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张嘉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嘉骅编著的这本《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中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列传”的第十九篇到第三十二篇加以编写。主要人物有:范雎、蔡泽、蔺相如、廉颇、赵奢、赵括、李牧、田单、鲁仲连、吕不韦、豫让、聂政、荆轲、李斯、赵高和韩信。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时代变局,也在各自所处的环境里有过非比寻常的作为。他们或为公,或为私;或为义,或为利;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事迹都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书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次到位,荣登台湾诚品书店畅销书榜。

内容推荐

《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主要根据《史记》中的“列传”的相关篇章,精选了范雎、蔺相如、廉颇、吕不韦、荆轲、韩信、李斯等16个历史知名人物的事迹。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目录

相国恩仇记——应侯范雎的故事

城与璧,将与相——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将军们——赵奢、赵括、廉颇、李牧的故事

出奇制胜——田单复国的故事

义不帝秦——鲁仲连的故事

政治商人——吕不韦的故事

两个刺客——豫让和聂政的故事

刺杀秦王——荆轲的故事

帝国的崩坏——李斯和赵高的故事

刺杀汉皇——贯高的故事

国士无双大将军——韩信成王的故事

悔不背叛的王侯——韩信被害的故事

后记 历史中的「生命档案」

故事取材

试读章节

恩怨的开端

范雎得罪了魏国的丞相魏齐,魏齐叫人用板子和荆条毒打了他一顿,打得他肋骨和牙齿都断了好多。

范雎为了保命,躺在地上装死。

魏齐命人用草席把他卷起来,扔进厕所。那些在相府酒宴上喝醉的宾客,上厕所时都往他身上撒尿。魏齐用这种方法污辱一个已死的人,就是想警告大家。

范雎到底做错了什么?

事实上,范雎什么也没做错,他只是跟随主人出使了一趟齐国,回国后就遭遇这样的横祸!

范雎是魏国人,志在游说诸侯。他想侍奉魏王,但因家境贫穷,无法筹到足够的活动经费,只好先追随魏国的中大夫,员贾。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着一同前往。在齐国停留期间,魏国想要谋求的事情一直没有进展,但齐襄王听说范雎的口才不错,因此派人送给他一些钱,还有牛肉和美酒。范雎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须贾知道这件事后,大为光火,认定范雎是暗地里把魏国的秘密透露给齐国,才会受到这样的礼遇。他要范雎收下牛肉和美酒,退回钱财。

回国后,还在恼恨范雎的须贾向魏齐报告了这件事。魏齐也大动肝火,这把无中生有的怒火烧得范雎体无完肤,险些让他断送了性命。

厕所里,装死的范雎偷偷对看守自己的人说:“您要是能把我弄出去,日后我一定重重地谢您!”

于是看守的人请求魏齐让他把草席中的死人抬出去扔掉。

魏齐喝得醉醺醺地说:“好,去吧!”范雎因此得以逃脱。

魏齐酒醒后,疑心范雎没死,便派人去打听他的下落。

魏国人郑安平得知这个消息后,带着范雎一起逃跑并躲藏起来,而范雎也从此改名换姓,叫作张禄。

逃向秦国,路遇穰侯

当时,秦昭王派出的使者王稽正在出使魏国。郑安平假扮成当差的前去侍候王稽。王稽想带一批人才回秦国,便问郑安平:“在魏国有没有什么贤人愿意跟我到西边一游?”

郑安平回答:“在属下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他想见见您,跟您聊聊天下事。但这个人有仇家在寻他,白天不敢现身。”

“那就晚上带他来吧!”

郑安平在夜里带张禄来见王稽。话还没谈完,王稽就知道范雎是个人才,对他说:“请先生在边境上的三亭冈等我。”范雎答应后就走了。

王稽辞别魏王,在返秦的途中顺道接上了范雎。

走到湖关这个地方,远远地看见一队车马从西边而来。范雎好奇地问:“从那边来的人是谁?”

