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情系列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李亦园//杨国枢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何来概括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乃至心理学等学科最感兴趣的话题,而博大的中华文明使得认识中国人的性格千头万绪,难以理清,学科之间交锋、冲撞的结果汇集在李亦园、杨国枢主编的《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情系列读本)》中,百家争鸣中自会带你走出一条理解自己民族的路来。

勤俭、刚毅、孝悌、变通、耻感文化、家族主义、笃信风水、明哲保身、好面子、功利性……几千年延续下来的这些性格特征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人的价值系统,在与现代文明的斡旋中,形成了一套看似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游戏规则。

内容推荐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拥有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人在性格上有一脉相承的共性,也有时代和地域差异。这种共性和差异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而李亦园、杨国枢主编的《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情系列读本)》采用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研究的方法,辅以量化的统计数据,使研究更有价值,结论更为全面,也体现了一种研究中国人性格的新方向和新策略。在这个交通发达、不同文化接触频繁的时代,对自己能多作了解,也才能认清对方,不至于迷失。《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情系列读本)》生动地突显了中国人的整体性格,可以帮助读者拓展视野,认识自己。

目录

简体版序言

再版序

序言

传统中国理想人格的分析 韦政通

从价值取向谈中国国民性 文崇一

从社会、个人与文化的关系论中国人性格的耻感取向 朱岑楼

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 杨懋春

从若干仪式行为看中国国民性的一面 李亦园

从儿童故事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 徐静

从人格发展看中国人性格 曾文星

台湾大学生的人生观 杨国枢

台湾大学生的价值观 李美枝 杨国枢

现代化过程中农民性格之蜕变 吴聪贤

台湾大学生现代化程度与心理需要的关系 瞿海源 杨国枢

中国国民性研究及若干方法问题 项退结

附录 有关中国国民性研究书目汇编

名词索引

试读章节

四、崇古取向与中国国民性之间的关系

由于先秦儒、墨理想人格的构想是透过古帝王理想化的方式,因此引发出崇古的价值取向。后来因儒家取得文化正统的地位,遂使崇古成为中国文化主要的价值取向之一。它不但直接对中国传统性格产生极广泛的影响,古代的理想人格与历史人物的性格之间,如果没有受到崇古取向的影响,恐不能产生如此持久而稳定的关系。所以崇古取向对中国国民性若干特质的形成,可能是最基本的一个文化因素。

崇古取向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存在的一项事实,且是世界上这一类文化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F.R.Kluckhohn and F.L.Strodtbeck在其专门研究价值取向变化的著作中①,就曾以中国为崇古取向(past time orientation)的代表:“历史上的中国,就是以过去取向为第一序的价值优先,祖先崇拜和一个很强的家族传统,就是这种优先表现的两个例子。因此在中国人的态度上,没有什么新的事物发生在现在或未来,所有的新事物,都已发生在遥远的过去。骄傲的美国人第一次使中国人看到汽船,可是中国人却说早在两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这种船。”②同时该书以Spanish—Americans为现在取向的代表,以美国为未来取向的代表。中、美两国的人民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甚至是相反的,时间取向的相反显然是主要的文化因素。

现在,必须先讨论一个问题,即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崇古取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参考前人的看法提出几点尝试性的解说:

第一,是利用人贵远贱近的心理。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说:“荣古而虐今,贱近而贵远,人之情哉。耳目所闻睹,则遗忽之,耳目所不闻睹,则敬异之,人之情哉。慧能之直接本心也,发之于己,则捻道人徐遵明耳;托之于达摩之五传迦叶之衣钵,而人敬异也,敬异则传矣。”③康氏所说是要指出假托古说以表达自己思想者的心理。不过康说是得之于《淮南子》。《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罗根泽于《晚周诸子反古考》一文,亦从此说。

