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技术已经成熟
数据仓库不等于数据库。数据库的历史比较悠久,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但数据仓库技术直到近年才成熟起来。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区别在哪呢?数据库是为实时捕获、查询、更新数据而设计的(注意“实时”这个关键点);而数据仓库则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的,主要用于事后分析。
举个例子。客户去银行存钱,银行的电脑必须在几秒钟内调出顾客的资料;在顾客存完钱后,电脑再在几秒钟内更新顾客的资料,以反映刚存进去的钱。注意,所有这些必须在“几秒钟”内完成,让顾客在柜台前等几分钟是顾客无法忍受的。为了保证高速度,随时调出和修改客户资料,这就要求银行的电脑只能存储和这位顾客有关的、很短一段时间内的、数量不太多的数据,否则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料的调阅和更新。能够存储、调阅和修改这个顾客的资料的,就是一个数据库。
让我们把镜头从银行的前台挪到银行的总部大楼:营销总部、行长办公室。
银行的高层需要分析全行过亿的客户,及这些客户在过去三十年间的金融行为,从而为银行的决策提供依据。天啊!这是多大量的数据,且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各种不同角度,不同算法的汇总、统计、分析。即便是以现在电脑的速度来计算,也是相当耗时的。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电脑需要运行一个小时、一天、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好在这种营销决策分析,并不需要在这一秒钟或者这一分钟就得出结果,所以运算速度的高低反而是次要的,而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则显得更加重要。这个包含了过亿用户三十年间的金融行为,并且含有各种计算分析工具的,就是数据仓库。
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成熟,各企业各种大规模数据仓库的建立,大数据营销的时机也已然成熟。企业对大数据作用的意识已被唤醒,但行动还很迟缓
英国《卫报》援引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给出的数据:2013年全球科技企业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支出估计为1500亿美元左右。从2013年到2018年,全球大数据市场将会出现年均26%的增长率,即从2013年的148.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63.4亿美元(据美国著名IT网站eWeek所发布的,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 Markets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称,大数据市场的主要推力是企业不断升级业务流程、提高性能和效率的需求。其他重要的推动力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的持续增长,以及提供高级预测分析服务的需求。
数据和计算机技术毕竟只是客观条件,企业的意识才是主观动力。数据躺在那里是不会自己产生效益的,企业必须有意识地对数据进行有效利用。所幸,现在企业对于大数据的作用和潜力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首席信息官(CIO)在企业的管理层越来越受到推崇,而一种叫信息科学家的新职位已经出现,他是软件程序员、统计学家、作家或艺术家的结合,负责把隐藏在庞大数据下的信息尽快挖掘出来。Google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估计,数据统计员将成为“最性感”的工作。他说,这个年代缺的不是数据,而是从数据中开启智慧计划未来两年的时间内实施大数据战略,部署大数据解决方案,与此同时75%的企业无法估算大数据的投资回报率,一半的企业直接表示IT部门无法在企业营销上提供直接帮助。
可见,大数据营销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企业一方面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具体实施又有点无所适从,所以很多企业迟迟未敢采取行动。如果你的企业能比别人快一步开展大数据营销,也许就奠定了未来几十年的竞争优势。
……
P15-17
前言
第1章 大数据与透明社会
1.1 透明社会:十年后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
1.2 让世界变得透明——大数据时代营销的精粹
1.3 大数据营销条件已成熟,不早不迟,正是现在
第2章 在大数据时代。产品怎样卖?
2.1 一日为客,终身为客——客户终身价值管理
2.2 大数据技术,让客户当一回上帝
2.3 “不忠”也是有征兆的,拦住他!
2.4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对的人——用大数据定位目标客户
2.5 有些生意宁可放弃——甄别无利润顾客
2.6 豪客多付,吝啬者少付——差异化定价使利润最大化
2.7 在正确的时间点做正确的事——选择营销时机
2.8 做客户肚子里的蛔虫,发掘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
2.9 大数据,促进了社交网络上的互动营销
第3章 透明社会。数据从何而来?
3.1 不花一分钱,善用公开数据
3.2 手机App获取让用户的生活变得“透明”
3.3 利用卫星定位或wIFI定位获取私人信息
3.4 利用射频技术(RFID)获取数据
3.5 iBeacons:室内的GPS
3.6 完善用户档案有奖——诱导顾客填写详尽个人资料
3.7 公司自有的数据,你有好好利用吗?
3.8 出钱买!
