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和房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勤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签证历险记

导读:本文是本人在美国最初一个月的真情实感,“一个没有加入任何色彩白描式的描述”(朋友评语)。也许其他人在美国也有类似的经历,但对我而言,这是我一生平淡生活中一段独特经历。因为美国领事馆在我签证上很小的疏忽,使我在美国最初一个月见识许多难见的人情世故,让人看到“一个中国胖胖的教授奔波于纽约与新泽西之间滑稽的样子”(朋友评语),这是这本书的来源。更确切地说,没有这段经历也不会写这本书。

一、海关遇险

如果你第一次孤身一人到美国,英语听说又不好,到海关时,海关官员告诉你,你的签证错了,你要到楼上去重新检查,你这时候是否有天要塌下来的感觉?这就是我在2011年1月30日下午5点(美国东部华盛顿时间),过New Jersey(新泽西)的Newark自由国际机场海关时遇到的情景。

由于这次到美国访学,准备时间很紧,加上中间又去英国,找了在中北旅游公司的学生帮忙,才插队在2011年12月20日(周一)到上海签证。正在为上海签证侥幸过关庆幸时,没想到纰漏又出在这里。本来我过海关时遇到签证官心里也没底,他问:“你到美国来干什么?”这个早已准备:“到Fordham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在美国多长?”“一年。”这时候我怕他不明白,赶快拿出2019表。他好像明白什么了,告诉我说:“你的签证是B1/B2签证。”这时候我才清楚地注意到护照签证页中签证类型(Visa Type/Class)下面,清楚打着B1/B2,而我的2019表明确说明我是J1签证。我马上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不听我解释,估计也听不懂。随即叫来他的同事,小声交代几句,我就被叫到楼上。我还准备到拿我的材料的签证官那里说明一下,里面的海关警察很凶,厉声“sit down:”我只好坐在椅子上,马上想到外边接机等我的同事王翔和我的合作教授颜安,正准备打电话,海关警察马上过来指着墙上的提示,这时候才看到:“Don't call!Don't camera!Don'tsmoke!”赶忙收起手机。

一时间什么想法都有了:是否会被立马要求回国?回去没问题,谁给我订机票?今天晚上住在哪里?听说美国有一个巨大非法移民拘留所,会不会把我弄到那里去?我不是非法移民。但是,我的签证为什么会出错?一时间没有头绪。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不太清楚的声音在叫我的名字,我马上过去。一个海关签证官问我:“你是否知道你的签证错了?”我说:“这不是我的错误!我来美国之前到英国去了两周,我没有仔细看过我的签证!”他说:“我知道不是你的错。但是,你签证签发的时间是12月21日,你有一个月时间来改正错误,为什么不去改正?”我说:“我没有发现。”

实际上,护照在签证后一周给我,12月23日(周四)又到英国领事馆签到英国培训访问的签证,我印象是护照在12月28日左右送到家,好像还要了50元怏递费。我随即将它放到抽屉里。当时正忙于2011年1月7日至23日人文社会学部到英国培训访问的事情,由于到英国用因公护照,也就没有注意这些。中间还有赵静他们四个研究生要在我去英国前答辩,因为我从英国回来时学校应该已经放假,过了元旦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安排答辩,加上一些其他事情要处理,忙得乱七八糟。在这之前我也没有用过因私护照出国,对上面的内容也不熟,再说谁会想到护照签证上会在这个地方出错呢!

这时候,几个海关官员把我的材料传来递去,嘻嘻哈哈,几乎每个人嘴里都冒出相同的词:“No Way!”我估计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意思。这时候我已经基本不抱顺利过关的希望,只能等他们处理的结果。好在现在年龄渐大,遇事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容易冲动。过了一会儿,最先拿材料的签证官叫我过去,我发现我们一批被叫到楼上的,只有我一个人还在那里,其他人五六个人都已经走了。他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脑袋“嗡嗡”响,只听出一个“RETURN”,我马上说:“我有朋友在外边等我,怎么办?”他说:“你可以出去。”随后在护照上将我入境填的单子(后来才知道那是194表)上面写上“2011年2月27日返回”,盖上章。我当时没有听清楚以为是10天内要离境,27日必须返回,后来知道必须在27日前离境。我拿起其他文件,拖着拉杆箱赶快出去,出门地方站着一个全副武装、又黑又高又壮的黑人警察还要阻挡我,里面的官员向他打招呼,才让我出去。我立马去找托运的两件行李。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当时急得一身汗。一个机场工作人员问我是否找上海来的行李,我说是的,他指着一个方向,告诉我在那边角落,我跑过去看到只剩下我的两件行李躺在那边。

