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荒漠的旅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彭小莲//刘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沉溺

那是1989年4月的一天,风雨大作。这几乎不像是四月里的天气,夜晚的时候,甚至雷声滚滚。不久以后,胡耀邦去世了,街道上出现了学生的纪念游行队伍,交通开始堵塞,我骑着自行车绕过主要街道上班。那时候,我还在上海的一所中学教历史。

桌上的裂缝很深,我把它擦了又擦,可是一些污垢还是嵌在里面,我用手抠了抠,没有用处。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这么一个小动作,一阵轻微的恐慌把我拉进了现实里。在历史教研室的这张桌子前,我已经坐了十一个年头了。屋子里还是很冷,我捧着热茶,全然忘记了去喝。对面坐着我们的历史教研组长王老师,他左手总握着被茶渍染得黄蜡蜡的大口瓶,里面看不见茶水,全部被泡涨开的茶叶塞满了,他抽着香烟,吐出带茶叶味的烟圈,皱着眉对我说:

侬就咯能一年一年地耗啊?不想想办法?

想不出办法呀,老公是他们华师大的公派留学,办陪读,学校不肯出证明啊。

再去试试啊,他走了有三年了吧?

四年。

哎哟!四年啦?再不去,你准备办离婚吧。

我真的给他讲得吓出了一身冷汗。

我往家走,有人拉住我,在我耳边轻轻地说:

好像又要出事啦,学生都上街了。有机会,快去办美国探亲吧。

回头一看,是数学组的杨老师。我有点害怕,又有点着急,心里也有各种打算,似乎就是这样的提醒,让我鼓足了勇气。于是,我一下就冲到华师大去了。学校里还是人头攒动,但是大家在那里转来转去,听不见什么人说话,我似乎踩在一种梦境里,那种安静中充满着晃动,充满着一种骚乱,但是它们都被一种静谧掩饰着。历史系、校办都没人了,我说要开证明,人家什么话都没有多问,就那么抬头看了看我,然后图章“咚”的一下就敲下去,通过了!怎么回事?我抓起证明赶紧往校门外跑,就怕人家会后悔,要把它收回去似的。

开始跑护照跑签证了,一下子忙得不可开交,要去公证处办理自己的出身证明,要照相,还要给女儿晶晶准备材料。王老师真好,他说:

抓紧时间忙,我帮你代课。

我开始申请护照,递交了所有材料之后,就在那里等待。

可是王老师又说:

你太幼稚了,这要等到猴年马月?还插过队,怎么一点都没有社会经验。要抓紧啊,夜长梦多!快,准备好五十美金(当时人民币和美元是1:3的兑换率),我帮你找人,想办法用官价卖给出入境科的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你和女儿的护照。  。

我忘了我是干什么的,我忘了历史,忘了自己的职业,完完全全被一种实际得不能再实际的现实撵着、赶着往前跑。那时候,脑子里是空的,只记得天天下雨,我拎着湿漉漉的雨伞在到处跑。脚上穿着元宝套鞋,里面常常渗进了雨水。三天后,王老师带着我,拿着美金在福州路预约地点和出人境科的人碰头。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办公室——是在弄堂后面的拐角上。雨停了,可是弄堂被人踩得到处是泥泞,我们顾不上这些,任由裤子上沾满烂泥,按照事先说好的时间等在那里。很快,人来了,我们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把装着钱的信封交给那个人,那个人同样没有说话,只是把两本护照交给我,然后便掉头走进楼里。

就这样,在一个雨天,在泥泞的弄堂里,我拿着五十美金,等于一百五十元人民币,我三个月的工资,哪里顾得上别的,就直接送出去了。换来的是,提前拿到了我和女儿的两本护照。

街道上还是湿的,显然晚上下过雨,可是我没有带伞,不是因为走得匆忙,是我已经不记得那些日子自己在期盼着什么。从我们瑞华公寓走到美国驻上海的总领事馆,只有两个街口,我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赶到那里去排队等签证了。我很沮丧,因为这已经是第三次去排队了,每次等轮到我进去,限额满了,我只能下次再来。一次一次提前赶去,可是人家也一次一次来得比我更早。最后,我在凌晨三点的时候就去了,拿了一个小凳子,用大围巾把自己裹起来,靠着领事馆的大墙坐着。我心里充满着惆怅,不是渴望,是一份无奈,是一份遭人驱赶的向往,还有一份屈辱。为什么要这样去讨生活呢?直到十点左右,欣星——我最铁的发小——把晶晶送来了。差不多快中午的时候,终于放我们走进领馆的大门,轮到我们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依然是一点把握都没有,我害怕。似乎是女儿的小手在给我力量,欣星在我身后,轻轻地说:

祝你成功!

天呐,怎么算是成功呢?很多人告诉过我,进去以后,那小窗口后面的人,没有一次让人看清楚他们的面目,甚至确认不了是男是女。大多数的人把材料和护照递进去以后,连问话都没有,只看见那苍白、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到护照的最后一页,在上面狠狠地盖上一个戳子,然后放上一张英文纸、头,就把护照扔了出来。

接着就听见里面的人在喊:下一个。

如果你想问他:我的材料还不够全吗?

