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受宠,乔迁官宅
而在晚清时期,慈禧娘家的院子经多次翻修,成为一处大宅院,非常气派。咸丰皇帝喜爱时为懿妃的慈禧太后,她生下皇子之后,咸丰皇帝喜出望外,降旨将新街口北二条的一处宅子,赏赐给懿妃娘家。这样,慈禧太后的全家,就从辟才胡同搬迁到西直门内新街口二条胡同北官房一所。
这个地方大致就是现在的北官房胡同,它紧邻后海,东起银锭桥,西到前井,全长不过二百多米,曾经叫过官房、官坊口,1965年前后才开始叫北官房胡同。北官房胡同在南官房胡同以北,比南官房胡同清静得多。从热热闹闹的银锭桥胡同一拐弯,便进入了清静宜人的北官房胡同。不过这里也基本找不到慈禧娘家的讯息了。
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娘家族人丁兴旺,慈禧的三个弟弟都住在北官房住所,这时的慈禧已升为太后,掌握天下大权,便开始为娘家大谋福利了,于是在儿子刚一即位,她就赏赐给娘家人一个大宅子,这就是方家胡同的“方家园”,这是她们娘家的最后一个住处。
垂帘掌政,赐弟豪宅
方家园现名芳嘉园,位于今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内小方家胡同,朝阳门南小街东侧,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南北曲折形。南起大方家胡同,西止朝阳门南小街,东与前、后芳嘉园胡同相通,北邻新鲜胡同。全长342米,宽5米,沥青路面。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南北曲折形。西起朝阳门南小街。南至大方家胡同,胡同的形状像胳膊肘,由西口进去,往东走不太远,转两个弯,向南一拐,照直朝南插下去,就抵在大方家胡同的半截腰上了。东与前、后芳嘉园胡同相通,北邻新鲜胡同。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芳嘉园ll号,就是慈禧弟弟得到赏赐的园子,又称桂公府。
芳嘉园胡同在明代叫方家园,据传,胡同里最早确实有一方姓人家建有一个大花园,花木较为繁盛,方家园即因此得名。后来在这个园子的旧址上,建造了一个尼姑庵,称净业庵。据《析津日记》记载:“东院之东,旧有方家园。园废,建静业庵于其址。殿左庑,有镇阳林潮书许鲁斋先生演千字文,以万历十一年八月刻石,嵌于壁。”后来“庵废园空,有其名亦为人改作芳嘉园矣”。清代,方家园分为大、小方家园。
早先,在大方家园和小方家园之间有三座庙,分别是:斗母宫、地藏庵和净业寺。到清末民国初,大、小方家园合并成为今天的“胳膊肘”形状,方家园改字没改音,写作“芳嘉园”。后来在芳嘉园东面的两条并排的短胡同,原先称小方家园的那条叫火神庙,北面的那条叫斗母宫,再后来,芳嘉园在城市地名的规划中,加上了“胡同”两个字,叫芳嘉园胡同,火神庙改名为前芳嘉同胡同,斗母宫叫后芳嘉同胡同。只有大小方家胡同的名称始终没有变化。
芳嘉同胡同同旧时北京的其他胡同一样,也有一座庙,是清代所建的“三义庙”,祭奠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前殿门上有对联一副:“涿州桃花千古圆”、“许昌夜煜到今红”,横批“义重桃园”。
清咸丰时期,芳嘉园被咸丰皇帝的爱将胜保将军买下,经过大加扩建之后,胜保将军将其扩建改造,成为一座豪宅。胜保为清道光朝内阁学士。该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屡战屡败,人们就将其“胜”字改为“败”,称作“败保”。慈禧掌政之后,也不知是看上了胜保的宅院,还是其他原因,她执政初年,便以拥兵纵寇之罪收拾骄傲狂妄的胜保,逼胜保自杀。之后,这座占地10余亩的豪华宅子也被慈禧收归己有,并赏赐给自己的娘家人——j弟桂祥居住,因桂祥常被称作“桂公”,所以这里又被人称为“桂公府”。
后来,桂祥的女儿又成为光绪皇帝之妻,即隆裕皇后,所以桂公府曾有“凤凰巢”之称。
P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