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理其实虚无缥缈,他人的经验教训确能引以为鉴,然而若无亲身经历,总不免显得苍白空洞。除了柴米油盐的生活,旅途恰是一种体悟的最好方式。《人生小记》作者章旸自有壮志,然而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壮志之侧更不乏柔情。这正也是人生的要义所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小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章旸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的道理其实虚无缥缈,他人的经验教训确能引以为鉴,然而若无亲身经历,总不免显得苍白空洞。除了柴米油盐的生活,旅途恰是一种体悟的最好方式。《人生小记》作者章旸自有壮志,然而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壮志之侧更不乏柔情。这正也是人生的要义所在。 内容推荐 章旸万卷书行万里路,往往触景生情,感怀人生。于是在岁月的流淌和情感的酝酿中促成了一段段文字。 是感怀国事、直面人生,还是在游戏世俗、笑对苍生?是字挟风霜、纵横捭阖,还是轻浮靡丽、儿女情长?是酣畅淋漓、直抒胸臆,还是隐晦含蓄、内敛深蕴?……《人生小记》中的文字,都兼而有之。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试读章节 健者劳形,智者劳心,圣者劳神。人生于世上,不免为三者所拘役,如坠网中。轻者茫然度日,中者郁郁寡欢,重有牢狱之灾。然则天授人七十华年者所为何? 试曰:人于世上,身心劳顿,神魂历练,必系于一至圣之目标。 至圣之目标,天道所倚。 纷争、抢夺、尔虞我诈,皆为天道所不容。然人为地球万物之主宰,其言不慎、行不检、心不诚,乃失自然之平衡,失天地万物之所托哉,诚与造物者夙愿相悖。 江海横流,鱼鳖所依;天高海阔,羽类翱翔;青山平畴,人兽所共栖。然今鲸龟浮尸于海渚,虎豹灭迹于莽林,大鹏覆巢于危岩者,人能辞其咎乎? 滩涂沼泽之所,湖泊湿地,非仅候鸟嬉戏觅食之处,实乃江河栖息生养之所在。人图腹中口粮、围垦田地;或欲取其势能,筑坝堵截。扼杀江流灵动之本性,彼安能不怒?至于借诸雨势,翻腾咆哮,泛滥泽国,恐非江流之罪也。人为万物之灵,而竞成生灵涂炭之祸首,今人岂能不省? 人类繁衍生息,万千年无有停顿,更兼与自然万类争锋,又屡夺头筹。然地之所产实则有限。地壳积万万年蕴藏之基业,一朝为人所察,无不跃然挖掘,仅寥寥数十年,则挥耗一空,又转取他处。如是反复,以无限用有限,人欲无穷,是必遗祸子孙,愿世人察焉。 山林野地,穷乡僻壤,往往孕育自然造化之神奇。水秀钟灵,奇峰异景,亦为天地之宝藏。今人若惜取用之,忖度护之,岂非两厢谐悦? 今人藉科技日进千里,时为近利所驱,非仅对自然环境改造,亦对物种特性横加干预,其标尺必以适于人类生存为准则,而非自然和谐之法则。盖化合而成之新物质,基因改造之新物种,人获小利而沾沾自喜,而漠视副产品所存之祸害。实则新物助利十年,其所贻害百十倍不止,利则当代,弊害遗于后世。何者?隳生态循环而诉求环境平衡,痴人说梦而已。 人世七十华年,比之龟鹤尚有不足,较之树木相去甚远,万物之灵,胜在何处?人当悚然自省。然则如之奈何?盖人生在世,当修习相容之道: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皆相对存在,虽各修法则,各循其道,然实则相互依存,所谓精神之气互异,而形骸之质无差,悉听造物神功运化,资山川万物精华而存乎一世。是以万类本质相通,乃相容之基本。 何谓相容?与己容,与人容,与天地万物容。与己容,必于烦躁暴怒之时,尚能自我调节,平心静气,退一步天空海阔。所谓静虑常思己过,非仅修身,实可调养心性,舒通血脉,益寿延年。急怒何益?唯五脏自伤,六腑不和而已。与人容,善观世间者,皆日众生平等,怀平等心、爱心,动恻隐之心,以坦荡无私、言为心声之情待人,自会福有攸归。