下一个!

那里的美国人中文都说得很好,但是他们从来不回答问题。

P16-18

书评(媒体评论)

两位作者,利用自身的家史和经历,以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真实家史为见证手段,从一个社会细胞家庭、家族的演变史里揭示启人深思的人生问题。

——陈思和(上海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长、中文系主任)

《荒漠的旅程》带给人们崇高的阅读愉悦。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寻找到了中国人失去多年的生活理想,也看到了我们本来应该得到的生活环境。

——林希(当代作家、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无论时光如何转移,那一片荒原总是流连在视野,青草不生。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这部书里所写下的一个个人生传奇故事和演绎这些故事的女人,虽然忧伤,但依然美丽。相信这种忧伤和美丽能让我们更明朗、更真诚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袁敏(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社主编)

目录

序一 读这样一部书 陈思和

序二 飞越荒漠 林希

沉溺

黑棉絮

故土

穿士林蓝布旗袍的女生

阳光下的阴影

我到底要什么

No.1——我的大姨

开心的日子

逃离瑞华

红颜薄命

我是谁

心和心的约会

破碎的爱情

老宅大院的深处

日子还要过下去的

情感的代价

纽约街景

妈妈的选择

触摸不到的美丽

荒漠的旅程

以革命的名义

序言

读这样一部书

陈思和

《荒漠的旅程》付梓,彭小莲十分坚决地告诉我,这不是一部长篇小说,它的内容绝不是虚构的。她称它是一部“延续性纪实短篇集”。可“纪实短篇集”又是什么意思?纪实性的短篇小说?还是短篇的纪实体文章?我带着疑团开始阅读——眼睛一接触这样的文字,我就明白了。显然,这已经超越了小莲的前作《他们的岁月》。这回不仅是一群“胡风分子”的特殊遭遇,书中人物的背景更加复杂,时间的跨度更加久远,“他们”的岁月又夹杂了“我们”一代的岁月,四代人漫漫跋涉于无边荒漠。岁月太残酷,时间太漫长,题材太浩大,历程太复杂,以这样的大题材与本书的篇幅作对比,这些文字只能说是一个“短篇集”,但这是长途跋涉中人们留下的血滴汗珠,蕴含了受难者身体发出的难闻的生命气味,撒落在历史荒漠上,然而“它”又是“延续地”撒落、撒落,连缀成了这样一本用血汗生命谱写的书。

记得何满子先生生前在为彭小莲的《他们的岁月》作序时,也说到了文体的问题。他说:“很难从文体论的概念来为这本书定性:家史?人物传记?专题性的长篇报告文学?电影故事的文本?或是人们常说却于理不能认同的所谓‘纪实小说’?都像,都不全像。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叙事体的诘问人生的书。”如果说,《他们的岁月》是彭小莲以其父亲的遭遇追问了1955年“胡风冤案”的悲剧形成与可怕后果,那么,《荒漠的旅程》的两位作者——彭小莲和刘辉,则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作家刘溪一家的前世今生,对着百年中国历史提出了严峻的诘问:百年来的中国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一代代中国人——从晚清算起:洋务派傅冰之算第一代,留日医学博士吴序新以及比他小十多岁的罗人鹏、罗人鸾算第二代,追求革命并成为“革命”队伍一分子的刘溪和吴颐、吴进以及苏铭適等是第三代,而叙事人彭小莲、“小莺”(刘辉)、“小莺”丈夫秦孝章、姗姗等是第四代,他们是受尽蹂躏而出国逃亡的一代;至于第五代——晶晶,则已经成为一个不怎么会说中文的洋学生,专业是美国文学,成为美国的第二代移民,下一轮的历史将在大洋彼岸开始轮回了。当我们打开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洋务派、留学生、中共革命者,都是时代的骄子,他们的人生实践,成为优秀的中国知识精英百年来前赴后继的一条拯救国民于千年古国昏睡中的康庄大道,辉煌的理想也曾一直鼓舞着人们透过一时笼罩的灭顶之灾而期盼永恒的未来之光。但是,最终是什么力量,什么魔怪精灵,把他们的后裔们推向海外,一如随风飘去的飞花转蓬,无根可依?这是历史的悖论,是荒诞的时间之流所映像的百年中国之命运,也是当代中国人万不可轻易放过的世纪之问。

