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爱玲的闺房(经典插图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陶方宣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剑,她优雅地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地飞蛾扑火。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在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还有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她,就是张爱玲。

陶方宣著的《张爱玲的闺房(经典插图版)》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陶方宣著的《张爱玲的闺房(经典插图版)》是一本张爱玲个人传记作品。全书记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作者摒弃了老生常谈、众所皆知的常规描写,以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笔调娓娓道来,写活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张爱玲。同时全书配了一百多张老照片,还原了一个摩登的老上海,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目录

第一章 贵族

 张爱玲出错,齐家坨不是七家坨

 词锋可畏,是后起的文雄

 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 不分老幼

 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

 皖中小村庄,张爱玲的根

 麻大田里,李鸿章 的大脚老娘

 芜湖的稻和米,李家的金与银

 摩登上海,洋务运动的果实

 鞭炮作坊,那个掼花炮的孩子

 从岳州到苏州,马不停蹄征战一生

 “刺马”案,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我外婆是农家女,嫁给将门之子作妾

 “官声不好”,却是帝师

 太后西逃,一天只吃一个鸡蛋

 豪门贵族,孙家的女儿大家抢

 陆小曼的好友,床头挂着她画的瓶花

第二章 色戒

 一个高调的女人:成名要趁早

 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文学爱好者:所有的写字人都是同行

 幽谷芳草:沾到人就是沾到脏

 女人局限:常把爱情当成天

 民国风气:做人都有一条底线

 岁月的荡子:人杰何以成人渣

 世上人家:民国世界山河浩荡

 绝处逢生:在悬崖峭壁上站住脚

 命运之手:牵一发而动一生

 气场打通:张爱玲再红上海滩

第三章 海派

 自由写作:史无前例的谋生手段

 全新职业:第一代畅销书作家

 在时代的夹缝中:像一片飘零的叶子

 爱情至上:易卜生的娜拉要出走

 身体跟着心灵走:良好的感觉让她生如夏花

 谋生之外也谋爱:爱情就是含笑饮毒酒

 物质第一:有花有狗的花园洋房

 妖娆而又风骚的世界:上海是女的

 摩登的海派文化:老上海有条霞飞路

 嘴唇那样富有生命力:她的照片像一部小说

第四章 旗袍

 上海小姐的普通装束:丝质碎花旗袍

 当色迷遭遇色魔:宝蓝色暗花旗袍

 闻得见香气的颜色:桃红单旗袍

 “赤刮刺新”的刺激:宝蓝色烫金旗袍

 一道炫目的风景:桃红色软缎旗袍

 临水照花人:织锦缎旗袍

 零乱不堪的爱情错觉:藤蔓缠绕的青色旗袍

 有生命的衣裳:矮领子布旗袍

 高处不胜寒:白绒线衫下的碎花旗袍

 臆想中的美色:瓷青色薄绸旗袍

 荒腔走板的苍凉与寂寥:立领中袖青布旗袍

 花纹里透着阴霾:大红缎子滚边花旗袍

 美得有点惊心动魄:樱桃红鸭皮旗袍

 难以言说的阴柔之美:月白蝉翼纱旗袍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风景:紫色丝绒旗袍

第五章 闺蜜

 肉体欢乐的巅峰:八盎司重的香水

 最痴迷最癫狂的想象:爱司头与高跟鞋

 从来都是风情之物:桑子红胭脂

 经典的怀旧道具:带喇叭的手摇唱机

 形而上的张爱玲:牛酪红茶

 中菜西吃就是海派风味:涂满花生酱的甜面包

 起士林:咖啡里的西式生活

 以张爱玲名义设宴:海上花开

 女作家请客:蛋炒饭

 老上海的女主角:生活像电影一样

 张爱玲是一口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

 她特有的一种甜味:像樱桃或草莓

 最凉薄的记忆:风尘中一朵朵海上花

 惊鸿一瞥:作为姊妹的上海与香港

 翩翩降下万丈红尘: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天生丽质难自弃:野火花红得不可收拾

 半生缘:华美的旗袍穿了又穿

 电影像生活一样: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张爱玲年表

张爱玲经典语录

试读章节

张爱玲在《对照记》里说:“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所以在这里占掉不合比例的篇幅。”在她看来,张佩纶家族也好,李鸿章家族也罢,全都是满目荒凉不堪人目,只有她祖父张佩纶祖母李菊耦琴瑟和谐光彩照人,是一对神仙眷侣。

张佩纶虽说在官场命蹇时乖,没有积蓄,但是婚后靠着李菊耦的陪嫁,他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张爱玲说:“我祖母的婚姻要算是美满的了,在南京盖了大花园偕隐,诗酒风流。灭太平天国后,许多闲散的文武官员都在南京定居,包括我未来的外公家。大概劫后天京的房地产比较便宜。”“我姑姑对于过去就只留恋那园子。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者杏花开了,她母亲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

据《清史稿》记载,“李鸿章不念旧恶,以女妻之”,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延揽人才,也可能是张佩纶得到了其女的垂青。后来,张佩纶为了迎娶李鸿章千金,不惜重金买下了江南提督张云翼所建的张侯府,两人人住其中。当时的建筑主要有三幢,呈品字形分布,南侧一幢似为主楼,东西两楼各连着一个花园。张佩纶还特别将东楼命名为“绣花楼”,专为李菊耦居住,后人习惯称之为“小姐楼”。

