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技术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研究/博士论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杨湘浩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湘浩编著的《高技术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研究》从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出发,以高技术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动及效应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机制、流动过程、流动影响因素和流动效应等,最后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效应的对策和建议。对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理论基础和流动机制进行了解析。主要从基础和文化支撑机制、知识市场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行为发生机制等方面对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机制进行解析。

内容推荐

杨湘浩编著的《高技术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研究》以高技术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动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博弈论、知识市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等对隐性知识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其次,构建隐性知识流动的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定量和实证研究;再次,构建隐性知识流动的效应指标体系,并对具体企业进行评估;最后,提出提升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系统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供企业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高技术企业内隐性知识流动的概念

1.1.1 知识的相关概念

1.1.2 隐性知识的相关概念

1.1.3 高技术企业的相关概念

 1.2 企业隐陛知识流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1.2.1 隐性知识流动或转化模型

1.2.2 隐性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

1.2.3 隐性知识流动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1.3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理论基础

1.3.1 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类型

1.3.2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内涵及特征

1.3.3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障碍

1.3.4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风险

1.3.5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层次划分

1.3.6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过程

 1.4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4.1 研究背景

1.4.2 问题提出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2章 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机制分析

 2.1 隐性知识流动的基础支撑机制

2.1.1 隐性知识流动的技术支持体系

2.1.2 隐性知识流动的物理场所开放度

 2.2 隐性知识流动的企业文化机制

2.2.1 支持创新的文化

2.2.2 值得信任的文化

2.2.3 共享愿景的文化

 2.3 隐性知识流动的知识市场机制

2.3.1 隐性知识市场的基本架构

2.3.2 隐性知识市场的运行机制

2.3.3 知识市场存在的问题

2.3.4 隐性知识市场的机制优化

2.3.5 知识市场对企业的启示

 2.4 隐l生知识流动的学习机制

2.4.1 正式学习

2.4.2 非正式学习

 2.5 隐性知识流动的激励机制

2.5.1 知识型员工内涵及特征

2.5.2 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2.5.3 激励机制有效性分析

 2.6 隐性知识流动的行为发生机制

2.6.1 计划行为对隐性知识流动的解释

2.6.2 隐性知识流动中的主体态度分析

2.6.3 隐性知识流动中的主体主观规范

2.6.4 隐性知识流动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第3章 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过程分析

 3.1 隐性知识流动过程特征

3.1.1 个体和个体之间隐性知识流动过程

3.1.2 个体和群体之间隐性知识流动过程

3.1.3 群体和群体之间隐性知识流动过程

 3.2 隐性知识流动的过程模型

 3.3 隐性知识流动模型讨论

3.3.1 M不变的情况

3.3.2 M变化的情况

3.3.3 模型对管理现象的解释

 3.4 数值算例与分析

第4章 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4.1.1 概念模型

4.1.2 研究假设提出

4.1.3 研究模型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数据收集

4.2.3 分析技术和工具

4.2.4 变量测量

 4.3 样本基本情况与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3.1 样本基本情况

4.3.2 信度检验

4.3.3 效度检验

 4.4 数据结果分析与假设检验

4.4.1 模型构建

4.4.2 模型评价

4.4.3 模型修正

 4.5 实证分析结果讨论

4.5.1 基础支撑机制与知觉行为控制

4.5.2 流动风险与知觉行为控制

4.5.3 文化支撑机制与主观规范

4.5.4 知识市场机制与隐性知识流动态度

4.5.5 学习机制与流动态度和主观规范

4.5.6 激励机制与流动态度和主观规范

4.5.7 计划行为相关

第5章 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效应分析

 5.1 隐性知识流动的效应分析

5.1.1 知识整合能力提升效应

5.1.2 创新能力提升效应

5.1.3 企业绩效增长效应

 5.2 隐性知识流动的指标评价体系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5.2.3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

 5.3 实例分析——以上海某网络有限公司为例

5.3.1 上海某网络有限公司概况

5.3.2 效应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

5.3.3 效应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6章 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效应提升对策

 6.1 构建知识型的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

6.1.1 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引导非正式组织的建设

6.1.2 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搭建知识流动的技术支撑平台

 6.2 培育支持创新、值得信任和共享愿景的组织文化

 6.3 优化企业内部知识市场,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

 6.4 优化培训制度、建立轮岗机制和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6.5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采取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并举的措施

 6.6 实施竞争性的人才战略,提高员工的知识发送和接受的能力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附录

 附录1 高技术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机制及效应调查问卷

 附录2 判断矩阵调查问卷

 附录3 隐性知识流动效应测评调查表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