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发内在心灵力量(精神型领导)/心灵力量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孟奕爽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激发内在心灵力量(精神型领导)》作者孟奕爽首先对古今中外与精神型领导有关的资料和思想进行的系统梳理、整合、提炼,并据此提出了自己研究框架。他系统梳理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超个人心理学有关精神性以及工作场所精神性、精神型领导理论;探讨了精神型领导的作用模式、心智模式,精神性领导的大我意识、价值观,精神型领导的人格模式、成长模式、内省模式、静修模式、超越模式、影响力模式、教练模式等。详尽把握资料的基础上,作者整合、提炼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立足本国实际编制了精神型领导的问卷,这应该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精神性领导的问卷,也是对精神型领导的最早关注,具有始创之功。

内容推荐

精神型领导理论在西方严谨的学术土壤中生根发芽,吸收着东方哲学的丰富营养,被现代文明的阳光普照,同时接受激烈市场竞争暴风雨的洗礼。短短十多年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精神型领导未来光辉的前景,该理论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领导力领域的一个热点。从企业到学校,从公益组织到政府军队,从美国、比利时到印度、土耳其,精神型领导在各类组织中、各种文化背景下都发挥着作用。孟奕爽所著的《激发内在心灵力量(精神型领导)》融合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融合东西方文化智慧,综合运用教练技术、NLP技术、催眠技术、禅修冥想等多种管理技术和心灵修炼方法,结合当前最新管理案例,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系统阐释了精神型领导的内涵、理论原理、实践模式和工具方法。

目录

第一章 领导力的困惑与思考

 第一节 领导者自我拯救之困

一、精神压力之困

二、工作生活失衡之困

三、领导力教育之困

 第二节 与下属的心理博弈之困

一、员工心理压力之困

二、员工敬业度之困

三、团队协作之困

四、新生代员工管理之困

 第三节 领导力之思

一、领导者的社会角色

二、领导力的终极目标

三、领导力的实现机制

第二章 精神型领导理论综述

 第一节 精神性理论

一、精神性的内涵

二、精神性与宗教

三、超个人心理学视角的精神性

 第二节 工作场所精神性

一、工作场所精神性的内涵

二、工作场所精神性的作用

三、工作场所精神性开发

 第三节 精神型领导理论

一、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历程

二、精神型领导的内容维度

三、精神型领导的作用模式

第三章  精神型领导的心智模式

 第一节 心智模式概述

一、心智模式的内涵

二、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精神型领导的大我意识

一、大我意识的内涵

二、大我意识的特征

三、大我意识的实现路径

 第三节 精神型领导的价值观

一、价值观解析

二、基于价值观的领导模式

三、价值观领导的过程

 第四节 精神型领导的思维模式

一、思维的维度

二、思维的六棱镜

三、思维的要素

第四章 精神型领导的人格模式

 第一节 人格模式与领导力述评

一、荣格心理类型理论

二、MBTI人格类型

三、4D领导力

四、PDP领导特质分析系统

五、DISC人格类型

 第二节 精神型领导的4P人格整合模式

一、4P人格整合模式概述

二、4P领导力类型特点解读

三、4P精神型领导典型人物

 第三节 精神型领导人格类型互动与发展

一、基于不同下属类型的权变

二、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的权变

三、全方位多维度的领导人格

第五章 精神型领导的成长模式

 第一节 精神成长概述

一、精神成长的误区

二、精神成长的关键点

三、精神成长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精神型领导的内省模式

一、内省的涵义与价值

二、直面负面情绪

三、自我悦纳

 第三节 精神型领导的静修模式

一、静修的内涵与分类

二、静修的主要方法

三、静修的作用与价值

 第四节 精神型领导的超越模式

一、精神型领导的行为超越

二、精神型领导的意识超越

三、精神型领导的心灵超越

第六章 精神型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模式

 第一节 非权力影响力概述

一、非权力影响力内涵

二、非权力影响力的特点

三、基于ERG理论的非权力影响力模型

 第二节 互惠影响力

一、互惠影响力的基础

二、互惠影响力的过程

 第三节 共情影响力

一、共情的内涵

二、共情影响力的作用过程

 第四节 愿景影响力

一、愿景影响力的内涵

二、愿景影响力的作用过程

第七章 精神型领导的教练模式

 第一节 教练技术概述

一、教练技术的由来

二、教练技术的含义

三、教练的分类

四、教练的特点

五、教练的价值

 第二节 精神型领导核心教练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教练关系

二、良好的沟通互动

三、高效教练督导

 第三节 精神型领导教练过程模型

一、GROW模型解读

二、5R教练模型

三、精神型领导的6D教练模型

第八章 精神型领导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过程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国情境下精神型领导内容探析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对象