更可气的是,美国这个国际机场好搞笑,一辆机场行李推车还要5刀,还不找钱,在英国时外语学院的李霄翔院长说是美国机场行李推车要钱,我还不相信,现在事实摆在面前。我从国内带来都是百元美钞,加上中国机场免费的习惯,实在不愿意花这个钱。好在拖着三件行李还是可以向外走。快要到门口,机场工作人员又拦住我,要报关单,我将在飞机上早已经填好的单子交给他们,他们看也不看,就让我出去了。我多少有点后怕:也没有人检查行李单就放我们出去,要是有人拿走别人的行李,也不可能被人发现,丢行李也很正常。我刚出接机口就看到王翔和颜安在那里焦急向里看。他们以为我这么长时问没出来,肯定是行李被检查了,谁也没有想到出了签证这个事。而围绕我的签证,我们整整忙了一个月才最终解决。从我的签证历险到改“证”磨难,可以简单透视美国的人情世故。

P1-3

后记

写这本书的起因,是来自本书的第一篇——《签证历险记》,写本人在签证出错后遇到的麻烦事情,这个遭遇不能说是绝无仅有,对我而言算是比较奇特,事情结束很有一吐为快的想法。况且在新泽西最初一段日子很无聊,除了到学校听听课,就是改一篇要在《中国工业经济》上发的文章,反复了二十多遍,很烦人,很想找个事情调剂一下。加上时间很闲,就把全部过程事无巨细写出了,算是史料翔实。写完后发给有关同事和朋友,还有太太,以及颜安和朱艺看了,大家都挺喜欢,说写得不错,很生动。于是也挂在自己博客上,供大家批判。

后来为了完成去英国培训的作业,又写了最后一篇《开放竞争共享》交给学部。以后蒙领导厚爱,将其全文发在《东南大学校报》上,不少朋友看了褒奖有加,提高了我写一些自己东西的兴趣。离开Newport到丹尼斯家,更是没有地方去,所以一遇到事情就发点牢骚,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一些短文,都是一时兴起就写了,也没有考虑以后会怎么样。到了2011年5月份,。EMBA学生到美国游学,问我在美干什么,我说除了看看文献,做点研究,还写了不少杂文,估计可以出一本书,他们都说希望我回国后尽快出版。8月下旬回国后,诸事繁杂,出书的事情就一拖再拖。但是,每到聚会,他们不断问起此事,我也算落下一个心病。况且,在美国离别时也承诺丹尼斯他们要把美国的事情写成书送给他们,一直没有兑现,也算是食言了,这有悖于我一贯做人的风格。

寒假前,几个EMBA学生开题,他们都是2011年纽约游学时,当时承诺的见证人,我必须要在他们毕业前把书出了,以免在自己学生面前丢面子。寒假后,除了大年三十晚上外,每天从晚上10点开始工作,一般到凌晨3点以后,上午睡觉,下午稍做整理,回到我当年写博士论文时的生活节奏,几乎用掉整个寒假,把该补上的都补上了,一口气加了差不多6万字,算是基本完稿。当然还有几篇文章在纽约时开了个头,实在是写不完,包括《饮食习惯和产权制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房价》和《我们为什么感觉美国价格低?》,好在这些问题时效性不太强,以后写也没有问题。

关于书名,还是在上次:EMBA学生开题后,几个同学请客在酒桌上定的。几个同学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说了准备在他们毕业前把欠他们的书出了,他们问书名是什么,我说还没有定。他们问主要有哪些内容,我说刚刚写完的是《我的房东丹尼斯》,孙津提议就叫“我和房东”。开始觉得有点怪怪的。孙津解释说,你到美国,就是客居他乡,无论从小到具体房东房客关系,大到国家之间,书中谈的都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仔细想想,我和李超、丹尼斯、我的同学和前面Newport的租房公司的经历,不都是房东房客的关系引发的吗?虽然也有其他朋友的建议,我想这本书的书名就这么定了。

最后要谢谢这本书中所有提到名字的朋友和同学,和未提到名字的,还有所有关心我和这本书的人。虽然有些部分已经给相关朋友看了,也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是,百密终有一疏,若有得罪大家的地方,一定是无意,敬请大家谅解。也借此机会衷心感谢一贯支持我的亲人、朋友和学生们,愿此书能博大家一笑,也算我没有白熬那么多夜了。

周勤

2013年2月17日星期日凌晨4:10于南京江宁江南文枢苑家中

目录

签证历险记

美国搬家记

我的房东丹尼斯(Dennis)

陪太太和孩子逛美国

纽约,纽约

在普林斯顿温润的春光下睡去

寂静的普林斯顿——默默的爱因斯坦

康奈尔的草坡

怎么理解美国式的衰退?

美国式的奢侈和浪费(The American's style of extravagance and waste)

本·拉登之死对美国人意味着什么?

