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郑永年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集中了作者郑永年近两年来关于民主问题的深刻思考。该书主要围绕了三个问题:第一,当代民主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二,非西方民主是否可能取代所谓的西方民主?第三,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以及这种民主如何可能?作者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内容推荐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作者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目录

自序 民主:中国有无选择

第一部分 当代民主之危机

 21世纪的政治秩序危机

 当代民主危机:西方学者怎么看

 当代民主出现了什么问题

 亚洲政党政治为何转型为街头政治

 亚洲民主(化)的吊诡

 激进政治:以东欧为鉴

 笨蛋,这是资本!

 革命的吊诡

 国际政治中的“乌克兰悲剧”

 外部干预与“分裂的民主”

 地缘政治和民主秩序

 地缘政治变迁和政治秩序重塑

第二部分 非西方民主之可能

 民主的危机及未来

 民主政治有没有非西方的选择

 中国民主与东亚模式

 新加坡与亚洲优质民主

 解读新加坡模式

 中国会继续学习新加坡吗

第三部分 中国的民主政治如何可能

 重塑意识形态

 为什么中国需要建设国家意识形态

 中国意识形态的回归及其影响

 应警惕民粹性民族主义

 党内民主与竞争规则

 党内民主与政治安全

 党内民主向何处去

 中共十八大与中国现代政治的诞生

 新政治生态下的政治改革

 开放与政治的民主化

 开放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生命

 限制特权

 网络时代的中国政治变革

 如何建设中国大社会

 中国政治中的群众路线

 反腐与法治

 腐败与中国的历史周期律

 中国反腐败运动的新政治意涵

 新一轮反腐败运动揭示什么

 反腐败与中国第二次政治革命

 中国重返法治国家建设

 如何改善中国的法治与人权

 法治与中国“空转政府”的治理

 实践逻辑中的中国政治模式

 文化与中国的政治变革

 如何理解中国政治变革趋势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回答了哪些政治问题

 中国的民主及其发展模式的选择

 实践逻辑中的中国政治模式

试读章节

21世纪的政治秩序危机

美籍日裔作家弗朗西斯·福山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中心观点很明确,即西方式自由民主是人类历史的最终政体形式。苏东共产主义政权的解体让福山的观点不仅在西方声名大噪,也很快传播到那些仍然是非民主的社会。

若站在今天的世界,不知道福山会如何看待民主政体。诚然,在那些还没有成为民主的社会,人们仍然在努力争取民主,历史似乎在沿着“历史的终结”的道路前行。不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很难是“历史的终结”。在非民主社会,民主化的确在摧毁着原来的各种政体,但民主化也同样在摧毁着原来建立起来的民主秩序,而民主能摧毁原来的秩序,却很难建立起一个新的秩序。在21世纪的世界,我们注定要面临一场深刻的政治秩序危机。

街头:人民的暴力运动

在泰国,政党之间的恶斗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不管哪一方成为反对党,都能动员到足够的政治力量,推翻现在的执政党政权。反对党要求政治改革,以冠冕堂皇的口号动员甚至挟持社会力量,执政后却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革。近年来甚至发展到抵制选举的地步。没有政府,谁来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党会说,人民。但谁是人民呢?人们看到的是各种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而找不到政治人物口中的“人民”。

印度的例子更为典型。从人口规模来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印度的民主运作得相当不错,尽管各种社会冲突一直存在。但现在则出现了新形式的街头运动。日前,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示威者占领了市中心,导致交通瘫痪,发起者便是新任行政首长基杰里沃夫(ArvindKejriwal)。起因是直属于联邦政府管辖的内政部,拒绝将四名涉嫌失职的德里警察停职,基杰里沃夫因此发动示威,试图迫使中央政府就范,交出首都的警察权。由当政者搞街头运动比较罕见,但其支持者认为,印度所谓的民主政治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需要用非常的手段才能破旧立新。

在乌克兰,因为2013年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合国协定,引发了政治危机,反对派要求现政府下台,执政党当然不肯。为了“妥协”,政府提出让反对党“权力分享”的计划,但反对党不接受。双方之间的暴力还在进行,人们仍然不知道如何终止这场危机。

不仅新兴民主社会如此,西方发达民主社会也经常如此。街头政治成为这些民主政治的共通点。首先,所有街头政治表面上都表现为“人民”对抗“政府”,具有吸引人的政治口号,也就是抗议者所提出的“理想社会”,抗议者(及其口号)能够动员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参加。其次,抗议者都会强调运动的“和平”性质,但在过程之中往往出现暴力。最后,受各种内外环境的制约,执政党很难简单地使用暴力机器来控制街头运动的暴力化,往往使得国家和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幕后:精英群体的斗争

政府与人民之问的矛盾固然普遍存在,但不是街头运动的唯一原因。除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街头运动还体现了更深层次的精英群体之间的矛盾。

其一,街头政治是不同政党之间争斗的结果。政党是由精英组织起来的,普通民众只是各政党动员的对象。尽管民众的参与构成了街头运动,但获益的则是少数政治精英。

其二,街头运动往往表现为中央精英与地方精英之间的矛盾,印度的例子便是这样。无论是民主还是非民主国家,中央集权是现代所有政治体制的共同特征。但中央集权不见得能够提供有效治理,相反还经常遏制地方(一线政府)的创新。日本社会也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在中央政府找不到改革出路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挑战中央,寻求地方的突破。北美、欧洲等地也都存在类似的争斗。

其三,街头政治也表现为新型与旧型精英之间的矛盾。不同社会阶层的精英之间,矛盾一直存在着,但当代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迅速,导致社会阶层的快速变化。当现存体制不能及时调整来体现新兴社会阶层利益的时候,新兴利益社会阶层经常会诉诸街头运动。

