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另一半中国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高洪雷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冯骥才、贾平凹、王铁志、张炜推荐,范曾题写书名。

高洪雷所著的这部《另一半中国史》是中国首部宏观而优美的少数民族史话,中学历史必读书。

一部书讲清楚55个少数民族的故事。追寻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谱写多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的壮美史诗,一部禁得住历史检验的少数民族史话。

本书被评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创新教材,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冒顿》获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奖。

内容推荐

高洪雷所著的这部《另一半中国史》是中国首部全面关注55个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图书。该书用详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清晰。并配有专业测绘部门绘制的少数民族变迁的地图几十幅。目前,该书的纪录片央视已经立项,已经输出台湾版和韩文版。

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邦乌孙、月氏、楼兰为何消失了?如日中天的草原帝国匈奴、柔然、突厥为何远去了?逐鹿中原的游牧部落鲜卑、羯、氐、羌是怎样被融合的?星光闪烁的南方诸侯越国、夜郎、南诏、大理是否还有后裔?打开这本书,在故事中了解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匈奴——第一个胡人的故事

第二章 乌桓与鲜卑——前赴后继的东胡兄弟

第三章 柔然——昙花一现的游牧帝国

第四章 白匈奴——真的是匈奴吗

第五章 突厥——从大草原走向东罗马

第六章 回鹘——大唐帝国的亲密兄弟

第七章 乌古斯——回鹘的孪生姐妹

第八章 黠戛斯——凌空翱翔的帕米尔雄鹰

第九章 契丹——风云一时的大辽国

第十章 靺鞨——从白山黑水走来

第十一章 朝鲜族——傲雪迎春的金达莱

第十二章 蒙古——席卷欧亚的黄色狂飙

第十三章 鞑靼——塔塔尔族的先人

第十四章 吐蕃——盛开在雪域的格桑花

第十五章 羌——西部牧羊人

第十六章 氐——兵败淝水的历史童话

第十七章 月氏——印欧人伸向东方的箭头

第十八章 乌孙——名副其实的流浪汉

第十九章 回族——千年商海的弄潮儿

第二十章 越人——从句践“卧薪尝胆”说起

第二十一章 西南夷——大理国的另类传奇

第二十二章 濮人——被历史冤屈的夜郎王

第二十三章 楼兰——沉睡千年的绿洲神话

后记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脉络图

试读章节

五、和亲的由来

冒顿同秦皇汉武等强势皇帝一样,善于把自己的欢乐强加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01)秋,冒顿逼迫驻守马邑(今山西朔县)的韩王信投降,然后跨越长城占据了晋阳(今山西太原)。

兵败的消息雪片般飞到不远处的长安,处于童年时期的西汉帝国受到强烈震撼。第二年初冬,刘邦亲率32万步兵迎击匈奴,一场势均力敌的血战在所难免。

在太原附近两战两胜(此乃冒顿的诱兵之计)后,刘邦不顾天寒地冻、后援不继以及大臣娄敬的苦苦劝谏(娄敬因此被关了禁闭),随同先头骑兵部队乘胜追击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以东的白登山①。

这是个优美的去处,疯长着名目繁多的古树。倘若在春天,满山开满了如云的鲜花。眼下尽管已是万木凋敝的冬日,但头顶上是一碧如洗的蓝天,脚下是层层叠叠的霜叶,连光秃秃的树枝也在点头微笑。在如刀的寒风里,刘邦没有感觉到一丝寒意。

记得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军规:如果你的攻击很顺利,那你一定是中了圈套。果然,踌躇满志的刘邦连同汉军先头部队不知不觉地步入了冒顿的陷阱,被40万匈奴骑兵重重围住,被围部队与后续步兵的联系也被切断。无论是左冲,还是右突,刘邦竟然七天七夜无法脱身。

情急之下,刘邦采纳了谋士陈平的计策,暗中派人用珠宝贿赂冒顿的阏氏。财迷心窍的阏氏在冒顿面前刮起了枕边风:“你围住汉帝不放,汉兵能不拼死来救吗?再说我也不习惯这里的气候,还是与人为善撤兵回国吧。”然后施展女人特有的娇嗔和温柔,逼着单于表态。

也许是枕边风发挥了作用,也许韩王信的部将王黄、赵利没有及时赶来会合使冒顿有些心虚,第二天一早,被一夜温柔折磨得睡眼惺忪的冒顿下令解开重围的一角,刘邦得以乘大雾弥漫仓皇而逃。