三、精神型领导预试问卷编制与分析

四、精神型领导内容结构探析

五、精神型领导问卷分析与验证

 第三节 精神型领导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工具

四、研究数据分析

五、研究结论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四、新生代员工管理之困

新生代即俗称的“80后”“90后”,社会学代际理论通常将每10年划分为一个“世代”或者“代际”,由于出生时间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因此代际之间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迥异,当前矛盾最突出的莫过于“60后”“70后”与“80后”“90后”人群。“60后”“70后”现在通常都已经到了中高层领导者的位置,而“80后”“90后”则是员工层的主体,二者之间理念的差异给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60后”“70后”领导者们普遍认为新生代员工个人中心主义,不顾他人感受、不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只追求表面时尚而不够踏实等。而新生代员工则认为他们的上司思想太保守、不能与时俱进、过于死板不够灵活、不能尊重每个人个性的发挥等。面对“不听话”的新生代员工,领导者们要么指责埋怨,要么用制度强压,要么生闷气不理解。而新生代员工则以高流失率、低敬业度、混一天算一天的状态作为报复。代际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在工作上给组织运作带来一系列麻烦。

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1978年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中国人的家庭结构。在“60后”“70后”所生活的多子女家庭中,父母亲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养家糊口而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孩子,经常是大孩子带小孩子,成长中的一切问题都是自己解决。由于物质生活艰苦,父母亲能够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就很不容易,所以培养了多数“60后”“70后”能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和他们不同,新生代所处的独生子女家庭是“421结构”(四个祖父母、夫妻两个和一个孩子),孩子是家庭的焦点,而且从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60后”“70后”发誓自己再苦也不能让孩子受当年的苦,关注度不同投入的资源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新生代们基本上都是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长期习惯受关注过好生活,在进入职场之后也同样期望得到类似的待遇,最好是“工资高任务少,离家近没烦恼,在家爸妈惯着,工作中领导宠着……”,一旦感到落差就极度不适应。

另一方面的影响来自于改革开放,西方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新生代多元化的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和“后现代主义”的爆发,改变了传统的“统一性”和“绝对性”价值观,多元化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主流。新生代正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他们的思维和理念更向往自由和变化。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互联网的极大影响,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沟通工具使他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更具有创新性思维。而且随着人本管理理念的普及,新生代们比上一辈更具有自由平等的人权意识。同时,“80后”“90后”又是中国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从文化传统上来说,中国人一直把孩子在学习上的出类拔萃作为家庭荣耀和成就,很多父母亲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因而新生代获得了比老一辈人更多的智力投资。当年大学生一度是“象牙塔中的精英”,而现在大学教育逐渐成为求职必备的基础。因此,面对从小娇生惯养,备受家长关注,又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很强民主自由意识的新生代,传统的要求员工绝对服从、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无条件接受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型管理方式必然会受到抵制和对抗。由于价值理念的不同,传统的领导者会不断和新生代员工产生矛盾和冲突。

第三节领导力之思

21世纪组织新陈代谢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一夜之间新生事物可能扶摇直上成为主流,红极一时的大型集团瞬间可能风光不再,耳熟能详的老品牌也许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新时代、新经济、新文化的背景下,面对新生代员工,原有的领导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要跟随时代步伐继续引领团队取得更大的成就,领导者们就必须沉下心来,仔细检视和思考领导力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最恰当的实现路径。

一、领导者的社会角色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按照社会学家拉尔夫·林顿(RalphLinton,1936)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作为领导者,首先需要清楚的是领导者不是职业、不是位子、不是特权的拥有者,只是一个社会角色、一类社会符号而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社会学者认为,在每一次高度结构化的社会互动中,社会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剧本”,用于指导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角色的学习就是要领会某一特定身份被期待的或是必须的行为,换言之,即把握好对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规范”。具体说来,社会角色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学者们的描述总是高度抽象的,具体而言,领导者们需要扮演好至少以下几种重要角色。

