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作者孙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我又荣幸地被选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先后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副卫士长等职长达20年。他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献上了他从2005年开始动笔以当年的工作记事为线索,并参考文献资料,走访同事,再反复推敲,一件事、一件事地追忆,每写一个章节都要几经修改的这本《在毛主席身边二十年》。
它是由一个个片断、一个个故事汇成的作者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回忆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毛主席身边二十年 |
分类 | |
作者 | 孙勇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45年10月作者孙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我又荣幸地被选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先后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副卫士长等职长达20年。他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献上了他从2005年开始动笔以当年的工作记事为线索,并参考文献资料,走访同事,再反复推敲,一件事、一件事地追忆,每写一个章节都要几经修改的这本《在毛主席身边二十年》。 它是由一个个片断、一个个故事汇成的作者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回忆录。 内容推荐 《在毛主席身边二十年》旨在通过孙勇自己的亲历亲闻亲见,如实记述和反映一个贴身警卫员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包括他的个性举止、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等,以使读者从我的忆述中去体会和了解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永远热爱毛主席,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追求、伟大风范传承下去。 目录 第一部分 一整宿没合眼 窦尔墩和《盗御马》 给贺龙的一个建议 遭遇最惊险的一次敌机轰炸 乡亲们感谢毛主席 从西柏坡到北平城 在香山双清别墅 第二部分 进驻中南海 中海边散步 游览瀛台、静谷 整修丰泽园 一次外事活动 黄呢子中山服 夜宵和冰块降温 登玉泉山 第三部分 请县委书记上专列 来到阔别多年的武汉 在“洛阳”号军舰上挥笔题词 参观紫金山天文台和瞻仰中山陵 “今天游园既安全又顺利” 专列不停向北奔驰 外出用自带的被褥 “早就想来杭州” “睡地铺就很好” 第四部分 “不要喧宾夺主” 在西安饭庄吃饭 阔别三十二年的故园行 观看解放军大比武 “我们也表演一下嘛” 第五部分 周末舞会 扩建春耦斋是“好心办蠢事” “那不是破书.是经书” 去长安大戏院看京戏 邀请京戏名家到中南海演出 “在大海游泳这是第一次” “既游江又吸烟,赛过活神仙” 畅游珠江和三游长江 第六部分 毛主席交给我一项特殊工作 “在学习上一定要有雄心壮志”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 为毛主席理发的王会师傅 “下农村去锻炼有好处” 叙往事话离别 附 随小平同志阅兵 随小平同志视察南方 后 记 试读章节 乡亲们感谢毛主席 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期间,杨尚昆主任把邯郸京剧团请来了。中央领导同志白天开会,晚上看戏。 戏台搭在东柏坡一个能坐300多人的简陋小礼堂里,地面是黄土地,前边摆几把椅子.后面全是长板凳。“戏院”虽简陋,但演员却不一般。邯郸京剧团团长、“台柱子”李和曾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高庆奎的徒弟,名气很响。 第一天晚上,由李和曾主演京戏名段《逍遥津》。这是高派名段,也是毛主席最喜欢听的戏,特点是:嗓音高亢脆亮。李和曾的演唱不时得到首长们的掌声。 毛主席看完戏,对贺龙说,李和曾唱得好!你那个京戏团没有唱高派的演员。贺龙说.我们那个京戏团的张义然、阿甲唱得都不错,也是名角! 第二天晚上,先演了一出《乌龙院》,然后是李和曾主演《哭秦庭》。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看了,又都说李和曾演唱得好。毛主席回到住地散步时.还对我们工作人员赞扬李和曾的确是唱功好,说:只有高派敢唱《哭秦庭》。 当天晚上,毛主席把叶子龙叫来,说:我们看了邯郸京戏团两场戏了。这个戏团不错,演唱极好。你对李和曾团长说,我建议他们为当地群众演唱两天京戏。 第三天晚上,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又看李和曾主演的全部《捉放曹》。唱完谢幕时,全团演员都站在台上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热烈鼓掌致意。为了感谢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走上舞台与演员们握手,祝贺他们演出成功。毛主席握着李和曾的手说:你的表演好、唱功好!李和曾含着泪激动地说:感谢毛主席的夸奖和鼓励。 第四天、第五天晚上,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邯郸京剧团为附近乡亲们演戏。老百姓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地到东柏坡简陋的小礼堂看京戏.礼堂被挤得满满的。 开戏前平山县县长上台宣布:毛主席非常关心和想着我们老百姓,是毛主席指示邯郸京剧团为乡亲们演唱两天大戏。首先,我们要感谢毛主席对人民群众关心:其次,我们要感谢邯郸京剧团为我们演唱大戏!台下观众热烈地鼓掌,高喊:毛主席万岁!感谢毛主席! 从西柏坡到北平城 1949年3月22日,汪东兴处长召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人员开会,传达部署杨尚昆主任关于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进北京(当时叫北平)的安全和组织工作。 会议确定进京车队由11辆美国吉普车和10辆大卡车组成。李树槐科长坐吉普车在前面开路.毛主席坐第二辆中吉普车,接下来依次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同志坐的小吉普车,由王敬先、毛崇横收尾。由于车队较长,路况又不好,会议特别强调了行车安全问题,要求车速不要太快,车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减少尘土飞扬。 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以及警卫团、工作人员出发了。顺着土公路,车队经过灵寿、行唐、曲阳,晚上到达唐县叔闾村宿营。我们给毛主席找来两扇门板搭好床铺,同时找了个八仙桌供他批阅文件用。毛主席看了高兴地说:很好嘛!同时又叮嘱我们:借用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完好归还。我们回答:一定做到。 2.4日,我们继续朝北平行进。车队经过望都到达保定市,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组织人员接待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下午,毛主席等乘汽车经徐水、定兴到达涿县。晚上,住在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部大院里。 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和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在涿县迎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他们在这里安排了三辆专列送毛主席一行进北平。