刘邦在后怕的同时变得现实起来,他在向被拘禁的娄敬(后被赐姓刘)道歉的同时,耐心听取了这位大臣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和亲。作为一种绥靖政策,娄敬的解释是:“冒顿单于作为弑父凶手,只认识武力。降服他的唯一办法是把汉朝公主嫁给他,嫁妆一定要丰厚,他既然用不着抢劫就能得到大笔财富,自然也就不必发动战争,况且作为汉朝的女婿是不能与岳父作对的。将来公主的儿子继任单于,就是汉朝的外甥外孙,就更不可能与舅舅和外公作对了。”

似乎“茅塞顿开”这个词就是专门为这一刻的刘邦量身打造的。他立即,下令自己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①离婚改嫁匈奴。尽管女儿因为母亲吕后的阻挠未能成行,但刘邦还是将一位家人子收为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和亲”政策的由来,也是世界上“以女人换和平”的最原始版本。

没想到这个本属无奈的发明给枯燥无味的民族交往史平添了一抹玫瑰色,也引发了许多或美丽或悲凄的传奇故事。从此,进入史书的女人不再只有皇后、嫔妃和公主,也有了许多的冒牌公主②,如细君、解忧、昭君、文成。

正如发明了机器导致手工业者下岗一样,“和亲”这一发明的受害者无疑是冒顿的阏氏。结果,刘邦此举引得这位女人醋性大发,大骂汉人③不讲信用。

再不凡的英雄也跳不出他所处的时代。冒顿其实和他的前辈没有多少区别,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学会了用书信侮辱别人。汉高祖驾崩④、吕后听政时,冒顿竞修书一封,要求迎娶寡居的吕后。

冒顿这种只图一时痛快、不顾长远后果的历史局限性,使他的后代在不远的将来付出了血的代价。

六、丢失化妆品基地

正如泰戈尔所言,人类的历史耐心地等待着被虐待者的胜利。

汉朝经过高祖至景帝①60多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上任时已经缓过劲来。既然已经具备了为高祖白登之围和吕后书信之辱雪耻的实力,汉武帝刘彻便从元光②二年(前133)开始对匈奴军臣单于③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暴风骤雨般的进攻。中国北部草原的地平线上不断扬起滚滚的尘云,尘云前头的马队里簇拥出三位威风凛凛的汉将——李广、卫青、霍去病。

李广,出身将门,精于骑射。元光六年(前129),汉武帝派卫青、李广等4名将军分头迎击来犯的匈奴,匈奴人集中兵力专攻年事已高的李广,寡不敌众的李广受伤就擒,然后被卧放在两马之间的绳网上。行进间,李广腾身跃上敌兵的坐骑,策马冲出敌阵,并一连射杀了几名匈奴追兵。从此,李广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匈奴军队惧其名,怯其勇,慑其威,一般不敢贸然进犯他所防守的城池。直到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仍对他追慕有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卫青,虽出身骑奴,但战功不在李广之下。元光六年(前129),三路汉军皆无功而返,唯有卫青率兵直捣匈奴圣地龙城,俘获匈奴700余人而归,一战成名。时隔两年,卫青率4万铁骑击败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两部,捕获牛羊上百万头,收复了河套以南广阔而富庶的地区,因战功卓著(应考虑身为皇妃的妹妹卫子夫的影响)受封长平侯。

霍去病,卫青的外甥,空前绝后的少年英雄。18岁时就随卫青出征匈奴,并在处女战中亲率800劲骑长途奔袭匈奴后方,活捉了单于的叔父,大胜而归。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率1万骑兵横扫了河西匈奴,迫使浑邪王率4万人投降。时隔两年,霍去病与卫青各带5万精兵合击匈奴,卫青从定襄出塞,将伊稚邪单于④击败;霍去病则穿越漫漫黄沙大破左贤王,一直追到狼胥山下。

P8-10

序言

迄今被我们称作“中国史”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大多是中原王朝的兴衰荣辱,各少数民族即便偶然被提起,也不过是因为与中原王朝的瓜葛而被迫匆匆地一笔带过。因此,在历史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专门讲述传统中国边缘地带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无异于和“正统”的历史学家们较劲,困难程度恰如让一名小学生端坐在书桌前读博大精深的《易经》。

