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汤一介传(增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娟娟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汤一介出生前,他的母亲遭遇了一次黄包车的意外翻车,为了保护腹中还没有来到人世的孩子,母亲用双手撑在地上,虽然不幸造成了手臂骨折,却幸运地保住了腹中的胎儿,也让哲学家汤一介在未出生前就享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1926年,是汤用彤教授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第4个年头,此时他正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这一年,汤教授的夫人张敬平又怀孕有喜。在这之前,汤夫人已育有一子汤一雄和一女汤一梅,只可惜,在汤用彤教授留学美国期间,他们的女儿汤一梅不幸患病在北平早逝。因而对于喜爱孩子的教授和夫人来说,添丁进口乃是汤家的一件喜事。于是在汤用彤教授忙于教学工作和汤夫人精心操持家务的日子里,夫妇俩怀着喜悦与期盼的心情,为一个即将来到人世问的小生命静静等待着。

也许教授和夫人都没有想过,他们这个即将来到人世的孩子,会在几十年后像他的父亲一样出色地成长为长江岸边黄梅县汤氏家族的优秀子孙,也许他们更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成为中华大地的一代著名教授和哲学家。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关怀、照顾这个孩子,让他快乐、幸福地成长。

这个即将来到人世的孩子还不知道,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道路或许就已不那么平坦,而最终把他平安领到人生道路上的,正是对他献出无私母爱的母亲。那是在一个白天,已经身怀六甲的汤夫人正坐在黄包车上行进在出门的途中。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大多有身份的妇女出门时的交通方式一般都是乘坐黄包车,既可平稳代步又不失身份,尤其对于怀孕的教授夫人来说,应该说是既省力又安全。只是汤夫人没有想到,她的这一次出行似乎远没有那么顺利。

或许是那一天的黄包车出了毛病,亦或许是当时看似宽敞的道路其实并不平坦,似乎只是前行中瞬间的那么一刻,汤夫人坐的黄包车就翻倒在地。黄包车中稳坐的汤夫人虽猝不及防,却很冷静地最先想到要保护自己腹中正在发育成长的胎儿。情急之下,她用双手撑在了地上,一刹那间,汤夫人感觉到了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与此同时,她却长长喘了口气,似乎忘记了突然骨折的手臂为她带来的痛苦。

腹中的胎儿安然无恙,汤夫人有惊无险,她把伟大的母爱献给了还没有出世的孩子。这个被汤夫人不惜以手臂骨折为代价保住了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哲学家的汤一介。

这一次黄包车的意外翻车,让遭遇手臂骨折的汤夫人原本就不强壮的身体受到了更大的伤害。1927年1月15日(阴历)汤一介出生后,由于之前的手臂骨折一直恢复得不好,汤夫人始终是体弱多病,在为了她的儿子献出伟大母爱的那一刻,汤夫人也献出了自己的健康。汤家因此在汤一介出生不久后即雇用了一个奶妈,以帮助汤夫人共同照顾幼年的汤一介,一直到5岁。

虽然自幼吃奶妈的乳汁长大,但汤一介一直对母亲怀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后来他听母亲说,母亲在怀着他时突然遇到了黄包车翻车,为了保住他,母亲用手撑住地造成手臂骨折时,心中更是感念母亲把他平安带到这个世界。对于这些情况,汤一介也曾作过回忆:“听我的母亲说,在她怀着我的时候,有一次坐黄包车时,突然翻了车。为了保住我,她用手撑住地,一下使手骨折断。幸运的是把我保了下来,要不然这个世界就没有我了。”

P1-2

书评(媒体评论)

哲人远去,风范永存。

——王恩哥

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

——乐黛云

惊闻吾友一介兄驾鹤仙游,五内戚惋,殊深感悼。

兄功在国、族,德厚道深;其复兴儒学,重构我族自尊、自信,允为中华文化之功臣。感佩之忱,莫可尽言。

尚祈未亡者节哀,保重身体,以竞一介兄未完之志自持。

专此致候。

——饶宗颐

改革开放以来,汤一介先生恢复了学术研究,与父亲、国学大师汤用彤注重佛教研究不同,汤先生开始关注玄学和道家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角度。后来更侧重儒学的研究,关注对儒学新的诠释,引进了西方诠释学这一套理论来研究儒学。之后,又重新关注一个新的思想时期的出现,关注轴心时代,特别是第二轴心时代。汤先生能够抓住西方学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紧跟这个时世界学术研究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担当《儒藏》的编辑任务,这个工作艰巨,很不容易做好。但是由他主持将近十年以来,作出了相当的成绩,《儒藏》出了相当一部分,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他的去世是学术界一个很大的损失。