王稽说:“是秦相穰侯魏冉。他正要到东边去巡视各个县邑。”

范雎一听便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在秦国独揽大权,最讨厌收留各国的说客。这样见他,恐怕会遭到羞辱,我宁可暂时躲在车子里。”

不久,穰侯来到面前,停车向王稽表示慰问并问道:“关东那边有没有什么变化?”

王稽回答:“没有。”

穰侯又问:“使君大概没有带说客回来吧?这种人没有什么用处,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

王稽回答:“属下不敢。”说完,王稽便告辞了。

王稽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范雎却觉得事情不太对劲:“我听说穰侯是个聪明人,处事多疑,刚刚他怀疑车子里有人,却忘了查看。他这一去必定会因后晦而返回的。”谨慎起见,范雎下车步行。

果然,穰侯走了十多里路之后,派骑兵回头搜查王稽的车子。确认车里没有说客才作罢。

最终,王稽带着范雎来到秦国的国都咸阳。

P10-12

序言

应对变局的智慧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之一是要“通古今之变”,也就是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

毫无疑问,从春秋战国到秦朝到汉初,都是时局变动很大的时期,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在那些关键的时刻,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如何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这是司马迁想要探讨的课题,也是司马迁之后两千多年来世入想要了解的问题。

这一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列传”的第十九篇到第三十二篇加以编写。主要人物有:范雎、蔡泽、蔺相如、廉颇、赵奢、赵括、李牧、田单、鲁仲连、吕不韦、豫让、聂政、荆轲、李斯、赵高和韩信。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时代变局,也在各自所处的环境里有过非比寻常的作为。他们或为公,或为私;或为义,或为利;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事迹都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太史公评价历史人物,不以成败论英雄,却相当重视事情的成败原因。

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获得至宝和氏璧,于是骗赵王要以十五座城池做交换。赵王明知其中有诈,却碍于秦国强大的威势,不得不答应。正当赵国君臣对此束手无策时,蔺相如自愿担任护璧使者,前去秦国。

蔺相如做了这样的打算:秦王要是信守承诺,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秦王要是不守承诺,就把和氏璧带回赵国。对策虽然很简单,但施行的过程却惊险万分,因为蔺相如身在秦廷,面对的是拥有百万甲兵的秦王,只要秦王手指一捏,蔺相如便会立刻成为齑粉。

蔺相如不畏强权,宁可与璧玉俱碎,也要维护国家的尊严,最终保住了和氏璧,并且全身而退。

同样的,在渑池之会,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存心想欺压赵国的秦国占不了半点便宜。

蔺相如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太史公赞美他的智慧,更佩服他的勇气,指出蔺相如是将自己的性命豁出去才会这么做。

赵国国君不像臣子蔺相如那么聪明。赵惠文王之后的赵成王中了敌人的反间计,又不听别人劝阻,在关键时刻做了错误的决定,派遣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替代良将廉颇执掌帅位,以致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四十五万人。

赵国的国力从此一蹶不振。作为屏障的赵国抵挡不住秦国,崤山以东的其余五个国家自然就岌岌可危了。

战国末期,各国面对强秦的压迫,力求自保。燕太子丹派出死士荆轲去刺杀秦王。司马迁将这段刺杀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后人读这段历史,常感叹荆轲行刺不成是因为剑术不精,但我们如果仔细思索,就会发现最该为此项计划失败负责的是燕太子丹。

第一,燕太子丹太贪心,命荆轲先挟持秦王,要他在秦王不肯签下归还所侵之地的约定之后,才能杀秦王。如此贪心的要求,延误了荆轲刺杀的良机,从而导致了失败。

第二,燕太子丹太心急,不等荆轲那些与他合作无间的远方朋友来到,就改派虚有其表的少年秦舞阳当荆轲的助手,急着催他们上路。结果,秦舞阳在秦王面前一直发抖,让秦王有了戒备之心。行动组织不够完善,失败自然难免。

燕太子丹完全没有掌握刺杀计划的关键所在,害得荆轲成为错误决策的牺牲品。

我们读《史记》的故事,除了了解司马迁等古人对于事件的看法,还可以运用现代的观点去解读。因此,吕不韦帮助秦公子子楚立为太子,期望自己在太子登基后获得莫大的利益,可视为一种“风险投资”;而鲁仲连“义不帝秦”的行为,则让我们看到了“说服的艺术”。

