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屈原是我们湖北文学之树的根。而现在,这棵有着深厚根系的文学之树也已生长得枝繁叶茂。湖北作家,多年来可谓层出不穷。阅读一本湖北当代文学史,我们会看到群星灿烂。湖北作家以充沛的激情、富于个性的写作姿态以及对人民大众的深沉情感,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们给文坛带去活力,也给读者提供了无数精神食粮。
由湖北日报社编的《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2)》特邀30位作家,记叙他们眼中的作家,用不同角度的眼光、不同方格的文字把360多位湖北作家推上前台,介绍给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2)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湖北日报社 |
出版社 | 中国和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说,屈原是我们湖北文学之树的根。而现在,这棵有着深厚根系的文学之树也已生长得枝繁叶茂。湖北作家,多年来可谓层出不穷。阅读一本湖北当代文学史,我们会看到群星灿烂。湖北作家以充沛的激情、富于个性的写作姿态以及对人民大众的深沉情感,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们给文坛带去活力,也给读者提供了无数精神食粮。 由湖北日报社编的《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2)》特邀30位作家,记叙他们眼中的作家,用不同角度的眼光、不同方格的文字把360多位湖北作家推上前台,介绍给读者。 内容推荐 这本由湖北日报社编的《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2)》内容为湖北日报品牌栏目“湖北作家写作家”优秀稿件汇编,且收录了部分未发表稿件。书稿用湖北作家之笔描述湖北作家的成长历程,共介绍了121位湖北作家,他们有的是资深老作家,有的是文坛新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书稿集中展现了湖北作家热爱文学、扎根写作,潜心开拓文学发展道路的奋发精神。 目录 喜做山叶自吟风 ——八喜 另一种写作 ——毕志伦 真正的草根奋斗 ——冰客 坚强的作家原是英烈之子 ——曹建勋 乡情·信念 ——陈步松 一个自由撰稿人的账单 ——陈大超 期待着痛苦而美丽的蜕变 ——陈宏灿 “茶话博士” ——陈龄 好妈妈也是好作家 ——陈梦敏 作家名片好招商 ——陈熙利 小镇走出来的大作家 ——陈孝荣 展示古老民族的文化情怀 ——陈雄 用生命写作 ——陈勇 寻找人生的真相 ——成君忆 一匹黑马双栖作家 ——达度 在书香中获得平静 ——邓斌 “折腾”的文人 ——丁伯慧 董头 ——董宏量 恩施散文的一张脸 ——董祖斌 不知疲倦地飞 ——杜鸿 愿她永远做一株植物 ——范小雅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冯慧 平和睿智严谨文人 ——龚光关 沉潜的写作者 ——郭海燕 汉昧幽默的传播者 ——韩辉光 喝向阳湖文化湖水长大的警察诗人 ——韩志 行走在文字里 ——何成林 书香·墨香·茶香 ——何泽勋 全神贯注于时代的进步 ——洪洋 “汉口嫂子” ——胡榴明 不得不让人高看 ——胡士华 仗诗闯天涯 ——花语 为什么是第五棵槐树 ——槐树 一个人的乡土 ——荒湖 “静水深流”写人生 ——黄承林 他总是跟别人不一样 ——黄春华 “我有我的我行我素” ——黄明山 他的笔总是跟随着时代楷模 ——黄世猛 他的诗是写给人听的 ——黄旭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 ——黄自华 华枝郁郁护新花 ——姜锋青 写出一片新天地 ——蒋杏 文字是他最大的快乐 ——金成海 有棱角的人 ——孔帆升 直面现实想象未来 ——李辅责 一个人的村庄 ——李汉超 一个游离者的精神皈依 ——李建春 淡定的“边缘人” ——李俊国 他把诗歌当红苕来种 ——李明 随性随心特立独行 ——李榕 回归之鱼 ——李诗德 暗香浮动 ——李晚霞 默默地前行 ——李御 生活的忘情歌者 ——李专 歌词的大坝开了闸 ——梁和平 在花朵的底端 ——梁玲 “负书人” ——梁艳萍 低调高产的作家 ——刘爱平 历史是学术与人生的根基 ——刘保昌 扎根乡土的红薯情怀 ——刘国安 他的身上好像永远有阳光流淌 ——刘剑 非风格化的诗歌写作 ——刘洁岷 一只劲飞的海鸥 ——刘敬堂 挚爱汽车的作家 ——刘丽君 诗歌的“分界线” ——柳宗宣 左手与右手 ——陆令寿 土家汉子 ——吕金华 文坛多面手 ——吕书臣 在守望中行走 ——吕永超 行者不孤 ——罗时汉 像诗歌一样的多彩生活 ——毛子 寂寞夜行的更夫 ——南飞 得失自知 ——倪霞 敏锐出新写历史 ——牛维佳 “毕兹卡”的文学守望者 ——彭承忠 让文字感动心灵 ——彭文瑾 一个作家的冒险之旅 ——彭绪洛 追寻文学之梦 ——邱春林 文学是她不悔的追求 ——饶秀珍 文学路上的守望者 ——阮家国 儿童文学界的卧龙 ——舒辉波 另类的80后作家 ——宋小词 宁静以致远 ——谭岩 大山牵引的风筝 ——唐敦权 云一样的女子诗一般的智慧 ——童喜喜 平民?