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木马和美丽的海伦真的存在吗?
金苹果引发的战争,难道只是盲眼诗人之歌?
“用你的双眼,去观察遥远的特洛伊”。
《追寻特洛伊》基于迈克尔·伍德为BBC拍摄的同名经典纪录片而成,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并探讨其在历史上否存在过。作者从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对特洛伊遗址的发现入手,整合前人的贡献并在原有考古地点作了更深入的发掘研究。迈克尔·伍德走遍西亚和北非,在实地探访中秉持一贯的严谨态度和幽默精神,以生动有趣并充满立体感的文字带领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特洛伊是否真实存在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寻特洛伊/启真人文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迈克尔·伍德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巨大的木马和美丽的海伦真的存在吗? 金苹果引发的战争,难道只是盲眼诗人之歌? “用你的双眼,去观察遥远的特洛伊”。 《追寻特洛伊》基于迈克尔·伍德为BBC拍摄的同名经典纪录片而成,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并探讨其在历史上否存在过。作者从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对特洛伊遗址的发现入手,整合前人的贡献并在原有考古地点作了更深入的发掘研究。迈克尔·伍德走遍西亚和北非,在实地探访中秉持一贯的严谨态度和幽默精神,以生动有趣并充满立体感的文字带领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特洛伊是否真实存在过。 内容推荐 《追寻特洛伊》讲述了:迈克尔·伍德从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对特洛伊传说的孜孜探求与发现入手,整合前人的贡献并进行深入考察。他走遍西亚和北非,寻找据信来自特洛伊时代的文物,并根据《荷马史诗》、诸多文献以及后来的研究逐一验证真伪,并将考察范围从特洛伊扩展至阿伽门农的帝国,从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图景中探寻古代地中海文明中的特洛伊。在实地探访中,迈克尔·伍德秉持一贯的严谨态度和幽默精神,以生动有趣并充满立体感的文字带领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特洛伊是否真实存在过。 目录 前言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寻找特洛伊 1.荷马的故事 2.历史抑或虚构?古人的观点 3.古代世界的“朝圣者” 4.故事的传播:从撒克逊人的故事和都铎王朝时期的神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诗人 5.探寻者 6.弗兰克·卡尔弗特:特洛伊的发现者吗? 第二章 海因里希·施里曼 1.传记问题 2.考古学:一门新科学的开端 3.施里曼与浪漫情怀 4.荷马的特洛伊在哪里? 5.迈锡尼丰富的黄金 6.阿伽门农的面具 7.遍地黄金的奥尔霍迈诺斯 8.“梯林斯的巨大城墙” 9.克诺索斯“心中的宫殿”:“迈锡尼文明的发源地”? 10.重返特洛伊 11.威廉·德普菲尔德:找到荷马的特洛伊了吗? 第三章 古希腊人的由来 1.克里特:克诺索斯的故事 2.拉开克诺索斯的序幕 3.阿瑟·埃文斯 4.1900年发掘克诺索斯 5.埃文斯的结论从何而来? 6.大陆人 7.发现了围攻特洛伊的情形吗? 8.皮勒斯的涅斯托耳皇宫 9.破译B类线性文字 第四章 荷马:故事的吟唱者 1.《伊利亚特》创作于何时? 2.迈锡尼文明时代存在史诗吗? 3.船只目录表 4.目录表有何意味? 5.“多风的安尼斯” 6.荷马的故事 7.