这个游戏叫“蜘蛛织网”。这个游戏的规则有:

1、要让“财富的集中”隐形。

2、通过“杠杆”实施控制,其中包括合并、接管、贷款附加条件、连锁控股(一家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票)等方法。

3、对个人实施严格的管控。能在圈里的只是极少数,那些抛头露面的人物都无法了解整个游戏的全貌。

作家卡罗尔·奎格利博士曾是乔治城大学的一名历史教授,也曾在该校担任过克林顿的导师。奎格利根据自己对精英圈子的了解,写出了他们控制世界的野心。他说,这些人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把持在少数人手里的世界金融系统,以此来控制每个国家的政治系统,控制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脉”。

“各国央行曾经把持着这个系统,它们像封建时代的诸侯一样通过秘密协议进行合作。”奎格利把这个小圈子简称为“国际银行业者”。他们的共同之处不是相同的种族、信仰或者国籍,而是控制人类的狂热劲头。他们成功的关键是:操纵一国的货币系统,同时让人觉得是政府在把控着一切。

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控制货币的供应,如今,他们甚至在“创造”货币的供应,人们却还以为这些都是由政府控制的。20世纪20年代,英格兰银行董事约西亚·斯坦普爵士在得克萨斯大学演讲时,揭露了这个骗局:

现代银行业系统能凭空造出货币,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令人惊骇的花招了。银行业在不公平中孕育,在罪恶中诞生……银行业者拥有整个地球,就算能从他们手中把地球夺走,只要他们还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就能靠动动笔尖创造出足够的钱把地球再买回来……一旦夺走这种能力,他们手中的大量财富就会烟消云散,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就会令人更快乐、更舒服……不过,假如你想继续当他们的奴隶,并且愿意自己买单支付这笔奴役费用的话,那就继续让他们制造货币、控制贷款吧。

廖子光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做过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生部主席,随后当上了发展中国家投资顾问。他说现代货币体制策划了一场“残酷的骗局”。他还说,如果我们醒悟过来,整个经济世界观就将重组,“正如人们发现地球并非静止不动,也非宇宙中心时,物理学不得不重构一样”。在这场骗局里,除了政府发行的硬币之外,货币体系中几乎没有名副其实的钱财,有的只是债务。然而,硬币的数额还达不到货币供应量的百分之一。今日美国的所有货币供应都是由政府欠私有银行的债务构成,是这些银行用会计账簿上的条目造出来的钱。银行业者用熟练的手法完成了这一切;它就像魔术师的戏法,我们得看上很多遍才能察觉真相。不过,只要我们参透了这个骗局,一切都会改变,一切历史都将被改写。

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将探索这张让人身陷债务的欺骗之网,给政府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让政府再次拥有偿付能力。它不算什么新鲜意见,其历史可以上溯至美国立宪时期。这个方法就是:政府和政府所代表的人民必须重新掌握创造货币的权力。这样一来,就能偿清联邦债务,减少所得税,扩大社保计划,而且不必为此实施经济紧缩措施,也不用担心因此引发失控的通货膨胀。这听起来像个幻想。然而,在美国历史上,古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曾这样做过,如亚伯拉罕·林肯、托马斯·杰斐逊与本杰明·富兰克林。

除此以外,本书还将探索一些令人震惊的真相:

1、美联储的12家分支银行都是私有的,其拥有者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银行团。(请参阅第13章。)

2、政府只发行硬币,其他货币都与它无关。美钞(联邦储备券)由美联储发行,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各个银行,再由银行附加了利息后借给政府、个人和商界。(请参阅第2章。)

3、有形货币(硬币和美钞)的数量还不到美国货币供应量的3%。余下97%的货币只是电脑屏幕上的账目数据。银行以贷款的形式创造了这部分货币。(请参阅第2章、第17章。)

4、银行用于贷款的货币并非来自存款,而是“新”货币。在借出之前,这笔钱并不存在。(请参阅第17章、第18章。)

5、大约30%的银行自用投资,用的就是由会计账目造出的货币。(请参阅第18章。)

