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黄志坚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由黄志坚所著,人际暗语从古到今都有,想要用得得心应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布满了各种微妙的陷阱,想要绕开它们。我们不仅要听“懂”。也要会“接”,即对方说出什么。一听即懂,并且马上聪明地接话。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和沟通上下点功夫,不仅仅耳朵和嘴在工作,大脑也要飞速运转,在含蓄的言语中,迅速抓住有效的信息。

内容推荐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由黄志坚所著,中国人讲话注重含蓄,往往“话留三分”,需要仔细琢磨。你听到的,可能不是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你猜测的,可能不是对方真实的心思;你所做的,自然也不是对方所期待的。这样一来,做人做事,难免处处碰壁。

在《听懂暗语读懂人心》中,如果你能听出对方的话外音、潜台词,不管是官场、职场、情场、酒场,还是生意场,不管是面对同僚、老板、同事、恋人、朋友,还是陌生人,你都能够游刃有余,轻松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做事准确到位,做人非常成功。

目录

前言

第1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

中国式的“含蓄之美”/2

人为什么喜欢“话留三分”/4

听不出“弦外音”就会受伤/6

圆融是一种人世的智慧/8

学会暗语,为成功增添筹码/10

第2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

最近工作怎么样/14

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16

这件事情再议吧/18

你太有个性了/19

你的创意很不错/22

总体不错,但有一点小瑕疵/24

我什么时候亏待过你/25

这话对别人我是不说的/27

你的业余生活一定很丰富/29

你就看着办吧/31

平时你都有什么爱好/33

我怎么没听你报告过/35

第3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

你现在忙不忙/40

我觉得他这个人还可以/42

老板真刻薄/44

你家条件真好/46

老板对你还挺关心的/48

我这个客户真烦人/50

这次也该轮到你了/52

其实没你什么事/55

你的想法真特别/57

我只是随便说说/58

大家都很关心你/6l

第4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

你还是仔细考虑一下/64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66

也许你可以试试别的/68

当然,我也不是说这样不好/70

你和男(女)朋友最近怎么样/73

你跟某某熟不熟/75

还不就那样/77

现在几点了/79

第5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

我不是想伤你的心/82

吃什么?随便/84

你现在在干吗/86

你想去就去吧/88

我不喜欢你的朋友/90

你挂电话吧/92

你和前任还有联系吗/94

我把你当亲人/96

你只是少了个机会/98

第6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

周末有什么安排/102

你一定刚毕业不久/104

那行特别好挣钱吧/106

我们顺路吗/108

你们家都是谁做饭/110

这件事我只告诉你/111

第7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

说得很详细,请总结一下/116

你的工作经历真丰富/118

其实你的条件真的很棒/120

其实这个职位也在招人/122

你上一份工作的待遇很好/124

什么时候能到岗/126

有男(女)朋友吗/128

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年轻人/130

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132

请评价一下以前的老板/134

你认为自己的缺点是什么/136

请说一下个人的职业规划/138

第8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

你们公司的名气不大/142

你们的价格并没有优势/144

我无权议价/146

最近市场波动很大/149

我们其实很有诚意/150

希望我们今天能够达成一致/152

我们的价格绝对公平/155

我们暂时休会/156

你们的资讯并不准确/158

第9章 饭桌上的话要是听不懂,别说你懂人际

有空儿聚一聚/162

给你介绍一个朋友/163

酒逢知己干杯少/166

听说你们很熟/168

希望多多提携/170

我干杯,你随意/172

试读章节

人可以自我要求,却永远无法掌控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很难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更别说是老板、客户、朋友了。高明的人不会试图去掌控别人,但是会“分析”别人,把一个人分析透了,他想什么你都知道,做起事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交谈是人与人交际的重要方式,谈得融洽,往往会一拍即合;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就会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听”非常关键。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会说不会听,有的人会听不会说,还有的人既会说又会听。在我看来,人可以不会说,但一定要会听。不耐心听和听不懂话的人注定平庸;油嘴滑舌,哪里都要插句嘴的人,自以为高明,但钻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并且随时都可能遭遇“祸从口出”;“懂得听”和“听得懂”的人再不会说话,也有可能被重用。

中国人喜欢用暗语,话里面暗藏着其他的“话”,话后面还有没说出来的一堆“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听”,要是人人都能把心里的话和盘托出,那还用得着学吗?要是学不会、听不出弦外之音,那就会受伤了还不知道在哪伤的,而伤你的人早就全身而退了。

朋友大学毕业的时候和我进了同一家公司。他的专业素质非常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很强,被公司看作重点培养的新人。老板甚至在公司会议上公开表示非常器重他,一时之间,大家都很羡慕他。

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他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因为与他沟通很困难。当别人委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他根本听不出别人的弦外之音。

有一次,老板通知大家集体加班,全力以赴赶一个大单子。当时老板着重强调,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互助协作。

朋友的能力非常强,他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他准备离开公司的时候,其他同事都还在忙。组长提醒他:“你的技术是组里最好的,不如留下来指点我们一下。”其实组长的意思是想让他留下来帮忙,只不过他没有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只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并没有组长说的那么优秀,便扬长而去了。

他的这个做法得罪了整组人。后来,事情传到了老板耳中,老板非常生气,他觉得朋友不但非常自私,还漠视了他的命令。

可想而知,得罪了老板和同事,朋友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最后,他在公司不仅受同事们排挤,还成为老板的眼中钉,两年合同期一满,他马上就离开了公司。由于这两年中他没有参与重要项目,简历拿不出手,专业知识也没有得到巩固,因此再找工作也很困难。