张佩纶对李小姐疼爱有加,他们之间的爱情算得上一段美满姻缘——两个人都是文学爱好者,在金陵小姐楼里“诗酒风流”,写食谱,品善本,著武侠,比翼双飞。张佩纶在日记中说:“以家酿与菊耦小酌,月影清圆,花香摇曳,酒也微醺矣。”他写诗表白心曲:袖中合有屯田策,懒向辕门更纪勋。他与李菊耦合写了一本菜谱后意犹未尽,就联手创作了一部武侠小说《紫绡记》。张爱玲读过,认为“故事沉闷”,比不上她的小说《十八春》。看来还是李鸿章懂得女儿心,并没有乱点鸳鸯谱,从闪电结婚来看,李鸿章显然早就相中张佩纶,他的动机既是惜才,也是念旧。张爱玲一向崇尚爱情第一,她对祖父祖母的爱情自然十分欣赏,张佩纶虽说才情过人,但是目中无人、夸夸其谈的个性也让李鸿章非常厌恶,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人物,李鸿章曾痛斥张佩纶等“清流派”:“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借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李鸿章还感慨:现在办事,举步维艰,动辄得咎,大臣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又不能坐以待毙,常常苦心孤诣,想出“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成事”。言官以为有机可乘,就群起而攻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但奇怪的是,不管李鸿章怎么说道,锋利无比的张佩纶从来都不攻击他,其问原因当然心照不宣。1879年张母去世时,张佩纶生活窘迫,李鸿章即以资助营葬的名义赠“白金千两”,让张佩纶“感德衔悲”。张佩纶也知恩图报,后来出任总理衙门大臣,随即投桃报李,三两天就与李鸿章通信,署中事无巨细逐一报告,简直就是老李派到清廷中枢里的卧底,后来“以女妻之”,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P14-16

序言

残阳狐照张爱玲

陶方宣

写下“张爱玲”三个字,仿佛一缕残阳斜斜照过来,落在暗黄的朵云轩纸页上,上面印着张爱玲陈年旧照,民国的老照片满目荒凉,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说:“是朵云轩信上的一滴泪,陈旧而迷糊。”

回想起多年前在老家芜湖,星期天常常在镜湖边闲逛,小城小巧而精致,金马门的泥鳅面,双桐巷的炒面皮,还有翠明园的落叶以及中江塔的涛声都让人怀念。那时候步行街还没建,文化宫也没有拆。某一天,在文化宫对面与“张爱玲”偶然相逢:那是一个小小的书摊,在一棵梧桐树下,一套印刷粗糙的四卷本《张爱玲全集》被我发现。此后15年来,它再没有离开过我,从南京到芜湖,从西安到上海,它是我枕旁必备,和我一起度过细雨如麻的黄昏和月光如水的长夜——作家的神奇也就在这儿,我从没有见过张爱玲,她去世已快20年,她不可能想象多年以后在中国南方一座小城,一个普通读者为她痴狂,这个人后来又来到她生活过的城市上海。我与她隔着一片巨大辽阔的时空,但我在不经意间打开《金锁记》或《沉香屑》,一下子就走入张爱玲的精神世界。她其实并没有死,她在书中复活,她潜移默化影响了我,肯定还要影响后代许许多多的人,只要你具有一些基本的素质,只要你在不经意间打开她的书。

写张爱玲都在午夜时分,午夜的上海也是醒着的,我感到张爱玲就在头顶上方注视着我——这一刻我是如此喜欢她,理解她,甚至她说过的一些话从前我也说过,比如“人生在世,没有哪个人心灵不是千疮百孔”。比如“在没有人与人交往的场合,我充满生命的欢欣”。当然,我喜欢的不仅仅是她的作品,我更喜爱她背后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风云际会的新气象,喜欢她身后当年那个与伦敦、巴黎、纽约同样开放、包容、平起平坐的东方大都会——上海。用我的兄长、《雨花》杂志副主编唐炳良先生的话说,张爱玲背后有一种莽莽苍苍的东西。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传世的大作家从来都是这样,他背后一定有一种莽莽苍苍,那就是丰富,那就是博大,从苏东坡到曹雪芹,从徐志摩到白先勇,从法国文学到俄罗斯文学无不如此。真正的大作家不是个人偶然的职业选择,应该是整个文化、时代和家族、命运机缘巧合而又必然地选择了他,选择了他手中这支笔,要他用笔来代言。当然你凭着一些才情和努力也可能会成为一个作家,但那是单薄的,很难储存进入民族的文化记忆。记得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浮出海面的岛屿》,文章发表后,很多报刊曾发表文章反驳或赞同我的观点,到现在我还不改初衷,真正的文化大家,是一个民族一片地域的代表,一定要有文明遗脉和文化承传。

张爱玲无疑就是这样的大家,在遍访了张家遍布上海的所有老宅后,我更加确信这一点。张爱玲是学不来的,张爱玲是模仿不了的,她的横空出世是命,命中注定上海滩要出现这样的文学异类,那样包容大气的氛围,那样华洋杂交的文化,肯定要有一个代表人物来呈现那一个庞杂的时代,那一段交融的文明。张爱玲的世界就是民国世界,山河浩荡气象万千,像张爱玲这个人,太丰富太强大,从来没有哪个作家像她这样有说不完的话题、写不尽的角度,李鸿章、张佩纶、黄翼升、孙宝琦四大家族撑在她的身后,给她一派莽莽苍苍的大家景象。民国世界又是一个繁花万千的大舞台,她的一生都在表演,她知道她是天才,她知道她死后会有无数人研究她,写她的传记,所以她的衣着、她的做派,包括她的爱情,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如同她在上海或香港编写的那些电影。后来,她不演了,她的戏演完了,她卸了妆,她着手安排了自己的死亡。她活着是那么独特,她的死一定要独特,她最终完成了她的人生传奇。

这是一个传奇的女人,在人世,她满目荒凉,残阳下山坠入千古暗夜。在文坛,她喷薄而出旭日东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