尔有心怀喜悦之时,彼有福至心灵之际,无差也。与万物相容者,大干世界,尔乃其中一尘,如无外界景物感应相和,何来人生工巧之凭借与乐趣?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得其趣者悠然自得,赏四时之景则醉人心扉。大自然如是,身边物芥岂能相异?老子日:“善用物者,无弃物。”物皆自然精华之凝聚,人文智慧之结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诚不我欺也。 是故尔当精心领会自然衍生万物之理,人类与万物共存同荣之路。相容之道,必在情理之中。受甘霖一滴,当涌泉相报,以此心胸待人待物,回报必厚。取其利,而慎待其弊,回复自然平衡,则天地宽矣。P41-43 序言 别人问我,更多的时候我也问自己,因何而写作?简单的回答是,有感而发,诉诸笔端吧。细想之下,似乎仍然有许多说不清的缘由,在岁月的流淌和情感的酝酿中促成了一段段文字。 我喜欢游历,大江南北,足迹遍及。风光明媚之处,时常陶醉。沙漠戈壁之上,引我概叹。看到林秀草茂,风和雀欢,泉鸣竹荫,落英缤纷,我会体会到自然界灵动圆润之本质;山野郊游,风清云淡天高,丛林香气缠绕随行。游人络绎不绝,载欣载奔,我会感受到心灵的富足,这是大自然给我的慷慨馈赠;看到庙堂黛瓦粉墙相得益彰,雕梁画栋各争隽永,更有拱曲石桥,与底下潺潺流水相映成趣之景,则会令我流连忘返,不知今夕何夕。因此,常怀对大自然恭谨之情,感恩之心,是我写作中的一个笔触,所谓“玉笔和墨挥篇处,金风玉露恰逢时”是也。 每处地方的人文景观,总能勾起我的兴趣。我相信,既然历史曾经真实的存在过,它的信息必然会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向后来人传递,于是,我会驻足细细观察古老的建筑,捕捉岁月的沧桑,用指尖去触摸历史的厚重。也常常避开喧哗,静静地伫立在那无人的一处,用心触摸过去的景象、聆听历史的回音。我常常漫步一处古所,看到朱红色的窗棂在时光的濯洗下变得斑驳陆离,昔日器宇轩昂的雕栏画栋不堪历史的重负而显得老态龙钟,唯有墙上的几处玻璃镶嵌的窗户,还用些许灵动的光芒述说它和旧主人的往事。此际我会将年华消逝的感怀和真挚朴实的感受倾注到笔下,写下“堂前乌檐旧鸟归,试问秋雨几时收”的字句。 年少的轻狂和情感的挫折、经历的迷蒙和不惑的真知也在我的写作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夜深人静,偶尔心中那一层渐浓渐厚的热切情感会与脑海里渐行渐远的记忆交错层叠,时空的跨度与情感的现实犹如两个鼓槌反复敲击着心房。有时候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令我亦悲亦喜,或消沉或振奋,我必须借助文字作为载体在更远的地方找寻一片心灵重新得到慰藉的天地。“春色本应短,奈何绿柳长。长亭伴余辉,孤峰入夜凉”这类词句大概就是这一类表述。 至于王侯将相、千秋伟业,风雨残桥、局促小花,也总能在心灵中引发一段段或如钢琴弹奏出的凄美的旋律,或如大提琴演绎深沉的曲调,我只需要将音符记录下来,也就成了一篇篇小文。更多的写作缘由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经常拿起自己的作品,尝试着弄清楚自己文笔的风格,是感怀国事、直面人生,还是在游戏世俗、笑对苍生?是字挟风霜、纵横捭阖,还是轻浮靡丽、儿女情长?是酣畅淋漓、直抒胸臆,还是隐晦含蓄、内敛深蕴?我想是兼而有之吧,至于《人生小纪》中文字的主旋律,我是恳切地希望读者能够给我作一些判断的。 章旸 2014年7月3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别人问我,更多的时候我也问自己,因何而写作?简单的回答是,有感而发,诉诸笔端吧。细想之下,似乎仍然有许多说不清的缘由,在岁月的流淌和情感的酝酿中促成了一段段文字。 我喜欢游历,大江南北,足迹遍及。风光明媚之处,时常陶醉。沙漠戈壁之上,引我概叹…… ——章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