3.9 数据未必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
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理解
3.10 用数据给消费者画像——数据提炼和数据标准化
3.11 地址提炼和匹配
3.12 从电话号码中挖掘隐私——号码匹配
3.13 数据提炼的成果:整合的客户档案
3.14 数据采集不当,所有分析都将变得一文不值
第4章 透明,就要直指人心——利用大数据定制个性化营销
4.1 在透明社会中,每个人看到的广告都不相同
4.2 “背景筛选营销”和“事件触发营销”
4.3 挖掘客人的消费潜力:升级销售规则与交叉销售规则
4.4 把顾客忠诚度用数字来量化
4.5 用数字把顾客的价值量化
4.6 防止顾客“移情别恋”——建立危机预警与顾客挽留预案
4.7 大数据教你怎样投放广告收益最高
4.8 大数据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揣摩顾客喜好
4.9 从叶酸片到婴儿车——预测顾客未来的需求
第5章 大数据催生新行业和新商业模式
5.1 Luminate打造新的电商生态链
5.2 移动通信的未来:何不从通信公司转型为媒体公司?
5.3 舆情监控行业应运而生
5.4 导航地图:从收费到免费,免费或许赚得更多
5.5 左手卖产品,右手卖数据
5.6 社交网络广告代理
5.7 社交网络数据的“二道贩子”
5.8 “用户评价”是高价值信息,可以卖个好价钱
第6章 透明社会引发的法律与道德争论
6.1 大数据是双刃剑,被用于非法用途不可避免
6.2 从“谷歌街景”看透明社会有多透明
6.3 一起大数据往伤口撒盐的悲剧
6.4 连衣服也变得透明了吗?——iPhone的一起裸照事故
6.5 当大数据被政府掌控:是保护安全还是侵犯隐私?
6.6 如果你不得不看广告,你愿意看你感兴趣的还是不相干的?
6.7 大数据营销:广告多了还是少了?
6.8 商家要你的钱,你却捡回一条命
6.9 隐私泄露确实会给你带来风险,哪怕是合法的隐私泄露
6.10 大数据会让部分消费者多掏钱
结语
参考文献
在银行,看到一个营业员对一个高中生模样的顾客拼命解释理财产品,讲了十几分钟之后,高中生嗫嚅地说他没有钱买,营业员才作罢。
我卖掉了一套房子十年之后,每周还有中介打电话来问我这套房子要不要出售。
每天都有十几个人通过电邮、电话、短信问我要不要贷款,虽然我从来就没有申请过贷款,也没有过贷款的需求。
打开电视,我被迫看各种广告,而它们95%以上跟我没有半点关系。净是推销一些广告做得再好我也不可能买的东西。因为讨厌被广告浪费时间,我近十几年都几乎不看电视了。
翻开报纸,95%的广告也是跟我没有丝毫关系,如:另外一个城市的楼盘、征婚的、招聘的、治疗性病的……。同样是因为讨厌被无关的广告浪费时间,我近十年来也基本不看纸质媒体了。
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这么一个时代:企业把广告强塞给每一个人,不管你需不需要,直到把你搞得厌烦不堪。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企业95%的广告宣传费用,并没有用来把信息传达给需要的人,而是用来把消费者都得罪光了。
现在,这个“粗鲁营销”的时代正在消逝,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透明社会正在到来。在这个新时代里,以上所有这些广告形式都显得过时、低效、浪费。你再不能用同一句广告语撒向千万人,再不应该拿着同一件产品向每个遇到的人推荐。
大数据让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源,把一个素未谋面的潜在顾客了解个八九不离十。营销者坐在电脑屏幕前,就能窥视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消费者,窥视他们家庭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职业、收入、婚姻、子女、爱好、社交圈……
如果你的营销对象不是个人消费者,而是企业用户,情况也差不多。通过合法的数据来源,你可以窥视到在旧时代里不必公开的许多“企业机密”,如近期业绩、财务状况、员工动态等。
大数据带来的合法“窥视”,仿佛把家庭和企业都置身于一个透明的社会,墙壁消失了,隐私越来越少。对普通人而言,透明社会带来的便利固然数之不尽,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忧虑。对企业而言,经营战略能否尽快适应透明社会的特点,则直接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决定企业的存亡。
本书将阐述透明社会对普通市民、对企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然后着重从企业的角度,探讨如何在透明社会里进行大数据营销。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透明化。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和个人的活动,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流泄露出去,能够隐藏的秘密越来越少,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透明。而在这个透明化的社会,传统的营销手段正日渐被颠覆,代之以一对一的、精确定制的营销。
陈硕坚、范洁著的《透明社会--大数据营销攻略》阐述了透明社会的成因和各种现象,并用大量篇幅探讨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透明社会里如何针对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开展营销。
本书针对的读者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营销人员、IT界人士以及对企业战略和营销有兴趣的读者。
大数据带来的合法“窥视”,仿佛把家庭和企业都置身于一个透明的社会,墙壁消失了,隐私越来越少。对普通人而言,透明社会带来的便利固然数之不尽,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忧虑。对企业而言,经营战略能否尽快适应透明社会的特点,则直接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决定企业的存亡。
陈硕坚、范洁著的《透明社会--大数据营销攻略》将阐述透明社会对普通市民、对企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然后着重从企业的角度,探讨如何在透明社会里进行大数据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