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天万物流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萧相风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天:游戏开始

有的游戏可以一代一代传下来,有的则会在一代人手里终结。过家家、打泥炮、走担担棋、区字棋、吃子、攻城、跳方格,是过去泥娃子的游戏,如今看不到了。捉迷藏、敲弹子、斗角、跳远、跳绳、跳毽子,现在的小娃子还热衷其中。还有一类游戏,如打板砖、滚铁圈、走二五八棋、打四角板、铲纸角板,断断续续介于存亡之间。打板砖就是在地上立四块方砖,前面等距一字排开三块,后面居中一块,五人在约二丈远的地方用砖头掷它,掷倒后面那块就是皇帝,前排三块分别是士和太监。一块也没打倒的算输;输者要背着皇帝跑一圈,士和太监们谁也不闲着,一路上捏他鼻子扯他耳朵,各司其职。这游戏始于尧舜,旧时称作击壤。壤父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但这游戏演变到今天,也有了皇帝一角。马新华当过皇帝,当过士和太监,不济的时候也背过皇帝、被捏鼻子扯耳朵。

这次回老家,他是为了扫墓。路边空地上,他见承承和涛涛半蹲着击弹子,想起自己的童年玩过不下五十种游戏。小娃子童趣了得,就地取材随手一来,即是一个非同凡响的游戏。游戏构成童年,也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少记忆:打纸板时,同伴甩铁板铲方格里的纸板,不慎飞歪,命中他的后脑勺。这个疤现在还在,头发剪短了就能瞧见。那时他的伯母前后各举一面镜子,帮他照那个疤。“你看看。”她在镜中指着硬币般大的疤。——五年前伯母得胃癌,走了。那时有个家伙天生好眼力,击弹子时,老远的地方将手中的玻璃弹子定在眼前,瞄准了一抛,啪,就将另一颗弹子不折不扣地击中。他若有机会参加奥运拿个射击冠军不在话下。现在的小孩还乐此不疲,耍着他儿时的游戏。游戏有种种,马新华又想起那些小孩的和大人的,农村人的和城里人的。电子的,最早接触了俄罗斯方块,马新华借初中同学掌上游戏机玩过的。上高中时在学校附近的游戏厅,昏天黑地耍过恐龙世纪、三国志和街霸,对戴黄帽的摩斯塔法?开罗恋恋不忘,玩伴们叫他队长,耗在游戏厅差点玩到视网膜脱落。大学之后网吧里又陆续风靡传奇、CS和魔兽,当下年轻人聚会时喜欢“杀人”。在西人眼里,游戏就是博弈论,视它为一门严肃的学问,我们只当作好耍。鉴于有趣的对称性,游戏就是人生的一个副本吧。譬如小娃子过家家,大人叫结婚。小娃子扮打仗,嘴里叭的一声,游戏中的另一方必须倒地装死。大人死了,要送殡哭丧,送了殡,每年还要选一个日子祭祀他们。也可以说清明节也是游戏一种。