1.企业价值观的代言人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嘲笑我们的年轻,但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源自聚美优品2012年度广告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2012年自拍的电视广告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一时间网友们纷纷模仿起了“陈欧体”。聚美优品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其员工也大多是“80后”“90后”新生代。这个广告可谓一石二鸟,既切中了客户的心理,又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了企业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说,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灵魂人物的性格外化,很多企业是因为其领导者的名人效应而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例如比尔·盖茨之于微软、乔布斯之于苹果、马云之于阿里巴巴、俞敏洪之于新东方……领导者塑造了企业的个性,一旦二者相联系就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例如,乔布斯的过世,给苹果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大家都怀疑,没有乔布斯的苹果还能不能很好地走下去。就连继任者库克自己也承认,在做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总是想,如果是乔布斯的话会怎样。这时候的领导者不仅仅是企业的最高决策人,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者的个人问题也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黄光裕从中国首富到锒铛入狱,国美受到巨大的影响。王石是万科地产的董事长更是万科的精神领袖,虽然他经常外出登山没办法处理日常事务,但他的精神影响力巨大。这种影响力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2008年的“王石捐款门”就是典型的例子。

P17-19

序言

管理心理学与领导力领域一部新作、一部力作、一部富有时代气息之作:《激发心灵的力量——精神型领导》像一个婴儿从孟奕爽博士怀抱里诞生了。这部著作的诞生为我国鲜花盛开管理心理学的百花园中又增加了一道靓丽的、独具风采花朵。

翻开这部著作,我们会立刻感受到一股学术的清泉缓缓地流向你的心田,令人耳目一新,学术的气息扑面而来,学术品味跃然纸上;如果你是学者,你会感到遇见了知音和朋友,如果你是管理者,你会感到这部书就是为你而作。它可以帮助你解决工作中许多现实问题,摆脱管理工作中的许多困境,在字里行间跳跃着许多管理的智慧,像思想的珍珠一样令你爱不释手。同时也是一部能够惠及普通大众的著作。文如其人,孟博士对管理学中精神型领导这样崭新的学术问题却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文字若行云流水。

从这部著作中你也可以品味到管理心理学知识基础的味道,也可以欣赏到管理心理学前沿的美妙风光。据作者介绍,精神型领导理论的产生(2005年)的历史还不到十年,鲜为人知。该理论所提出的观点和理念却能令人耳目一新,它在许多方面都颠覆了传统管理理论的价值观,但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该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到国际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领导力领域的热点问题。可见这项研究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也正因为如此,这项研究也是一种基础性的,从内涵界定,到内容充实,到方法探索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这部著作也是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果实。首先作者对古今中外与精神型领导有关的资料和思想进行的系统梳理、整合、提炼,并据此提出了自己研究框架。他系统梳理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超个人心理学有关精神性以及工作场所精神性、精神型领导理论;探讨了精神型领导的作用模式、心智模式,精神性领导的大我意识、价值观,精神型领导的人格模式、成长模式、内省模式、静修模式、超越模式、影响力模式、教练模式等。详尽把握资料的基础上,作者整合、提炼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立足本国实际编制了精神型领导的问卷,这应该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精神性领导的问卷,也是对精神型领导的最早关注,具有始创之功。

近年来在管理心理学界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这些著作无疑丰富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也看到有些著作,要么因遵循学术规范而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要么则为取悦读者活泼有余却缺少科学价值,而孟博士的这本著作则是将二者结合的比较好的一本既富有科学性,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与普及有机融合的著作。

这部著作也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果实。这部著作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其量化部分主要是博士论文的内容,这就确保了本著作的科学性,各种数据、统计都是可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是有效的、可信的,是作者三年博士专业训练和辛勤付出而获得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满足博士论文,不仅在行文的结构上作了重新设计,而且增加了许多新信息、新资料以及生动具体的案例,特别是对当下管理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再加上作者行云流水的文字,大大增加了本著作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精神型领导是一个产生于西方文化的概念和理论,作者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此有详尽系统的阐释,但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等各家有关精神修炼的内省、禅修、静修等元素与观点给予充分的关注与吸收,实现了科学思维、科学理念与与人文精神、文化传统的有机融合。研究既体现了基础性,又体现前瞻性。

