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平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2015年修订版)》的编写任务,是根据国务院的批示精神,由有关单位于1982年4月29日召开的“关于落实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五号提案”的会议上确定的,具体由军事科学院负责。该项目是“七五”社科研究规划的组成部分,并先后列入《全军一九九。年前军事学术研究的重点课题》和《全军军事科研“八五”计划的重点课题》。还被列入《1991年一1995年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在编写中,我们力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角度,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进程和规律,全面反映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军事行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全书共分三卷六编。上卷(1931.9.18~1937.7。6)分为第一编东北沦陷,第二编救亡高潮;中卷(1937.7.7—1940.12)分为第三编举国奋战,第四编转入相持;下卷(1941.1~1945.9)分为第五编渡过难关,第六编走向胜利。各卷均附有照片、地图及大事记。
绪论
第一编 东北沦陷(1931.9.18~1932.12)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前的国内外形势
第二章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及其国际反响
第三章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第四章 “一·二八”淞沪抗战
第一编小结
第二编 救亡高潮(1933.1~1937.7.6)
第五章 日本扩大侵略,中国军民进行长城、察哈尔抗战
第六章 日本加紧蚕食华北、内蒙。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第七章 救亡运动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八章 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第九章 国共两党进行全国抗战的准备
第十章 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第二编小结
附录:大事记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7~1938.10)
第十一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第十二章 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十四章 淞沪、徐州会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十五章 武汉保卫战及广州作战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巩固
第十七章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第十八章 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第十九章 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
第三编小结
第四编 转入相持(1938.11~1940.12)
第二十章 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第二十一章 巩固华北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
第二十二章 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
第二十三章 日本实行“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殖民政策
第二十四章 克服投降分裂危险,坚持团结抗战
第二十五章 百团大战
第四编小结
附录:大事记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第二十七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
第二十八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战胜严重困难的斗争
第二十九章 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和困难阶段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三十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第三十一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中国战场的变化
第五编小结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二章 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
第三十三章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第三十四章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
第三十五章 1943年至抗战结束前的正面战场
第三十六章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团结抗战、民主建国的斗争
第三十七章 实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第六编小结
结束语
附录: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