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艾烟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星子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第一届“青铜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评委会七位权威专家谢冕、高洪波、王泉根、刘绪源、毕飞宇、徐坤、李洱联袂推荐!

星子编著的《艾烟》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南方的小镇,在那里有两户留守儿童人家,这两个孩子一个在等待自己的爷爷,一个在等待自己的爸爸、妈妈。虽然在经历岁月的苦难,但是正在在经历苦难的过程当中,他们找到了特别温暖、特别感人的童话,找到了特别温暖、特别感人的梦。我们看到故事里面有爷爷对孩子的守护,有孩子的等待,有妻子对丈夫的等待,有故乡给流浪者一直留存的温暖美好的梦。

内容推荐

星子编著的《艾烟》是一部细腻深入、如诗如画的作品,看似没有多少故事的叙述让人兴味盎然。作品写出来现实生活中淡淡的悲剧意味,丝丝入扣,真实感人,对昔日儿时生活的追忆让人留恋不已。具有沈从文《边城》的韵致和味道。

目录

第一章 绿小岛和小桥

第二章 香囊木月

第三章 槐叶清歌

第四章 那个小村和雨天

第五章 雪镇的诺言

第六章 叫花子和泡泡城堡

第七章 夜停的树桩

第八章 一个麻袋

第九章 一个木匠

第十章 水影黄昏

第十一章 艾溪故梦

第十二章 小木屋

第十三章 月光深处的森林

第十四章 旧时烟

《艾烟》专家评语(刘绪源、李洱、付如初)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绿小岛和小桥

纸叶的家,是个绿色的小岛。

小岛的北面、西面和南面,环绕着一条细细的溪涧。东面是一片安放着平房屋瓦的原野,原野上常年悬挂着一颗通红的太阳。溪涧有桥,小桥一柄,搭在西面的小山坡上。小山坡也是绿色的小山坡,不高,长满了浓浓的艾草,一片浮着白色茸毛的艾蓝,遥对着小岛上几瓣葱青的菜田。山坡左边一棵大槐树,树下一座小屋,上面是黑瓦搭成的三角形,下面是红砖搭成的正方形;两扇蓝网窗户,一扇红木小门,像积木刚刚搭好了,、搬过来。冬天的夕阳有时正好停在那一截短短的烟囱上,淡淡的炊烟缭绕,夕阳的黄也淡了,掉进烟囱里,掉进炉灶里,闷闷地蜷成一团红红的火。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纸叶爷爷坐在门边的小板凳上,边在火炉壁上磕着烟嘴,边咳边说:“艾蒿呀,喀喀,艾蒿,好香!”

纸叶用手比画着,说:“爷爷,小桥对面有一棵,长得比我还要高!”

纸叶爷爷就端着烟嘴,从屋子里走出来,“嗒、嗒、嗒”,走过一条石子小路,走到菜田边,看着那座小山坡,一边咳嗽一边说:“纸叶,喀喀,明天我们去采艾蒿,好不好?”

纸叶跟在爷爷旁边,觉得“艾蒿”说出来,那美丽的喉间的音,比起“艾草”,听着分外温柔。艾蒿,这边的人都这么叫,前年端午,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一个驼背老头在那卖艾蒿,买的人都笑嘻嘻的。花白的髻,长烟嘴,“嗒嗒”响的高跟鞋,都提着篮子,篮子里一只动弹不得的鸡,两株摇摇摆摆的艾草,长长的、绿绿的,擦着女人们如云的鬓。“买艾蒿呀,吃板栗烧鸡呀!”清晨的艾蒿,根湿漉漉的,叶子的茸毛拢着露水,满条街都是山坡和原野的芬芳。

不过,今年端午节,是和爷爷一起去菜市场,没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要很久才能回来,久到过年,不能久到开春。爷爷说了,给买一个香囊,一包云片糕,那么,陪爷爷去也是可以的。爷爷还说,明天带纸叶去采艾蒿,采完回来,蘸着红糖吃白米粽子。“呼”,纸叶把手一下子从墙上拿开,底下一只小蚂蚁正没主意地乱转,见了光,赶紧爬走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第二天早晨,爷爷叨叨着,拿起一把小铲子,另一只手往背后一伸,食指勾了勾,意思就要拉纸叶过桥了。纸叶装作没看见,不去牵爷爷的手,低下头偷偷地笑。

爷爷走了两步,手上还是空荡荡的没有东西。一回头,纸叶正往后边一躲。爷爷就“咕噜”一声把头又扭过去,梗了梗,好好地放在脖子上,说:“纸叶,拉着我的手,要过桥了!”