要不是今年清明节马家要搞什么重大祭祀活动,马新华也不会回来。十多年在外游荡,他极少选在清明节回家。老祖宗在坟墓里骂了无数次,他也毫不在意。

回乡的第一天,朝霞满天。马癫子站在后院的田脊上做早课。马癫子的早课是他自己发明的。向着太阳张开双臂祈祷,碎念着“嗡嘛尼嘛尼訇”。这是独创的仪式,其声嘤嘤嗡嗡,无人会晓。他是他自己的教主,也是他自己的上帝。他充当了大家的“神父”。晒谷镇每天的太阳能照常升起与他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他每天辛勤的早课仪式,太阳早就掉到粪缸里去了,晒谷镇的人休想看到白天,也休想让地里的谷物蔬菜生长;但是晒谷镇的人非但不领情,反而骂他是癫子。马新华提着包和老婆路过街道,房子与房子挤得密密麻麻,中间有一块空地,一排整齐的牙齿缺了一颗似的,大概是软子一家留着砌新屋的。本来请王砌匠修屋的,因为砌匠师傅得了尿毒症,卧病在床,没法出工,而镇东的大工马永强前一个月修屋搭电线时触电死了,所以空出这块地;由于空出了这块地,所以马新华就看到了马癫子;由于看到了马癫子,所以他老婆就吃惊地问:“他在干吗?”由于他老婆吃惊一问,所以马癫子就发现了他们,嘟哝了一声,他的喉咙里扯着痰,乜了他们一眼,叫道:“出来啰!出来啰!”马新华对老婆说:“在做晨练呢。”他抬头看东方,这时太阳还在云层里堵堵塞塞,被挤破了一块,五光十色流淌一地。往远处菜地里看,马癫子老婆正拿着长长的尿档淋蒜苗。马癫子的小儿子甩着一条左胳膊走在二楼阳台边伸懒腰,冷冷地瞟了马癫子一眼。他的右袖管是空的,那条右胳膊的前臂在前年炸鱼时告别了他。手梗子残缺后,年轻的老婆也远走他乡。他瞟完父亲马癫子之后,也看到了马新华。说起来,马新华还是他同学,马新华记不起他的学名,只晓得他叫二猛子,后来人们叫他独臂佬,因为那阵子《神雕侠侣》中的独臂大侠着实流行过一段时间。再后来镇东的花鸡公脑袋灵光一转,更正了这个名字,他说二猛子断的是前臂,不是整个手臂,因此叫独臂佬不够准确,要配得上这个名字,必须将整个手臂炸掉。马二猛子小学留级留了三次,终于和马新华成了同班同学。马新华佩服他的乒乓球打得厉害,可以左右开弓。有一次在镇医院的木质球台上,他和关老爷一样过关斩将连杀了十五番,坐了一个最长的庄,比起那坐龙椅时间最长的康熙帝还要骄傲。

有二十多年他们没有往来了。马新华想喊却张不开口。马二猛子木然地瞅他一眼,咳了一声,然后木然地回到房里。马新华按了按夹克内层口袋里的白沙烟,继续往前走。刚过马支书家,门里蹿出来一个小青年,染着黄发,后面紧跟着马支书家的儿媳,手里扬着扫把骂:“你这个短命鬼,夜里死哪去了。还知道拢屋?住旅社还要登记呢。天天出去打牌,还回来干什么!”马新华认识小青年叫马小列,是马支书儿媳的大儿子。马小列跑得远远地叫道:“不就是打个牌嘛。你看这街上哪个不打牌?而且我还赢了呢。输了你骂,赢了你也骂。”马小列娘扯着嗓子大骂:“以后死出去就莫回来了。喜欢打就让你打个够!”马小列踢着路上的石子,哼哼着往镇东走,遇见马新华也不言不语。他认识马新华。马新华前年曾介绍他到广东进了一个电子厂,想叫他,看他低头不愿与人搭理,只好继续前行。马支书家紧挨着是其堂兄马克俭,马克俭正担着两桶粪从小巷穿过大街。马新华笑脸招呼:“二叔好。”马克俭停下脚步,抬起浑浊的老眼睛说:“新华?从广东回来啦?这是你老婆?发财啦!”言容不由自主捂着鼻子,马新华看了一眼她,又看了看粪桶里翻滚的蛆虫,也有些不好意思。粪面上钻出来不少蛆虫在做蛙泳蝶泳。言容打小生活在城里,受不了这臭烘烘的场面。马新华赶紧掏出那包白沙烟,撕开烟盒塑套,从紧紧的烟支里抽出一支递给克俭说:“哪里。吃根害子烟。”马克俭腾出一只手接烟,指甲盖又粗又黄,有一半萎垂向下,他将烟衔在嘴里说:“精品白沙?这还没有发财?听说你一个月有五千多块是吧。这次回来是挂亲吧?今年我们马家要搞祭祖活动。”马新华打上火机为他点烟:“所以回来看看。你到地里上肥去?”马克俭说:“给观子冲那块地浇肥。”他挑着那担粪穿过另一条巷子,躯干瘦成一张弯弓,驼着背一弓一弓往观子冲的地里走。言容扯着马新华的衣襟说:“快走快走。臭死人了。”马新华笑道:“农村就是这个样。虽然臭,你看这里的环境多好。空气新鲜呢。”言容说:“还新鲜?差点吐了。”

……

P1-5

后记

这一篇原是序言,现在改成后记。读者可以不必理会,如果对小说中所提到的方言还有些兴趣,可以看看,以作商讨。

我是湖南人,一个边缘感较强的湖南人。这种边缘感主要来自于方言。乡土小说是不同程度的方言写作,必须要迈过方言的门槛。很多南方的乡土小说在这上面栽过跟头。我在这个小说中不得不面对这种“小语种”方言写作。

