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乐编著的《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的研究》是对北宋士大夫群体所做的研究。总体目标是考察北宋士大夫们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内在线索以及文化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在具体展开过程中将之分解为几个具体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1)北宋士大夫“致君尧舜”、实现“三代”之治的观念兴起和发展过程;(2)士大夫对自身所属的“士”的培养的观念以及举措;(3)士大夫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政治理念及对理念的实践;(4)士大夫与皇权的关系、士大夫内部关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的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李同乐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同乐编著的《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的研究》是对北宋士大夫群体所做的研究。总体目标是考察北宋士大夫们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内在线索以及文化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在具体展开过程中将之分解为几个具体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1)北宋士大夫“致君尧舜”、实现“三代”之治的观念兴起和发展过程;(2)士大夫对自身所属的“士”的培养的观念以及举措;(3)士大夫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政治理念及对理念的实践;(4)士大夫与皇权的关系、士大夫内部关系。 内容推荐 李同乐编著的《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的研究》以宋代儒学复兴为背景,以宋代士大夫“致君尧舜”、实现“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的复兴、发展为基本线索,通过思想史和政治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考察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活动。 在儒学复兴背景下,宋初士大夫致君泽民的政治理想又被重新唤醒。仁宗时期, “致君尧舜”已经成为士大夫的普遍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治”的政治架构,走向“行道”的实践。神宗时期,改革的需要为士大夫们的行道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王安石与司马光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其“致君尧舜”的理想。哲宗即位后,士大夫们开始注重对君主心术的陶冶、培养,但随着党争加剧,北宋士大夫致君泽民的理想与行动走向式微。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已有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文化与政治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政治结构和政治活动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 四、对于士大夫群体的研究 五、对宋代士大夫主体精神的研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构成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 二、本书的内容构成 第一章 转型与成长:北宋初期的士大夫 第一节 从唐末到宋初:士大夫的角色变化 一、唐宋之际士大夫社会身份的变化 二、五代宋初士大夫的角色转型 第二节 北宋“重文”的国策 一、太祖:基调的奠定者 二、太宗:观念的转变 三、真宗:守文的君主 第三节 宋初士大夫“行道”意识的复兴 一、徐铉与辛仲甫:以行道为l己任的先行者 二、柳开:最早的古文家和古道的倡导者 三、张齐贤与田锡:志于“致君”的宰相和谏官 四、王禹偁和孙何:以文行道的后继者 五、张咏与种放:名臣与名隐的抱负 小结 第二章 走向成熟的士大夫和士大夫政治 第一节 士大夫群体的壮大与士大夫政治的成熟 一、士大夫群体的壮大 二、“共治”局面的定型和士大夫“致君”意识的普遍形成 第二节 庆历兴学与科举改革:“士”的培养与选拔 一、仁宗时期士大夫振兴学校教育的努力 二、科举考试的改革 第三节 大中之道与三代之制:士大夫的政治理念与制度设计 一、大中之道:三代之治的最高原则 二、三代之制:理想与变通 三、《周礼》:变革的蓝图 第四节 君子之朋:士大夫的联合与斗争 一、“君子有党”的提出 二、“伏阁”:士大夫的首度联合 三、景祜党争:“君子之党”的出现 四、庆历新政中的士大夫联合 小结 第三章 变法与反变法:在不同的理想之间 第一节 变法:士大夫“行道”的机遇 一、神宗与王安石的君臣际会 二、尧舜之道:王安石和神宗合作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经术所以经世务:学术对政治的影响 一、濮议:皇考派在“义理”上的胜利 二、王安石通过经筵影响皇帝和推行变法 三、王安石依托《周礼》推行新法 第三节 “一道德”:科举教育的再次改革 一、王安石关于人才培养的思想 二、改革教育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道不同: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一、因循派的政治理念 二、司马光的主张 三、代表理学家主张的二程 第五节 英、神两朝士大夫的政治斗争 一、濮议:与礼法之争相伴随的政治对立 二、“共治”与“得君”:王安石对其他士大夫的压制 小结 第四章 北宋后期:“致君尧舜”的式微 第一节 “更化”与“绍述”:政治路线的反复 一、更化:新法反对派的上台及其目标的实现 二、绍圣:再定国是 第二节 从党争到党祸:北宋士大夫的分裂 一、反对派与变法派的斗争 二、反对派的内部分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代史籍 二、今人论著 索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