P3-5

序言

民主:中国有无选择

亚洲社会的民主化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不过已经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稍后还有泰国、马来西亚,相继建立了民主体制。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印尼苏哈托政权的倒台,印尼也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近年来,缅甸在结束军人统治之后也开始了民主化的进程。和其他地区比较,亚洲区域的民主化进程不算太慢。

但是,亚洲的民主和民主化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区分三类社会的民主和民主化,即高收入社会民主、中等收人社会民主和低收入社会民主。

高收入社会民主包括亚洲最早民主化的日本和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从经济上说,这些地区都有类似的经历,即学界和政策研究界所说的“东亚奇迹”。不过,民主化之后,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韩国的民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得比较好,大众民主没有对其经济竞争能力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经济部门自治性比较高,民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政府也仍然能够在亲商和亲民之间保持平衡。新加坡尽管不被很多西方学者视为民主社会,但也发展出了自己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但尽管有变化,韩国和新加坡仍然继续着往日“东亚模式”的一些主要特征。

日本民主已经成熟,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产生不了一个有效政府,其经济陷入了“高增长陷阱”,即到了高收入阶段之后,经济停滞不前。近年来,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引入西方式新自由主义来改造经济,但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台湾地区尽管民主化很平稳,但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韩国和新加坡。台湾民主化之后,民主政治没有任何边界,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演变成了民粹政治。政府在“天天政治”的环境下,无法有效运作,不能给资本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政府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这样,政府、资本和社会之问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从长远看,必然反过来对民主产生负面的影响。香港在1997年回归之后,还没有寻找到一个在“一国”(基本法)之内的民主形式。近来政治激进化的发展,更令人担忧其政治经济前途。所幸的是,这些已经进入高收入社会的民主(民主化)过程相对比较和平,至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暴力行为。

东亚的另一个群体,是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民主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20世纪60年代,泰国和菲律宾曾经被西方视为亚洲最有潜力的两个经济体和民主政治国家,因为当时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同时进行。但这两个国家并没有沿着西方的预期发展,而是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今天,很少有人会认为这两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是成功的。马来西亚的民主近年来也受到挑战,生存已久的政治结构在新的挑战面前显得能力不足。印尼的民主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但是否有能力来推动其社会经济的发展,逃避中等收入陷阱,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那些依旧处于低收入阶段的社会,其民主或者民主化的问题就更多,也更为严峻。这里最典型的是缅甸。在20世纪50年代,缅甸和斯里兰卡也被西方视为两个经济和民主可以一同发展的国家,但直到今天,这两个国家仍然处于低度发展状态。斯里兰卡长期陷入内战,这些年才得以稳定下来,但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缅甸长期处于军人政府的统治之下,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而文人政府(实际上是军人政府的“伪装”)也没有能力推动经济的发展。现在,缅甸正处于民主化过程之中。但正如20世纪50年代的民主化,今天缅甸民主化仍然具有巨大不确定性。此外,还有柬埔寨和越南,虽然具有合法的或者事实上的反对派,容易促成民主化的发生和发展,但民主化能否带来政治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则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

民主化的两个问题

正是因为亚洲社会民主和民主化的复杂性,我们有必要讨论中国的民主和民主化选择这个问题。

民主化的几种趋势

今天,世界又进人了一个地缘政治大变动的时代。就民主来说,这个时代具有如下几大倾向或者大趋势。

第一,尽管西方仍在努力向非西方国家推行民主,但也开始反思大众民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如,欧洲面临难以为继的高福利制度的弊端;美国的民主政治演变成为两党互相否决的制度;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呼吁一个有效政府,但民主政治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同时,由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内部问题,其外部影响力也开始逐渐衰落,这又会反过来影响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因为后者往往是西方地缘政治扩张的产物。

第二,随着西方地缘政治力量的相对衰落,非西方世界抵制西方式民主的力量不可避免会增加。西方力量的衰落意味着外在压力的减少,让抵制西方式民主的社会变得更有信心。而那些一直仇视西方式民主但又引入了民主制度的社会,主要是中东伊斯兰世界,更会主动向西方民主进行挑战,造成当地的无政府状态。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未来如果失败政府增加,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

第三,一些已经引入西方式民主的社会也会开始反思,并且修正西方式民主对本地社会所带来的困惑。从民主扩展的历史看,在非西方世界,当民主来到的时候,人们往往给予很高的期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民切身感受到民主不是医治社会问题的万能良药时,他们就会开始反思民主,修正其民主形式。当然,修正民主并不容易。一些社会陷入了“选举陷阱”,难以自拔;但也有一些地方则能够通过政治强人,纠正原来制度的缺陷。

第四,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民主形式。这里,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其政治制度的发展必然要和数千年的文明具有一致性。民主无论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种解决政治问题的制度安排,其是否有效运作,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和自己文明的一致性。没有这种一致性,中国民主也会遭遇亚洲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困局。

如果说抵制任何形式的民主的发生在政治上并不可行,甚至会导致政治的失败,那么不加选择地引人西方式民主,也会导向同样的结局。换句话,如果说民主不可避免,那么民主也不可避免是多元的。未来的历史会告诉人们,赢得最终胜利的,是那些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民主模式的社会。

本书是笔者过去数年来对不同社会的民主和民主化进行研究之后的一些反思。这些文章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过,这次之所以结集出版,是因为笔者相信,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与当代中国密切相关,而文章集结在一起,更能清晰、完整地表达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同时,为了使全书更加衔接和连贯,笔者对个别文章中重复的内容做了必要的删减和调整。

和我此前的几本文集一样,本书得以出版,也离不开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利波女士的关切和努力,在此笔者对她及两位责任编辑陈庆初、张炳剑的付出表示感谢。如果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当是笔者的责任。

2015年3月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5: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