对于“小语种”,方言写作是一种风险写作。我在小说中运用的原则是,在文本叙述中尽量保持汉语的规范,在人物对话或心理活动中采用方言。如何通融方言与标准汉语,这种通约性需要作者去掂量。上帝阻止人类建造通天塔,扰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之不能沟通合作。假使地球人都说同一种语言,情况会是怎么呢?每一种语言都有局限性。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从想到说,每一种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都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过滤和习惯性的翻译。多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反过来,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影响了思维。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简约多义的汉语也造成了中国人的含蓄隐忍和委婉深沉。方言是地方口语,恰恰是对标准化的语言世界的一种丰富和平衡,是一种更个性的表达。

就纯正性而言,南北双方都经历了民族融合和时代变迁。除了殷墟里的甲骨文,没有哪里存在纯正。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格局,汉语向来以北方为准,北方方言与标准汉语通约性更大。其方言写作一直居于优势。南方方言是先民南迁和本地居民融合的结果。南方地形阻隔,土著繁杂,在被汉语同化过程中造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这里的方言太像方言,无法进入更广泛的流通领域。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说话可能不同。严重的,村东村西,各操一语。同时北族不间断南迁.使得南方方言反而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古汉语特点。这些造成了南方方言难登现代文学舞台。

我的老家居边鄙之地,总的来说归属西南官话,算是一种好懂的方言。

简单总结这种方言的特征,就个人的理解大致有:一、爱颠倒词语。“热闹”说成“闹热”,“公鸡”说成“鸡公”.“不晓得”说成“晓不得”。二、重叠造词。比如“这里”说成“这这”,“那里”说成是“那那”,“旁边”叫“边边”,“渣子”叫“渣渣”。又如“杆杆”、“盖盖”、“袋袋”、“壳壳”。三、类似于北京话的儿化音,这里喜欢用“子化音”。事物名称通常后坠“子”字,像嘴子(嘴)、屁子(屁)、杠子(杠)、楼子(楼)、竿子(竹竿)、尺子(直尺)、卷子(试卷)、手梗子(手臂)、脚梗子(腿)等等。四、和北京话吃字的现象一样,带有省略的习惯。譬如“要不要的”说成“要要的”.“是不是的”说成“是是的”“晓不晓得”说成“晓晓得”。一般在疑问句或反问句中用到。这种句式其实也算作叠词的一种。如“是是的”,第一个“是”同第二个“是”是同一个含义,都含有“是的吗”的疑问,通过叠词达到或增强这种疑问语气。

有的地方读者诸君能否看懂,我心里也打鼓。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冒险。为了平衡一般读者,除了大致遵循如上所说的原则,在人物对话中尽量用方言,对文本叙述中尽量用标准的汉语。我还在后面加了一点尾注。方言是写作的一个资源,同时单个方言也是有限的资源。原则上这是我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方言小说。

另外,提一提女书。女书是永州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文字,其实是脱胎于汉语,这文字主要传播于妇女之间。现在还有。如今做成了一种旅游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江永一带观摩。在小说中提出,也顺便给女书做做广告。当然也另有深意。至于蚯蚓入肴,大约也是永州南六县的做法,我未见过,只是曾听闻初中语文老师讲了他的亲身经历。最近网上有传“干煸地龙”这道菜。吃货们可以记记这个。

顺便说下,2007年写作时恰逢北京版语文教改,有人提出以金庸代替鲁迅。金庸的小说,我中学时也痴迷过。反观五四时期,武侠小说是旧小说,严肃文学是新文学。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一切又倒过来,严肃文学是传统文学,网络通俗小说成了新潮。万物都有本我,各种写作都要为自己寻求存在的合理性,同时这种合理性又少不了排他性。我们大可以包容,也要相互学习,但是包容不是放弃。大道分流,雅俗共存,总会有人坚守。

最后,谨以此献给故乡,也祭奠逝去的时代。献给某某的东西未必是其所爱,多半是出于献者的一厢情愿。我只能说,献给家乡的蓝天,献给那条默默无闻的小河。它们总不至于拒绝。也希望读者不要拒绝。