李娜现象的“现代启示录”

人民币升值将使美国人招致灭顶之灾!

治理通胀要反其道而行之

中国的“经济学家”为什么被人看不起?

中国将如何与美国相处?

为什么我们不感到幸福?

现代大学中“大”商学院模式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开放、竞争和共享(opening,competing and sharing)

后记

序言

这是一本迟到的书,应该是在一年前出的,那时候妈妈还是可以看到,可是现在她看不到了。

2011年元旦我已经确定去美国访学,我们给爸爸提前过八十大寿,爸爸的生日宴结束后在东大的大礼堂前拍了全家福,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姐姐姐夫和他们的孩子都回来,妈妈那时候还是那样健康,和我儿子小满拍了几张照片,虽然她已经患病多年,精神依然很好,加上大哥大嫂回来照顾,想一切都没有问题。

一月初到英国培训回来一周后去美国,后多有波折,好在多得朋友相助都一一化解。当我在美生活逐步走上正轨时,妻在QQ中说妈妈近况日差,主要是清明节后外婆近百岁仙逝,本应是喜事,可能诸事繁杂,对妈妈身体影响甚大。更重要的是外婆是妈妈的精神寄托,我过去一直和妈妈讲,外婆还在你必须健康地生活。现在外婆走了,妈妈似支柱不在,其后饮食日少,待我八月底回国之时,已经与年初判若两人。我知道妈妈的精神垮了,这是什么都无法弥补的。后虽几经反复,终不能康复。

妈妈走后,我写一短文《妈走了》,可惜电脑出问题忘记存盘,再写已经物是人非,现在只能以此文替代以示纪念。我和妈妈的感情应该是最好的,从十一岁到南京,小学中学一直到成家前大部分时间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对我的影响自然最大的。年少时我在紫金山农业中学上初中,妈妈去参加家长会,回来告诉我教数学雷老师表扬我作业认真,也说她教子有方。以后妈妈总以“多读书总是好的”这种朴素的思想鼓励我。但是,我二十九岁前诸事不顺,妈妈始终默默支持我。应该说,是妈妈的“不怕慢就怕站”的信念支撑我不断前行。在不断的努力中,到四十岁才读完博士,虽然晚了一点,也算是了却了妈妈的心愿。

记得一次和妈妈闲聊时,她说去医院看病,病友告诉她给她们看病的医生是教授和博士,很是了得。妈妈说,我当时没有和她说,这没有什么,我小儿子也是,只是专业不同罢了。看妈妈说话时的坦然,我当时的感觉是,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知道妈妈走的时候是留有遗憾的,因为自己有太多的愿望没有实现。就如同我自己现在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说的一样,如果我三十岁左右时,有现在对学问的理解和追求,是有希望成为一流学者的,可惜现在已经快五十岁,只能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告诉我的学生们,还不知道他们是否理解,或许也要到我这个年龄才能理解。是啊,我们真正失去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而是我们知道而没有做到的。所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部分是遗憾想到而没有做到。

我知道这是一本妈妈看得懂的书,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我在键盘笨拙地敲出来的。这是给妈妈的还愿。妈妈知道我一直是一个不聪明的孩子,只是知道傻干,所以经常犯错。想起来也十分有趣:在美国那样孤寂的生活中,靠着每天多多少少敲一些字,也能写成这样的小书,也算是对妈妈名言的验证。这对别人没有什么,对我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妈妈留给我最重要的财富,我一直在努力研究的“学问”。

周勤

内容推荐

本书中的《签证历险记》一文是作者周勤在美国最初一个月的真情实感,“一个没有加入任何色彩白描式的描述”(朋友评语)。也许其他人在美国也有类似的经历,但对我而言,这是我一生平淡生活中一段独特经历。因为美国领事馆在我签证上很小的疏忽,使我在美国最初一个月见识许多难见的人情世故,让人看到“一个中国胖胖的教授奔波于纽约与新泽西之间滑稽的样子”(朋友评语),这是这本书的来源。更确切地说,没有这段经历也不会写这本《我和房东》。

编辑推荐

写这本《我和房东》的起因,是来自本书的第一篇——《签证历险记》,写作者周勤本人在签证出错后遇到的麻烦事情,这个遭遇不能说是绝无仅有,对作者而言算是比较奇特,事情结束很有一吐为快的想法。后来为了完成去英国培训的作业,又写了最后一篇《开放竞争共享》交给学部。以后蒙领导厚爱,将其全文发在《东南大学校报》上,不少朋友看了褒奖有加,提高了我写一些自己东西的兴趣。离开Newport到丹尼斯家,更是没有地方去,所以一遇到事情就发点牢骚,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一些短文,都是一时兴起就写了,也没有考虑以后会怎么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