厅官?乡巴佬作家? ——涂阳斌 清风拂面蓝水洗尘 ——万雁 历史传记作家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汪烈九 日出工作日落写作 ——汪洋 一边是水,一边是火 ——汪忠杰 白鹭藏在苇荡里 ——王浩洪 咬定青山不放松 ——王世春 幸福的阳光“这么凉” ——王晓英 率真的女评论家 ——蔚蓝 放飞文学梦想 ——吴裕舜 静静地走在城乡边缘 ——吴运辉 “顽童”作家 ——伍剑 一只不愿变青蛙的大蝌蚪 ——萧袤 浅唱低吟不事张扬 ——徐淑蓉 视文学为生命的表达 ——雪垅 从数学老师到作家 ——阎刚 情浓意醉清江水 ——羊角岩 你的文学园地花红柳绿 ——杨书案 写小小说有瘾的人 ——叶大春 幸福在自己心中 ——叶立文 夜晚的河里波纹荡漾 ——夜鱼 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学者 ——尹均生 一块温润的玉 ——瑜儿 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 ——喻之之 将历史与文学嫁接 ——曾纪鑫 爱心永恒 ——张德宏 用文学之真洗礼灵魂 ——召唤 沉积的文学之路 ——桢理 别样的光辉 ——郑局廷 名载史册的学者 ——周勃 魂牵梦萦江汉水乡 ——周年丰 她是一个有根的作家 ——朱朝敏 文学路上的圆梦人 ——朱雪 截然不同地出场 ——邹超颖 “诗歌是最好的庄稼” ——邹建军 通往哲思的闲暇与智慧 ——邹贤敏 试读章节 毕志伦是个官员,他37岁担任孝感地委宣传部长,后又担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他是在湖北日报领导岗位上退休的。毕志伦也是个新闻工作者,他出版了《报业管理纵横》等专业书籍,分管与担任新闻部门领导多年,退休后还担任了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但我也要说毕志伦是个作家,理由有三:其一,他是中国作协会员;其二,他担任过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全国第六次作代会时,他是湖北作家代表团团长;其三,他出版了《我的记忆》《解读人生》《志伦心语》等多部著作,把人生感悟凝聚在笔端,除了其思想与应用价值外,行文都是散文随笔文体。 1990年夏天,毕志伦调任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那天中午,我拿着碗筷到食堂窗口排队买饭。前面有个看似小伙子的陌生人,也拿着碗筷排队买饭。有人向我介绍,这是新来的党组书记。这是我与他的第一次见面,他好年轻。拿着碗筷排队买饭,这个第一印象使我对他产生了一种亲近和信任感。他那时从孝感调来,才四十岁出头,一个人住在作协院子里最旧的一幢宿舍楼的一楼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享受着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的待遇。湖北省作协当时单独建制没有几年,条件较差,徐迟、碧野、骆文等一批老作家都还健在,中青年作家刘富道、映泉、叶明山、方方等创作势头正旺。到这样一个单位担任领导,毕志伦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是服务,是文学的“跑堂”。他要当好后勤部长和推动湖北文学航船前行的“艄公”。 毕志伦为人随和,待人真诚,很快就与湖北省作协机关几十号人打成了一片。他带着我和梁必文到鄂南各县调查基层文学创作情况,还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湖北作家老区行”的活动,到红安、麻城、大悟等老区访问,写出了一批纪念建党70周年的优秀作品。现在回忆起来,毕志伦在湖北省作协三年做的工作是具体而扎实的,没有花架子。对一批老作家,他尽可能地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虚心上门请教、服务,使老作家焕发了创作的青春。对中青年作家,他团结他们并与之交朋友,创造愉快平和的创作环境,还安排作家到基层挂职,让他们的文学之树,根扎得更深,树干更壮,树叶更茂盛。对业余作者,他善于发现,有苗子就重点培养。我那时在《长江文艺》任常务副主编,主持日常工作。毕志伦曾好几次给我推荐业余作者的诗稿。按说我是下级,他可以要求我发某人的作品,但他从不说哪个人的作品一定要发。为了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文学新人,他与党组一班人探索文学体制改革,在创联部试行签约合同作家,开创了我省“签约合同制作家”的先河。 