6、美国银行体系曾为工农业提供贷款,为它们注入活力,如今却变成了一台巨型赌博机。在2007年12月,就已有大约681万亿美元被投入赌局:这笔钱相当于世界年均总产值的10倍。这些赌局统称“衍生品”。它们形式复杂,风险极高,大都由美国的大银行用凭空造出来的贷款提供资金。衍生品可以用来操纵市场、洗劫商业、摧毁竞争经济体;实际上,它也的确是被这样使用的。(请参阅第20章、第32章。)

7、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卸任以后,美国只能偿清联邦债务利息,从未偿清过本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越滚越大。(请参阅第2章。)

8、征收联邦所得税的主要目的,就是强迫纳税人为联邦偿付债务利息。如果不假银行之手发行货币再借给政府,而是由政府自己发行货币,就没有必要征收所得税。(请参阅第13章、第14章。)

9、其实政府走出困境的办法是有的,即政府可以从银行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早期的美国殖民政府发现了它,亚伯拉罕·林肯和其他一些国家领导人也知道这种方法。

银行业者有联邦储备纸币,政府有硬币,它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货币系统。在有据可考的历史上,它们一直在争夺统治权。曾几何时,发行货币是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后来却被放贷者篡夺了。如今国家的主人是人民,政府却只能发行硬币,数额还不到货币总供应量的百分之一。曾有许多国家成功发行了自己的货币(至少在某段时间内),但是银行业者的债务货币逐渐渗透了货币体系,最后重新夺回了货币控制权。这些情况与我们以往学到的截然不同,让人很难理出头绪。然而,许多可靠的权威已经证实了这些情况。从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信贷部主管罗伯特·亨普希尔1934年的著作中摘录的一段话中,便可见一斑:

我们完全依靠商业银行;流通中用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从银行借来的,不管是贷款还是现钞。如果银行发行的人造货币量充足,我们就能繁荣兴旺;要是发行得不够,我们就要挨饿。毫无疑问,我们的货币体系不能持久。如果有人综观全局,就会发现我们处在一个毫无希望的、荒谬的悲剧里;虽然这让人难以置信,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如果说它是聪明人能研究和反思的最重要的问题,也当之无愧。

加拿大银行1935—1955年的主管格雷姆·托尔斯表示

银行创造了货币。设立银行就是为了创造货币,而创造货币的过程,就是在账簿上增加条目……每当银行贷款出去的时候……一批新货币——全新的货币,就被计入了银行账目。

1959年8月31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财政部部长——罗伯特·安德森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采访时说:

银行贷款的实质,就是给借方存款账户增加其贷款的金额。银行借出的钱并不是从别人的户头上支取的;在它提供贷款之前,根本没有谁把这笔钱存到银行里。实际上,银行为那些借钱的人造出了“新”钱。

渥太华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楚苏多夫斯基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写道:

那些私有投机机构手里的货币储备,远远超过了全球各央行有限的储备量。无论后者是单打独斗还是协同合作,都无法与投机活动相抗衡。货币政策被债主们控制着:他们能冻结国家预算,中断支付进程,停发数百万工人的工资,破坏生产,使社会保障项目陷入崩溃的境地。

如今,联邦储备纸币和美元贷款主宰着世界经济。然而,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并不是由美国政府代表人民发行的,而是私有国际银行团发行的;它把美国缠绕在债务之网里。2006年,美国的私人债务、公司债务和联邦债务总计达44万亿美元,相当于国民总收入的4倍,让人瞠目结舌。如果摊到个人头上,美国的男女老少每人要背上147312美元的债。如果按照字面意义来说,美国在法律上已经破产了:无力还清债务,没有偿付能力,背负的债务远大于其资产的合理市场价值。2008年9月,美国政府负债10万亿美元;到了2011年11月,政府负债已经增加到了14.98万亿美元。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全都负债累累,不得不变卖公有资产偿付债务。学校拥挤、道路拥堵、公共交通服务减少,这些都损害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2005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估了道路、桥梁、饮水系统与其他公共建设工程,将美国的公共设施总评定为D级。该学会的会长称:“美国人耗费在塞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家尽享天伦之乐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公共建设规划。”我们需要这个规划,却没有能力执行,因为各级政府全都破了产。

如果每个地方的政府都身陷债务,谁才是债主呢?私有银行便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场残酷的骗局里,政府为那些在电脑屏幕上炮制出的“钱”背了债。事实上,政府本该自己发行货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