——楼宇烈

国学泰斗汤一介教授常年致力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一生秉承“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家训,创办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传统文化热潮,以八十高龄执掌《儒藏》整理工程,他毕生淡泊名利,热心文化教育,为这国家社会注入清流典范。

——星云大师

“哲人其萎”,愿“一介学长”千古。

——欧阳中石

汤一介先生是中国哲学界的巨擘,传统文化研究的泰斗,在哲学、佛学、历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汤先生与少林寺因缘深厚。早在八十年代先生就关注研究少林文化,并多次到访少林寺,长期以来对少林寺的发展倍加关怀和支持。我与汤先生相识数十载,我们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很多共识,特别是在恢复传统文化方面,先生与我更是琴瑟相谐。汤先生于2009年,不顾八十二岁高龄,亲临少林寺参加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作了《论禅宗思想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的讲座,对佛门后学启发甚大……这为后人留下一段段因缘殊胜的佳话。

汤先生的逝世是学术界、佛教界的巨大损失。

——释永信

后记

后记:《儒藏》编纂工程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当《汤一介传》已经完成并在校对排版之时,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又传来了最新消息:《儒藏》(精华编)已正式出版了40册近3000万字,并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向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暨孔子研究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文化书院暨三智道商国学院同学会等单位赠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精华编)赠书仪式。

自2003年汤一介挑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的编纂与研究”之重担以来,这是继2010年完成出版《儒藏》(精华编)36册后,《儒藏》编纂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这无疑离不开海内外几十家学术机构和数百位专家学者几年来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汤一介的倾情奉献和呕心沥血。

2011年3月30日下午3时30分,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的《儒藏》(精华编)赠书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隆重举行。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兼主任陈进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曹凤泉、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等出席了此次《儒藏》(精华编)赠书仪式。作为《儒藏》总编纂和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汤一介分别向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暨孑L子研究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文化书院暨三智道商国学院同学会等单位赠送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精华编)部分分册和孔子像。

汤一介同时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加强学术文化交流和得到更多对《儒藏》(精华编)的批评、建议和帮助,是举办这次赠书仪式的希望和目的。《儒藏》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由中外学者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的学术文化工程,正如日本学者岛田谦次所说:“孔子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精神文明,也是东亚的精神文明。”中、日、韩、越在学术文化上的合作将有益于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赠书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兼主任陈进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以及北京大学国学院导师邓小南等分别作了发言,他们在发言中共同表示,热烈祝贺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取得的成果,并将全力支持《儒藏》的编纂和研究工作。

在汤一介的带领下,《儒藏》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如今,《儒藏》编纂的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然而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和艰辛,包括收录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400余种、收录历史上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以汉文撰写的重要儒学文献100余种的《儒藏》(精华编),还有290册约2亿的文字尚待完成。而进一步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5000余种,大约15亿字的《儒藏》大全本已经被完整列在计划中。

汤一介也已步入84周岁,为《儒藏》,他已献出了太多太多。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挡汤一介奋力前行的脚步,他依然在执著地拼搏,依然在前进。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儒藏》,还是构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又具有世界普世价值意义的理论体系,都是一代国学大师心中永远的热爱和追求。

目录

增订版说明

汤一介先生生平

增订版前言

前言

引言:长江岸边黄梅县的汤氏家族

第一章 平淡而快乐的童年

 一、伟大的母爱

 二、父亲为他取名“一介”

 三、童年时的家

 四、北平东华门的孔德幼儿园

 五、表现“平平”的小学生

 六、对“生”和“死”的发问

第二章 战争年代的中学时光

 一、到云南与父亲团聚

 二、西去延安幻想曲

 三、到重庆南开中学读书

 四、《文拓》在南开中学的“闪光”

 五、战争年代在云南的最后岁月

第三章 在阅读中走入哲学

 一、阅读中国古典哲学的开端

 二、开始感悟“生死”

 三、在阅读中成长

第四章 北大岁月

 一、进入北大先修班

 二、从对政治不感兴趣到参加反美游行

 三、在北大哲学系

 四、彷徨的青年

 五、在北大三院城东沙滩的日子

第五章 寻求通往真理的路

 一、接受马克思主义

 二、真实的生活

 三、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第六章 难忘的岁月

 一、妻子乐黛云遭受第一次人生冲击

 二、从不与右派妻子划清界限

 三、“学术研究”与“学术讨论”

 四、从“四清”到“文革”