“神圣的伊利奥斯”: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地形 第五章 阿伽门农的帝国 1.特洛伊战争期间的一次迈锡尼之旅 2.一种史前军备竞赛吗? 3.英雄的王朝? 4.迈锡尼的崛起 5.“亚洲女人”与城市掠夺者 6.小亚细亚的迈锡尼人 7.米利都:小亚细亚的希腊人“殖民地”吗? 8.特洛伊与迈锡尼 9.特洛伊战争:从青铜器时代迈锡尼的角度来看 第六章 一个被遗忘的帝国:赫梯人和希腊人 1.发现赫梯人 2.特洛伊战争时期的国际外交 3.被派往迈锡尼的一位埃及使者 4.迈锡尼与赫梯之间的外交关系 5.哈图西里斯皇帝写给希腊一位“伟大国王”的信 6.文字、考古学以及文本证据 7.特洛伊和特洛伊战争有在赫梯泥版上出现吗? 8.希腊人与赫梯人之间为争夺维鲁萨发生过战争吗? 9.赫梯文本中出现过特洛伊战争吗? 10.特洛伊战争:赫梯人的版本? 第七章 海上民族 1.贸易线路与往来 2.迈锡尼世界的鼎盛与衰落 3.海上民族:他们是谁? 4.剖底发生了什么? 5.迷失的“特洛伊vIIa” 6.另一种特洛伊战争是否存在? 7.毁于地震的“特洛伊vI” 8.特洛伊战争的发生年代 9.“英雄时代”的一次特洛伊之旅 第八章 青铜器时代之终结 1.系统的衰竭 2.特洛伊战争:一个未了的综述 3.伊利昂、新伊利昂后来的历史 附录:特洛伊战争找到了吗? 索引 试读章节 到了战争的第十个年头(即随军预言家所预示的特洛伊灭亡的那一年),希腊人停止袭击小亚细亚,转而集中军力攻打特洛伊;与此同时,特洛伊人也得到来自于安纳托利亚西南面盟友的增援。在决战中,出现了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与希腊最强悍勇士阿喀琉斯之间单打独斗的殊死场景(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对这一悲壮场面有过专门的描写)。这一搏斗场景发生在阿喀琉斯的朋友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被赫克托耳杀死之后,阿喀琉斯为了报复,在火葬赫克托耳时,还搭上了十二个特洛伊贵族俘虏的性命作为祭品。战争虽然渐近尾声,但希腊人的艰辛历程并未告终,荷马如此写道:“亚该亚人仍然面临千百倍的痛苦,无数人还在赶往冥王府。”当特洛伊的盟友曼农(Memnon)…在“悉安门”一战中死于阿喀琉斯之手后,帕里斯设法给阿喀琉斯以毁灭性的打击——用箭射击其脚后跟,因为这是他唯一的致命弱点(这即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阿喀琉斯之踵”)。至此,最伟大的希腊英雄被化为了灰烬,阿喀琉斯的骨灰被埋葬于可以俯瞰达达尼尔海峡的一个海角上。对希腊人来说,更为糟糕的事情接踵而至。在是否有权继承阿喀琉斯的武器的激烈争辩中,埃阿斯被激怒后用银饰的宝剑自杀——此剑是赫克托耳为表敬意而赠送他的。就在此时,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整个事件的肇事者——被菲罗克忒忒斯(Philoktetes)杀死,但特洛伊人仍然拒绝交出海伦。于是,希腊人谋划出了一个偷袭的诡计:建造一匹巨大的木马来接近特洛伊 自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首先对传说中的希沙立克土丘(地处土耳其西北部)进行发掘以来的135年里,这一最伟大的考古学奥秘一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就在不久之前,“海伦的珠宝”戏剧性地重现——其中许多被认为于柏林1945年的战火中失散——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些曾贮藏于柏林动物园中一座巨大混凝土防空高射炮塔内的财宝(其中包括施里曼所认定的与特洛伊的海伦本人有关的珍宝)是由苏联军队秘密获取的:其中的黄金归于莫斯科,青铜器藏于圣彼得堡。如今,这些珍宝终已重见天日,但仍有一部分沉睡于特洛伊平原的泥土之下。随着俄罗斯以及希腊、土耳其等地——藏品的陆续展示,关于特洛伊的传说必将不断激起人们的想象力。 与此同时,特洛伊自身正在发生的景象,或许更为激动人心。