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语实录(教育的真谛)
分类
作者 窦根锁//杨喜生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讨论中,可能更关注的是教学的方法问题是技术性问题还是艺术性问题。当强调教学方法是技术性问题时,可能会追循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技术主义路线,更多探寻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规律,以便在教师培养程序中加以应用。

这本《心语实录(教育的真谛)》(作者窦根锁、杨喜生)是关于研究中国德育的专著。

内容推荐

这本《心语实录(教育的真谛)》(作者窦根锁、杨喜生)是关于研究中国德育的专著。

《心语实录(教育的真谛)》收录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新课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摧伤虽多意越厉,直与天地争春回》;《到庐山识其真面目——写在窦老师人生启迪后》;《由“迟到”引发的深思》等文章。

目录

编者的话——从爱心与责任出发

书信

引子

来自学生的信

给爸爸、妈妈的信

家信

心得

引子

第一次远行

塞外生活

青春在事业中闪光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大禹治水”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继往开来,再创母校辉煌

今天我上岗

怎样度过高中三年的生活

突出主动参与,变“教师包办”为“亲身体验”

“今天我上岗”一一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人生随感

班主任:从管理者到指导者

为人师表,体会教育真谛

桃李满园用心栽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新课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路在前方

新来的老师

心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成功秘诀

托起明天的太阳

找回自信

摧伤虽多意越厉,直与天地争春回

再塑人生

选择目标

学会做人

感受老师

敢问路在何方

到庐山识其真面目——写在窦老师人生启迪后

晋西北的又一丰碑——记名师窦根锁老师

赠恩师

五行的花环——给窦老师

我的“贵族精神”观

感谢您,老师

青春·爱心

爱自己

爱他人

爱祖国

由“迟到”引发的深思

我与我的青春往事

自我认识

反省

在铭记与忘记的两岸

值周总结

洗礼

感悟

体验老师工作——当一回监考

难忘的一周

永不言弃

写在高考一周年的日子里

想想在95时的日子

日记

引子

1990年

1991年

1994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5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随笔

引子

理想篇

目标篇

奋斗篇

惜时篇

有恒篇

励志篇

勤奋篇

求实篇

生活篇

自信篇

学习篇

思索篇

附录

激励性评语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所有棘手的问题中,最令我头疼的还是学习上的问题。上了四年的大学,乃至这么多年的苦学,却很少去真正地思考,去思考自己将来做些什么,可是现在却完全变了,现在上课中最多的就是追问(老师的追问和自己的追问)为什么,虽然最后不一定能找出答案,但是这却是一个不断思索的过程。现在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太差了,因此我得努力去提高自己,但提高还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为此我只好再去刻苦地学习,运用自己的大脑不断地思索。

窦老师,近几年来,我一直都会经常反思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所走过的路,其中您教我的那三年显得尤为重要。那是一段自信与不自信的失望与奋发的过程。那三年,从始至终,若是没有您的鼓励与支持,恐怕我会对自己放弃的。高中时的经历一直激励着我的大学生活,但是这种激励并未保持多久,我只是保持自己不落后的状态。真正一次激发自己是在考研的过程中。在考研中,每当我想放弃时,就会想起自己的高考,就会对自己说:“当时那么差的你还能考上大学,现在你不是最好的,但起码不是最差的,怎么能对自己失去信心呢?”就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我坚持了下来。现在当我一次次听说一些朋友本打算考研,可到报名的时候就改变主意,我真为他们惋惜。

窦老师,从我的经历中,我感觉到其实任何时候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确定的差生,只有不努力的、没有坚定信念的学生,您说是吗?我多么希望现在的师弟、师妹们能够早一天意识到这点,早日成才!

其实在所有导致我失败的因素中,最致命的就是懒惰和拖拉。虽然高考和考研都已经过去了,但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也许还会经历失败。今天我之所以敢在窦老师面前把我的最大缺点揭示出来,就是想让窦老师继续监督我。我在全校师生面前说的话,我没有忘记,我还得去实现自己的诺言。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在我后面促我前行了,我只能自勉。希望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给您丢脸。

窦老师,还有就是上次昕晓燕谈起赵老师要考研的事,现在还有整整一年时间,用来复习足够了。只要先把英语搞好,其他功课应该不会成问题的,以后赵老师若有什么需要的,也可以和我联系,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学生:王芳

2001年11月10日

王芳,1992年因中考成绩较低,自费上了高中。1997年考入山西大学。经过她的不断努力,200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4年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二)

敬爱的窦老师:

一年没有问候,愧疚万分,多望老师原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就过去一年了。新年将要到来,更让人不由得想起流逝的过去。

从小学到现在,细数起来,走过的路其实并不漫长,然而教我育我的老师却非屈指可数。这或许是由于我已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回首过去,更增加了一份对教过我的老师的感激:自己的每一步都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时过境迁,这份感觉愈发深刻。我每走一步,身后都留下了一大堆永远无法还清的债务——师恩。

高中生活难忘,高三生活尤为难忘,文科班的情感经历以及学习、生活上的体验更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至今想来,历历在目,让人感动。慨叹之余,我倍加珍惜那份永久的记忆。

真的,窦老师,我的话语没有半句是虚假的。高三生活,只要一想起来,我就会激动不已,我得到的太多了。这其中,大学的通知单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在那里学到了前所未有而又足以影响我一生的东西——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说到这里,我想真诚地对您说:“谢谢,谢谢您了,窦老师!,’这尽管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但我仍不由得想说,是您或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或直接或问接或鼓励或批评,使我懂得了好多好多。临行前您仍不忘叮咛嘱咐,给我们指点迷津。这些令我感受至深,无以言表。

高三的一年,因您及您的一举一动,引发我的感想太多了。所有的一切,组合成一道奇特的风景线,焕发着不可磨灭的光彩,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更给我以指示和鼓励、鞭策和警示。我写不出赞美您的壮美诗行,敬爱的老师,请接受我无华但却是发自心底的赞美及感谢吧!

