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为《内经》较好注本,清·张志聪(隐庵)注。成书于康熙年间,流行版本较多,《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载有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刻本、清三多斋刻本、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勤思堂刻本、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太医院刻本、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浙江书局刻本等19种版本。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精)》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馆藏之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太医院刻本为底本,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馆藏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浙江书局刻本为主校本,以书中所引《内经》、《伤寒》、《次注》等书为参校本。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为《内经》注述中之佳作,清·张志聪(隐庵)注。
张志聪,字隐庵,浙江杭州人。出身医学世家,少年丧父,遂弃儒习医,师事名医张卿子,学医行医数十年,穷研医理,医术高明,于《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颇有心得。康熙年间张志聪与众弟子开讲经论于侣山堂,著有《素灵集注直解》、《伤寒印宗》、《伤寒金匮集注直解》、《侣山堂类辩》、《针灸秘传》、《医学真传》、《本草崇原》等书。张志聪认为“《素》、《灵》明体达用”,而意艰深,遂而为《内经》作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仿宋明理学家注释经书的做法,按《素问》原文,逐句注释,对研究《内经》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素问》注述中之佳作。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精)》对《素问》原文逐句注释,其注文多引《内经》、《伤寒论》、王冰、及众门人弟子之说,间附己意,使学者“凡阴阳气血之生始出入,脏腑经络之交会贯通,无不了如指掌”,是医学入门启源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