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辙的筠州岁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戴佳臻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苏辙的筠州岁月》这本书中,戴佳臻解读诗文、叙说故事、掌故趣谈、史实考证、针砭时弊,举凡关涉苏辙的方面,都娓娓道来,把地方民情、人物形象、理论见解,以及九百多年前的朝野气氛,逐一简明生动地铺展开来,让读者明了苏辙的筠州生活实况,把握出场的官民僧道各色人等的行止,增添文化知识,领悟人生纯净无垠的精神境界。全书篇幅不重,读来亲切愉快,知悉了更多的高安乡土民情,了解到苏氏兄弟为人处世的许多具体事迹,同时也增加了关于宋朝中后期的社会历史知识(比如雷州、循州瘴毒深重,苏辙儿媳因“涉瘴”而亡),补充了正史的缺失。

内容推荐

戴佳臻编著的《苏辙的筠州岁月》为我们系统地再现了苏辙两次被贬高安期间的真实情况,既有治史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流畅,可谓是一部帮助我们了解苏辙、了解高安的好作品。

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苏辙的筠州岁月”、“苏辙的筠州诗文系年”和“附录”。其核心部分是以小说笔法所写的“苏辙的筠州岁月”。

目录

苏辙生平简介

苏辙的筠州岁月

 上篇 初谪筠州

一、纳官赎兄

二、贬谪筠州

三、冷暖东轩

四、几忘漂泊

五、僧友道友

六、江涨江落

七、兄弟小聚

八、内移入朝

 下篇 再谪筠州

九、岁更三黜

十、故地新居

十一、亦儒亦佛亦道

十二、复理旧学

十三、怅望雷州

苏辙筠州诗文系年

 一、初谪筠州期间

 二、再谪筠州期间

附录

 一、苏辙筠州大事记

 二、金沙巡礼仰二苏

 三、苏辙《金沙台》诗作考

 四、眉山二苏与高安三刘

 五、苏轼、苏辙在高安遗迹及开发利用初探

 六、建山寺遗址考察手记

 七、苏辙子女考

 八、苏文定公谥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二、贬谪筠州

(一)

神宗元丰三年(1080)七月。

烈日当空。

船夫们用肩顶住长长的竹篙,倾身用力把它压往河的底部,木船艰难地行进在赭色的、刚刚涨了大水的河里。

船舱中,坐着一家人。这就是远自南都,经扬州(今属江苏)、高邮(今属江苏)、南康(今属江西),涉彭蠡湖(今属江西),然后逆赣江、锦河而上的苏辙一家。

苏辙,看上去貌似五十多岁的人,病恹恹的,有一种类似锯木的声音不时地从他的咽喉发出。这天,他似乎精神好些,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舱外的天空。在锯木声的间隙中,可以分辨出他喉中低吟的诗句:“县令知客来,行庖映修竹。黄鹅时新煮,白酒亦近熟。”他又干咳了几声,继续吟道:“山行得一饱,看尽千山绿。”(《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送嫂侄去黄州,并看望贬谪待罪的兄长。地方官并不因为他兄弟二人刚刚获罪而疏远,反而给予礼遇,比起初春时去南京与兄嫂小聚的惶恐来,真有天壤之别。但是,此去筠州,到了那个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微微地闭上双眼,不敢再想下去。

坐在他身旁的妻子史氏,轻轻地挪过扇子,置在他的腹上。他睁开眼睛,愧疚地望了望妻。

他的妻子仄过头,叫了一声:“适!”

“你去问问船家,离筠州州署还有多少里程?”

