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Ⅱ)》是继已经出版的《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历史散文类休闲读物。全书重点选取了中国古代20位具特色的女性,她们的故事有趣又为人传诵,其中有十年报仇的皇后吕雉、不是宰相却胜似宰相的上官婉儿、明代女将军秦良玉、清代的“改革罪人”慈禧、民国的女才子张爱玲……作者贾飞以历史随笔的方式,紧紧抓住每一位人物的显著特点、鲜明个性,钩沉史实,采用白话文解读。从先秦到民国,作者幽默通俗的表述大多有史料可依,有故事情节,通过对这些名人女性的生动描述,让她们身后荡气回肠的故事浮出水面。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并非对历史全貌的简单再现,也没有晦涩的史料堆砌,唯有诗意的文学情怀和精彩的故事呈现。这里有料!
历史的一半是女人,你一定爱读的历史随笔!
由贾飞所著的《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Ⅱ)》一书的创意原始而又简单,就是想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撷取那些时光凝成的精华,把发生在其时其地的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那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那些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串联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您,让您在愉快的旅途中、茶余饭后的闲适中、忙碌工作的余暇中轻松地阅读,让她们身后荡气回肠的故事浮出水面。
或许这部历史散文集在典型人物的选择和背景的叙述上带有较浓厚的个人情感,例如,我将元代的四大才女置于武夫治国的压抑背景下,民国时期我仅选取了张爱玲一人等,但这恰恰是我态度的体现——她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挑的女子。她们中,或以貌取胜,或以才超群,或以政传世,她们是灰蒙蒙男权历史中的大咖,演绎出一场场华丽与悲壮。
吕雉:女人报仇,照样十年不晚 提起吕雉,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个恶毒丑陋的悍妇形象,想起她将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刑做人彘的残忍行为,将她认作蛇蝎心肠的最佳代表,对这个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皇后深恶痛绝。然而,我们发现一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对她的评价却极高,在《史记·吕后本纪》说她在位期间“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那么,吕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她的一生中经历了怎样的事情?是什么样的事情让她变得如此心狠手辣?让我们随着历史一一去探寻。 白富美下嫁风流小吏 吕雉,又称汉高后、吕后、吕太后,公元前241年出生在山东单父县(今山东省单县),字娥姁。吕后的父亲,姓吕名文,字叔平,山东单县人,被人们称为“吕公”。据《史记》对吕公家居沛县的记载“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可以看出,吕公不是一般的客人,是重客,而且还是县令的重客,县令来了这样的客人,沛县的豪杰和当官的都前去祝贺。在古时候,有钱并不意味着显贵,更不可能让当地的豪杰和官吏都纷纷赶来结交,可见,吕家不是小门小户,至少在沛县也算得上显贵之家。所以,吕雉可以说是一位公认的大家闺秀。 那么吕雉嫁给刘邦就是典型的“下嫁”。 首先刘邦是农民出身,好吃懒做还是个酒色之徒;其次刘邦当时职务很小,据史书记载,他只是秦朝沛县的一个乡村小吏,职务是泗水亭长,也就是一个村管治安的警察;三是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而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刘邦比吕雉大了整整15岁。也就是说一个30多岁成天不务正业、花天酒地的登徒浪子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显贵美女,这要放在今天都是很难想象的。 那么,门不当户不对的刘吕两家是怎么结成姻缘的呢?这要从刘邦口出的一句狂言说起。 话说当时沛县的豪杰、官吏听说县令家里来了贵客,纷纷前来喝酒祝贺。负责收礼钱的萧何通知大家,送礼钱不满一千钱的人,不能到堂上喝酒。当时一千钱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记载,秦朝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才几千钱,这吃一次酒就相当于吃掉一个县太爷几个月的工资。那算得上是一顿名副其实的高价饭,也再次证明吕公家里可不是一般二般的普通家庭。刘邦这个酒色之徒,听说县令家里来了贵客,也屁颠屁颠地跑来吃酒,而且还自报说:“我送一万!”一个小小的亭长,十年的工资加起来都不到一万,居然放出此等豪言,谁信啊。正当堂上的富豪们大声嘲笑之际,颇见过大世面的吕公却暗想,这个小吏不一般,竟敢当众撒谎,且待我出去看看。 这一看,吕公特别震惊。眼前这人身长七尺八寸,按秦朝的尺寸算就相当于今天的一米八。吕公平时爱好给人看相,心想,这人长得气宇轩昂,长颈高鼻,美髯飘飘,可不是凡夫俗子之相,赶紧迎入厅内,并且还让刘邦坐在一座权贵的上席。等到一屋子客人都走了之后,吕公更是拉住刘邦说:“我有一个女儿,想许给你为妻,希望你不要嫌弃。”刘邦一听,心想还有这种好事,赶紧答应下来。 对于这门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虽然吕太太不答应,但在古时候都是父亲、丈夫说了算,于是吕雉和刘邦不久便结婚了。(P15-17)
历史的一半是女人
贾飞
写“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系列”的原因很偶然,由于平时喜欢看历史书籍,发现书中的许多地方都不怎么好看,似乎存在一种粘贴复制,生硬不通畅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写作者大多是学者教授,而不是文学作家,他们的思维方式更传统、缺少创新罢了。于是我心里会想,怎样的历史著作会更好看,又不会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翔实的史料支撑?经过思索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史记》所用的手法,用文学化的语言,通俗化的表达,新颖的视角,带有点评色彩的方式去阐述历史,这样更容易打动人。
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尝试着写了几篇小文,很快就被《中华读书报》、《北京晚报》、《华西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新华书目报》等报刊采用,其中几家报刊还邀约撰写专栏。专栏开通后,有出版社的编辑看到了文章,便联系约稿,自此才有了《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这本书。没想到该书一经推出,销量还算可观,中途还加印了一次,紧接着又出版了台湾繁体版。后来,一次吃饭时内人对我说,你写的历史大咖怎么都是男人,为什么不写女人呢?天下有一半是女人的!当时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是啊,“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这个系列要是缺少了女人,就不完整了。于是,我便开始着手写历史上那些优秀的女人,书写她们的爱情、家庭、事业……
这本书的创意原始而又简单,就是想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撷取那些时光凝成的精华,把发生在其时其地的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那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那些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串联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您,让您在愉快的旅途中、茶余饭后的闲适中、忙碌工作的余暇中轻松地阅读,让她们身后荡气回肠的故事浮出水面。
或许这部历史散文集在典型人物的选择和背景的叙述上带有较浓厚的个人情感,例如,我将元代的四大才女置于武夫治国的压抑背景下,民国时期我仅选取了张爱玲一人等,但这恰恰是我态度的体现——她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挑的女子。她们中,或以貌取胜,或以才超群,或以政传世,她们是灰蒙蒙男权历史中的大咖,演绎出一场场华丽与悲壮。
《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Ⅱ》的出版无关乎版税,更多的是我与编辑的友情和对读者的一种情怀吧。令人喜悦的是,这本书的简体版就要与读者们见面了,其繁体版和新加坡、韩国版也在运筹之中。无论好与坏,我想它都是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就像一朵在空中飘摇的蒲公英,最终都会找到适合它的土壤,也最终会遇到欣赏它的读者和知己。
历史的一半是女人。以此勉励所有的女性朋友!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