当然,这样的庄严之问,可以用更宏大的篇幅精心构造史诗般的文学巨著来探寻,也可以用多卷本的大河小说和众多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当代文学创作中并不缺乏这一类的主题及其表现。而《荒漠的旅程》没有走这样一条创作之路,它的两位作者,利用的是自身的家史和经历,以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真实家史为见证手段,从一个社会细胞家庭、家族的演变史里揭示启人深思的人生问题。因为是家史的整理,就来不得虚构,书中的叙事人也就成了故事的当事人,“小莺”(叙事人“我”)对家族史的探寻,成为整个叙事的起点。“小莺”的叙事是从1989年4月申请赴美探亲,携女出国后又遭丈夫冷遇开始写起,叙事起点是个人的命运处在一个纠结点上——婚姻、家庭、国家的命运都处在临界点上,飞花转蓬成了这一代人的新的命运象征。如果说,“文革”时期家破人亡、插队时期漂泊天涯,都还是来自外在的灾难性力量的推动,而这一次,则是“小莺”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来担当。按照时间的推算,“小莺”应该是一个工农兵大学生,1978年分配在上海一家中学担任历史老师,丈夫秦孝章似乎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华师大毕业后出国深造,他们应该在1982年前后结婚,有一个五岁的女儿。也就是说,本来她已经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家庭和生活的权利。而这一次出国和异地定居,是申请者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但是这个选择的背后,又关联着叙事人对这一份来之不易的稳定生活的极度不安全感,而事实也证明,这种不安全的预感不是空穴来风。于是,可怕的家史回忆与此时此地的境遇就联系起来了。我不了解作者刘辉,但从文本上看,这个以刘溪家庭为中心的家史,应该是刘辉的家庭故事,刘辉即“小莺”。而有相似身份、毁家更早的彭小莲参与了这份血泪家史的对话、整理和书写。看得出来,书中许多感慨、议论与《他们的岁月》《美丽上海》里的非常相似,属于彭小莲式的激愤、牢骚和思考。

这份家史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傅冰之到“小莺”整整四代人血脉相传的延续性历史,但是因为出于私人的回忆,或者是听者的转述,很多隐私就不得其详,全书三十几人出场,真正能够勾勒出来的还是外公吴序新、小外婆罗人鸾、大姨吴颐、母亲吴进、父亲刘溪等等,关键人物还配了照片,印证家史的真实性。

从全书的叙事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刘溪家庭及其妻子吴进的上代家庭的历史回忆,另一部分则是当事人“小莺”出国后的个人经历。这两部分不是按章节分前后叙述,而是穿插在一起交替叙述。能够使这两部分紧紧地融为一体的,除了对家史的连缀以外,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线索,也是作品隐藏于家史叙事之内的最感人的部分,那就是人类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她们内心世界被关注的程度。叙事中从傅敏、罗人鹏等女性的故事开始,她们几乎都是在现代社会观念的照耀下,经历了从追求自由恋爱到充当贤妻良母,最终又都以难言之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过程;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叙事者的故事是从异国投亲、丈夫有外遇、几乎遭到遗弃开始的,又是以弘扬了忍耐的传统美德,维持了家庭的圆满为终止。本来这条线索可以深入挖掘,从这个现代女性内心深处的灵魂颤音及其前辈妇女百年命运的传承中获得一些新的启迪。可惜这一点被叙述者有意忽略了,反倒是美国女性妮娜的饱满形象,给作品增添了亮色。

如果我们从更为宏观的中华民族苦难史着眼,百年历史,无论苦难还是辉煌,都算不了什么。弹指一挥间,历史照样轰然向前,大国崛起,在当下世界凛然可见;但落实到一个家族或者几代人的个体命运,他们是有权利提出这个诘问:为什么在这百年中,优秀者都不免悲惨命运,忠诚者都会遍体鳞伤,信仰者都死有余辜?!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些与国民事业的奠基者血肉相连的大是大非没有得到澄清,与国家权力捆绑在一起的巨奸凶顽没有彻底清算,民族的优秀者不能扬眉吐气,那么,历史的阴影永远会笼罩在国民的心头,让集体吞下藏污纳垢的苦水,让罪恶、腐败和卑鄙隐藏在表层的巍峨之下;那么,终有一天,楼起了也会坍塌,大国也会成为冰山。历史的教训,如是我闻。

内容推荐

彭小莲、刘辉编著的《荒漠的旅程》采用双线叙事,记叙了作家刘溪家庭,和其妻子吴进的上代家庭的历史回忆,及“小莺”出国前后的个人际遇。以个体记忆的丰富激励和感性的叙事方式回望历史,用“小外婆”等四代女人沧海桑田的故事,呈现出中国大时代、大历史的风雨烟云和中国伦理、情感的回归。

编辑推荐

四代女人的沧海桑田,大时代下的风雨烟云,王安忆、陈思和、林希、袁敏联袂推荐。

彭小莲、刘辉编著的《荒漠的旅程》中的知识分子自觉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国家的灾难、民族的不幸、民众的饥苦,使我们上一代,甚至是上两代知识分子,选择了投身革命的道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出身于上层社会,他们许多人衣食无忧,而且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是十分美好的人生道路,只是,他们放弃了个人的美好未来,勇敢地选择了为民族求取解放的战斗人生。为此,他们舍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舍弃了留洋做官的飞黄腾达,他们毅然走进民间,拿起本来不属于他们的武器,献出了青春,直至献出了生命。

书中一代、两代中国知识分子正是以自己崇高的选择投身到革命的队伍,也正是一代、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献身和无畏的追求,才动员起无限强大的民众力量,使那个磐石般坚固的封建统治,在人民力量面前崩溃瓦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3: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