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千古奇才。历数中国历代文人,论名气、才气和人生经历,苏东坡可谓个中翘楚。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虽然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但他的作品却依旧为人们所细细研读,他的美名依旧为人们所交口称颂。而苏凌所著的《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就是通过仔细分析其词作、其人生经历,将苏东坡坎坷曲折的一生娓娓道来,让我们一同体味他的才华、魅力和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苏凌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千古奇才。历数中国历代文人,论名气、才气和人生经历,苏东坡可谓个中翘楚。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虽然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但他的作品却依旧为人们所细细研读,他的美名依旧为人们所交口称颂。而苏凌所著的《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就是通过仔细分析其词作、其人生经历,将苏东坡坎坷曲折的一生娓娓道来,让我们一同体味他的才华、魅力和精神。 内容推荐 历数中国历代文人,论名气、才气和人生经历,苏东坡可谓个中翘楚。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苏东坡一生佳作无数,诗存2700首,词300余阙,文数千篇,包括1700封书信。其奔走潦倒、波澜曲折的经历都在诗词文章中呈现。苏凌所著的《宋词是一杯清酒(3苏东坡词传)》通过品读苏东坡词作,讲述其少年成名的辉煌、仕途坎坷的苦涩、痛失慈母和爱倡的酸楚,字里行间流溢着恢弘大气的豪情与不可言说的惆怅,为读者再现苏东坡辉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他真实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目录 第一章 眉州苏家的小英才 第一节 灵秀喜诞生 第二节 戏玩得砚宝 第三节 读书眉山中 第二章 少年苏轼的情与爱 第一节 苏小姐的泪水 第二节 少年率性逃离 第三节 “唤鱼池”成双璧 第三章 名利场的小试牛刀 第一节 出川赴京 第二节 《刑赏忠厚之至论》 第三节 苏轼父子名天下 第四章 初涉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一节 痛失慈母 第二节 仕途的喜乐愁 第三节 十年生死两茫茫 第五章 忠心为民的一身正气 第一节 大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节 静观而作《辨奸论》 第三节 拳拳之心反新法 第四节 远离是非别京城 第六章 谪居太守的舞词弄墨 第一节 杭州:水乡怡情 第二节 密州:但愿人长久 第三节 徐州:政通词美 第四节 湖州:诗酒与道 第七章 东坡居士的超然潇洒 第一节 乌台诗案 第二节 涅槃黄州 第三节 绝响赤壁 第八章 常州无忧的短暂时光 第一节 游庐山 第二节 别汝州 第三节 居常州 第九章 卷土重来的喜乐哀愁 第一节 登州海市 第二节 再次燃烧 第三节 京城帝师 第四节 急流勇退 第十章 天涯海角的最后归途 第一节 不辞长作岭南人 第二节 朝云相伴彩霞飞 第三节 走向天涯海角 第四节 在寂静中安眠 试读章节 有道是“恩爱夫妻不到头”,抑或是上苍也妒忌这一对神仙眷侣,同年五月二十八日,苏轼的爱妻王弗突然身患重病而亡,年仅27岁,她的身后仅留下一个年仅7岁的儿子苏迈。 英年丧妻,突如其来,苏轼悲痛不已。回想他与妻子度过的十年岁月,从眉州到京城,从京城到凤翔,从凤翔到京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妻子的一颦一笑像流水般从眼前淌过。 那一年,她才16岁,还是一个羞怯的闺中少女,笑语盈盈地站在青神的鲤鱼池边,眉目间脉脉含情,秋波流转,转动着少女的情思和初恋的生涩;那一年,她成为新妇,满脸娇羞,楚楚动人。面对苏家的大大小小,她用勤快、温柔和谨言慎行征服了所有的人,赢得了全家上下的喜爱;那一年,他们还没有儿子,只是一对初尝人间情爱的儿女,她默默无言,常常手拿针线活静静地坐在他的身旁,陪他读书,听他吟诗,在烛光昏暗的时候剪去烛心,在他感到疲惫的时候亲手送上一杯热茶;那一年,她跟随丈夫游宦凤翔,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只有夫妻二人与小儿相依为命,但她相夫教子,生活过得惬意而自由。 