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自我实现,是当你真正升华为一个人时所体验到的那种状态。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作者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现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本书是其研究人性与社会关系的顶级著作。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涉及个人成长、人性的理解、生活态度,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贴近个人生活的话题。对每位读者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书中透露了马斯洛本人的一些生活经历、思想转变历程,能让社科爱好者清晰了解一代心理学大师的心理成长史。

内容推荐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亚伯拉罕·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

此书最大的特色是从心理学大师的角度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思考过的问题,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大师的思想魅力,还能通过大师的哲学观点来解决个人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如何管理创造性人才等。

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目录

丛书序

引言:亚伯拉罕·马斯洛

序言

第一篇 健康与病态

 第一章 人本主义生物学方向

优秀类型和“成长顶端统计学”

人本主义生物学和良好社会

良好样品是全种系代表的人选者

心身的关系

道家的客观和传统的客观

大问题的问题

预测未来

 第二章 神经症——个人成长的一种失败

熔接词

完满人性

人性萎缩

主观生物学

内部信号

约那情结

 第三章 自我实现及其超越

引向自我实现的行为

治疗的态度

第二篇 创造性

 第四章 创造性的态度

 第五章 创造性——整体论的研究

 第六章 创造中的情绪障碍

 第七章 我们需要创造性人物

普遍的需要

新的教育概念

第三篇 价值

 第八章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

 第九章 存在心理学简说

存在心理学(Being—Psychology)的定义(论题、问题、研究范围)

《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所用“存在”一词多种用法的简要说明

存在价值(作为高峰体验中所见世界的描述)

以可测形式呈现的、说明存在价值含义的操作定义

存在爱怎样能带来无偏私、中立、超然、更大的清晰性?

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选择存在价值?

 第十章 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

第四篇 教育

 第十一章 认知者与认知

人格的内部分裂

男性和女性

初级和次级过程的认知

自律性和同律性

充分发挥作用,自发性,存在认知

 第十二章 教育和高峰体验

 第十三章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第五篇 社会

 第十四章 社会与个人中的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的提出与定义

原始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

我们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

个体中的协同作用

 第十五章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

 第十六章 锡南浓和优心态文化

 第十七章 优心管理

 第十八章 关于低级怨言、高级怨言和超级怨言

第六篇 存在认知

 第十九章 单纯认知简述

 第二十章 再论认知

单纯认知(存在性认知的一个方面)

第七篇 超越和存在心理学

 第二十一章 超越的各种意义

 第二十二章 Z理论

超越者和仅仅健康者之间(在程度上)的区别

结束语

第八篇 超越性动机

 第二十三章 超越性动机原理: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

附录及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的评论

 附录二

类人灵长类动物的性行为和支配行为与心理治疗中患者的

幻想的某些相似之处

类人灵长目动物中的统治一从属症候群

人类中的统治一从属关系

从属者的调节方式

统治地位、从属地位、男性化、女性化

同性恋

移情的性化

宗教的奉献

统治和性健康分化:去性化

健康的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

附言

 附录三

两种不同文化中的青少年犯罪

 附录四

类似本能的判断需求的标准

 附录五: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这样的思索对于我来说至少有一个特殊的好处,能使我的注意力敏锐地转向我称之为“冲动的呼声”的东西,或一般称其为“内部信号”(或内部暗示、刺激)。我那时未能充分认识到,在多数神经症以及其他身心障碍中,内部信号会变得微弱甚至完全消失(如在严重强迫性神经症中),或“听”不到或不能被“听”到。极端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一些体验空虚的人,他们如同僵尸,内部空空。恢复自我必须(作为绝对必需的条件)包括恢复拥有和认知这些内部信号的能力,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谁,不喜欢谁,知道什么是愉快的和什么不是愉快的,什么时候应该吃、睡、如厕、休息,等等。

体验空虚的人,由于缺乏内部的指示或真实自我的呼声而不得不转向外部线索求得指引,例如,吃饭要看时间而不是顺从他的食欲(他没有食欲)。他靠时钟指引自己,靠常规、日历、日程表、议程表,靠他人的提示和暗示生活。

无论如何,我的解释是:神经症是个人成长的一种失败——它的特定意义现在已很明确。它未能达到生物学上一个人本来能够达到的(甚至我们可以说,一个人本来应该达到的)目标,即,他在未受阻挠的方式中成长和发展就能达到的目标。人类的可能性已经丧失。世界变得很狭窄,意识变得很局促,能力受到抑制。例如,优秀的钢琴家不能在众多听众前演奏,或恐惧症患者被迫回避高处或人群。不能学习、不能睡觉、不能吃多种食物的人肯定已受到削弱,正如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样。认知受损,失去快乐、欢欣和狂喜,不能胜任,不能放松,意志消沉,害怕担当,所有这些都是人性的萎缩。

我曾提到用更实际的、外显的和定量的完满人性或萎缩的概念取代心理疾病和健康的概念。我认为,人性概念在生物学上和哲学上也是比较健全的。但在我进一步讨论以前,我愿意再说一句,萎缩自然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例如,我们对妄想狂人要比对一个友好的、可爱的歇斯底里的人会失望得多。萎缩自然也是动力型的、弗洛伊德式的。弗洛伊德独创的图式谈到一种存在于冲动和对冲动的防御之间的辩证关系。同理,萎缩也能导致一些后果和过程的出现。以简单描述的方式看,它仅仅在罕见的情况下才是一种完成或终局。这些丧失在多数情况下不仅导致了弗洛伊德和其他精神分析团体已经阐明的各种防御过程,例如,导致压抑、否认、冲突等。同时它们也引发了我很久以前强调过的应对反应。

