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未曾做过这个行业,今天你会进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要怎么做?”他向通用电气的韦尔奇提出这些问题,促使韦尔奇实施了一项重要策略:找出公司在市场上不是第一或第二名的事业,调整、出售或关闭。德鲁克为通用电气的高层提供咨询有很长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的首席执行官科迪纳开始。下图是他们给德鲁克的两封信:一封来自1967年成为首席执行官的博尔奇,另一封来自韦尔奇。
彼得兄:
日前你针对我们的特殊才能谈了一些看法,见解很独到。你的远见与坦诚对于从科迪纳到本人的历任首席执行官帮助都很大。我们今天的成绩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你,非常感谢。
杰克敬上
德鲁克的另一个大粉丝是可口可乐前总裁唐纳德·基奥,他很欣赏德鲁克不断强调行动力的观念。“德鲁克能帮助我简化思想。每次会议之后他都会告诉我:‘不要说你和我谈得很愉快,告诉我下周一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右图是1g92年德鲁克为可口可乐所写的咨询报告,主题是全球品牌与营销挑战,背景是德鲁克的眼镜。
2)品牌挑战
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品牌当然是这家公司的重要资产。身为市场龙头,可口可乐在建立其他品牌方面格外成功,不论是其他可乐饮料、碳酸饮料或非碳酸果汁。销售渠道的改变可能严重影响品牌资产与品牌认知,这一点当然最值得关注。这种影响在美国已相当严重,在欧洲也开始显现。据我了解,在日本已出现初步征兆。
30年前,自有品牌只是偶尔出现的困扰,但不致构成威胁。在美国,只有两大零售商成功建立了自有品牌:西尔斯与梅西。在英国,唯一成功的自有品牌是马莎百货。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A&P尝试推出自有品牌以扭转颓势。但尽管他们的一些品牌(如咖啡)质量优异且价格富有吸引力,却只是加速了A&P的衰败。
德鲁克写道:“一个成功的案例若不再适用,到后来会比失败的经验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下面的文件——1974年写给投资银行帝杰及2001年写给宝洁的备忘录里,德鲁克特别强调这一点。德鲁克告诉帝杰:“你们的问题在于你们已经达到原定的目标,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是最危险的状况。”同样,德鲁克也提醒宝洁:“也许就是因为宝洁的体制太完美,反而成为限制。”
理查德兄:
你要求我回想上周与你和你的同事合作的一天半,若想到任何未讨论到的事宜,就写信给你。我很仔细检查过笔记,我想你的重点都已讨论过了。但我想不妨再次将我的主要结论扼要整理,或许有所帮助。
1.你们必须确定公司在证券业务上的立场、方向与范围,我认为应对这个挑战绝对必要。你们的问题在于公司已实现原定的目标。你们——唐纳森与拉夫金——10年前成立公司的基本假设已成功地得到印证,也因而能达成原定的目标。但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也是最危险的状况。因为这会让人很容易相信,过去的做法既然证明很成功,当然可以或应该继续更加大力地维持下去。事实上,在这个阶段,继续过去证明很成功的做法通常都是错的:更加大力就是加倍的错。如果有一种做法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能做且都努力去做,那么,仅仅是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绝对不够。如果有一种做法已经变成很普通的策略,那么,你只是做得比别人好一点,根本无法产生区分,却只会让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理论上这是错误的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拿出勇气面对一个艰难的问题:“如果我们未曾做过这个行业,我们现在会进入吗?如果要进入,什么样的策略才能符合明日的需求,让我们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分,甚至做到真正独一无二?”
正确或可能的答案不是我能置喙的,我个人的意见是……
保洁意见书的评论
概要:
你的意见书很有说服力地指出,宝洁过去一向把重点放在市场资本(亦即品牌)的优化上。你审慎建议,除了优化市场资本,应辅以智能资本的优化,亦即员工所拥有的信息、知识与热情。
引言:
过去几年宝洁的表现不佳,且早在美国经济走弱之前就已开始了。在消费繁荣时期,你们一些最重要的品牌市场份额其实已逐渐流失。这样的发展有三种可能的
解释:
1)员工没有能力。
2)公司运营的基本假设与策略已不再符合现实——市场、环境、人口结构或销售体系。
3)员工的知识、能力与动力未适当引导或充分利用。
第一种解释可以直接排除,今日拿不出成绩的这些人不久前还表现出色。我们没有理由相信,长期表现优异的大批人员会突然表现不佳。
第二种解释当然很有关系——但也遭到批评,而且是严厉的批评。宝洁正在重新思索基本的经营理论,并进行调整、改变与重新聚焦。事实上,宝洁已积极迈出步伐,依据人口结构的改变采用新的策略。例如收购Cfairol就很高明,虽然华尔街还未理解这一点。Clairol的顾客群可弥补帮宝适顾客群减少的部分。
你的意见书主要与第三种解释有关,报告中的政策结论可补充“运营理论”的政策结论。诚然,必须有正确的运营理论以及实践理论的策略,攸关人才与智慧资本的政策才可能有效果。反之,再高明的策略若没有适当的人才政策与策略支撑,也难以发挥效果。能带来成效的是人才,而不是策略。
再回到概要,你的报告指出,宝洁过去一向把重点放在优化市场资本(亦即品牌)上,将员工的信息、知识与热情视为“生产要素”(亦即传统经济学家所谓的“劳动力”,一种“成本”)。你的报告主张将员工具备的信息、知识与热情视为“智能资本”并善加利用,亦即视为整个公司的核心资源,而不只是某种专业、部门、产品或细分市场的投入要素,应视为可生产具体“经济租金”(rent)的资源,此租金远高于投入的成本,因此是主要的财富创造来源。
P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