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魏忠贤(帝国阴谋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秋子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般对宦官怎么称呼呢?看电视剧里,好像都叫“公公”。其实这里面学问大了。有人统计过,中国历代关于宦官的官方与民间称谓,竟有好几十种,这在古代职宫的称谓中几乎绝无仅有。看得出,古代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充满了幽默感。

归类来说,以生理特色来称呼宦官的,有阉人、奄人、腐人、腐夫、刑余、刑臣、刑隶、刑人。以他们的工作性质来称呼的,有宦者、宦官;因为宦官掌管的是皇宫内苑事务,所以又称宫人、内宰、内小臣、阁人、寺人。以他们常任的一些职称来表示宦官的,称为司宫、阍寺、黄门、内常侍、中常侍、内监、少监、宫监、太监。以服饰来指代宦官的,叫做貂趟、内趟、趟。也有以宦官所处的环境来称呼他们的,因为皇帝住的地方称内廷,也称禁中,所以叫宦官为中官、中涓、内臣、内侍、内宫、内竖。

还有,要是宦官被皇帝派出宫去专差办事,就称为中使;因为宦官受皇帝宠信而骤然富贵,这样的就被称为中贵。而朝官们对宦官也有蔑称,比方:熏余、凶竖、阉竖、宦竖。至于一般人对他们的尊称,就比较简单了,一般就叫爷或公公。

中国的宦官,最早出自何时呢?据说商代就有,到周代渐成制度。《周礼》上称他们为阉、竖、寺,这都还不是贬义。指的是“看门的”(所以“阉”从“门”字旁),或是“伺候人的”(“寺”就是“侍”)。

那么皇帝老爷子要宦官来干什么呢?最早就是看门,干收发室的活儿,监视出入的各色人等。“阉”“竖”“黄门令”的叫法,都是来自此职务(“黄门”也就是皇宫之门)。后来,宦官们又负担起传达命令、伺候起居之职。西周的时候,不仅王室有宦官,贵族家也有,相当于一般的家臣。到后来,才逐渐变为只有皇宫和藩王府邸中才有了,成了皇家的专用人才。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秦和西汉的宦官,虽然多数是阉人,但也还用一部分士人.正常人和非正常人掺杂在一起。只是从东汉开始,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后汉书·宦者列传》)至于用阉人当宦官的目的,一般是说统治者怕正常人在后宫服侍,容易秽乱宫廷,保不住皇族的血统纯正;还有一说是,皇帝考虑宦官没有家庭,不容易谋私,可以做到尽忠竭力。依我看,后面一条原因,恐怕才是统治者真正看重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奴才靠得住,人才却都不大保险。

由于宦官与君主亲近,所以往往容易得宠,进而插手政治。如果这样,其身份就不只是伺候人的了。从春秋战国时代起,齐国的竖刁、宋国的伊戾就开始参与国政。到秦末的赵高,则出任中丞相,其权势可以总揽朝政、主持废立皇帝了。他的“指鹿为马”故事,尽人皆知。

宦官集团从汉代起,就不断祸乱朝政。在中国历史上,以汉末、唐末的宦官为祸最烈。汉家天下,就是一场宦官政变“十常侍之乱”给闹垮的。而唐代中后期更甚,从肃宗到昭宗,无一不是由宦官所立。

到了魏忠贤阉了自己跑进宫里的时候,情况已略有不同。宦官在明朝,才被普遍称为“太监”。原因是,明代在宫中设置了由宦官所统领的二十四衙门,各设了一名掌印太监。“太监”这个职称,原本指的是明代宫中的上层宦官。但此后,“太监”一词逐渐泛化,变成了对宦官带有尊敬色彩的通称。明朝的宦官,气焰已经略逊于汉唐,基本不可能掌控废立了,但是也很有特色,危害一点儿也不比前代差。

