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修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弘一法师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修行》——一部国人必读的心灵净化之书,一部深刻影响国人价值观的经典读本。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弘一法师的谆谆教导,已大大超越了文艺欣赏的范畴,升华为一贴精神的解毒剂,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内容推荐

《中国人的修行》是对弘一法师李叔同关于佛法、人生、国家、文艺等方面的散文、禅讲的整理和总结,并加以疏释延伸。我们做这样的努力,旨在从各个层面展现大师的旷古风格以及留给后人的无尽法财。

纵观《中国人的修行》,文字间散发着作者对于社会、国家、人性与人生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弘一法师的谆谆教导,已大大超越了文艺欣赏的范畴,升华为一贴精神的解毒剂,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目录

第一编 佛理禅心:惟愿灵光普万方

 佛法释意五则/002

 佛经讲录三则/016

 修习指点五则/030

 佛学问答四则/044

 常随佛学/062

 切莫误解佛教/065

 改习惯/077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080

 敬三宝/083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086

 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090

 劝人听钟念佛文/092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094

第二编 爱国情深:呜呼惟我大国民

 辛丑北征泪墨/98

 中国学堂课本之编撰/102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106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论/108

 诛卖国贼/110

 闻济南兵变慨言/112

 赵尔巽如何/113

 呜呼!辞章!/114

 论语言之齐一/115

第三编 须臾岁华:人生浮华若朝露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120

 西湖夜游记/125

 余弘律之因缘/126

 南闽十年之梦影/127

 断食日记/134

 佛说无常经叙/142

 改过实验谈/146

 释迦牟尼佛为法舍身/150

 惜福习劳持戒自尊/154

 律学要略/159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169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172

 普劝净宗侣兼持诵地藏经/174

 最后之忏悔/177

 人生之最后/180

第四编 文艺纵横:文采风流合倾慕

 浅谈西画/186

 浅谈国画/201

 西洋画特别教授法/221

 释美术/222

 谈写字的方法/224

 艺术谈三则/232

 浅谈文学/245

 广告丛谈/249

 治学三论/256

 春柳三章/258

第五编 鸿雁传书:彩笺文字联交谊

 致许幻园/262

 致杨雪玖/267

 致丰子恺/269

 致毛子坚/274

 致刘质平/276

 致陆丹林/286

 致郁智朗/287

 致马冬涵/295

 致崔海翔/296

 致陈海量/299

 致高文显/301

 致夏丐尊/312

 致弘伞法师/328

 致性常法师/330

 致李圣章/333

 致李圆净/341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363

 致丁福保/365

 致王心湛/369

 致邓寒香/373

 致姚石子/377

 致瑞今法师/382

 致芝峰法师/384

 致如影法师/388

 致妙莲法师/390

 致仁开法师/393

试读章节

(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

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三)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臆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大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第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

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

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教”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见,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着此书也。

(五)佛法非厌世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

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印度古代有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七)佛法非能灭种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以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帅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日财施,二日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种种慈善事业,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用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

P8-10

书评(媒体评论)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林语堂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

李叔同,留学日本首演《茶花女》,揭开中国话剧史;又以音乐绘画,刷新故国视听。英姿翩翩,文采风流,从者如云,才名四播。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约清丽一途。突然晴天霹雳,一代俊彦转眼变为苦行佛陀。娇妻幼子,弃之不见,琴弦俱断,彩色尽倾,只换得芒鞋破钵、黄卷青灯。李叔同失落了,飘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师,千古佛门又一传人。

——余秋雨

套用一句今天很时髦的话来讲,他因为他的故事,是当时整个中国,乃至东亚的“超级男声”,他的名字就叫李叔同。

——钱文忠

李叔同等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从国学出发、进入到西方的文化体系又重新回来建设中国的文化体系,而中国社会经历了制度重建、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变革之后,中华文化在当下也需要这种融会贯通的重建。

——于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