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停顿之后,考古学界又对遗址进行重新的发掘,并城。武装人员隐藏于木马的空腹之中,其中包括来自于伊萨卡岛的奥德赛和墨涅拉俄斯本人。希腊人把木马作为献给雅典娜的祭品保留下来,而将他们的营地全部烧毁,并佯装离港出海放弃战斗。而守候在忒涅多斯岛的希腊军队时刻待命,只要见到火警信号,他们便会立即返回。 黎明时分,特洛伊人发现了木马以及烧毁的露营,到了晚上,他们遂把木马拖拉进城,饮宴作乐狂欢不已。就在特洛伊人忘乎所以地安然酣睡的时候,希腊人的船队正在悄悄地靠近海岸,等待着信号的命令。“正当午夜时分”,史诗《小伊利亚特》的一个片段写道,“一轮满月高悬天穹”。英雄们从木马中跃然而出,杀死了哨兵,打开了城门。希腊人蜂拥穿过街道,闯入房屋,见人便杀,欲将特洛伊的男性赶尽杀绝。他们攻进山顶上的皇宫,涅俄普托勒摩斯(Neoptolemus)在皇宫的门槛处杀死老普里阿摩斯——他的寿命自赫拉克勒斯洗劫特洛伊之后已延续了四代人,并亲眼目睹了所有儿子的死亡。得伊福玻斯(Deiphobos)——海伦在帕里斯死后转嫁给他——也被砍伐肢解而死。至于海伦本人,作为整个远征行动使命的人的命运又是如何呢?史诗《卡普利亚》的作者,米利都的埃克特努斯(Arktinos)在《伊利奥斯之沦陷》中是这样描写的:墨涅拉俄斯决意想要杀死海伦,但当他在苍茫夜色中面对她袒露的乳房,顿时被其美貌所征服,而收起了他的战剑。所有特洛伊英雄的儿子均遭杀戮(赫克托耳的小儿子阿斯堤阿那克斯,被从城墙上扔下而死);妇女们沦为奴隶被带回到希腊,或成为征服者的姘妇,为他们带来床笫之乐,或织布、汲水,劳作于斯巴达官外的泉边。P29-30 序言 自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首先对传说中的希沙立克土丘(地处土耳其西北部)进行发掘以来的135年里,这一最伟大的考古学奥秘一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就在不久之前,“海伦的珠宝”戏剧性地重现——其中许多被认为于柏林1945年的战火中失散——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些曾贮藏于柏林动物园中一座巨大混凝土防空高射炮塔内的财宝(其中包括施里曼所认定的与特洛伊的海伦本人有关的珍宝)是由苏联军队秘密获取的:其中的黄金归于莫斯科,青铜器藏于圣彼得堡。如今,这些珍宝终已重见天日,但仍有一部分沉睡于特洛伊平原的泥土之下。随着俄罗斯以及希腊、土耳其等地——藏品的陆续展示,关于特洛伊的传说必将不断激起人们的想象力。 与此同时,特洛伊自身正在发生的景象,或许更为激动人心。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停顿之后,考古学界又对遗址进行重新的发掘,并已提供了新的证据,其足以证明:我们所称的特洛伊——希沙立克土丘——确是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中所描述的、普里阿摩斯和赫克托耳的传奇城邦之遗址。 在本书的第一版中,我们分别讲述了施里曼、威廉·德普菲尔德和卡尔·布雷根三位考古学家及其发掘特洛伊遗址的故事。以上的每位考古学家都曾声称已为特洛伊战争之谜找到了答案,而实际上他们各自所发现的,只是遗址中不同层面上的不同战争。他们三人都未被公认为是已解答了特洛伊之谜的。1938年夏,最后一批发掘者——布雷根领导下的辛辛那提考古队——所挖掘的地沟已临近于希沙立克;但正如他们所承认的,他们还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一部分原因是施里曼的早期发掘对遗址所造成的破坏,另一部分原因是受制于当时的考古手段。恰如许多入所设想的那样,布雷根最后也不得不认为,遗址至此已经备受毁坏,若要从中获取更多的新证据实属难事。于是,布雷根的报告似乎一度成了特洛伊考古的最终结论。然而,又一场重大的发掘行动于1988年重新启动,考古人员对特洛伊城堡遗址及其下城进行了二十年的发掘;根据许多入的推测,下城区域在青铜器时代所形成的大型定居点很可能成为罗马帝国后期城市的基础。