被唤作适的青年,掀开帘子,问了几句,转身欣喜地说:“快啦,再有一支香的工夫,就可到达州城了。”

(二)

船工抛下锚。船停在靠近山坡的码头旁。

适搀扶着苏辙从船舱走出。一出舱,苏辙便吐了一口浓痰,精神好多了,人也显得高大,略带疲惫的脸上,也还丰满,完全不像在船舱里的样子。他的实际年龄才41岁哩!在他身后的另一个男孩,长得既高且瘦,背影很像他,那就是他的长子,叫迟。适则是他的学生和女婿,即去徐州(今属江苏)接回苏轼妻小的王适。

这三个人上岸的时候,小城已近黄昏,鸟雀归巢。灿烂的晚霞映照河面,一阵清风吹过,好不令人心醉。

三人踏着山坡的小路拐进正街。等待着他们的筠州,死一般的沉寂,靠河岸的房舍多半倒塌,长短不齐的屋柱,东倒西歪地立在断壁残垣和瓦砾之中,只有远处的衙门,冷清清地,孤零零地竖在那里。三五衣衫褴褛的老妇,在瓦砾中默默地搜索什么。街道上的积水和污物,被烈日蒸熏后,散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脚下石板路上,卷起一层层被晒干了的赭色泥土,不时还踩到一些蚌壳之类的东西,吱吱作响。

州衙的红墙,显然也被大水浸过,留下半截水迹。

王适抢先一步,对着畏缩在衙门口的老人说:“请通报一声,就说从汴京来的苏某求见。”

老衙役翻了翻眼珠,把这三个人上下打量一番,漫不经心地说:“大人一大早就下乡视察灾情去了,尚未回府。”

“我们今日方到贵府,家眷细软尚在船上……”王适还待说下去,只听身后的岳父干咳了一声,便立即转换话题,“请问,监盐酒税所在哪里?”

“监盐酒税所么!”老衙役张大了口,侧起耳朵,生怕自己没有听清楚。见问话的人点了点头,这才用手朝东一指:“呶!就在前面河坎上,早被洪水冲去东海见龙王了。”

王适征询地看了看他的岳父,然后对老衙役拱了拱手,说:“劳烦,等大人回衙时,请代为禀报,就说苏辙拜过,明早再来。”

三人回来,央得船主同意,权且在船上歇宿一夜。

适和迟,提着篮子,寻遍全城,才弄回一些酒菜。掌灯时分,一家人,挤在仓内,开始了到筠州的第一个晚餐。史氏夫人望着狼吞虎咽的子女们,又偷偷瞥了丈夫一眼,强把泪水忍住在深凹的眼眶里。

(三)

拍岸的江流,摇晃着蜷缩在狭小的船舱里的一家人,只有苏辙委身的地方比较宽松一些。此刻的他,心情正如这悬挂在船舱上的微弱的晃动的灯光,难以平静。孩子们的鼾声,非但不能慰藉做父亲的心境,反而给他平添了无限愁云。尽管世事艰辛,顺逆荣枯,早已使他变得淡泊自甘,然而为儿女的忧患,对不住孩子的内疚,时时萦绕他的心头。

他16岁时,便与小他二岁的史小姐结婚。这婚姻是父母的安排,无由自己选择,实在是茫茫大海上的一次冒险。婚后第二年,他随父亲洵和兄长轼赴京参加八月开封府(今属河南)乡试,兄弟俩同时高中。来自四川的无名小辈,一旦拔在高等,免不了会受到那些黜落者的怨谤,谁知这怨谤反而使苏氏父子很快成名,于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中进士后,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琦书》,至今仍视为名篇。

正当苏辙兄弟春风得意,释褐待官之际,家乡传来他们的母亲程氏夫人不幸逝世的噩耗。他们悲痛欲绝,匆匆返里奔丧。

根据儒家之礼,母丧是极其重大的事情,哪怕官为宰相,也须立即丁忧,守丧两年零三月,然后才能返回复职。守丧期间,苏辙和兄长一起,在家攻读和写作。他们的父亲一向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此刻儿子双双高中,妻子又过早去世,他就更有决心携子离乡而不复返,所以,在居丧期满,刚过两个月,苏洵便带着两个儿子再次启程赴京。这一次,还有两位儿媳同行。他们辞别世居的眉山(今属四川),告别纱谷巷的父老乡亲,并到亲人坟上举行奠祭,这一去一定为国尽忠,告慰亲人于九泉之下。父亲洵还写了一篇祭文,在结语中称:“死者有知,或升于天,或升于四方,上下所适如意,亦若余之行于四方而无系尔云。”

