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阎连科读书笔记,揭示写作之秘,袒露阅读之美!
丈量书笔距离,详解十几位文学大师和经典著作!
全新视角,诗意文字,精彩解读!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是一部读书笔记,所涉及的作家既有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略萨、赫塔·米勒等诺奖作家,又有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阎连科以小说家的视角和普通人的触觉,带领读者解析文学的脉络,探寻作者的内心,感知人物性格,他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引导人们细品这文学的盛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阎连科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阎连科读书笔记,揭示写作之秘,袒露阅读之美! 丈量书笔距离,详解十几位文学大师和经典著作! 全新视角,诗意文字,精彩解读!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是一部读书笔记,所涉及的作家既有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略萨、赫塔·米勒等诺奖作家,又有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阎连科以小说家的视角和普通人的触觉,带领读者解析文学的脉络,探寻作者的内心,感知人物性格,他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引导人们细品这文学的盛宴。 内容推荐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是一部读书笔记,所涉及的作家既有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略萨、赫塔·米勒等诺奖作家,又有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阎连科以小说家的视角和普通人的触觉,带领读者解析文学的脉络,探寻作者的内心,感知人物性格,他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引导人们细品这文学的盛宴。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是一本“上帝赠来的礼物”,借助它,人们“透过耶路撒冷的炊烟”,看到唯美的“滴血之花”,所有“错而永记”的文字,都会“让木头感知疼痛”,并最终知晓这“伤痛的伟大”。 目录 没有边界的越轨 作家们的作家 面对故事的态度和面对小说的真实 读略萨三题 故事和故事 滴血之花 鸡毛之美 错而永记 纸上红日 语言即神 猜测川端康城之死 “大江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几点启示 复述叠加对应结构赏析 帕慕克:从伊斯坦布尔到他的文学世界 耶路撒冷焦虑的炊烟 让木头感知疼痛 从社会的缝裂中审视国家 上帝赠来的礼物 伤痛的伟大 是什么牵动我的阅读 幽默与幽锐 敬畏的阅读 试读章节 本想说是“没有边界的海勒”,犹豫让我写成了“没有边界的越轨”。因为要谈的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而不是它的作者——那位今天已经被人们誉为黑色幽默大师的海勒。尽管,海勒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样值得我们咂味与追究。 上一世纪末时,忙于进行百年总结的中国读书人,把世界文学进行了百年百部的座次排位。怀着自尊自爱的心情,把中国文学排进去了18部之多,但终于没有把《第二十二条军规》遗忘落下,而且还把它排得比较靠前:第31位。这说明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知识界的深入人心,可以与金庸那竟也进入20世纪百部经典的《天龙八部》一比高下。不知道这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幸事,还是一次对黑色幽默的模仿。但无论如何,证明了人们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接受和对约瑟夫·海勒的容纳。 人们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理解,也许更多的是对“黑色幽默”作为曾经影响了世界文学的一种现象的认同,而并非对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赞赏。异常奇怪的是,作为一部纯粹的军事文学,《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20世纪世界文学的意义,却没有对中国的军事文学产生丝毫影响,而苏联的卫国文学,并没有获得世界文学的某种地位,却对我们的军事文学产生了巨大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就是到了今天,人们已经可以自由清梳文学的时候,我们也仍然无法摆脱苏联卫国文学的束缚,无法从苏联卫国文学那棵蓬勃大树的阴影中走将出来。 