明代的宦官不仅机构庞杂,而且人也多,到明末人数已达10万以上,堪称空前绝后。虽然朱老皇帝在开国后对宦官约束甚严,“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又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明史·职官志》)但由于他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导致皇帝工作负担太重,他本人和他的后代皇帝又不得不启用宦官分担政务。结果使宦官干政合法化、制度化、长期化,比如,司礼监秉笔太监握有“批红”权(即用殊笔代皇帝写诏书);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势高于内阁首辅;司礼监提督东厂太监掌握了最高侦察权。太监群体正式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而且占据的都是“近水楼台”,所以权势薰天,很容易压倒外廷大臣。P2-3

目录

前言 他是怎样爬上去的

1 宦官是一群什么人

2 魏家的苦藤上结出一颗苦瓜

3 潦倒中他把利刃对准了自己

4 宫中的岁月也绝非天堂

5 他终于靠近了一个准皇帝

6 “移宫案”中的幕后高参

7 一个女人送他上青云

8 太监在宫中也有女朋友

9 内廷官场的一棵老树被他挖倒

10 摊上个荒唐皇帝是他的至福

1l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

12 东林党可不是好对付的

13 “有奶便是娘”

14 连脸都不要了他们还怕啥

15 前哨战从一开始就已打响

16 东林堡垒开始一个接一个沦陷

17 大决战之前的短兵相接。

18 天启四年的京城风雨乍起

19 杨涟豁出性命孤注一掷

20 送上门来找死的工部万郎

21 无意中砍倒东林党一杆大旗

22 一举拔除东林党两大桥头堡

23 京城盛传孙阁老已提兵逼近

24 惨绝人寰的大清洗开始了

25 “六君子”案和蒙冤的名臣熊廷弼

26 “六君子”狱中浩气贯长虹

27 一代名臣熊廷弼从容就戮

28 在理论上也要把东林党一棒打死

29 “丙寅诏狱”又掀起滔天浊浪

30 苏州民变吓破了缇骑的胆

31 “七君子”碧血丹心永照青史251 32在悬崖绝壁上的政治狂舞

33 大明在这一夜已天翻地覆

34 帝国上层一场最高级别的较量

35 窗外忽然飘来一支催命曲

36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序言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恶人。

有人也许要问了:恶人,乃人人厌之,为何要为他作传?

我认为:恶人之为恶,也须有他的道行。对这类人要是剖析透了,于善良的人们也有警觉的功用。特别是剖析一个出身无赖、一字不识的小人物,是如何见风使舵、巧为攀援,最后竟能爬上高位、左右大局的,就更有意义。

他是用什么伎俩讨得上司喜欢的?是用什么利器撬开权力大门的?是用什么手法避开灭顶之灾的?是用什么权术逐个灭掉对手的?是靠什么力量登上舞台中心的?

——考究考究,或许可以提高我们的识别善恶的能力。

好了,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八干女鬼”?

这是一个拆字法的字谜。

关于“八千女鬼”,早年民间有各种传说。相传,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过一本奇书,叫《马前课》,专门预测天下大事。这“课”,乃占卜之义。“马前课”就是在马前起一卦。书中有一句,预言了蜀国未来的命运,是说“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看过《出师表》的人都知道,第一句里的“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是讲他自己,后面的“八千女鬼”,就是我说的这个字谜。“八、千、女、鬼”,合起来是个“魏”字。

这个传说,当然是扯淡,估计是野路子文人的附会。

陈年老酒,我们就不提了,今天就来说说搅乱了大明朝天下的权奸魏忠贤。

魏忠贤本名魏四,是河北沧州肃宁县人。肃宁,明代属北直隶河间府,是京师(今北京)之南、平原上的一个穷县。他家的村子,在肃宁县西北,潴龙河畔。那时候,整个河间府地势都很低洼,十年九涝,年年欠收,穷得连皇帝都知道(据当代专家考证,是因为水利年久失修,土地盐碱化严重)。只有这肃宁西北,老天开眼,给保留了一块“宜梨之地”,也就是特别适合种梨。这地方产的大鸭梨,个大、皮薄、汁多,从宋朝时候起,就成为贡品。明朝从永乐年间开始,也开始向宫中进贡。