对此,我并不后悔。

因为多年前就有一些年轻人问我: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邦为何消失了?譬如乌孙、月氏(rou zhi)、楼兰。如日中天的草原帝国为何远去了?譬如匈奴、柔然、突厥。逐鹿中原的游牧部落是怎样被融合的?譬如鲜卑、羯(jie)人、氐(di)人、羌人。星光闪烁的南方诸侯是否还有后裔?譬如越国、夜郎、南诏、大理。

从此,我开始进入尘封的民族宫殿,仔细翻阅泛黄的古代典籍,艰难追寻游牧部落的神秘踪迹,着手创作这部50余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史话。

它没有断代史的宏伟,也没有编年史的缜密,最多算是各个边关部落历史溪流中叮咚流淌的传奇故事,而且我告诉大家的其实都已经发生过并且被人们不止一次地叙述过。稍显不同的是,通过追踪求源,使模糊的民族渊源变得明晰;通过归纳整理,使残缺的民族记忆变得系统;通过剖析思辨,使单调乏味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

如果你有兴趣读它,如今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那就让我们穿越“秦时明月汉时关”,进入翱翔着雄鹰、奔驰着骏马、镶嵌着穹庐的茫茫大漠——中国第一个胡人的精神家园。

后记

记得是蓝天若水、红叶如鱼的2001年深秋,我首次走进内蒙古历史博物馆,在北国边陲雄奇瑰丽的历史画卷中,见闻了马背民族狂飙突进、拓土开疆的血色传奇,经历了一场甘醪灌顶般的精神洗礼,参与了草原民族的一路歌哭。唯一的遗憾是,这里居然找不到草原帝国柔然的任何文字。

如阵阵秋风扫过旷野草木,我的心弦被持续拨动着。因为在此之前,已有太多诸如此类的历史遗漏、常识缺失甚至观点误解让我纠结不已,如很多中国人不明白匈牙利的字面意义是匈奴人,如许多维吾尔人不清楚自己的祖先回鹘与土耳其的祖先突厥仇深似海,如多数南方人不知道越南越族、泰国泰族、老挝老族以及云南壮侗语族拥有同一个祖先——春秋战国的越人。

于是,我有了一种喷薄而出的创作冲动。我决定打破编年史和断代史的常规,分章追溯每一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和风霜雪雨的鲜活记忆,带领读者突围尘封的历史大门,串联出泱泱中华56个民族碰撞、交往、融合的瑰丽画卷,展示给希望轻轻松松读史的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让大家在娓娓的和风细雨中感受历史人物惊涛拍岸的英雄情怀,在起伏跌宕的历史长河中找到对应当代生活的提醒与注释。

从此,我抛下繁杂的尘世喧嚣,避开正常的人际交往,远离诱人的灯红酒绿,一头扎进寂寥而幽深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园林。为经得起岁月的检验,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历史典籍,如中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如外国的《世界史》、《中亚史》、《波斯史》、《阿拉伯史》、《印度史》、《泰国史》、《朝鲜史》、《蒙古史》、《剑桥中国史》……为增加作品的现场感,我走进了历史的山山水水,从蒙哥折戟沉沙的钓鱼城,到赫连勃勃威震四方的白城子;从楼兰美女濯足的孔雀河,到乙弗氏自尽的麦积山;从细君垂泪的昭苏草原,到女真驰骋的白山黑水;从草木青青的昭君墓,到绿柳依依的姑苏城;从巍峨俊俏的天山,到风花雪月的大理;从金达莱盛开的长白山,到格桑花铺展的日光城……经过3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写作、考证与修改,最终以《另一半中国史》的书名艰难面世。

说她“艰难面世”,绝非危言耸听。因为民族史对于许多人看来是一个创作禁区,其中涉及太多敏感的民族与宗教问题。英国作家拉什迪曾因创作了幻想型小说《撒旦诗篇》被伊斯兰世界追杀,山东作家马建因发表了在藏族风俗描述上过于随意的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受到封杀,个别出版社因在民族宗教问题上审查不严受到追究。特别是近年来,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单线进化论等思潮沉渣泛起,而个别国外学者和媒体在东突厥斯坦、达赖喇嘛、高句丽、梵蒂冈教皇、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等问题上闪烁其词甚至推波助澜,加上国内外也很难找到明了、系统而权威的资料,这就更增加了作家和出版界在民族宗教问题上的担心。这部书稿尽管摒弃了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狭隘观念,但还是在出版时遇到了重重阻力。书稿历经三家出版社,在一家出版社甚至通过了三审,最终还是被社长断然枪毙。最后,当我接到出版社寄来的散发着墨香的样书,感觉就像当年接过经剖腹产而诞生的女儿。那一刻,望眼欲穿的我潸然泪下。

