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子学国学”丛书的第一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的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本书为《增广贤文》,由孔嘉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增广贤文/小夫子学国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孔嘉 |
出版社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夫子学国学”丛书的第一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的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本书为《增广贤文》,由孔嘉编著。 内容推荐 由孔嘉编著的《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 《《增广贤文》》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目录 (一)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二)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四)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五)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六)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七)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八)美不美,乡中水 (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十一)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十二)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十三)土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十四)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十五)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十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十七)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十八)水至清,则无鱼 (十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二十)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二十一)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二十二)大家做事寻常,小家做事慌张 (二十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二十四)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二十五)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二十六)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二十七)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二十八)差之亳厘,失之千里 (二十九)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三十)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三十一)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三十二)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三十三)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三十四)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三十五)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三十六)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三十七)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 (三十八)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三十九)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 (四十)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四十一)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四十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四十三)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 (四十四)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四十五)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四十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四十七)人老心未老,人穷志莫穷 (四十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四十九)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五十)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 (五十一)千里送毫毛,礼轻情义重 (五十二)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 (五十三)蒿草之下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五十四)纤尘不染,方解得开地网天罗 (五十五)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五十六)口说不如身逢,百闻不如眼见 (五十七)龙生龙子,虎生豹子 (五十八)在家讲礼仪,出门守规矩 (五十九)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六十)得时莫夸能,不遇休妒世 (六十一)利剑割体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六十二)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六十三)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 (六十四)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六十五)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 (六十六)但求心无愧,不怕有后灾 (六十七)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六十八)贫寒休要怨,富贵不须骄 (六十九)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十)见者易,学者难 (七十一)爱人者。人恒爱 (七十二)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七十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七十四)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七十五)奉劝君子,各宜守己 试读章节 (一) 注释 ①诲:教诲。②谆谆:恳切,不/天倦。③集:积累。④鉴:镜子,引申为可以作为警诫或引为教训的事。 译文 用过去圣贤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感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卷起许多动人的;良花。先哲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阅读着前人智慧的结晶,就好比牛顿所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小朋友们,有空要多多读书,并且学会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一个博古通今的人。 ◎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厚非。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dòng),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iǖ)愧(kuì)。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 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老者看在眼中,不禁频频点头。 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狂’气,变成了努力的方向。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qiān)逊(×ǜn)起来,孜(zT)孜不倦(juàn)地识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文豪。 (二) 注释①己:自己。②彼:别人。③知己:了解自己的人。④会:理解,领会。 译文 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的感受。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感悟 人们都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小朋友,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你会如何珍惜你们的友情呢?首先,你要真诚地对待他;其次,做事情说话要考虑到朋友的感受;还有,要在朋友不开心的时候安慰他,同时与他分享你的快乐。 ◎高山流水遇知音 俞伯牙是战国时的音乐家,从小酷(kǜ)爱音乐。他的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一个中秋之夜,伯牙乘船游湖。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这时,一个站在岸边的樵(qiáo)夫拍手称赞(Zàn)道:“妙极了!”俞伯牙很高兴有人赏识他的音乐,于是又弹了几首曲子。他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真好!雄伟而庄重,像高耸(s6ng)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澎(péng)湃(p6i)波涛的曲子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滚滚的流水一般!” 俞伯牙没想到在这荒野之外能遇上真正听懂自己琴声的知音,不禁惊喜万分。于是他邀(yāo)请樵夫上船饮酒聊天,并得知樵夫名叫钟子期。两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便结拜为兄弟,并约定明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谁知第二年钟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以便中秋之夜能再听到俞伯看的琴声。 俞伯牙得知噩(è)耗后,悲痛万分。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qí)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完后,他长叹一声,然后挑断琴弦,把心爱的琴摔(shuāi)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P2-5 序言 为什么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学国学呢?因为学国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淳静的气质,而且可以储蓄孩子丰富的语言知识。语言具有一种储蓄的功能,从小接受的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0~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的最佳年龄。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注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增强,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背诵,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多读多诵,为一生积淀。日久天长,必出口成章,博古通今。 国学就像是一枚中华文化的缓释胶囊,能量要慢慢释放。等到孩子长大了,曾经学过的知识在环境的刺激下就能慢慢释放出来,其能量是巨大的。国学其实是很朴素的东西,学起来并不难。诵读经书是被我们的老祖宗验证了几千年的行之有效的读书办法,我们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并不是让他们“死读”,而是让他们在诵读中接受华夏文明的启蒙教育,在内心深处与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相通。 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人,如政治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文学家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华人首富李嘉诚等都是在少儿时期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这在他们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 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他们多是从小熟读中华经典,长大后才会善用中华经典,治国安邦。教育专家统计,凡参加过国学教育的少儿,无论在智力提升、知识积累、品行修养、才艺开发等方面都大大高于同龄人。 “小夫子学国学”丛书的第一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的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取国学的精髓而弃其糟粕,并辅之以孩子们易接受的拓展感悟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古典和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久远的古老经典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经典一部,胜过杂书万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熟读国学经典,我们就可以直接从人生之源,轻便地吸收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古典中,找到心灵的家园,在紧张的21世纪,健康、诗意、安详地栖居于大地上。 “小夫子学国学”编委会 书评(媒体评论) 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南怀瑾(著名国学家、作家) 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牟宗三(著名国学家) 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争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余秋雨(著名作家、学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