当然,冲突本身也是比较健康的标志,假如你曾遇到过真正冷漠的人,真正绝望的人,已经放弃希望、奋斗和抗争的人,你就会得到这样的认识。神经症相应地也有好的方面。它表示,一个受到惊吓的人,不信赖自己、轻视自己的人,仍然力争达到人类的标准和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得到的基本满足。你也许会说,这种趋向自我实现、趋向完满人性的努力是胆怯和无效的。

萎缩自然也可能是可逆的。常见的情况是,通过满足需要来解决问题,特别对于儿童来说。对于一个不曾得到足够爱的儿童,显然最好的方法是极度抚爱他、把爱洒遍他全身。临床的和一般的经验都表明这是起作用的——我没有统计数字,但我猜测基本如此。同样,尊重对于抵制无价值感也是一副有奇效的药剂。这使我们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假如我们认为医学模式上的“健康与疾病”(在这里)是过时的,那么医学的“治疗”和“治愈”概念和权威医师的概念也必须被废除和被取代。P29-31

序言

1969年,马斯洛亲自选定了组成本书的一些文章。他对本书的设计包括增添新的章节、一篇序言、后记,以及对全部文稿的修改和补充。1970年初在文稿着手准备期间,迈尔斯·维奇担任技术编辑和顾问。

马斯洛在准备写新章节时突然心脏病发作,不幸于1970年6月8日逝世。

1970年秋,我面临这样的选择:是完全按照马斯洛的独特格式编排本书,还是作为文集的形式出版原来的文章?我选择了后者。应我的请求,迈尔斯·维奇重新开始工作并在本书筹备期间提供了编辑方面的帮助。我们的工作仅限于必要的技术上的修正,删除偶尔出现的重复论述,并将两篇文章合并构成第十三章(按照马斯洛原来的计划)。

虽然对原文的出版者已在他处表示过谢意,我还是要特别对迈尔斯·维奇(《人本主义心理学期刊》的前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供的帮助已远远超出了本书编辑的范围;还要感谢安东尼·苏蒂奇(《超个人心理学期刊》的编辑),经由他获准,本书采用了许多已发表过的文章。

我对依萨伦研究所迈克尔·墨菲和斯图亚特·米勒以及维京出版社理查德·格罗斯曼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我特别要感谢凯·彭求斯,她是马斯洛担任劳夫林基金会常驻研究员期间的私人秘书,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还要感谢萨迦公司的董事长和基金会的理事劳夫林与萨迦公司的威廉·克罗克特的鼓励、友谊和实际帮助。

马斯洛认为,亨利·盖格尔是少数几位深刻理解他著作的人士之一,我很高兴他能为本书作引言。

贝萨·马斯洛

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市

1971年6月

后记

心理学对社会之影响可以从其三大使命说起:第一是治疗精神疾病和心理疾患,第二是充实和丰富人们的生活,第三是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大多数人概念中的心理学只涉及了它的第一大使命,而对心理学的其他两项“功效”不太了解。作为“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之一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就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让普通人的生活更美好”之功效。

心理学家因为哲学观的不同对人性有不同的解释。如果说行为主义把人性看作一张白纸,精神分析学派强调的是人性恶的一面,那么人本主义学派强调的就是人性善的一面。人本主义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支持个体的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自我选择。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人本主义思想意味着相信个体自身趋向成长的能力、自我实现的能力。

虽然马斯洛受过严格行为主义学派的训练,但是他自称当有了孩子那一刻,彻底对行为主义学派理论丧失信心。他对自我实现的研究源自于对他两位导师的研究。虽然这些研究方法以现在科学的眼光看未必那么“科学”,但他的研究结果确实震惊了学术界内外。他发现,所有具有“完美人性”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这些人都被其称为“自我实现者”。

自我实现是一个过程,而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极点,是短暂的时刻,是“当你真正升华为一个人时所体验到的那种状态”。高峰体验的主要特征就是对眼前事情的完全入迷,从而放弃了过去,放弃了未来,只关注当下,是逐渐认识到事物本来的样子,以不干涉、不强求、不控制的方式达到的一种状态。马斯洛的这些观点受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人本主义思想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分道家思想的心理学延续。

说到马斯洛,就不得不提他的三角形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在市面上大部分书籍谈到马斯洛的时候,仅限于其早期的需要层次理论,而很少甚至没有提及z理论的内容。所以,一般读者对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认识就仅仅停留在自我实现的Y理论水平上。而自我实现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缺乏超越体验的健康的自我实现者,另一种是超越者。前一种人仅仅是实现了麦格雷戈Y理论的期望,而后一种种人超越了Y理论,达到了z理论的水平。

如果我们用“快乐”来形容健康的自我实现者,那么,可以用“入迷”来形容超越者。这种超越者对待其他人的“限度”更大,更能“忍受”极端的人,也就更能发现和接受有创造性的人;同时,这种超越者本身是谦卑的,是有创造性的。创造性是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这个过程的副产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真正的大师都是谦虚的人。”

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因为时间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有不足之处,恳请您提出批评和建议。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纽约时报》评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