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编著的《赎罪》看似黑暗阴沉,却于缝隙处隐隐透出力量。每个人性格中都有看不见光的一面,当这一面被极端的事件生硬地剥开时,该如何去面对自己?这恐怕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人生难题母亲痛失爱女的悲痛与愤怒,孩子看到同伴遇害受到的惊吓与自责,每个人生活中不可说的阴影,最后赎罪时刻的挣扎,自尊与自卑、面对与逃避,懦弱与坚强,赎罪与释怀……这些元素都被湊佳苗生动描述出来《赎罪》中五个主要人物以独白形式阐述自己的遭遇和对15年前命案的回忆,内心的情感起伏在第一人称的描述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随着小说的推进,读者亦能够以五个不同的角度全面整合当时的记忆,还原当时的场景,根据越来越多的线索,在这一过程中猜测出真凶。
盂兰盆节假期,宁静的小镇。
十岁的惠美理在和四个同伴玩耍时被陌生人带走。几小时后,她的尸体被发现,凶手早已逃走。女孩们惊吓过度,说不清凶手的特征。惠美理的母亲异常愤怒,发出威胁:“在诉讼时效内,你们必须找出凶手。否则就必须赎罪,直到我满意为止!”
女孩们背负赎罪负担,继续自己的人生。十五年后死者母亲再次出现,而诉讼时效眼看要到了!就在这时,一宗宗命案接连发生,危急时刻,每个人的记忆都因惠美理的影子而清晰起来。
湊佳苗编著的《赎罪》中惊人的真相慢慢揭开,该赎罪的究竟是谁?
已经难以忍受,有一种想逃走的感觉。
这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让我们看看惠美理家的法国玩偶吧。”
惠美理愣了一下,反问道:“那是什么?”
惠美理没有法国玩偶,她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我那有些蔫的心似乎一下子又膨胀起来。惠美理不知道是正常的,因为在城市里法国玩偶早已过时了。
稀稀落落地点缀在镇上的古老木房大都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离玄关最近的房间设计成了西式客厅,里面一定有枝形吊灯和装在玻璃盒子里的法国玩偶。尽管法国玩偶很早以前就有了,可直到惠美理搬来大约一个月前,女孩子中开始流行挨家挨户欣赏玩偶。
刚开始只去朋友家转转,后来逐渐去邻居家。乡下小镇的居民几乎都互相认识,而且放玩偶的又是离玄关最近的房间,所以很少遭到拒绝。
其间,我们开始做所谓的“玩偶笔记”,给法国玩偶排名。那时不像现在,孩子们可以轻易地拍照片,如果有中意的玩偶,我们就用彩色铅笔画出来。
主要根据裙子的漂亮程度来决定排名,可是我更喜欢看玩偶的脸。大概买什么样的玩偶反映了主人的性格,我总觉得玩偶的脸和那家的孩子或母亲有点相似。
惠美理说想看玩偶,于是我们带她去排在前十名的人家。想到住在这栋公寓的其他孩子一定也没见过,惠美理还叫上了另外几个不知道年级和姓名的孩子,几个男孩不知何故也混了进来,我们一起走访了镇上的人家。
第一家人说我们这是“法国玩偶参观游”,我们很认同,便决定以此命名那天的活动。
我家的玩偶排名第二,粉色的裙子,胸前和裙摆镶着软软的纯白羽毛,肩部和腰部绣着大朵的紫色玫瑰,可是,我更喜欢它和自己似乎有几分相像的脸部。我用万能笔在玩偶的右眼下点了一颗和我一样的泪痣,还被妈妈骂过。另外,这个玩偶让人觉得不像大人也不像孩子,似乎看不出年龄,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至今还记得,虽然当时得意地说自己的玩偶很棒,可从大城市来的孩子们似乎没什么兴趣,我大失所望。
转完最后一家,惠美理说:“还是芭比好。”我想她完全没有恶意,但由于她这句话,一直看起来熠熠生辉的法国玩偶忽然变得一文不值。那天之后,我们不再玩法国玩偶游戏,玩偶笔记也被塞进抽屉的最深处。
法国玩偶一词再次被镇上的人们提及是在三个月后,就是“法国玩偶失窃事件”。关于这件事,麻子女士您了解多少呢?
在七月末夏日庆典的晚上,镇上五户人家的法国玩偶被盗了,其中就包括我家。家里没有任何翻动的痕迹,钱也没有丢失,只有放在玻璃盒子里的玩偶被偷走了,真是奇怪。
庆典在小镇边上居民中心的操场上举行,下午六点开始盂兰盆舞会,九点举行卡拉0K大会,结束已经是十一点左右。镇委员会免费提供西瓜、冰激凌、面条、啤酒招待大家,还有少数卖刨冰、点心的露天小店。作为镇上的活动,此次可谓规模不小。
包括我家在内,玩偶被盗的人家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家族成员全部去参加庆典,二是玄关都没锁。但我想当时谁家都如此,如果家中无人时有受托寄送的东西送到,送东西的人可以直接打开玄关,把东西放在门口,这种事常有。
因为有过法国玩偶参观游一事,警察草草得出结论,认为是小孩的恶作剧,最终是当作庆典当晚的离奇事件处理,小偷和玩偶都没有找到。
我还记得父亲训斥我:“都是因为你们干那种事,让没有玩偶的孩子嫉妒才拿走的。”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