毕志伦在改善湖北省作协机关的办公条件、交通环境方面,干了三件事:一是在原办公楼楼顶留层上加盖了一间大会议室,使得作家们开会有个地方;二是修建了一幢五层的资料楼,让作家们的书籍和资料有个存放的去处;三是为作协弄了一辆小轿车,使得老作家们出门或迎接外地的朋友有车可用。我记得当时作协只有一辆老伏尔加,已经快跑不动了。毕志伦弄来的车是辆蓝鸟,八成新,是他凭着老面子化缘得来的。毕志伦在湖北省作协当党组书记近三年,没有发表或出版什么文学作品,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可说是另一种写作。 2004年5月7日早晨,我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是毕志伦打来的。他说:“益善,你写了一篇好文章,感谢你为我们的母亲唱了一曲赞歌。”原来,这天的《湖北日报》东湖副刊发表了我写母亲的散文《飘在田野上的白发》。他当时已调任湖北日报社担任社长,看到我这篇后来被收入进几个省市中学课文读本的文章,竞专门一早打电话来,令我感动。毕志伦出生在麻城乡下,少年丧父,是母亲和哥哥嫂子抚养他长大成人。我读过他写的长篇散文《永远的妈妈》,他在文章中写到的失母之痛,以及勤劳善良的母亲对他的呵护,情不自禁呼出“母亲万岁”时,那是催人泪下的。我理解他为什么读了我写母亲的文章之后有那种心灵的相通和感受,因为我们都拥有平凡而伟大的乡村母亲。 给毕志伦的身份下结论肯定会有异议,但我宁肯说他是作家。他的另一种写作,成绩是优秀的。 P3-4 序言 缘起缘在 ——关于《湖北作家写作家》 蔡华东 事有机缘,一拍即合。 2011年12月23日,赶赴黄石的车上,我给省作协方方主席打个电话:邀请省作协,在湖北日报文化版上开个《湖北作家写作家》专栏,全面展示文学鄂军的盛大阵容。 她欣然应允。 与她在省政协常委会同会几年,深感她对湖北文化事业的热情、认真与执著。就在此前,为推出湖北农民作家的10部长篇小说,她用了多少心血?遴选10位农民,耗费3年多时间,部部作品,点点笔墨,都可谓让她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她说,“这比推出一部伟大作品更为重要”。 而当我主政湖北日报编务,我就决心继续为湖北的文化建设摇旗呐喊,添砖加瓦。此前主政楚天都市报,我们创办“楚天都市之夜”、组织“露天纳凉晚会”,一次次演出活动精彩纷呈,万人空巷;我们举办“楚天少儿诗词朗诵”脍炙人口,连年壮大;我们开展“楚天杯作文竞赛”也是年复一年……报纸是政治宣传工具,是新闻传播载体,是大众舆论渠道,更是文化建设园地。传播、积累、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时代文化,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文学鄂军,湖北骄傲。上溯屈原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远追东坡诗赋,“把酒问青天”;近有一代伟人“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而现在在我们身边呢?他们是谁?写了何样作品?取得多大成就?付出怎样的努力?作出多少贡献?体现出什么精神?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高标旌帜、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呢?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进军中,他们,是领头雁,是带头人,是生力军,是建设者。党报,展示其风貌、风采、风格、风骨,就是传播时世之风。千万大众景仰之、尊崇之,后生学习之、效仿之,文学的湖北就更有力量,文化的、文明的荆楚就更有希望。 2012年元旦,新改版后的湖北日报以新的气象示人,新开设的一批专栏闪亮登场。这其中,就有报纸编辑部与省作协联合主办并着力经营的《湖北作家写作家》。 至今,一年时间,累积的文章达150篇。全国有多少综合I生报纸如此隆重、密集地为作家们连篇累牍?全国有多少作协如此热情、精心地为会员们扬名立万?挚爱与热情,雄心和气魄,可能,唯湖北是也! 《湖北作家写作家》,计划写300多位当今的湖北作家。 耿耿银河。一线串珠。方方主席在为专栏撰写的《星汉灿烂——开栏语》文中说:“坦率地说,在做方案过程中,我们把作家名单一一列出时,大家都颇觉惊讶,原本我们的湖北作家竟是如此壮观的一支队伍。我们的作家们居然都写过这么多作品。”诚哉斯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方水土,文脉九派,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矣。 当今湖北文坛,堪称彪炳辉煌,仅仅列举最近5年湖北文坛概况,即可支持这一结论。