第二,是因孔子以一平民的身份,提倡德治,在那贵族阶层还保持相当势力的时候,深怕人微言轻,无征不信,所以构想出尧、舜的故事,让他们贴上儒家的商标,以便于思想的传布①。于是尧、舜时代变成儒家德治理想盛行的时代;尧、舜变成儒家心目中典型的圣王。儒家如此,其他各家的托古崇古之说,大概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

第三,在Kluckhohn等人的书里曾提到许多现代的欧洲国家也强烈地学着过去取向,甚至英国在某种程度之内,也被上流社会和传统主义所支配②。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过去文化上曾有过极丰盛的成就,值得他们系恋。由此使我们推想到,中国先秦时代托古崇古之风所以盛行,可能具有同样的原因。根据近人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证明至迟到殷代,中国境内确已有相当高度的文化存在③。假如孔子生长的鲁国,不是有“郁郁乎文”的周文化,而是像美国开国时的西部,我们实很难想象孔子会发其“从周”的思古幽情。

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一书,就1.儿童养育;2.变化的期望;3.人生观;4.仪式改革等方面描述时间取向的特性,其中对过去取向所描述的,与我们所了解的崇古取向的若干特性相符,兹根据这些描述,说明崇古取向与国民性间的关系。

1.儿童养育在一个以过去时间为优先价值的社会,养育儿童“应教以过去的传统(老人的方式),他们相信旧的方式是好的,儿童过分不遵从这些方式,他所做的事就是错的”④。行为的对错既以传统或老人的方式为标准,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阿多诺等人⑤所说的权威态度或权威人格的某些特征:(1)因袭惯例,遵循习俗;(2)不加批评地服从权威(如父母、长上、超自然的力量等),特别是理想化的道德上的权威……

P26-28

序言

《中国人的性格》一书是多年前举行的一系列科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关于那一系列科际研讨会的意义与经过,在初版的序言中已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中国人的性格》是在1972年初版,出版者是“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书中内容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观点探讨中国人的性格与行为,这在当时尚属创举,因而引起学术界与知识界的注意,阅读或参考者颇众,三年之内即连印三次(三版)。可能因为此书流布较广,且是从行为科学的观点讨论中国文化问题,遂引起少数有特殊背景之学者的疑忌,乃在泛政治主义的笼罩下,运用其特殊的影响力,促使此书在三年之后即不再发行。此后读者对此书的需要持续存在,香港与台湾竞先后出现盗印本数种,长期半公开发售。盗印本大都印刷粗劣,有的甚且将字体与版本缩小,颇不利于阅读。但十几年来,盗印本的流行对此书的推广倒是有不可否认的功劳。

自此书初版以来,已经是十五年了。最近的十五年中,台湾在各方面的进步最为快速。时至今日,在大幅开放化的趋势下,泛政治主义的阴霾已逐渐消弱,学术与文化等方面的禁忌也大为减少,甚至大陆作者的著作也可在台湾出版。在这样的新环境中,《中国人的性格》的重新出版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为了便于推广与流传,这次我们特别委请民间的机构出版与发行。在台湾的社会及行为科学发展史中,《中国人的性格》有其纪念性的特殊意义,因此再版出书的内容仍然保持初版的原貌,而仅作微小的文字修正。自1972年此书出版以来,台湾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者对中国人之性格与行为的研究日益加强,现在我们对中国人之思想观念与态度心理的了解已大有进展,但此书中的各篇论文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日后有关研究的理解尤为有用。在编排印刷方面,新版的《中国人的性格》比原版更为精美,这当然也代表一种进步。

作为本书的编者,有一点是我们特别感到高兴的。那就是自本书首次出版以来,十五年问各文的作者都能健壮如恒,而且在学术上皆有更高的进境,缔造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当初参加研讨的最年长的杨懋春教授,仍是康乐如昔,不断著述,为我等后学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原书的各位作者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合作,以及同意在桂冠图书公司重新出版此书。在今后的漫长学术旅程中,希望彼此能继续不断地互相鼓励与帮助,以创造更丰富的学术生涯。

李亦园 杨国枢

1987年9月24日序于“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