2013年6月

目录

第一天:游戏开始

第二天:乡村里的乡村,巴别城和女书

第三天:祖宗,捕蛇者

第四天:阴阳两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五天:前世今生

第六天:拳头的故事

第七天:乡村爱情

第八天:创世纪

第N天:新青年

第N+1天:清明上河图

最后一天:尘归尘,土归土

附晒谷镇方言选注

后记

序言

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我所在的公司年初开会,大谈转型。某手机公司的大佬说,在风口上,母猪也能上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进入生活,时代变了。过去,我是不屑于或无动于衷于这种变化。村上春树说,只看死了三十年以上的作家写的小说。我也持经典阅读的态度。时下流行的一概不理。但是深究细想之下,时代切切实实地变了,写小说应该也要变了。没有标准的小说做法。我原来崇尚的那种宏阔幽深的小说做法,似乎跟不上节奏了。你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来思考。

现在企业有个标准,谁不跟互联网挂钩,谁就是传统,必将落后时代。我们做小说的,的确要想想,要给大脑松土。在鲁院的一个讨论会上,有位同学说,孔子驾牛车周游列国,那牛车就是他的述言立世的平台。言语间,真理在握,极不屑于网络文学。媒介方式虽是工具,但也改变了思维。孔子固然伟大,VIP收费阅读也伟大。

现在的叙事节奏讲究短怪快,要YY,要搞笑,要离奇,要死人,且死得残酷。怪力乱神,越乱越好。就像影视剧,不管是什么题材,你定要套上爱情和搞笑这两条,所有的古典小说人物都有了恋爱对象,爱情大于一切,必有一个会插科打诨的无厘头角色——娱乐至死嘛。雅极则俗,俗极则雅。纯雅会成为模式,庸俗也会。当庸俗成了唯一模式,我于是又不屑一顾了。这篇小说还是传统小说,最早却以网络面貌出现,2007年入围深圳的一个网络大赛,虽未斩获,但得到了评委萧夏林老师的赞赏。那时我是一个刚出道的不折不扣寂寂无名的毛头小子,他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他拿给朋友策划出版,中间有了变故,终未成行。2010年经朋友徐东推荐和马牧野编辑,小说在《宝安日报》连载。马编是北人,与小说里众多人物同姓,他说仿佛走进了故乡的马家屯。2013年1月15日下午接到花城出版社编辑老师的电话,拟出我的小说,就是现在的《春天万物流传》。那时叫《清明》。这小说写于2007年,掐指来算要用掉六根手指。在此感谢上面的师友。

这些年,越来越意识到干写作这行的悲剧性。它似乎被时代的潮流抛弃了。一个作品完成与读者见面,这过程叫熬。你须有超常的耐性,要静静地等,不声不响守在那里,不怕沉到底,即便出版了,你还要静静地等,你一急,就没法更好地继续。同时也感谢这六年的延宕,能让我现在有机会以成熟的心态去完善它。从2007年到2013年,无论写作的心境和趣味都已不同,以现在对小说的看法和做法,如从头再来肯定不是这样。当时以为自得的东西,今天再来看它就顿感惭愧。现在来修改,对语言和细节从头重新捋了一遍。尽管是细节的改动,却也耗了不小精力。啰嗦的地方剪掉,简陋的地方再添两笔。反复斟字酌句,整个相当于重写一遍甚至多遍,修改的过程是痛苦的。其时数事叠加,精力不济,工作之余连续熬夜,有时改得想吐。不无自怜地说,改得我脱了几层皮,几层头皮。有的地方总也不满,直到现在,也不敢说满意。我认同前辈的一个比喻,修改有如在泥人身上搓泥,总也搓不完。

作家毕飞宇有个感慨,“我很在意短篇小说的调性,在我的小说主张里,没有调性就没有短篇。可是,什么是短篇小说的调性呢?我其实也说不好。唱歌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首歌都有它的调式,E调或者F调。”不惟短篇,长篇中篇也是如此。每个小说都有个调,如果是从中硬插一手,或者改头不改尾,跑调了便成作品致命的伤。六年前,我是那样写的,六年后,我还得照那样的气息和调性来修改。我曾在塑胶厂待了三年,车间里注塑成型的塑胶品,在出模之后如需返工,顶多是批批锋,擦擦油,再矫正一下细微的变形度,这一切只是在局部细节上调整,如果还不合格,只有报废重来。对这个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全部推翻重写,仅是一个企图。大刀阔斧有大刀阔斧的难度,精雕细琢也有精雕细琢的挑战。我想它大致接近我所要的模样了,可以拿出手了而不至让自己羞愧。希望下一个作品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出版之前,编辑建议给原作改一个名字。绞尽脑汁想了十多个名字,中间我曾钟意《重返巴别》这个名,巴别是变乱之义,其义结合精神现状读者应自知。又认为西化风格与原作不妥,最终定名为现在这个名字。