苏联卫国文学对我们的军事文学之所以有遗传性的父子般的左右,其根源之一,大约是我们与其意识形态的强大吻合。毫无疑问,一致性的意识形态,自然也就导致我们对其卫国文学的全面接纳、模仿与借鉴,这也是文学家族中的血缘、近亲中无可逃避的一种关联。而《第二十二条军规》,相对于苏联卫国文学对我们的影响、接受与研究,应该说是因为意识的差别,遭到了一种实质性的冷遇,如同一辆零件、设备都异常现代的豪华轿车无法在我们的山道上行驶。之所以如此,也就是缘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诸多超常的越轨。 说起来,越轨的首先是海勒的非爱国主义与非英雄主义写作。我们谈论《第二十二条军规》时,从来都回避作品中对非爱国主义与非英雄主义的张扬,而以“反战”二字,把这种更为敏感也更为深刻的内容一言以蔽之。从而,也把海勒建立在非国家、非民族、非英雄、非理想基础上的对生命与人的巨大尊重与爱惜一扫帚扫到了门后的角落。 尤索林行为上因反战、厌战、贪生怕死、被战争扭曲的灵魂成为泡沫而在我们眼前漂动不止,而他对生命的热爱与对他人的尊重,却像泥沙一样,被我们在某种意识形态屋檐下的阅读赶到了河流下的泥床之上。奈特雷深爱一个妓女,在完成飞行任务后,生怕被送往安全的美国本土,仅仅为了能和大街上的妓女多见几面,甘愿留在地中海上空的战场上继续飞行。当尤索林把奈特雷阵亡的消息告诉他心爱的妓女时,那个肥硕、肉感的妓女把对奈特雷全部的爱一股脑儿转化为对带来了噩耗的尤索林的恨。 小说的尾部,用大量的篇幅展示了妓女因怒恨尤索林而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厮打、谩骂,乃至无计不施、无处不至地仇杀。而尤索林对这个失去控制的妓女,除了回避,就是躲藏,没有丝毫的怨恨,没有丝毫的以牙还牙。就是在他的好友阿费强奸了女佣并将女佣从楼上的窗户扔向大街,使女佣的死亡在战乱中如死了一只瘟鸡样而无人问津时,尤索林也没有对一个比佣人更为低下的妓女进行一个军人式的呵斥。这实在把尤索林对生活、生命与人的爱与尊重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我们在所谓“反战”的表层下,清晰地看到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乃至“英雄主义”对人与生命的侵害;看到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超越“国家”、“民族”、“战争”、“和平”、“英雄”、“利益”等等这些庞大、雄重的理念后,对人与生命无奈的苦笑与抚摸。 当然,不能说对国家主义与英雄主义的越轨,就在思想上优越于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不能说对某种意识的反动,就是思想的深邃。但《第二十二条军规》告诉了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说,无论从哪个瞭望孔中去窥探艺术的奥秘,越轨,都是推动文学发展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动力。换句话说,没有越轨,也许就没有艺术。放弃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意识的讨论,但它越轨的艺术,却给我们的创作与阅读,提供了一面发亮的镜子。 越轨,在海勒那里,是全方位的,没有边界的。没有边界,一是说他越轨的尺度没有限制,不仅可以让士兵为国作战时在国家的荣誉上拉屎撒尿,与妓女相亲相爱,而且可以让尉官、校官,乃至将军以国家的名义投机倒把,成立股份公司,不仅倒卖一切可赚钱的物品,甚至还可以倒卖国家至上的尊严与军队的神圣。总之,一切海勒可以想象得到的越轨的火车,他都重新铺设了一条轨道让它驶出常轨,汽笛尖叫着朝那个目的地狂奔飞驰。 没有边界的另一方面,是越轨没有方向,没有方位。我们惯常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或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与结构、叙述,都被《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越过艺术习惯规则的长矛刺得鲜血淋淋,撕得衣不遮体。尤其在一部长篇中,不是对故事进行放弃,于读者进行我们说的颠覆考验,而是让故事还在,却对情节、细节采取随意的姿态,这样一种弱化细节、情节,放弃细节在小说中所强化的伟大之后,我们看到了《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故事变成了“事情”,情节与细节只是“事情”中的一些“经过”。是否可以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描写“事情”的书?“事情”在海勒的笔下,是故事的外衣,也是故事的血脉,而细节在事情中无处不在,却又没有一处妙笔强化,从而使无数的细节,成为无数的雨滴组成的田野上浑浊的水滩,每一粒都不再晶莹,但每一粒都有离不开的浑厚。P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