总之,该著作是一部创意叠出,见解独到、资料丰富的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的著作,再加上作者汪洋恣肆的思维方式,行云流水般语言文字,使该著作更富有独特的魅力与色彩。当然作为一本学术著作也有某些值得商榷之处是难免的,也是不足为怪的。我作为孟博士著作的最早读者、朋友以及年长者,仅从初步的浏览中已经获益良多,希望也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读者关注此书,先睹为快!是为序。

燕良轼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2014年6月28于岳麓山下养心斋

后记

写到本书最后的部分时想起一个问题,人们经常用“我”和“我的”来划分自我边界。其实世间有什么是真正属于“我”的呢?生命来自于父母的孕育、身体的生长来自于地球万物的滋养、头脑中的知识来自于他人的教诲、房子衣服日常用品来自于无数人的生产劳动……这一切的一切没有他人的协助哪有这个“我”呢?虽然付出几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将本书成稿出版,但是真的不好意思只署上自己的名字。因为这厚厚的几百页中浸透着无数先贤、老师、家人、挚友的知识与智慧、无私的支持和帮助,谨借这篇后寥寥数语表达内心最真诚的谢意。梁启超先生曾说,“夫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希望本书这件天下公器能够为苍生造福。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和扩展而成的,因此首先感谢我的博士导师南开大学商学院齐善鸿教授,没有他的谆谆教诲和严谨治学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份成果。记得齐教授在《新管理哲学:道本管理》的后记中引用了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读博士期间,我被先生这种对管理实践的关注与历史责任感深深打动和感染着。学术研究不是自娱自乐的个人活动,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博士论文代表了学术生涯的开启,选题是奠定这个主旋律的基调。在整个论文的创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占据了大半时间。一次次搜寻与思考,一遍遍否定和突破,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叩问,究竟自己的研究能够给那些在现代文明中痛苦挣扎的管理者和遭受折磨的员工带去何种启发与支持?精神型领导不是一个能够轻松研究的课题,不仅由于其在2003年才作为理论正式提出,国内极少相关研究,而且精神性本身就涉及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乃至宗教学等多学科领域,很常一段时间被作为“黑箱”而很少有人研究。正当我犹豫不决担心是否能够驾驭这个主题时,导师给予了关键的支持和鼓励。每当自己疲惫懈怠之时,总会感到身后有严厉而慈祥的目光在盯着我。研究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帮助苍生解除痛苦的折磨,导师的教诲是我进行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动力。在齐教授门下的几年时间,我学到的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思路方法,更是做人的道理。由衷的感谢导师的谆谆教诲,他的心灵指引将陪伴我终生。能够到南开大学深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事,“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智圆行方”的文化传承给予我思想的力量。“艺高为师,身正为范”,教授们光辉正直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和谦逊的态度为我树立了学习的典范。感谢商学院张玉利教授、李天元教授、徐虹教授、袁庆宏教授、崔勋教授、《南开管理评论》的编辑王学秀老师,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使我终身受益。

感谢精神型领导研究的权威美国TexasA&M大学的LouisW.Fry教授、员工敬业度的提出者美国Boston大学的Kahn教授、敬业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荷兰Utrecht大学的Schaufeli教授和比利时Antwerp大学Segers教授。在研究过程中,你们提供了最新的文献资料和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帮助我从国际学术视角审视研究课题。感谢国际大师级教练PaulJeong博士、4D领导力的创始人美国宇航局(NASA)前物理学部主任、著名科学家CharlesPellerin教授、超个人心理治疗大师MichelChaeys,你们教授的实操技术让我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彭学强教授和王捷二教授,你们不仅在校期间教导我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同时在毕业之后还一如既往地给予我关心和指导,无论博士论文还是本书,都给予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燕良轼教授和阎平教授,你们在心理学方面的帮助让我受益良多。更感谢燕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拨冗为本书作序。感谢中南大学商学院王昶教授的帮助,感谢湖南旅游学术界的权威郑焱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夏赞才教授、副院长许春晓教授、酒店管理系主任唐健雄教授,还有我亲如家人的同事们蔡卫民副教授、刘焱副教授、唐宇凌博士、刘芳博士、刘颖洁博士、邓逸伦博士,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感谢我的挚友和南开大学合众团队的同门,王鉴忠、王寿鹏、焦彦、曹振杰、邢宝学、程江、王瑞、张春庆、李亮、张党珠、肖华、李亚楠、孙继哲、苏东风、唐赵、王丰、宋锡波、曾兵、胥俊,你们在我的写作过程中给予很多有价值的帮助。其中,振杰师兄和我在办公室、博士生宿舍的秉烛夜谈历历在目,书稿写出后多日熬到深夜校稿让我深深感动。