至于田单复国的故事更值得一提,因为那是以“创新求变”来应对变局。

创新与创造有别。创造是造出一个过去所没有的事物来,而创新是改造旧有的事物,赋予其新的功能。

田单在复国计划最后阶段所使用的“火牛阵”,就是一种创新。他在牛的角上、身上和尾巴上进行加工,把普通的牛变成活生生的武器。田单倘若不采用奇袭的方法,怎么打得过比齐军强大的燕军呢?田单深知自己在关键时刻该有的作为,所以他的成功是有道理的。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事实上,中国有许多古籍都像《史记》一样充满智慧,只是对现代人来说,存在着因时空因素而造成的隔阂。要是在读法上也能创新,用不同的观点来诠释古代的人和事物,那么这些古书就不至于在时间的洪流里被淹没了。

张嘉骅

后记

历史中的“生命档案”——我为什么写《少年读史记》

坊间已有不少为年轻朋友编写的《史记》故事。尽管如此,把《史记》故事再讲一遍,仍有其价值。这是因为历史人物的行迹,在后人不同的观点中总有不同的诠释。

这套《少年读史记》共五册,精选《史记》里的人物故事来加以编写,合计六十篇。写司马迁的《太史公牛马走》放在系列第一册,一方面借此交代《史记》的成书经过,一方面表示对司马迁的尊崇。

这套《少年读史记》的铸成,不同于坊间其他类似的出版品。它的特色反映在它的体例:

一、人物故事:借鉴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着重描述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的意义,并视情况略加诠释和延伸,让原文主旨更明显。有单传、有合传,故事经过精心整编,择要去繁,更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口味。遇有原著明显讹误,皆依《左传》《汉书》等予以订正,为省繁赘,不另注释。

二、三分钟读历史关键:从文学、史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种角度来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诠释,务求精到。

三、史记原典精选:仿照《古文观止》,呈现与人物故事相关的《史记》原文片段,附上详尽的白话译文和简要的注释;所选的片段都是《史记》精华,可以借此管窥全豹,亦可作为教学之用。

四、词语收藏夹:罗列多个与人物故事相关的词语,除了解释,还有例句以供参考。

除此之外,在行文中还标上了公元纪年,并附有相关图表。

我在大学时代深爱《史记》,常读此书而不能罢手,某夜在读《史记》时竟还流泪。对我来说,太史公在《史记》中所记载的那些事迹,不仅是故事,更是历史中的“生命档案”。借由这些“生命档案”,我对“人”有了许多发现,眼界因此开阔不少。

如今为了写《少年读史记》而重读这部史学名著,年岁已长,感动依旧。由于这许多年来的心路曲折,我更能体会这些“生命档案”的内涵,也更加敬佩司马迁的非凡意志。

我在编写这套书时参考了许多学者的著作,翻译部分有:龙宇纯等著《白话史记》(联经出版社)、韩兆琦著《史记精讲》(中国青年出版社)、韩兆琦著《史记选注》(里仁书局)、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分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和吴树平主编《史记》(新世界出版社)。其他学者的作品虽然不能如数列出,心中仍存万分感激之意。舍弟购赠参考书籍若干,一并致谢。

当年在台湾大学中文系求学时,担任《史记》课程的夏长朴老师对我多有启发;就读中正大学中文研究所时,历史所的卢建荣老师又教我许多史学新观念,自此以后十数年莫不承卢老师教诲。在这两所学校读书时,宋有炯先生、江政宽先生、周忠泉先生及陈怡得先生等学历史的友人,也教会我许多读史的方法。

回忆往事,长存感念。谨以这套与历史相关的作品,献给这两位好老师和这些好朋友。

张嘉骅

书评(媒体评论)

《史记》,应读名篇甚多,如《项羽本纪》《游侠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货殖列传》等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在《史记》之外,那篇《报任安书》也要读。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读他的书,兼得历史、文学、人格,不嫌其多。

——余秋雨《何谓文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