据去年年底举行的湖北省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称,省作协会员总数已有2502名,其中中国作协会员达246名。全省各团体会员和大型企业作协会员共5000余名。自2007年省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作家共创作出版长篇小说300余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杂文等作品集或单部作品920余部,创作或改编影视作品240余部(集),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获得多个全国性重要文学奖项。 如此规模的作家队伍和丰硕的创作成果让人骄傲。一方面,给媒体尤其是本地媒体整合、开掘文学资源,推介作家、作品,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品质提供了一座“富矿”;另一方面,帮助省内外读者更多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学,读到好作品,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丰富文化生活,也是当下媒体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也许,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湖北作家写作家》专栏开办的意义。一是,这是湖北日报增强政治意识,努力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建设“文明湖北”所作出的努力;二是报纸增强读者意识,实行“开门办报”的一次探索与尝试,这一专栏真正让作家成为报道的主人(写作者)和主体(被报道者)了;三是报社和作协增强服务意识,服务全省文化工作者和文学创作,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学的需求的实际行动;四是起到了唤醒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从而努力践行之的作用。 说起来意义重大,可做起来,亦是任重道远。其间,媒体中、社会上也不断有人指出,“这不是新闻”,“他不是名家、大家”,似乎不足为道。 对此,我态度鲜明。我曾不止一次与同事们交流、讨论:在文化领域,我们固然要重新闻——新近发生的、为人不知未知而欲知的新鲜事,但更要重工程——树立文化建设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从零星琐碎中走出来,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伟岸形象、浩荡气势,才能在人们心头打下深深的烙印。这就是影响力。再说,既是工程,就要既有名家、大家做栋梁、做骨干,也要有椽檩墙壁做支撑。如此,这工程才能圆满牢靠,巍然矗立。还说,有的作家就是普通工人、农民、老师、公务员,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他们对文字的喜好与辛勤,其反映出的远大志向、高尚情操、坚韧精神、奉献品德,包括他们已取得的不凡成就和正呈现的矢志求索,是不是都值得倡导和鼓吹呢?设身处地,我算是文化人吧?就的确从阅读《湖北作家写作家》中,汲取了许多于写作、做事、做人大有益处的正能量。何况,就是被有人看不大起的“未名”、“末名”作家,也是值得宣扬的啊!他们不为人知,不正是我们新闻报道的缺失吗?报道他们,不正是能满足人们了解他们的欲求吗?毋庸讳言,湖北多年来涌现的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风格和创作成绩,的确是不为广大读者所熟知。谈起中国现代文学只知道“鲁、郭、茅、巴、老、曹”,对湖北作家不了解,或对当下湖北文坛的认知也仅限于几位有全国声誉的著名作家,那岂不大大辜负了文学鄂军以聪明才智和毅力心血培育出的文苑胜景?我甚至以为,翁郁的苍松和挺立的白桦构成文学之林绚烂的风景,但有了沙漠中的几许绿茵、江汉畔的点点绿洲更能反映出文学生态的全面现实;在时代大潮的波峰浪谷间激越飞舟固然是一道可歌可泣的景观,而在平静的湖面上奋力不辍地一桨桨咬劲前行,其精神追求也值得讴歌与颂扬。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为书香荆楚、文明湖北计,我们继《湖北作家写作家》后,又相继推出《记者写记者》专栏,并即将推出《艺术家写艺术家》专栏。东风正好,繁花满园。我们有信心将这几个专栏办成湖北日报的品牌特色专栏,献给湖北文化的春天。 《湖北作家写作家》,缘起文化建设风云际会。惜缘,缘长在。 借本书出版机会,向为《湖北作家写作家》专栏贡献智慧和心力的作家们致以谢忱! 向关注、支持湖北文化建设的广大读者致以敬意! (作者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