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编著的《海权战略》一本深刻影响20世纪世界格局的重磅力作;在英国,马汉的书被视为“国家的福音书”;在日本,此书被列为日本海军军官的必读书之一,人手一册;海权论鼻祖马汉的论著以海军“圣经”之誉而跻身影响人类进程的10部经典之列,美国再版60余次,全球销量过亿册的畅销力作,一部深刻影响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火国海洋政策的经典巨著,看懂现代世界格局的第一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权战略(全面透析海权在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大国兴衰中的历史影响) |
分类 | |
作者 | (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编著的《海权战略》一本深刻影响20世纪世界格局的重磅力作;在英国,马汉的书被视为“国家的福音书”;在日本,此书被列为日本海军军官的必读书之一,人手一册;海权论鼻祖马汉的论著以海军“圣经”之誉而跻身影响人类进程的10部经典之列,美国再版60余次,全球销量过亿册的畅销力作,一部深刻影响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火国海洋政策的经典巨著,看懂现代世界格局的第一书。 内容推荐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编著的《海权战略》是美国著名战略专家马汉海权理论的代表作。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作品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的“战争法则”。马汉关于海权的理论对德国及美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史例述评 第三章 史例述评——以陆战为例说明集中 第四章 史例述评——以海战为例说明集中 第五章 史例述评——永久位置 第六章 基础与原则——战略要素 第七章 基础与原则——战略价值 第八章 基础与原则——战略线 第九章 基础与原则——远洋作战 第十章 基础与原则——一般作战 第十一章 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的战略形势 第十二章 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续)——结论 第十三章 日俄战争的研讨 第十四章 日俄战争的研讨(续) 第十五章 海岸设防同海军战略的关系 附图 试读章节 海军舰队的战斗队形一直是战列线式,说具体些就是纵队,因为舰船是按顺序先后排列的。同时若从火炮的排列看,自前队到后队,是一线展开朝向敌军。通常在一个规范的海战中,攻击的目标总是这一线的左翼或右翼。由于舰船的序列是纵队,一般的都称为攻击前队或后队,实际上就是攻击一翼,并且任何一翼既经选定为攻击目标,对另外一翼则多半是以避战为主,因为用于这一翼的实力必将不够压倒对方。过去特拉法尔加(Trafalgar)海战,成为帆船时代海军战术的最高典范,这一战斗就是严格运用战列线队形进行的。纳尔逊集中大部分舰队,以优越的实力向敌舰队左翼进攻(左翼即为后队),而以小部分舰船牵制敌军右翼(即前队)。对此小队,他并未下令不去攻击或避战。纳尔逊向来不避战,并且亲自率领这支较小部队,以便相机指挥。结果敌军右翼大部分逃脱,如果敌舰队控制有方,必可全部逃脱。敌方中央和左翼却遭到严重损失,这不但在作战情况上是必然的结果,且在纳尔逊下达命令时即已判断明白。他将集中攻击的任务交给其副手,并如实说:“我将使敌舰队的右翼不能阻止你的攻击。”虽然实际战况稍有变动,但仍能维持其预定计划。当时由于情况特殊,他突破敌队中央之后,仍照原定计划集中全力攻击敌军左翼,而敌军右翼则被纳尔逊所率的分队的后队舰船所牵制。此时纳尔逊纵队已进抵敌右翼的前方,恰好切断敌右翼欲向左翼增援的必经航道,于是使其失去救援的机会。 纳尔逊被称誉为智勇兼备的战术家,他曾就各种不同的情况据理说明了如何选定敌舰队的一翼而加以攻击的方法;一般来说,攻击敌军后队最有效,因为前队救援后队,不如后队救援前队那样迅速。前队要先变航向,才能驶往后队;且在变更航向之前,指挥官必须下定决心,而这一迅速措施不易为人做到,除非有先见之明。这些是属于时间的问题。此外,攻击舰队阻止改变航向的敌方前队,要比阻止敌方后队不变向而直接前驶容易。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适宜于攻击敌方前队。纳尔逊在1801年曾说,一旦遭遇俄国舰队,将攻击其前队,因为前队受创之后,敌舰队将陷于混乱状态,而俄国人却不善于挽救混乱状态恢复队形。这是特殊的情况,而非普遍的情况,正如陆军将领对于特殊地形所做的决断一样。当法拉格特上将(Farragut)驶经莫尔比河要塞(FortsMobile)时,他的前队陷入混乱,当时的危险是可以目及的,虽然混乱的原因可以不提,但危险是确实存在的。 在日俄海战中,也是攻击一翼,且是前队。究竟此为日本的预定计划,还是临时根据情况而决定的,我不清楚;不过其目的显然是想造成混乱。在这里我不愿讨论战术问题,而主要的是研究战略,仅是在证明集中的原则,将不因时间空间的不同以及情况的变化而失去其重要价值;此外,就是说明兵力的部署办法,以优势的主力攻击敌军一点,另在其他之点牵制敌军,以便使主力攻击获得战果。像这种牵制的时间,在一处战场上只要半小时,但在一个战役中则需要几天、几周或更长时间。 现在,我想进一步通过例证将同样的原则和方法引用到海岸防御和攻击方面。当两国进行战争时,彼此的整个国境都可能遭受攻击,于是形成了边境的防御。同时彼此也可以边境作为攻击的起点,于是又形成了边境的攻击。在陆上作战,像1870年普法战争,以及前面讲述的黎塞留所进行的历次战争,其共同点是交战的双方彼此边境是毗连的,因此,它们的政治边境不仅是共有的,而且是同一的。当然这种状况并非永久不变。如近日的日俄战争,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比利时也时常成为其他国家的战场,而其本国民众并不关心这些纷争。但不管怎样,双方的军事边境却是共有的。在海战中就不一样,海洋最多成为彼此的政治边境,海洋尽管是共有的,但其宽度却不是一致的。隔在彼此之间的海洋只能算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条线,除非具有多瑙河一样的特征,能够界于二者之间将它们隔开来。于是我们可以指出,获得制海权的国家,就等于拥有多瑙河的有利条件,英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它可以时常集中其优势兵力,自由调遣到任何一方,不管是攻击还是防守。P35-36 序言 本书的内封书名为《与陆战原理相互比较和对照的海军战略》,这一书名点明了本书的主题。1889年至1911年间的各个不同时期我在海军学院讲授的讲稿即编为本书。 原讲稿最初的结构相当于有条理的论述,都颇为简短,即包括从第六章至第十二章的连续七章。编入本书后,由于时间的原因有些情况已发生变化,因此对这七章的某些细节之处做了修改,但原有的大体轮廓和设计仍为最初的结构。 在此特别感谢《陆军联合杂志》(伦敦)的负责人和相关编辑,他们允许我将1893年发表于该杂志的一篇论文重新收入本书,此篇论文即为本书222页至224页的内容(系原书页码——译者)。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海军学院院长罗杰斯海军少将、学院院部麦卡蒂·利特尔海军上校不断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以谢意。 A.T.马汉 1911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西塞罗 (古罗马哲学家) 拿破仑战争证明。大规模会战是决定陆上战争胜负的最有效手段。那么海战呢?同样需要这种倾其军力的会战,惟有如此,才能夺取制海权!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个“海上的奥斯特里茨”! ——马汉 (作者) 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前总统) 英国对于海军理论尚无重要之贡献,世界上最标准的海军理论。创始于美国的马汉少将。 ——丘吉尔 (英国海军大臣) 我不只是在阅读这本书。我简直是想把它一口吞食下去…… ——威廉二世 (德国皇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