出乎我的意料,她一出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北京晨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民族报》等迅速发了书评,《作家文摘》作了连载,《光明日报》将其列为2011年“一月光明书榜”榜首图书并配发了长篇评论。中宣部主办的中国文明网两次将该书作为“好书”向社会作了推荐。《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澳门日报》等上百家报纸,新华网。。凤凰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等数百个网站发了书评与书讯。国家民委、文化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江苏省等把该书列为重点推荐图书。根据本书录制的长篇历史故事已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电台播出,获得“2012年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一等奖。以该书为蓝本摄制的电影《冒顿》,在2012年洛杉矶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获世界文化遗产奖。2012年9月,本书被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司、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党员教育创新教材。该书还先后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十大优秀作品、中国出版集团优秀常销书、出版商务周报风云历史书、“中国宝石文学奖”。

该书版权已经输出到韩国和台湾,并已出版了蒙古文、维吾尔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等多个民族版本。其中的维吾尔文版,还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局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党员干部读物。

本书创作的过程,也是我对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进行归纳、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正如评论家唐山所说,我们真的了解中国吗?事实上,我们以往的解读带有强烈的中原核心论倾向,我们忽视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辉煌的过去和个性的文化,大家在彼此的磨合与碰撞、交融与参照中奉献着自己的文明,这才铸就了中华文明的整体辉煌。

尽管在中华上下七千年的历史时空中存在过众多的族群,尽管在这些族群的远古神话里不约而同地强调自身文化的“纯正性”,尽管各个族群有过太多的分分合合,你来我往,但严肃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表明,各种族群在频繁的迁徙过程中都经历过不止一次的交错与融合,各种文明几乎无一例外有着“多元一体”的基本形态,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大趋势无疑是历史演进的主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具特色并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格局早已形成。

中国,是一个有着相对宽松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不朽”的最可靠保证。j种文化,只有融人更为丰富、更为多样、更为博大的复合型华夏文化之中,才能保证在“和而不同”的中华大文化背景下的个性生存。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反之,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才能使这个民族的文化长盛不衰。文化上的唯我独尊、故步自封,对其他文明的视而不见甚至肆意排斥,都不是一种明智的理念。一个孤立民族的涓涓细流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各民族团结互助汇成滔滔江河结伴前行,才能抛弃历史的包袱,超越现实的阻隔,奔向未来的大海。这是一条踏平了偏见、铺展着平等、输送着团结、叠加着文明的金光大道。在华夏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我们每一个民族都将无一例外地享受到团结、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的盛宴。

必须承认,民族是昨天的长长留影。它特定的地貌、面容、服饰和歌谣正在远去和模糊。不管你愿不愿意,现代移民们不再有旧时的山长水远,不再有牵动世界的驿路遥遥。世界,不过是电子网络中一点鼠标就近在眼前的景象。一个人走出县(旗),走出省(区),也可以走出国门。可以在异国他乡保留国籍,也可以热爱拥有绿卡的国家。曾经无限强烈的地域概念正在被经济一体化所淡化,民族歧视、人类自残和毁灭家园的惨剧正渐渐退向灰色而蒙昧的远方。地球,开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

我企盼着没有民族歧视、没有民族隔阂、没有民族战争的时代,这一天的到来是文明的人类共同的梦想。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阅读,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与品位;阅读,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的生命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我们的生命宽度与厚度;阅读,不一定使我们变得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们变得智慧与充实。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的语言从哪里来?只能来自历史,来自远古的传说,来自对民族文明进程的共同阅读。遍布世界的华夏儿女,如果不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总是一个缺憾。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成员的一分子,如果不强化本民族在共同开拓祖国疆域中的红色记忆,更是一个缺憾。在这样一个行色匆匆的年代,特别需要我们重新进入跌宕起伏的历史,寻找自己的精神源头,从那些黑暗与耻辱、光荣与梦想的历史大变局中重新审视我们的来路和去路,从对历史的反思、甄别、扬弃中重新确立我们的民族信念,强化我们的文化认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正如《朗读手册》所言:“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因此,我特别期望把本书献给那些对本民族历史知之甚少,至今仍被西方过时观念所蒙蔽的朋友们。可惜啊,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经济拮据等原因无法成为我的读者。

