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意义上的幸福无处不在
佛教不追求一时的幸福。佛教所追求的幸福,是一种超凡、终极且不会随着任何场合变化而变化的境界。这一点,普通人也许无法完全理解。因为那些超越自身认知范围之外的超验知识,尘世间的众生是没有能力去完全理解的。因此,佛陀殚精竭虑,想要将到达佛教幸福境地的方法传谕世人。
佛教,从古至今就是以全人类为说法对象的。它的教义科学而客观,即使是不同民族,在佛教当中受到的对待也是相同的。
佛祖的说法任何人都无需加以妨碍。因为释迦牟尼既非只跟日本人说法,亦非只跟欧洲人说法,他的说法针对全人类。佛祖传法的目标:众生幸福
只要提起“传法”二字,很多人就认为是集中到某个人所在的地方,举行类似竞选讲演一般的活动,但这是其他宗教的做法。佛教的传法与竞选讲演是截然不同的活动。竞选讲演时,若看到许多人愿意附和自己的意见,候选人的内心会很喜悦。因为当选了,他也会获得利益。
但无论多少人信仰佛教,佛陀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相反,遵循他的教诲并努力践行的人却能得到很大收益。有传说曾提到,实际上佛陀也曾很讨厌说法,因为听的人悟性不高却又偏爱纠缠不休,佛陀觉得对这些人说法很麻烦,甚至一度想放弃说法。创造宇宙的主神梵天闻知后,便恳求佛陀虽然传法会令你很为难,但你要怀着一颗仁慈的心去说法。”佛祖无奈,只得继续说法。
在我看来,对于已经断去一切执念、欲望与烦恼的佛祖而言,宣讲佛教的目的绝不是希望获得任何回报,因为他得到的只有与日俱增的疲劳而已,并且释迦牟尼不太喜欢别人对自己行礼拜。 “有时间来礼拜我,不如把时间花在修行之上吧,这也是对我的一种尊敬。”所以说,我们与其把精力放在纠结仪轨形式的正误上,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实践佛法,这才是对佛陀真正的敬意。从不修行,一味敲锣打鼓举办仪典,结果只是给佛祖添麻烦。
但是,尽管释迦牟尼已经到了不仰仗任何事物的境界,但内心还怀着那份纯粹的对生命的怜悯与关怀,所以他时刻担心还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佛陀曾这样想:我所到达的境界,所体验到的幸福与得到的安宁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我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众人,让他们能够独立修行,达到彻悟。这被称为“佛陀的慈悲”。
释迦牟尼最初派阿罗汉①们传教之时,说过以下的话:
诸比丘!去游行!
此乃为众生利益、众生安乐、哀悯世间,人天之
义利、利益、安乐。
正如你从这些话中明白的一样,佛教并非只为了一部分人而存在,它是为了众生的幸福而存在的。
除了人之外,传说还有许多的神明也皈依到佛祖座下听其说法。因此不只是人类,佛教也是为了诸神的幸福而存在的。
P10-12
无论是谁,都希望有意义地生活,有意义地安度人生吧?
那么,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现在的活法称得上“有意义”吗?也许我这么说你可能不明白。虽然这句话看上去简单易懂,但究竟怎样的一种活法才能叫作“有意义”的活法呢?如何才能实现“有意义”的活法呢?若大家只是粗略考虑一下,肯定无法回答吧。
在这里,我将会告诉你一个轻松判断的方法。请大家考虑下面这个问题:临睡前,你能说出“今天是快乐的一天”吗?
如果你回答“是”,那么你今天是过得充实且有意义的。然而,也有很多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足够幸福,是不是能够说出“嗯,今天很快乐”这句话。这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让我与你一同思考这个问题,了解佛陀留下的“佛教真言”,帮你感知充实与幸福,度过有意义的每一天吧!
也或许你会这样想:“所谓‘佛教真言’是助人成佛的吧?跟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有什么关系呢?”诚然,这样去想没有什么问题。释迦牟尼的中心思想也确实是解脱、彻悟与涅粲,但这些的确是“有意义”的活法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选择了最正确的路,才能到达生命的最高峰。因此,我们最好借鉴佛陀的智慧来回答“该怎么活”这个问题。若能牢牢遵循释迦牟尼的教诲去活,不论是谁都可以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释迦牟尼的开示,是“超越了尘世间人与人的关系、神圣而优越的”。佛陀的言说,不同于凡人的话语,佛陀是通过与普通人大相径庭的思考之后,得出了如此具有超凡智慧的言论。
然而事实上,释迦牟尼的开示并没有太多专业术语修饰,简单明了,不论是谁,不论水平高低,都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因为佛陀传授其智慧的能力也远在众生之上。 释迦牟尼既解答了人们的提问与疑惑,又阐述了许多道理。有时被问及一些无关紧要甚至毫无意义的问题时,佛陀便以不作回答作为回答,因为佛陀从不说没有意义的话。
所以,可以说释迦牟尼的开示全是有意义的,对我们很有帮助,没有徒劳无益的无用功。佛教中,徒劳也是一种罪过。
不同的人为了各自“有意义的人生”而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活法。然而,他们自私地追求自己的活法,都称不上是真正“有意义的活法”。
为什么?因为尘世间公认“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在特定场合下也是无用的。此外,世人还把感官的享受错当成了幸福。但实际上,感官的享受没有任何价值。更不要说,感官享受使人偏离正道,是产生“徒劳”的祸根。
因此,人们盲目追求的活法,都称不上幸福的活法。流连于现实社会价值之中,这样的人生到头来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由此我们明白,释迦牟尼所描述的“正道”,是活得有意义的唯一方法,只有跟随这个方法前进,才能真正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然而,这条正道并非可以盲从的。这是一段自始至终以
“自己”作为目标,令人激动的生命旅程。倘若发现了这条正道,便能够体会到一种无上的喜悦之感,这是尘世间任何所谓的“成功者”都无法体验到的。
祈愿三宝护佑。
阿鲁老和尚
人们常说,看开一点,海阔天空。但是大多数人总不能解开自己的心结,他们把追求高薪的工作、卓越的成绩、受人尊重的地位看得太重,转而成了心理的负担,郁结于心,法释怀。
阿鲁老和尚是日本影响力最大的佛法大师,是亿万信徒的心灵导师。阿鲁老和尚的说法深入世俗生活,能够运用佛法帮助现代人解决日常生活的压力,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阿鲁老和尚开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多数时候面对难题、困境,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积极应对的心态,而非具体的解决之法。当你能转变看问题的角度,了悟成败得失只在一念间的道理时,你就已经卸下了心头的重担,重回自在轻松的人生旅程。
翻开阿鲁老和尚编著的《阿鲁老和尚开示--卸下心头重担》,以佛法解开内心的郁结,让生命回归轻盈与自在。
阿鲁老和尚编著的《阿鲁老和尚开示--卸下心头重担》是一本从佛法的角度分析和帮助现代人如何消除烦恼、增加幸福,每天都过得充实积极的人生佛法书。在我们的人生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烦恼和痛苦,现代人总是盲目追求世俗名利、地位、物质享受为人生价值观,这些东西渐渐地就会成为我们心头的重担,他劝导社会中忙碌的人们,把自己心上这些”重担”都卸下来,让自己过上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阿鲁老和尚告诉世人要想每天都过好日子,必须立足于当下人生,学会”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观,让自己的生活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