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权威机构美国国家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原著第2版)》是美国科学院的系列丛书之一,也是当前灵长类营养需求的最新专著。该书以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采食习惯、胃肠道结构和生理特点为开端;以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水等)的需求、缺乏症、营养成分的毒性为重点;同时还涉及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配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特殊营养需求以及饲养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翔实,素材丰富,既是灵长类动物饲养管理的指导用书,也可为从事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以及以灵长类动物为研究材料的科技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原著第2版)》由美国权威机构美国国家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编写,实用性强。系统总结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野外研究成果,分别叙述了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利用、作用,以及在不同原料中的含量和不同生长阶段动物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附录收入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营养标准,是一本关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饲养手册。
《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原著第2版)》可供从事实验动物研究、饲养的高校师生、企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概述1
参考文献3
第1章 摄食生态学、消化方式对非人灵长类人工饲养的启示4
1.1 摄食生态学4
1.1.1 摄食生态学研究方法——摄食行为的实地观察4
1.1.2 摄食生态学其他研究方法24
1.1.3 摄食行为记录报告24
1.1.4 摄食生态学资料列表24
1.2 消化方式26
1.2.1 肉食性26
1.2.2 果食性26
1.2.3 叶食性28
1.3 摄食模式对人工饲养的启示30
参考文献31
第2章 能量46
2.1 计量单位46
2.2 分类46
2.2.1 总能46
2.2.2 消化能46
2.2.3 代谢能47
2.2.4 生理燃料值47
2.3 能量需求47
2.3.1 基础能量消耗或基础代谢率47
2.3.2 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48
2.3.3 生长期的能量需求56
2.3.4 怀孕期和哺乳期的能量需求59
参考文献60
第3章 碳水化合物和纤维64
3.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特征、消化和新陈代谢64
3.1.1 单糖64
3.1.2 双糖64
3.1.3 寡糖65
3.1.4 多糖65
3.2 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的分析67
3.2.1 粗纤维67
3.2.2 总膳食纤维67
3.2.3 中性洗涤纤维和相关组分68
3.3 野生食用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69
3.4 纤维的重要性72
3.5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纤维摄入量的推荐值72
3.5.1 其他品种动物纤维摄入量的推荐值72
3.5.2 野生食用植物中的纤维含量对舍养灵长类动物纤维需求量的参考作用72
3.5.3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消化纤维的能力对舍养动物食物中纤维含量的指导作用74
3.5.4 舍养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推荐值74
参考文献74
第4章 蛋白质79
4.1 蛋白质来源79
4.2 蛋白质需求的评估80
4.2.1 方法80
4.2.2 可消化性80
4.2.3 需求量81
4.3 蛋白质品质81
4.3.1 含硫氨基酸对蛋白质的限制作用82
4.3.2 赖氨酸对蛋白质的限制作用82
4.4 氨基酸需求82
4.4.1 赖氨酸和蛋氨酸82
4.4.2 苯丙氨酸82
4.4.3 色氨酸82
4.4.4 牛磺酸83
4.5 蛋白质的利用率83
4.6 蛋白质缺乏83
4.7 怀孕和泌乳期的蛋白质需求83
4.8 青年灵长类动物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综合征84
4.9 蛋白质过量86
4.10 蛋白质物质的非氨基酸效应86
参考文献86
第5章 脂肪和脂肪酸90
5.1 脂肪吸收91
5.2 乳脂92
5.3 n-3必需脂肪酸92
5.4 n-6必需脂肪酸93
5.5 有害脂肪酸94
5.6 胆固醇94
5.7 灵长类动物是良好的心血管疾病模型94
参考文献95
第6章 矿物质97
6.1 大宗矿物质元素98
6.1.1 钙和磷98
6.1.2 镁100
6.1.3 钾100
6.1.4 钠100
6.1.5 氯100
6.1.6 硫101
6.2 微量矿物质101
6.2.1 铁101
6.2.2 铜102
6.2.3 锰103
6.2.4 锌103
6.2.5 碘105
6.2.6 硒106
6.2.7 钴107
6.2.8 铬107
6.2.9 氟108
参考文献108
第7章 维生素114
7.1 脂溶性维生素114
7.1.1 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114
7.1.2 维生素D116
7.1.3 维生素E122
7.1.4 维生素K126
7.2 水溶性维生素127
7.2.1 维生素B1127
7.2.2 维生素B2128
7.2.3 遍多酸129
7.2.4 烟酸129
7.2.5 维生素B6129
7.2.6 维生素H131
7.2.7 叶酸131
7.2.8 维生素B12133
7.2.9 维生素C134
7.2.10 胆碱137
7.2.11 卡尼汀137
7.2.12 肌醇137
参考文献138
第8章 水148
8.1 机体的含水量148
8.1.1 活动受限对机体水分的影响149
8.1.2 寒冷对机体水分的影响150
8.1.3 高温和脱水对机体水分的影响150
8.2 水源151
8.2.1 液态水摄入151
8.2.2 预存水摄入151
8.2.3 代谢水151
8.3 失水152
8.4 水质152
8.5 水分需求153
参考文献154
第9章 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病理-生理特征156
9.1 体重156
9.2 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营养需求160
9.2.1 生长160
9.2.2 乳量及成分161
9.2.3 乳替代品的营养吸收162
9.2.4 人工喂养非人灵长类动物幼崽的营养配方162
9.2.5 不同喂养模式对幼崽发育的远期效应163
9.2.6 断奶食品及对策163
9.3 营养和衰老163
9.3.1 饮食限制163
9.3.2 骨骼165
9.3.3 免疫机能166
9.3.4 创伤愈合166
9.3.5 动脉粥样硬化166
9.4 机体组成的变化166
9.5 肥胖167
9.5.1 葡萄糖代谢调节168
9.5.2 糖尿病169
参考文献170
第10章 食物配方、加工效果以及摄食和饲养管理的影响因素176
10.1 日粮配方176
10.1.1 自然采食习惯176
10.1.2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特点176
10.1.3 营养需求176
10.1.4 食物原料176
10.1.5 食物配方176
10.2 加工过程对食物的影响177
10.3 摄食的影响因素178
10.3.1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食物接受程度的影响178
10.3.2 摄食量的调节179
10.4 饲养管理179
10.4.1 基础食物来源179
10.4.2 添加物180
10.4.3 枝叶性饲料180
参考文献182
第11章 营养需求184
参考文献186
第12章 食物和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188
参考文献295
第13章 食物是环境丰富的组成部分296
13.1 环境丰富的目标296
13.2 食物和觅食的作用296
13.2.1 野生环境与舍养环境比较297
13.2.2 种属差别298
13.2.3 觅食机会的管理298
13.2.4 活的猎物299
13.2.5 分泌物和树胶299
13.2.6 水299
13.2.7 高纤维性食物299
13.3 结语300
参考文献300
附录303
参考文献305
作者简介306
中文索引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