美国以及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为这次发掘行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以由曼弗雷德·考夫曼领军的德国图宾根大学为核心所组成的国际考古团队,采用一整套现代技术手段对遗址进行了勘测与发掘,并构建了特洛伊地区的文化和环境历史。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原先有关特洛伊的一些未解的问题终得解决,而我们在此所概括的一些结论也将是新的最后篇章。 那么,有关特洛伊以及特洛伊战争的史实性从何而言呢?概言之,我们将沿用本书最初版本中的相关论点:希沙立克土丘,即是古希腊诗人荷马所描述的、曾被“英雄时代”(Heroic Age)的希腊入围攻过的历史城邦遗址。青铜器时代的希沙立克,很可能是安纳托利亚西部——与希腊隔海(爱琴海)相望的土耳其——的一个重要城邦国家的中心。从土耳其的青铜器时代遗址中所发现的大量书写在泥版上的外交公文,业已证实这种迹象。特洛伊可能是赫梯帝国——当时近东的主要势力之一——的一个附属国。公元前13世纪中期,特洛伊即是希腊人与赫梯入之间的敌对状态之起因。而且我认为,卡尔-布雷根有关特洛伊战争所发生时间的认定也有不妥之处,特洛伊毁灭的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13世纪早期(可能在公元前1275-前1260年间)。因为当时的迈锡尼希腊人世界正处于巅峰时期,而赫梯人也极力企图在安纳托利亚西部维持其一种松散的君主霸权地位。因此在我看来,这就是历史上特洛伊战争所发生的真实背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赫梯帝国的外交文档——可以证实这一点,这些外交文档显示了赫梯帝国与爱琴海世界一个强悍的“伟大国王”之间的关系。这个国王即是希腊本土的霸主,也就是传说中的阿伽门农。简言之,荷马故事中的基本描述——有关位于达达尼尔海峡之畔的城邦、希腊人的远征以及所发生的战争等——是完全真实的。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我仍可以说,本书初版中的一些推断尚未被新的发现所推翻;而事实上,即便是随着新发现的日渐增多,这些推论也可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在当时,荷马史诗与公元前13世纪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真实的关联性,这样的观点为许多学者所难以接受;而广为流行的看法则是特洛伊战争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不管怎么说,也与真实历史互不相干。当本书的初版面世时,还曾有幸得到对特洛伊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的前辈、已故的摩西·芬利爵士的大力批评。而在另一方面,唐纳德·伊斯顿先生也曾在《古代》期刊上就书中的论点展开过探讨,并得出了有利于书中论点的结论。自此以后,考古学、外交文档、语言学等方面的新发现,也进一步地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的真实历史背景,因为这些新发现已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关达达尼尔海峡之畔的城邦——此地仍是整个安纳托利亚西部最为引人关注的史前遗址——的重要而翔实的依据。由施里曼所肇始的对于希沙立克的发掘活动,距今已经历时135年,有关特洛伊传说的历史基础仿佛也逐渐了然于人们的眼前。 在新版的《追寻特洛伊》中,我增加了最后的一个章节,用以概述在特洛伊以及周边地带,尤其是对希沙立克遗址不问断的重新发掘的最新发现。我还在书的末尾处增添了新的参考文献目录。我十分感谢伊丽莎白·弗兰卡博士对我所提出的询问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并允许我发表卡尔·布雷根写给她父亲艾伦·沃斯的书信——引用在第119—120页。我还要感谢曼弗雷德·考夫曼教授,他在比斯克山丘和特洛伊遗址的新发现为本书带来了一些新的细节资料,得以修正原书中的一些内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