我不想为绚丽的民族史增加任何色彩,因为她的色彩已经足够斑斓与浓艳。我不想为漫长的民族史添加任何厚度,因为他们已用个性独具的人文景观与文化宝典在中华文明史上耸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我只想忠实地记录他们的所源、所行、所思、所在,极力使自己的书写变得客观、准确而完整,但中华民族史本身的深邃、博大与庄严,使我的所有努力显得分外渺小且无奈——渺小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无奈如大漠中的一只飞鸟。

自己深知,如果少数民族史是一片瀚海,我只写出了一滴水的几丝亮色;如果它是一片森林,我只写出了一棵树的少许枝叶。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太多的风霜雨雪,太多的潮起潮落,太多的阴晴圆缺。学识浅陋的我即便是搜肠刮肚,也难以将各民族悠远交错的脉络理清;即便是绞尽脑汁,也难以将各民族博大精深的底蕴参透。但水滴虽小,却能反映大千世界;树木枯荣,也能唱高季候冷暖。尽管历史是睡着的,而读者却在醒着。每一个读者都可以随我一起进入尘封的历史殿堂,以历史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开阔的胸襟、个性的视角去解读和参悟她。

因此,我的书写厚重与否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在历史的悲剧中记取训诫,在前人的成功中吮吸养料,在偶尔的闹剧中体验幽默,在旷古的疑问中独立思索,在独立的思索中感悟人生。而且,我的书写选择什么样的风格并不重要了,因为所有的风格,就像道路,路宽、路窄,路长、路短,都将通向未来。同样,我的书写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也不重要了,因为所有的题材,就像河流,大了、小了,分了、合了,终将奔腾人海。

我们必须学会感恩,如同一个公民必须感恩自己的祖国,一个子女必须感恩自己的父母。我要特别鸣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宣教司对本书的审读,感谢范曾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左中一、陈国栋、潘凯雄、刘焕立、王红勇、刘静、李恩祥、侯健飞、付如初、林铭山、乔新家、索郎央金、成爱民、杨文军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艰辛与智慧,感谢贾平凹、张炜、阎肃、聂震宁、田青、陈梧桐、王铁志、张若璞、朴永日、濮继红、刘增人、冯小宁、阎志、胡银芳、唐山、王楠、肖春平、张继焦、刘正寅、吴军、戴冰、陈玉玺、蔺时工、谭践、聂炳华、张用蓬、张欣、卢敏、尹夙、唐亮、鲁小光、徐峙、孙妮桔子、马轶、王江、张建立、肖宝巨、王云菲、魏学来对本书的评点与推介,感谢成爱军以埋没自我的情怀给我腾出了一片从容笔耕的家庭空间,也感谢本书最早也最较真的读者——儿子天成和女儿洁如。书中每一丝智慧的火花,无不凝结着同事、亲友乃至素昧平生的学者、编辑们的关爱与扶持。

写完后记,是一个可以填一阕好词的午后,暖暖的春日把婆娑的竹影印在我宽大的窗户上,仿佛远古的梦境。浏览着弥漫着墨香的样书,我想象的翅膀开始翔舞——似乎,我又一次进入了飞歌流韵的民族历史长河,看到了和亲的马队、互市的人潮、竞渡的龙舟,听到了悠扬的驼铃、绵长的羌笛、激奋的羯鼓,还有爱情、希望与梦想的窃窃私语。

然后,坐在窗前,望着峻拔而神奇的泰山,我像漫画家慕容引刀所说的那样“慢慢地喝一杯水,专注,安静,听得到自己内心蓄水的声音”。

高洪雷

2015年3月3日于泰山

书评(媒体评论)

《另一半中国史》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各民族自古一家、共创中华文明的历史事实,是一部优秀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也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教材。

——国家民委 王铁志

这是一次别具视角的历史书写,是一部社会人生的深刻启示录。

——著名作家 张炜

为什么包括一些大学教授在内的众多国民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主要是因为我们对民族史的普及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缺少《另一半中国史》这样的普及性著作的出现。

——中国社科院民族史研究所 刘正寅

以往的大部分中国史就像“单声音乐”一样,虽然旋律跌宕起伏、充满魅力,但有了这“另一半中国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才构成了一部多声部交错、和声饱满的交响乐。

——音乐学家 田青

本书修补了大多数读者缺失的集体记忆,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完整地认识历史,从而获取更全面的文化人格。自古以来,散文便是中国文学之主脉,本书继承了先贤“文以载道”之余意,堪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北京晨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