大概因为魏忠贤是恶人吧,魏氏老家的村子叫什么名儿,正史里均不载,倒是小说家言里有写做“梨树村”的,有写做“魏家庄”的,姑且存疑。

这魏四就生长在这么一个地方,用北方土话讲,这出身是“满脑袋高梁花子”,只有一辈子刨土的命。可就是这位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的魏四,却没有屈从于命运。他天资机警狡诈,能言善辩,估计一天农活都没干过。从小就不务正业,四处游荡,后来又爱好赌博嫖娼、吹拉弹唱、骑马射箭,十足是个当地的“烂仔”。  这家伙聪明是聪明,但赌博上偏偏又是个臭手,欠了一屁股债。家中生计无着,闹到老婆改嫁,女儿卖给人当童养媳。史书上载,他最后被追债的“恶少年”逼迫羞辱,愤而自宫,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给“阉”了,改名李进忠,找个机会进宫当了宦官。

他进宫的时候,是万历十七年(1589)。整个万历年间,太监都是不怎么得势的,他一开始干的,大概也就是扫地、倒马桶一类的活儿。此后,在宫中默默无闻30余年。到泰昌帝驾崩、天启帝即位,昔日梨树村的魏四时来运转,被皇帝赐名忠贤,开始步步登高。7年之间,位极人臣。生杀予夺,全在他一人之手;朝中公卿,竞相奔走其门;以至于民间“只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

据《酌中志》记载,当时魏忠贤出行,所到之地,家家都要焚香跪迎,路两旁插上杨柳花朵,“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他的仪仗随从冠盖如云,个个鲜衣怒马,浩荡疾驰如闪电,马蹄杂沓如雷鸣。一路驰过,烟尘蔽天。

如要远行,那阵仗就更大,出行之前京师须戒严数日,繁华闹市一时空无一人。出行时,魏忠贤本人坐八抬大轿在前,亲信坐四抬大轿紧随,后面是干名禁军簇拥,密如虫蚁,急趋而行。护卫士兵们边跑边发射鸣镝(响箭),呼啸不绝。十多支鼓乐队随行演奏,高歌猛进。夏有专车载运冰块,冬有专程运送炭火。场面之盛,超越帝王!

——这前后的境况,真有霄壤之别!

所以这个人,值得研究。

他是怎样爬上去的?主观上他做了哪些钻营?客观上他遇到了什么样的机遇?有几个历史关头决定了他的命运?有哪些人是他命中的“吉星”?为什么正直的人没能打压得住他?

最后是,这个权倾朝野的恶人,是怎样一朝覆灭的?

历史是不是真的有一条“丑恶必败”规则?

——这些,就是本书想要讲述的。

内容推荐

清秋子编写的《魏忠贤(帝国阴谋家)》注重史实,文笔鲜活,通过讲述明末太监魏忠贤的一生,进而反映明末宫廷与官场尖锐斗争的历史,是一部深入浅出的通俗历史读物。书中描述了魏忠贤以一个无赖之徒,进入宫中,渐渐爬上高位,最终控制了皇帝,权倾天下。在他专权时期,明帝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全面进入衰落,社会秩序出现紊乱。此外,本书还刻画了一批英勇抗争的“东林党”人形象,肯定了儒家传统的优良政治道德,揭示了明末皇权独裁专制的种种弊端。北京新业文化    2015年8月隆重上市,现全国火爆征订中

编辑推荐

他是大字不识的乡野村夫,他是仰人鼻息的卑微太监,他也是掌控六阁、六部权倾朝野的帝国超级阴谋家。

清秋子编写的《魏忠贤(帝国阴谋家)》注重史实,文笔鲜活,通过讲述明末太监魏忠贤的一生,进而反映明末宫廷与官场尖锐斗争的历史,是一部深入浅出的通俗历史读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