P8-13

序言

聂智胜

初到高安工作,就有人向我说起戴老的事迹,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见一见这位受人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如今,我已在这片热土上工作生活近三年了,和戴老也从初识到熟识,但每次见到他,心里总会涌起一份感动。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在全市的发展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正是有像戴老这样的同志为榜样、为标杆,我们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才不至迷失自我,在为高安发展的大业中才不敢丝毫懈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用这句诗来形容戴老,最贴切不过了。离休后,关爱下一代和编志修史成为戴老的主业。他往来于全市各大中小学校,为无数青少年点燃心灵的启明灯,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精神导师;他醉心于高安地方史料的收集整理,主编和参与主持编写的专著、志书数不胜数,为我们留下了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今天,我们又欣喜地看到,早已是耄耋之年的戴老,仍然笔耕不辍,新作《苏辙的筠州岁月》又将与读者见面,由衷地为他老人家感到高兴。

高安,钟灵毓秀,自古人才辈出,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两次被贬在高安,前后居住达八年之久。作为著名的文学家,苏辙公务之余,纵情于山水之乐,足迹遍及高安的山山水水、风景胜迹,寻幽探胜并以诗文记之,留下诗312首、文33篇。这些诗文给后人留下了一代文豪当年在高安的历史记忆,也给高安文化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华。《苏辙的筠州岁月》为我们系统地再现了苏辙两次被贬高安期间的真实情况,既有治史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流畅,可谓是一部帮助我们了解苏辙、了解高安的好作品。

戴老要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愧不敢当,然而盛情难却,写此小文,算是完成戴老交代的任务,并以此表达对戴老的敬重之情。

2014年4月8日

(作者系中共高安市委书记)

后记

1982年至1987年,我在主持编纂《高安县志》时,接触了不少有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在筠州的一些史料和诗文,就萌生要把它编整成书的想法。修完县志后,我回政协工作,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便把这事搁浅下来。直到1991年,我离职休养,才又捡起此念,把我出差在外购买的《苏东坡全集》《苏辙集》等,认真拜读。特别是2000年8月,我以论文《苏轼来去筠州》应邀出席在河北栾城召开的第12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回来后,更是潜心拜读苏辙在筠的有关诗文,从而为之动手构思和写作。中途又因应聘主持编修《高安市志(1986—2006)》,又复搁笔。直到2012年才又动笔续写。其间,我两次去眉山苏辙的故里采访,苏轼研究会的尧军、刘清泉等先生也来高安考察,并惠赠有关苏辙研究的书刊,更增我完成此愿的信心。为了更系统全面地反映苏辙被谪筠州的真实情况,2013年下半年,我请高安中学老校长高有庆先生为苏辙在筠诗文作注,他赶在去美国探亲之前,完成《苏辙筠州诗文系年》,虽未及注,但整理了每篇诗文的出稿时间,亦为本书增色不少。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苏辙,本书在开篇编写《苏辙生平简介》一文;书末以附录的形式,附以苏辙筠州大事记,及六篇已见学者及我过去对苏辙兄弟在筠州所作研究的文章和《苏文定公谥议》。

这本书的初稿于2013年年底完成,承江西师范大学许怀林教授和江西教育学院曹涛教授披阅,根据二位的意见,又对初稿作了某些修改和补充。

本书定稿后,承中共高安市委书记聂智胜审阅,并支持出版。聂智胜书记和许怀林教授还应邀为之作序。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中共高安市委宣传部、高安市史志办公室、高安市审计局、高安市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市史志办副主任孙晓东自始至终参与校对,在此,对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编写、印刷、出版的领导、专家、朋友以及附录的作者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所载文稿除我个人所撰和整理者外,皆署有作者姓名及简介。

本书插图,《古城锦水图》,作者李珍珠,副研究馆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摄影谢华平,高安中学教师。其他均取自网络。

限于水平,书中错误不当之处,尚请读者批评、指正。

戴佳臻

2014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