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撰稿组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来自法国施奈德钢铁厂的工卡,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赠送的基辅牌相机,“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时所穿的工作服,一位美国女骑手赠送的牛仔帽,陈立夫晚年赠送的回忆录……

一件件遗物、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为你展现一代伟人的真性情、大魅力。

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撰稿组编著的《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独具匠心地选取邓小平具有代表性的20件遗物,从邓小平留法时期的工卡,到儿孙们亲手制作的生日礼物以及邓小平主政中国时期,对政治、经济、文化相关领域作出的大量批示和留存的手稿等等,还原邓小平生前生活与工作的场景。

内容推荐

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撰稿组编著的《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选取邓小平具有代表性的20件遗物,以独特的视角,通过亲历者、见证者的回忆、评说,充分运用档案文献资料,还原出邓小平的卓越风采,让读者了解遗物背后鲜为人知而真实感人的故事,全面、真实地展现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鲜明的革命风格、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目录

第1集 工卡——在法国走上革命道路

第2集 一张老照片——与周恩来的战友情

第3集 基辅牌相机——中苏风云剪影

第4集 工作服——江西岁月

第5集 给中央的信——舐犊情深

第6集 一组批示——恢复高考的点滴细节

第7集 一份讲话提纲——开辟新道路的宣言书

第8集 牛仔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第9集 白衬衫——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第10集 红旗牌检阅车——迈上强军之路

第11集 一组贺卡——中国的大门再也关不上了

第12集 灰色棉大衣——巴山夜雨总是情

第13集 未吸完的香烟、——热爱生活的平凡伟人

第14集 辞职信——实现完全退休的夙愿

第15集 火箭模型——“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第16集 夹克衫——春天的故事

第17集 生日礼物——快乐一家人

第18集 鸭舌帽——抹不掉的上海情结

第19集  《成败之鉴》——心系两岸统一

第20集 轮椅——未了的心愿

电视文献片《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创作人员名单

后记

试读章节

亲情相依

在江西,工作服成了邓小平和卓琳最常穿着的衣服。为了方便做工,细心的卓琳还在工作服的袖口上缝了一圈松紧带,以便劳动时能把袖口缩紧。

细心、耐心,卓琳用这样的心情,忠诚地陪伴着丈夫度过那些风刀霜剑的日子。在那段岁月中,这对老夫老妻却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亲密。两人住在二楼,身体不好的卓琳上楼的时候有点费劲,就对邓小平说:“老兄拉我一把。”于是邓小平回过头拉着妻子的手,一步一步踏上楼梯。

今天的新建县拖拉机厂,依旧保存着邓小平和卓琳的工作台,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邓小平的工作台与卓琳的工作台相对而望。在政治大潮的颠簸起伏中,妻子卓琳的支持与坚守,使邓小平更能从容地应对政治的逆境。

从在中南海被软禁开始,孩子们成为邓小平和卓琳感情上的唯一牵挂。在“文革”风潮的冲击下,邓家的孩子们四散各地,由于只能和孩子们保持书信联系,因此,多年未曾见面的孩子们的探望就成了他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可能是邓小平一生中写信最多的时期,在江西的日子里,邓小平一次又一次地给毛泽东和党中央写信,希望受到牵连的孩子们能够得到妥善安排,希望能够允许孩子们来江西见上一面。

在邓小平不懈的请求下,中央终于同意了。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邓榕是这样描述自己第一次到江西探望父母的情景:

我背着沉甸甸的背包,在黄土高原的塬上沟里,一口气走了30里路。从插队的村子到江西南昌,花了整整的7天7夜。要回家,心里急,脚步急,7天7夜,过得是慢是快,也顾不得想了。

邓质方也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到江西探亲时的情景:“我回去以后,他们使劲给我吃好的。我记得我姐姐给我拿苹果吃,我一次吃了12个苹果。我看我爸爸妈妈那时候特高兴,就是感觉我们可算回来了。”

孩子们的陆续到来,给几位老人增添了许多欢乐,邓质方和比他早到1个月的姐姐邓榕一起帮着老人们种地、干家务,一时间,将军楼里充满了温暖与欢乐。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到了3月,春耕在即,插队的学生开始陆续返回所在的公社大队,邓质方也要走了。

与儿子的离别使得邓小平和卓琳很是不舍。在那个年代,匆匆一别往往不知何日再见。卓琳早已是泪水涟涟,邓小平依旧沉默不语,还是照常去工厂劳动。

结果就在车间里工作的时候,邓小平突然感觉不舒服,脸色苍白,冷汗直流。卓琳听说后,就知道邓小平犯了低血糖的老毛病,一面和工人们一起扶他坐下,一面询问工人有没有白糖可以冲水。女工程红杏赶紧跑回家里冲了一杯糖水拿来。待邓小平喝下糖水后,工人们就用拖拉机把邓小平送回了“将军楼”。

据当时在场的邓榕回忆,邓小平的突然晕倒并非没有原因的。在《我的父亲邓小平》里,邓榕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把窗帘拉上,让父亲静静地休息。我们都知道,父亲的这次犯病,完全是因为儿子走的原因。在父亲的心中,家庭、亲人、孩子是他最珍贵的,也是他现在所唯一拥有的。儿子远行,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他虽然口中不说,却不能不思,不能不想,不能不忧。

好在除去离别的伤感,也总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邓小平在江西生活中有一张难得的露出笑容的照片,照片中的邓小平抱着二女儿邓楠出生不久的女儿眠眠。第一个孙辈的降生,为邓小平的江西岁月带来了很大的安慰。

眠眠出生的时候邓小平所处的政治环境已经比较宽松,组织批准他和卓琳去井冈山进行调研。得知眠眠出生的消息,邓小平一回南昌便往医院赶,急着去看女儿和小外孙女。风尘仆仆,赶了一路,到医院一问,邓楠已经带着孩子出院了。邓小平和卓琳又急忙赶回家,这才见着小外孙女。

有了眠眠,邓小平的江西生活似乎也一下子增色不少。每天早上起床以后,邓楠就会把孩子抱到邓小平卧室外面的小客厅里。把两个沙发一拼,铺上个小褥子,眠眠就睡在那里。等到孩子尿了,全家人就都围了上来,卓琳喊着:“谁去拿点热水来!”邓小平就会赶忙去提热水瓶,同时用四川话说:“我来,我来!”江西的冬天寒冷又潮湿,孩子换下的尿布不容易干。邓朴方在炭火盆上做了个铁丝网,邓小平每天就在那儿为小外孙女烤尿布。

邓小平曾说,家庭是个好东西。这是他切身的体会,尤其在“文革”这个特殊的年代里,更是这样。家庭的温暖给邓小平带来了许多欣慰和希望,这种温暖和希望不断地转化为对未来的信心。

P46-48

后记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一书顺利付梓刊印,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本书以同名文献纪录片为基础,充分运用了摄制过程中100多位亲历者的采访内容,包括邓小平同志的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及重要经历和重大决策的见证人等,并结合相关照片、档案文献资料,通过这些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回忆,揭秘邓小平同志遗物背后鲜为人知而真实感人的故事。

全书以邓小平同志的珍贵遗物为载体,以独特的视角和娓娓道来的方式,真情展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书中内容许多来自第一手资料及有关档案,有些系第一次公开披露。

本书的同名纪录片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安市委、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摄制,并由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出品。该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4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