感谢为本书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素材的社会各界领导、老师和朋友,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中国项目总监高天明先生、湖南省青年联合会秘书长钟娜女士、湖南省旅游局培训中心主任曾献南先生、长沙市旅游局副局级调研员湛宇燕女士、长沙市旅游局培训中心主任杨文忠先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付钢业先生、三亚旅游协会秘书长谢祥项先生、华天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李安安女士、华天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黄凤女士、华天大酒店副总经理田勇先生、华天大酒店人力资源部彭英群女士、潇湘华天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梁艳女士、山西愉园集团董事长周铭先生、湖南运达酒店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樑先生、湖南神农大酒店副总经理佘平女士、湖南金源大酒店行政总监王爱萍女士、湖南君逸康年酒店人力资源总监陈海鸥女士、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王朝升先生、四川锦江旅游饭店管理公司执行董事武国强先生、四川锦江宾馆质管部经理张卫女士、天津瑞景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傅国才先生、东莞铂尔曼酒店前厅部经理孔兵兵、长沙万达文华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肖科伟先生、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前厅部经理曹欣欣先生等,你们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研究数据。

感谢我的家人,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父亲孟育先生和母亲梁淑范女士,你们给予了我生命、教会我做人,多年来始终如一地支持鼓励我在学业、事业上不断进步。你们纵使年过花甲,在本书完成初稿之后还逐字逐句地将三十多万字的书稿通读多遍,指出了若干不足之处,帮助我不断完善提高。寸草难报三春晖,你们从小教育我“立志成才乃为孝”,希望我为国家社会做出的贡献能够让你们感到欣慰与自豪。感谢我的太太郭莉,你在事业中对信念的执着和坚持、对工作意义感和存在价值感的不懈追寻是“精神性”最真切的体现;你结合自己在外企多年的管理经验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最鲜活的实践案例,从你的言行中我看到了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你那天赋异禀的聪明才智一次次帮助我走出思维的困境、摆脱固有的窠臼;你在生活上体贴人微的关心和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进行学术研究。无论事业还是家庭,有你相伴是我人生之幸。

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湖南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德高望重的熊志庭先生和编辑部姚锋先生,从最初的定位到后期的编辑修订都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感谢美术编辑吴颖辉女士,你精心设计的封面为本书增加很多亮色;还要感谢湖南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本书的顺利出版。

同时还要感谢参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2000多名经理和员工们。限于篇幅原因,这个感谢的名单无法一一列举每个帮助我的人。有你们的支持我的研究之路不再孤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部分研究结果已经通过培训和咨询的方式反馈给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我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与突破,用实际研究成果感谢、回报社会和企业。

在民主与自由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在人本理念成为企业管理者共识的当代,人们在工作中不仅需要获得物质回报,更在乎是否得到尊重、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是否可以达到工作一生活平衡等一系列精神需求。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管理的重点从过去片面追求效率与秩序逐渐开始转向关注幸福与和谐。单向度的外在物质激励会把人变成“饿狼”,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而全方位多维度的内在精神激励则将把人变成“天使”,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让世界成为充满幸福和快乐的人间天堂!

2014年6月于湖南长沙

书评(媒体评论)

精神主宰着人的一切言行,智慧的领导一定是能够通达人心的智者!孟博士的“精神型领导”专著,值得领导者一读。

——齐善鸿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这是一本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探讨领导力、领导者的专著,既有深度又不难读懂。建议想成为领导者,提升领导力的人们,都读一读这本好书。

——郑焱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旅游学会副会长

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的时代,领导者有彷徨、有困惑,然而肩上的重任与使命又需要他们带领员工迎难克困、中流击水。变化的大时代呼唤精神型领导,激发成员内在心灵的力量,创造更高水平的组织承诺和生产力。孟奕爽博士的著作按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揭示精神型领导的发展模式,在大变革的今天显得特别有现实意义。

——王昶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中国企业集团研究中心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5: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