第一列火车由中央警备团乘坐,第二列火车由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乘坐,第三列火车由中央军委工作人员乘坐。 毛主席上车后高兴地说:我们坐上高级专列火车了。 25日早晨5点多,专列到达北平清华园火车站。叶剑英、李克农等领导同志已经提前到达车站,等候迎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列车停稳后,毛主席下车.满脸笑容地与叶剑英、李克农等同志一一握手.并大声说:你们辛苦了! P19-22 序言 我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原河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父,7岁时母亲改嫁,我和弟弟跟着伯父三人一起生活,常年吃糠咽菜度日。1938年8月我参加了八路军,那时只有12岁,在一二O师三五八旅供给部当勤务员,后当通信员和警卫员。1945年10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我又荣幸地被选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先后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副卫士长等职长达20年。其中,毛主席派我到公安学院文化补习班学习两年,到湖南农村劳动锻炼一年。在这20年间,毛主席的思想武装了我,毛主席的为人处事教育了我,毛主席的作风影响了我,毛主席的精神激励了我,使我受益终身。我永远忘不了毛主席。 1967年2月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我被调离毛主席身边,到中央办公厅江西五七学校接受批判和劳动。我夫人武翠鹏也受到牵连。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把我调回北京,彻底平反。中央军委任命我为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主要负责邓小平同志的安全警卫工作。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晋升为正军职。1991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晋升为副大军区职。曾被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72岁时离休。 离休以后,不少媒体多次提出要采访我或让我写文章回忆毛主席,老领导和老战友也常鼓励我说:你跟毛主席那么多年,你应如实地把亲眼所见的毛主席写出来,供大家了解和学习。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才下决心动笔,但我知道,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一个早年没有上过学的人来说,要把铭记在脑海里的东西整理成文字,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从2005年开始动笔以后,我常常以毛主席教导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坚强信念激励自己,夜思晨想,以当年的工作记事为线索,并参考文献资料,走访同事,再反复推敲,一件事、一件事地追忆,每写一个章节都要几经修改,最后才撰写到稿子上。寒来暑往,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这本由一个个片断、一个个故事汇成的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回忆录,奉献给大家。 这本书旨在通过我自己的亲历亲闻亲见,如实记述和反映一个贴身警卫员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包括他的个性举止、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等,以使读者从我的忆述中去体会和了解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永远热爱毛主席,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追求、伟大风范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作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名老兵,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捧出的一份情深意长的礼物。 孙 勇 2009年10月 后记 在自序中,我对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缘由已经作了说明。后记中想说的是,由于我从1978年开始,主管小平同志的安全警卫工作,直到1997年小平同志逝世,也有二十个年头,近距离地感受了小平同志的伟人风范,需要回忆的事情也很多,但不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目的。为此,我特地在本书的后面收人了《随小平同志阅兵》、《随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两篇文章,以使读者能够从这字里行间分享我在小平同志身边度过的不平凡的历史时刻。 本书付梓出版之际,我要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同志、原副主任陈群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滕文生同志在百忙中还专门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原中央秘书室主任何载、公安部办公厅原主任王仲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杨正泉等老同志,在阅读了报纸上发表的有关本书的若干片断后,欣然写来书面感言,说道:作者的这种经历是其他人不多有的,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书稿内容的真实、具体、生动,感受到作者对毛主席的保卫工作是何等的贴心,感受到作者对毛主席的爱戴是何等的真挚。所有这些,都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谨此深表谢意。 中央文献研究室徐永军、张晓彤同志阅读了全部书稿,并作了若干必要的文字校订和修改,高长武同志参加了本书所附照片的选用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杨茂荣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在本书写作和出版过程中,黄平先生和王秋风、蒲洪升、孙同越给予了许多帮助,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选用的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有的选自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合编的《毛泽东》等画册;有的是从我自己珍藏的照片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有的是老摄影家侯波、吕厚民等同志送给我的。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无法一一标注这些照片的作者,谨此说明并深表歉意。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书所述内容年代已久,我的回忆挂一漏万,再加上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谅解和批评指正。 孙 勇 2009年12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