这是一个回乡的故事。高潮自然是最后的那场洪水。这洪水我是亲身经历过的,可惜我只能表现它的七分之一。乡土作家需要脱离故乡才能构建乡土概念。我在深圳构思遥远的故乡。一千八百万名外来人员有一千八百万个故乡。再加上,中国文学大半是从乡土出发的。我寻思,这主题早已被他人写过多遍,我这个故乡有何存在意义。我想,这里是城乡结合部的现代进程的片段,放弃部分传统的做法,尽量加入一些现代元素。

就现代化进程而言,中国所有的故乡都是千篇一律的,流行风吹入,年轻人出走。逢年过节我们又从遥远的城市回来,带来一些新鲜,用Iphone,追时尚,哈韩哈日,崇尚美国大片,看港产警匪片、武侠片,喜欢拖沓造作的情感肥皂剧,消费观念和处世态度也迥异于上一辈。年轻人自以为豪,老一辈却看不惯,哀叹或嘬着牙骂这个世道。

时下把这个叫城市化。了解城市化,有一个出发原点,有一个目的地,还有一个所谓的“人的城市化”。简单的统计公式是,从事非农业的城镇人口除以人口总基数,就是城市化的一个指标。在我看来,城市不是容器,而是一个像筛子的分数符号,合适的立在分子上,不合适的筛到分母里去。分子也罢分母也罢,关键在于年轻一代是否真的在城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是否真的理解城市文明。在老家他们一身时髦,被视为新生代,但是城市管他们叫“农民工”或“外来工”。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呢?二十年后,城市榨干他们的青春,这些分母绝大部分只有回到土地,他们还能适应原有的乡土生活和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吗?出发点和目的地终将丧失。几十年后“两不靠”的他们,究竟该往何处去。谁来安顿这些灵魂。谁会给他们答案。这问题对下一个百年进程又将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呢。也许是我庸人自扰。这年代没事一边凉快去。不凉快的人于是要饮冰了。前辈的小说家说,小说不负责给答案。我认为,问题就是答案。

新旧碰撞的时代,故乡遂成高度热议的伪美的命题。七年之后,小镇又起变化。有的地方七年前是小说,七年后成了现实。当然反言之,也能找到反例。我也像小说中的马新华一样,在深圳干上了内刊编辑。马新华是一个迷惘的人,无奈的人。我也是。马新华离乡时,人们在叫“蛇蛇蛇!”于是蛇年计划了出版它。

2014年2月

内容推荐

萧相风的《春天万物流传》是一个回乡的故事。我在深圳构思遥远的故乡,一千八百万名外来人员有一千八百万个故乡。就现代化进程而言,中国所有的故乡都是千篇一律的,流行风吹入,年轻人出走。逢年过节我们又从遥远的城市回来,带来一些新鲜。年轻人自以为豪,老一辈却看不惯,哀叹或嘬着牙骂这个世道。

时下把这个叫城市化。了解城市化,有一个出发原点,有一个目的地,还有一个所谓的“人的城市化”。在我看来,城市不是容器,而是一个像筛子的分数符号,合适的立在分子上,不合适的筛到分母里去。分子也罢分母也罢,关键在于年轻一代是否真的在城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是否真的理解城市文明。

谁来安顿这些灵魂?谁会给他们答案?

编辑推荐

一堆鸡零狗碎。一场梦牵魂绕。一篇流年不利的乡土叙事。

萧相风的《春天万物流传》主角马新华从深圳回到湖南,在十余天里遭遇故乡人事悲欢,他苦苦追寻的精神家园,终被一场洪水摧毁。这是水乡从春节到清明关于家族纠葛、万物流传、新旧裂变的故事。

小河深处波澜乍惊,大地内部洪流突现。乡土之草木情深,故园之若即若离。在南方方言的娓娓叙述中,倾注了作者的啼血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