 五、夫妻患难相随

第七章 迎来学术研究的春天

 一、开设“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

 二、完成《郭象与魏晋玄学》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的出版

 四、《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与《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五、对当代儒学的反思与“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和“内圣外王之道”

 六、探索中国解释学

 七、国际间的“文明对话”与“新轴心时代”的展望

 八、国际学术交流之旅

 九、创办中国文化书院

 十、“学术领袖”的风范

 十一、带头挂帅编纂《儒藏》

 十二、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长的脚步

 十三、儒学研究院的10年规划

 十四、对中国教育的感慨

 十五、反对称自己为大师

第八章 岁月追寻

 一、祖父汤霖雨三公

 二、父亲汤用彤

 三、母亲张敬平

 四、大哥汤一雄和大妹汤一平

 五、难忘的北大老师

 六、东厂胡同大院里的“大孩子”和“小孩子”

 七、与“小孩子”邓可蕴的友谊

第九章 “交响乐”依然在奏晌

 一、走过金婚之旅的“儒道互补”

 二、与书结缘之不解情

 三、身兼“数职”的小刘

 四、子孙成了美国人

 五、“交响乐”依然在奏响

后记:《儒藏》编纂工程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著作目录

续编

 一、永不停歇的脚步

 二、家国情怀与拳拳之心

 三、永恒的人生交响乐

序言

自2011年9月《汤一介传》出版至2014年9月汤一介先生仙逝只有3年,但在这短暂的岁月里,先生始终致力学术研究并取得了辉煌成果。

在先生的努力下,3年来儒学研究院已经成功开展了四项重要研究,这就是十卷本的《中国经学史》、八卷本的《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三卷本的《中国解释学史》以及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

由汤一介先生主编的9卷本500万字的《中国儒学史》已于2011年6月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并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特等奖、新闻出版署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

2013年12月,汇聚了汤一介先生的30余篇论文、书序、演讲及访谈录的《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一书出版,并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举办了“汤一介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瞩望新轴心时代》发布会”。

汤一介先生在会上作了发言,到会的教授学者分别对汤一介先生的学术研究、治学思想及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赞扬。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亲自看望汤一介先生,与一代国学大师促膝交谈……

10卷本的《汤一介集》也在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6月,病中的汤一介先生又参加了《中国经学史》的编辑会议。

8月,汤一介先生亲自策划参与的《汤用彤全集》新版补编修订的4卷本100万字全部编辑完成。与此同时,汤一介先生一直关注,并亲自设计、画图的汤用彤纪念馆还在积极筹备中……

3年的岁月里,汤一介先生还连续举办了“蔡元培学术讲座和汤用彤学术讲座”;创办了“大道学术”讲座;举办了“儒学的复兴”——两岸学者学术研讨会,亲自接待了孔子第79代嫡长孙——台湾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孑L垂长会长一行11人,完成了儒学研究院与台湾孔子协会的首次合作。

一直到7月21日,汤一介先生还抱病出席了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l卷本《中华佛教史》的新书发布会。

从2011年到2014年,时光是短暂的,但先生却以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比热爱、以他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始终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添砖加瓦,更为先生87岁的人生增添了亮丽的光彩。

谨以《续编》献给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同时对大力支持《续编》的本书策划人刘志宏先生、汤一介先生学生雷原先生表示由衷感谢!

李娟娟

内容推荐

李娟娟著的《汤一介传(增订版)》是国学大师汤一介的传记。汤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他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也度过了一个动荡漂泊的中学时光。在父亲的影响和鼓励下,他坚持读完中学,并开始在大量的阅读中走进哲学。

北大的岁月是汤一介先生成为一代哲学大家,在哲学研究道路上成长的摇篮。北大是汤一介先生学习哲学的殿堂,更让他结识了妻子乐黛云。几十年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是“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

汤先生在满怀深情地对自己的好友和师长进行深切怀念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治学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提倡学术自由、全面研究国学、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无论是创建“中国解释学”、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新轴心时代”的问题,还是开展国际间的“文明对话”和国际学术交流,及至带头挑起浩如烟海又繁冗复杂的《儒藏》编纂工程重担,都是汤一介先生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更让汤一介先生无愧于一代国学大师的赞誉!

编辑推荐

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是融汇中西、接通华梵的哲学家,曾出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他学养深厚,令人景仰,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看望……为编纂规模大于《四库全书》的文化巨著《儒藏》,他呕心沥血、倾心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哲学泰斗、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李娟娟著的《汤一介传(增订版)》讲述了哲学家汤一介成长和学思的历程,更为中国一代哲学家汤一介的生命与学术事业书写了一部华彩乐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