她深知丈夫性格爽直,心无城府,因而时时细心地留意他在外与人交往时的一言一行。每当苏轼从外面回来,她总要细心地询问,唯恐他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从而吃亏上当。她时常这样提醒苏轼说:“你离开父亲远了,凡事没有人指点,不可不慎重。” 时间长了,她已经和丈夫达成了默契。苏轼的人生有了她的提醒和指点,或许会走得平坦许多,然而,这一切却在突然之间变成了回忆。 由于暂时无法返乡,苏轼只能将妻子灵柩寄托在京城的西郊。他的父亲对他说:“儿媳跟了你,却无法享受你的成就,你将来应该将她葬在你母亲的身旁。”苏轼将父亲的话记在了心上。 时光荏苒,刚刚忙完妻子的葬礼,苏轼在史馆已经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第二年,即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苏轼的父亲苏洵也去世了,享年58岁。此时,苏洵已经编完钛常因革礼》,但他独自撰写的《易传》还没有完成,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人间。临终前,苏洵将尚未完稿的《易传》托付给两个儿子,希望他们将其续写成书。苏轼、苏辙跪在父亲的病榻前接受了这一遗愿。后来,苏轼终其一生都在完成父亲临终前交代的这一任务。一直到他被贬谪到海南岛以后,他才完成这部著作。而这部由苏氏父子共同完成的《易传》也成为中国易经研究史上的名篇。 苏洵死后被追赠光禄寺丞。苏轼、苏辙立刻辞官回乡,宋英宗特命官府安排船只护送苏洵及苏轼夫人王弗的灵柩回乡。欧阳修、韩琦等老臣都派人前来安慰兄弟二人。 同年五月,苏轼、苏辙带着灵柩走安徽水路,沿长江上行回家。由于是逆行,兄弟二人走得很慢,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回到家乡。他们安葬好父亲,并为父亲修了一座庙,庙中放置着父亲的画像和菩萨像。苏轼将妻子安葬在了母亲的坟旁。 此外,苏轼还亲自为妻子写了墓志铭——《亡妻王氏墓志铭》。在此文中,苏轼称夫人为“君”,体现出夫妻恩爱与相互敬重的情感。他回忆了妻子在苏家孝敬公婆、陪伴自己的种种事迹,称赞她“恭谨肃恬”,并将夫妻二人生活中的甜蜜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文中,苏轼哀叹道:“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意思是,你死后,我将孤苦一人,没有人陪伴,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 P72-P75 序言 读书眉山中,“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干言”,京城赶考,高中进士,一举成名,“一门父子三词客”。苏轼的名字越来越闪亮。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看似顺风顺水,却痛失慈母和爱侣。仕途并非坦途,即使有着满怀为民的忠恳,有着反对新法的勇气,等待他的却是苦涩的贬谪和流放。即使想要随遇而安也不可得,“文字毁谤君相”,陷入“乌台诗案”而锒铛入狱。在这种螺旋的痛苦中,风雨洗净了他的眼。 一个孤独的人,带着骄傲倔强的灵魂,远离京城,远走他乡。从黄州到汝州,从杭州到定州,从贬谪岭南到再贬海南,他的心淡定的犹如一片落叶。在曲折和唏嘘中,他的气度和人格脱离了平庸,走向璀璨。正如钱穆说的那样:“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黄州、惠州和琼州,简直是苏轼涅槃的仙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灵魂的情感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除了那种豪情,苏轼也有很多无言的惆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情也好,惆怅也罢,在历史的淘沙中,苏轼依旧是闪闪发亮的金子。真金永恒。 纵观其一生,我们看到的是光芒万丈,也是心酸如星。“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洗儿诗》不正道出了苏东坡内心的真实和荒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