此后十年,他换了很多公司,经历也都是大同小异。

朋友的遭遇确实很令人同情。不过,事情发展成这样也只能怪他自己。如果他能适时调整自己,听到别人的话后再多想一想,认真思考别人的真实用意,体会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许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在生活中,如果不明白别人的真实意图,听不出弦外之音,往往引起诸多误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没有人喜欢一个听不懂话、难以沟通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很难立足。

人活一辈子总要活得明白一些,做个清醒的聪明人,才能避免听不出弦外之音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要想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就要不断地学习、摸索,提高自己的悟性。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自己的老师,不妨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认真揣摩一番。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和不断地历练,你就会渐渐地对弦外之音心领神会。

P6-7

序言

“汉语八级考试”中的一段对话红极一时,对话中主人公小明那地道的中国式语言足以让老外感觉云里雾里。比如小明去找领导办事,于是产生了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明白以上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段对话不仅反映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也确实体现了中国人说话的含蓄。小明和领导都不愿意把话说明,全文没有一个“礼”字,“礼”却已经送了出去,而且不留把柄。

中国文化向来以含蓄为美。西方文化就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西方人喜欢直接讲重点,而中国人则讲究铺垫。熟人见面还要寒喧个半天,七拐八拐才能谈到正事,就连说相声都喜欢在最后抖包袱。

这样看起来,中国人活得还真累,一辈子都要揣摩别人的心思,懵里懵懂的人多半会被人在背后嘲笑。举个常见的例子。你到别人家去做客,如果主人看看时间,说:“该吃晚饭了吧!”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值得你从主人平时的个性、两人的关系、当时的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主人说出这句话有多种可能性,也许是你坐得太久了。他已经不耐烦了,于是暗示你该走了;也许是他觉得你该请他到外面吃一顿;也许是他有心留你在家里吃顿便饭。总之,一旦揣摩不准,弄错了主人的意思,就会给人留下“不识趣”的印象。朋友之间或许没什么,但如果这个“主人”是你的领导或者某件事的关键人物,日后他想起这件事,难免会认为你这个人话都听不懂。能干什么大事?所以,一句话听不懂。就有可能丧失一次机会。

现实虽然如此,但是,一旦你掌握了人际交往中的诀窍,你会因此获益良多,他人会觉得你机灵、懂事、体贴,你在职场或是生活中,一定会人见人爱。

我们无须责怪那些不喜欢明着说话的人,“明人不说暗话”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心理,有时候话不讲明也是为给他人留面子。过分礼貌的背后也许是强烈的不满。一定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称赞,要体会它背后隐含的是什么。

职场更是如此。领导、同事都习惯了话不明说,这就要求你凡事多动动脑子,多考虑一下。职场也像篮球场一样,最忌讳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很多项目都需要团结协作,一个人完成不了所有的工作。假如太自我,不仅惹得同事讨厌,领导也会看不惯。这样的错误经常发生在新人身上,他们总是过分自信,又急于做出成绩。这也无可厚非,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深谙职场之道的,慢慢成长自然会好,就怕听不懂别人的指点,继续犯错。

我们公司最近新招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小王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因为刚参加工作,小王急于想表现自己,工作起来总是过分努力,大包大揽,不太考虑其他同事的感受。几个月下来,与他同时入职的年轻人开始慢慢疏远他,带他的老同事也不是很喜欢他,经常半开玩笑地跟他说:“还是你能干,要是每个招进来的人都像你一样能做事,我们也可以下岗了。”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奈这个年轻人根本听不懂,还以为这只是前辈的玩笑话。  这位老同事私底下跟我说:“这人是什么意思?什么事都揽着做,做又做不好,总需要我来收拾残局,大家给他提出的意见他根本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有的话说了一两次,再说就没意思了,老同事也懒得当面说他,只是向部门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简单提了几句这个问题。领导更是精明,几个月下来自然也看得出来。有一次全部门开会,他把小王单提出来“夸奖”了一番:“这段时间你确实很努力,对工作的态度也很积极,不过也别忘了多和同事们交流,大家一起进步嘛!”

小王听到“夸奖”自然非常欣喜,他完全没听出领导的意思,把领导的话当成了对自己的勉励。从此,他做事更加勤奋了,连下个班都要暗暗观察别人,只要还有一个人没走,他绝不离开办公室。工作中他继续大包大揽,抢着做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小王被调离了部门,安排到一个闲职上。按部门领导的话说:已经忍了他太久,要不是因为合同,早就把他炒了。

小王身上的问题还真不能怪领导和前辈不指明。这个社会人人都不愿得罪人,都想明哲保身,话说得太明白了有可能得罪人,你好不好与他们完全无关,提醒一两句那是责任心,但常常会是“言尽于此”。如果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够,理解不了弦外之音。那么领导和前辈就会觉得你妨碍了他们,你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一个社会人,除了要面对老板和同事,我们还要和许多人打交道。是人就会计较,无论是有利益牵扯的客户,还是亲密至极的恋人。或者是各种老朋友、新朋友,言语之间难免会有善意或恶意的“算计”。和客户谈判,听不懂,生意就一拍两散;和恋人相处,一句话没听懂,一顶“你不理解我”的大帽子就扣上来了;和老朋友交流,有事搁在心里,说起话来相互试探,友情就在这虚虚实实之间散光了……我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应付这些问题,因为这就是生活。

人际暗语从古到今都有,想要用得得心应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布满了各种微妙的陷阱,想要绕开它们。我们不仅要听“懂”。也要会“接”,即对方说出什么。一听即懂,并且马上聪明地接话。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和沟通上下点功夫,不仅仅耳朵和嘴在工作,大脑也要飞速运转,在含蓄的言语中,迅速抓住有效的信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