纸叶这才乖乖地把手指头塞进去,戳着爷爷粗扎扎的手心,边走边晃。  清晨的菜田边,一只蜘蛛也刚刚结好了一个网,得意地晃着,一只蜻蜓飞过来,“咔”,迎头撞上去,挂住了,真是不巧!纸叶挣脱爷爷的手,去把蜻蜓捏下来。蜻蜓的两只眼睛戴着放大镜,默默地看着她。

爷爷又把纸叶的手攥过来,两个人走上小桥。“咦?小桥刚才晃了一下吗?”纸叶想。爷爷好像听到了,说:“再跟蜻蜓呆望!呆望!再望就要掉下去了。”

到对岸了,小桥很短。爷爷开始采艾蒿。纸叶看了一会儿,就自己去溪涧旁玩了。清晨的红云慢慢地在天上浮现出来,一朵接着一朵。小山坡的绿树顶上,叶子的边缘开始一闪一闪地旋着金色的晨光。纸叶往小溪里扔着石子,扔了一个又一个。

溪涧有点儿深,纸叶不敢往下面看,另一只手把蜻蜓的两个翅膀捏得紧紧的。

“咕咚”,石子头朝下往溪涧里栽去。纸叶听到背后有个声音说:“呀,蜻蜓都被你捏死了。”

谁呀?

纸叶转过身去。在那棵大槐树底下,一个小男孩正蹲在那里,像个矮小的树桩。

小男孩仰着头,眼睛黑黑的,正望着纸叶手上的蜻蜓。红木小门在他的身后微微晃着,露出院子里的一个水缸来。

纸叶看看那个小男孩,小男孩也看看她。

P1-4

序言

曹文轩

“青铜葵花”是一项儿童文学奖,它的对象是儿童,而儿童决定了未来民族和人类的品质和质量。道义、审类、悲悯情怀等大概是这一奖项永恒的取向。

“青铜葵花”是一项文学奖,像所有有着新型文学主张的文学奖一样,此奖也是一项对文学的解读和阐释。

何为文学,文学何为?文学的根本使命大概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有此使命无疑是崇高的。实际上,我们的文学先人一直是这样看待文学的。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是因为人们发现文学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这样的文学史和文学家。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见文学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的世界,就没有今日的人类。人类应当像仰望星辰一样,仰望那些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混盲与昏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和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的成分。这些成分妨碍着人类走向文明和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这个概念所含的意义,在当初必然是单纯和幼稚的。然而,这个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演进。但它也慢慢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真挚、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人性之恶,也会因历史的颠覆、阶级地位的更替、物质的匮乏或奢侈的原因和作用,时有增长和反复。但文学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高扬道义的旗帜,与其他精神形式,比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地使人性得到改善。

当年,徐志摩先生是这样理解文学的。他说:“托尔斯泰的话,罗曼罗兰的话,泰戈尔的话,罗素的话,无论他们各家的出发点怎样的悬殊,他们的结论是相调和呼应的,即使不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柔和的声音,永远叫唤着人们天性里柔和的成分,要它们醒来,凭着爱的无边的力量,来扫除种种障碍我们相爱的势力,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狂疯,来消灭种种束缚我们的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这些宏大的声音,正比是阳光一样散布在地面上,它们给我们光,给我们热,给我们新鲜的生机,给我们健康的颜色……”没有道义的人类社会,是无法维持的。只因有了道义,人类社会才得以正常运转,才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景观。一件艺术品,如果它不能向我们闪烁道义之光,就算不上一件好的艺术品。

今日的人类与昔日的人类相比较,其区别在于今天的人类有了一种叫“情调”的东西。而在情调的养成中间,文学有头等功劳。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之中,人类不再是仅仅有用一种吃喝以及其他种种宫能就能满足的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世界从此变了,变得有说不尽的或不可言传的妙处。人类领略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天长日久,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些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悠扬、忧郁、肃穆、朴素、高贵、典雅……文学形式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霎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给人类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让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青铜葵花”是一项儿童文学奖,它可能更在意我们以上所说的文学原则和景象。因为它的对象是儿童,而儿童决定了未来民族和人类的品质和质量。道义、审美、悲悯情怀等大概是这一奖项永恒的取向。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在第一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书评(媒体评论)

这篇作品写的是学龄前儿童儿童,写得细腻深入,在没有多少故事的地方可让人读得兴味盎然,可见作者颇有儿童生活的积累,且有较高的文学功底。作品写出了现实生活中淡淡的悲剧意味,写得丝丝入扣、真实感人。后来孩子长大,儿时的生活成为难忘的回忆,更令人留恋不已。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刘绪源

这是一部情感和生活场景都如诗如画的作品。平常人家又具有集体记忆的典型生活,是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作品紧扣家庭生活和自然景致,书写了生活的原生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体验和对自然界的深情相拥有。

——著名作家 李洱

这篇小说是留守儿童题材,人物关系是主人公纸叶、爷爷,还有同村的男孩树。三个人用爷爷治腿病的艾烟针灸建立起相互的情感关系。

小说文笔优美,情感节制,美学境界和情感境界均不俗,有沈从文、汪曾祺之澄明空灵之风。尤其是两个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对爷爷的依恋以及二人之间那种两小无猜的情感描写,读来颇为动人。当然,其中的景物描写也颇为清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室主任、资深文学编辑 付如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