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古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朝廷视为“中流砥柱”。
《曾国藩家书》一书,分为修身、治学、齐家、理财、友谊、治国、用人七篇,从中既感受曾家浓浓深情,亦能体会为人处世之道。小到人际琐事、家务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是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家书(节选)/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清)曾国藩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古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朝廷视为“中流砥柱”。 《曾国藩家书》一书,分为修身、治学、齐家、理财、友谊、治国、用人七篇,从中既感受曾家浓浓深情,亦能体会为人处世之道。小到人际琐事、家务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是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应。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节选)》收录曾国藩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按内容大抵可分为修身、治学、齐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等章。由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他仕途春风得意背后的感觉,由于树大招风,功高盖主,封建王朝随时都有再上演“走兔死,狡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读之,我们感觉是在和一颗伟大而丰富的心灵在对话,不知不觉中,我们心中涌起了敬意,人生境界得到了净化和超拔。 目录 书路导航 一 修身篇 禀父亲·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致九弟·愿共鉴戒二弊 (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致九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字谕纪泽儿·余平生有“三耻”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字谕纪泽儿·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致诸弟·和气致祥乖所致戾果有明征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 (咸丰九年五月初六日) 字谕纪泽儿·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慎谦勤劳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同治元阜五月二十八日) 致九弟·望勿各逞已见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致九弟季弟·劝弟须静养身体 (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四日)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致九弟·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二 治学篇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道光二十二平七月初四日)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读书宜选一明师 (咸丰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字谕纪鸿儿·读书写字不可间断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字谕纪泽儿·不可浪掷光阴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字谕纪泽儿·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不可缺一 (戚千八平七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沅弟之字不可抛荒 (咸丰九年二月初三日) 字谕纪泽儿·示写字作文用笔之法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清明) 字谕纪泽儿·看书应有所择有所得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下手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致九弟四弟·谆嘱瑞侄用功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古来文人均在气势上痛下功夫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三 齐家篇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致诸弟·祖母葬事谨遵天理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致诸弟·家中改屋便利为要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致诸弟·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 (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诸弟·居家以勤劳为要 (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禀父亲·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威千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致诸弟·宜和睦尽孝道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乱世居华屋广厦非所宜 (咸丰九年正月初一日) 致诸弟·悼叔父 (咸丰十年二月初八日) 致四弟·以八字诀为治家之道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致诸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治家以不晏起为本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字谕纪泽儿·函慰儿为家常琐事之劳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 四 理财篇 禀祖父·请给族人以资助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禀祖父·述告在京无生计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 禀祖父·述京中窘迫状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禀父亲·筹划归还借款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禀父亲·家中费用窘迫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禀父母·优待仓实为有因 (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 (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日) 五 交友篇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九弟·济人须济急 (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致诸弟·读弟信不动心者必不友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述有负朋友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字谕纪泽儿·余生平最怕以势利相接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夜) 六 为政篇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道先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禀父母·考与不考皆无关紧要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 (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封轴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禀祖父·蒙皇上破格天恩从四品骤升二品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致诸弟·蒙皇恩得派武会试正总裁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致诸弟·余欲推社仓之法以惠地方 (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 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 (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禀父亲·招募湘勇是为大局出发 (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禀父亲·军中要务 (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 (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 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 (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 致九弟季弟·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致九弟·以居上位而不骄为极难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目) 致诸弟·宦海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身为高官宜稳妥处世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七 用人篇 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 (咸丰五年四月二十日)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咸丰五年七月初八日) 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九弟·带兵应有强毅之气 (咸丰八年正月初四日夜) 致九弟·治军须脚踏实地 (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在事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致九弟·对悍将宜宽严并济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致诸弟·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同治五年三日二十六日) 试读章节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日来京寓大小平安。癣疾又已微发,幸不为害,听之而已。湖南榜发,吾邑竟不中一人。沅弟书中言温弟之文典丽蟊皇,亦尔被抑,不知我诸弟中将来科名究竟何如?以祖宗之积累及父亲、叔父之居心立行,则诸弟应可多食厥报。以诸弟之年华正盛,即稍迟一科。亦未遽为过时。特兄自近年以来,事务日多,精神日耗,常常望诸弟有继起者,长住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且望诸弟分此重任,余亦欲稍稍息肩,乃不得一售,使我中心无倚。 盖植弟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场中又患眼疾,自难见长。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心即甚忧之。近闻还家以后,亦复牢骚如常,如数月不搦管为文。吾家之无人继起,诸弟犹可稍宽其责,温弟则实自弃,不得尽诿其咎于命运。 吾尝见友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吴檀台、凌荻舟之流,指不胜屈。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温弟所处,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檀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消减病患。万望温弟再三细想,勿以吾言为老生常谈,不直一哂也。 王晓林(植)先生在江西为钦差,昨有旨命其署江西巡抚。余署刑部。恐须至明年乃能交卸。袁漱六昨又生一女,凡四女,已殇其二。又丧其兄,又丧其弟,又一差不得,甚矣!穷翰林之难当也。黄麓西由江苏引见人京,迥非昔日初中进士时气象,居然有经济才。王衡臣于闰月初九引见,以知县用,后于月底搬寓下洼一庙中,竟于九月初二夜无故遽卒。先夕与同寓文任吾谈至二更,次早饭时,讶其不起,开门视之,则已死矣。死生之理,善人之报,竞不可解。 邑中劝捐弥补亏空之事,余前已有信言之,万不可勉强勒派。我县之亏,亏于官者半,亏于书吏者半,而民则无辜也。向来书吏之中饱,上则吃官,下则吃民,名为包征包解。其实当征之时,则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当解之时,则以官为雉媒而播弄之。官索钱粮于书吏之手,犹索食于虎狼之口,再四求之,而终不肯吐。所以积成巨亏,并非实欠在民,亦非官之侵蚀人己也。 今年父亲大人议定粮饷之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之陋风,实为官民两利,所不利者,仅书吏耳。即见制台留朱公,亦造福一邑不小。诸弟皆宜极力助父大人办成此事。惟捐银弥亏则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若稍有勒派,则好义之事反为厉民之举,将来或翻为书吏所借口,必且串通劣绅,仍还包征包解之故智,万不可不预防也。 梁侍御处银二百,月内必送去,凌宅之二百,亦已兑去。公车来,兑五七十金,为送亲族之用,亦必不可缓。但京寓近极艰窘,此外不可再兑也。 邑令既与我家商办公事,自不能不往还,然诸弟苟可得已,即不宜常常入署。陶、李二处,容当为书。本邑亦难保无假名请托者,澄弟宜预告之。 书不详尽,余俟续具,兄国藩手草。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沅甫九弟左右: 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遂不寄首宅信。屈指计弟二十四日可抵营,二十五六当专人归来,今日尚未到家,望眼又复悬悬。 二十二日写就一函,拟交首宅来足带省。二十二日夜灯后,右九、金八归,吉字中营尚易整顿否?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人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日“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字。惟次青尚在坎客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润翁信来,仍欲奏请余出东征。余顷复信,具陈其不宜。不知可止住否?彭中堂复信一缄,由弟处寄至文方伯署,请其转递至京。或弟有书呈藩署,未添一笔亦可。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 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最易伤人,余平生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兹着王芝三赴吉,极家中近日琐事,并问迩好,余俟续具。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兄国藩手草。 外澄弟信一件,温弟信一件,季山写信一件,陈心壶家信一件,京信一件。 P10-12 序言 经典与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文化思想的结晶,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来穿越历史隧道,了解世界各国精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从而获得启发,拓展人生。 从小学到中学,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美好的作品能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通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来了解西班牙文化;通过莎士比亚的悲喜剧集来了解真正的英国;通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见证苏联历史的宽广和苦难。经典名著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阅读它们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捷径。一套全面而意义深刻的经典人文教育丛书对中小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起着传承和净化,启迪和感悟,融个人的经历和经典的养分于一体的作用,是中小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世界上最具有特色的文明形态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民族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经典,又被这些经典一代一代哺育浸润。 本套丛书也收录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和最有价值的作品,包括当代诗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各种选注本。本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选本。所选图书为现行教材、大纲、新课标所指定必读名著;是经过几年市场检验沉淀精选出来的最受中小学生喜欢的名著。 其二,体例。大多无删减,原著原文呈现;书中设置书路导航、开篇数语、注释等栏目。 其三,编者队伍的现代性和专业性。本丛书的编者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权威或从事外国文学教育的老师。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眼光,精益求精,能满足学生日益提高和不断变化的阅读需要。 广大的中小学生朋友们,这是一片广阔的阅读海洋,这是一次精神的游历,进入其中你们会获得一次神奇的体验! 在编撰本套书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一些翻译家的版本,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及时与部分翻译家取得联系。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和由衷的感谢!如译者见到此书后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丛书编委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