窦老师,跟您谈谈我现在的情况吧!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现在我又开始为期末考试做准备了。这个学期除了英语等公共课外,开了三门专业课——教育概论、管理心理学和教育统计。经过一年的适应,在学习方法、心理上我差不多都调整过来了。对周围的一切,我都不讨厌了,所以也就能安心学习了。有时想想将来的事,我感到害怕,想到自己的浅薄无知,便想多学点东西。暑假,我是在忻州过的,给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做家教。一个多月,尽管没出现尴尬局面,但我深深感到了自己在各方面的欠缺。这更激起了我学习的强烈愿望。现在,我没有了高中时的压力,空闲时可以在自己喜爱的书丛中信步,真是一种享受。

大学四年已过去了一年,时间过得让人感到慌恐,不敢再抱怨、慨叹无聊了。此时才明白,只有珍惜才是最理智的选择。又不由得想起了您接班时的一席话,我感到很坦然。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三年之后不后悔,不敢奢望别的,能做到不误人子弟就满足了。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好教师更是为人们永远尊敬的。P3-5

序言

在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讨论中,可能更关注的是教学的方法问题是技术性问题还是艺术性问题。当强调教学方法是技术性问题时,可能会追循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技术主义路线,更多探寻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规律,以便在教师培养程序中加以应用。那么,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便可以在不同的人身上进行复制和传递,教育教学便似乎可以以一套科学的程序塑造出众多的“魏书生”。

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的教师往往会发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难技术性地去复制某位名师的“教学技术”,即使复制下来,在实际的使用中也会发觉此技术的效果非彼技术的效果。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方法可能并不是一种技术化的路线,而是一种千人千面的艺术创造和理解。如果承认教学是一种艺术,那么就会注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理解,注重自身思想、修养对教学行为潜移默化的约束与指导,就会注重对教学生活的情境性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对人的关怀和理解,就会去追求理想中教育对人性的解读和解放。一名新教师走向专家级教师的过程,不是一个获取教学技术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个人教学生活的体验和理解过程。伴随其教学生活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那是一种富有人性和人情的经验性过程。那么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每一位专家级教师成长经历的生活性阅读和理解,可能更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艺术的深层理解和体悟。

窦根锁老师,正是这样一位饱含生活热情、追求教育理想、,不断探索和体悟教育教学艺术而长期坚守在基层教学岗位的教师。我与窦老师相识近20年,对窦老师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经历,我还是所知甚多的,因而也便欣然接受了为此书作序的邀请。

窦老师是在高中毕业后由于其对历史学科的酷爱和出色的成绩而被留校任教的。窦老师的教学生涯是在一种传统的师徒式的帮带关系中开启和成长的。老师的示范,徒弟的理解和模仿,师徒在各自理解基础上的分析和讨论,徒弟在修改、调整中体悟着自己的学习生活,师徒就是在这种理解、讨论、协商的过程中完善着教学的过程,体验着教学的艺术。而窦老师与学生相处的艺术,也正是发轫于自己对老先生教学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丰富了自己教学实践的体验与反思。

本书作为师生在共同的教学场景中对教育生活的真实体验与理解,再现了教育实践场景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以及师生形成尊重、理解和互助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对“教学的艺术是爱的艺术”的至理的生活化的展现。

草草数语,且作为我对窦老师从教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解读。

赵振国

2010年11月19日

后记

本书作者中有一位从教近30年的老教师,他从教经历的特点是,多年一直承担着高中历史课教学,兼任文科班班主任,而且至今仍然精力充沛地工作在教育岗位上。

鄙人在20多年前,曾经是他的班主任,兼授历史课。在我从教的三十几年里,从事过多种领域的教学,而且从教育战线上退休倏忽已十有余载矣!所以单就高中教育这一领域来说,他比我的工作时间长得多,自然他的教学经验与感悟也比我多得多。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这个人总不满足于做一个老实安分的教书匠,而是三十年如一日地追寻着自己的教育梦想。时常有新生的教育理念在闪光、在跃动;不时地有些与常人不同的做法在试验、在践行;他从不情愿“吃别人嚼过的馍”。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也正是他的难能可贵而又诚为可爱之处。

十年,在人生长河中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一个认真做事的入来说,却也是不算短的一段宝贵时光。本书的编者曾获得历届优秀班主任、师德模范和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09年又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德育研究与实践的“先进实验教师”称号,近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被评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和中国教育学会内蒙古实验学校骨干教师。但愿他在未来的十年里,取得更大的辉煌。

应编者之约,写下以上几段话,权作《心语实录》的后记,或当作一篇班内的“接力日记”,录以留念。

赵三再

写于山西忻州师范学院

2010年9月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5: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