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时代的惊雷,关键人物都有独特的活动轨迹,并对革命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于某些方面具有第一性的特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由汤奇学编著的《1911关键人物》讲述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蔡元培、熊秉坤、黎元洪、陆皓东、邹容等一些人物的生平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911关键人物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汤奇学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是时代的惊雷,关键人物都有独特的活动轨迹,并对革命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于某些方面具有第一性的特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由汤奇学编著的《1911关键人物》讲述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蔡元培、熊秉坤、黎元洪、陆皓东、邹容等一些人物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潮,冲破了君王专制制度的堤防,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开启了新世纪的闸门…… 《1911关键人物》讲述了: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等伟人的生平事迹。 《1911关键人物》由汤奇学编著。 目录 引言/汤奇学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 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 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 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邹容:革命军中马前卒 吴越:辛亥革命时期的“荆轲” 陈天华:以蹈海激励国人的革命者 徐锡麟:造反的巡警学堂校长 秋瑾:“鉴湖女侠”,巾帼英雄 熊成基:领导第一次新军起义 焦达峰:率先响应起义,成为“十日都督” 梁启超:亦是辛亥一元勋 袁世凯:给了清王朝致命的一击 试读章节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为“中山樵”,后来人们便称他为孙中山。一、接受西式教育 由于家境贫苦,孙中山直到十岁才人私塾读书。1878年,十二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从香港乘轮船前往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谋生。孙中山第一次见到轮船,感到非常新奇,航行途中看着苍茫大海,始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到了檀香山,先是在哥哥的店里当店员,学习记账和珠算。第二年,哥哥送他进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孙中山在这所学校学习三年,学到了西方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英语水平也不断提高,18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之后,孙中山又进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所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在教会学校读书期间,孙中山不但学到了西方科学知识,还接触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当时,夏威夷人民正在进行反抗美国侵略的斗争,这使孙中山逐渐萌发了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将檀香山和国内的情况进行比较,认为这里的教育制度远胜于家乡,因此,课余就和来自国内的同学交流想法,心中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 宗教课程和活动在这两所学校里占有重要地位,孙中山耳濡目染,受到很大影响,并产生了加入基督教的念头。哥哥孙眉强烈反对孙中山人教,为了斩断孙中山人教的念头,他终止了对孙中山在奥阿厚书院的学业资助,并令他回国。1883年7月,孙中山回到翠亨村。 回到家乡后,孙中山在村中大力抨击腐败的政治现象和落后的社会习俗。一天,他和同村青年陆皓东一道打碎了村庙北极殿里的神像,在村中引起轩然大波。村里的人向他的父亲孙达成兴师问罪,孙达成只得修复神像,孙中山则走避香港。 到香港后,孙中山进入拔萃书室读书,年底加入基督教。1884年4月,孙中山转人中央书院(后改名为皇仁书院)读书。这期间,中法战争爆发。为抗议法国侵略,香港船坞工人拒绝为法军修理军舰,码头工人拒卸法国货物。1884年10月,香港、九龙各界群众发起大规模爱国斗争,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勾结法国侵略者镇压人民的行为。孙中山从香港人民的斗争中受到鼓舞,认为这表明中国人还有凝聚力,国家还有希望。1885年6月,清政府在打胜仗的情况下向法国求和。孙中山无比痛恨,自此始有志于革命,并立下“倾覆清廷”之志。 1886年夏,孙中山从中央书院毕业,决定通过学习医术而救人救国,遂进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医。1887年10月,香港议政局议员、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开办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孙中山因该校设备和师资较好,学校所在地香港又便于发表政治言论,于是从广州转至该校读书。西医书院是五年制医科学校,孙中山刻苦学习医术,每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学医之余,孙中山还广泛研读西方的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也十分关心时政。他曾写过一篇论文,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农业技术,认为发展农业和商业是“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 1892年7月,二十六岁的孙中山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西医书院毕业,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二、上书李鸿章,希望实施改革 早在1890年,孙中山就曾上书退休居乡的香山籍洋务派官僚郑藻如,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学校等三项主张,建议郑藻如先在香山推行,然后逐渐在全国推广。孙中山还曾托友人转告康有为,想与其结交,因康有为态度傲慢,结交未成。 医科毕业后,孙中山来到澳门行医。他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行医不满三个月就声名鹊起,就诊者踏破了门槛,但他也因此遭到了葡萄牙籍医生的妒忌和排挤。1893年春,孙中山离开澳门到广州行医。 行医的同时,孙中山依然关注现实政治,并认识到用医术救人所救有限,“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他经常和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程璧光等人聚集在一起议论国事。1893年冬,孙中山邀集陆皓东、郑士良等八人,拟议成立一个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的团体,但没有具体的组织。其时,改良思潮盛行,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曾受何启、郑观应的影响,也希望清政府能够实施改革。 1893年底,孙中山萌生了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的想法。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翠亨村,闭门伏案十来天,拟就《上李鸿章书》。P1-3 序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也终结了自夏启以来四千年的“家天下”,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之门,意义极其重大。 辛亥革命自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算起,至1912年2月清帝逊位为止,历时十八年又三个月。历史的进步总是以历史的创造者们的奋斗乃至牺牲为代价的。辛亥革命的成功正是一大批志士仁人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不少人革命未成身先死,用生命推动了历史前进。需要指出的是,历史的机缘也使一些竖子成名,少数非革命者甚至反对革命者也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的长河,星汉灿烂。本书选出十六个人作为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窥一斑而知全豹,希望读者通过这十六个人在辛亥革命中的作为,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关键”一词,见仁见智,难以准确定义。化繁为简,我们的标准是:一、对辛亥革命贡献重大,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贡献;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革命进程中,或成功或失败,他们都是唯一的。 我们认定的辛亥革命十六位关键人物分别是: 孙中山,辛亥革命之父,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发起成立兴中会开始,奔走革命从不懈怠,“有志竟成”也是夫子自道。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是革命党人的精神纲领;他也鼓吹暴力革命,而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黄兴,本为一介书生,几经失败,成长为革命党军事领袖。他不仅能坐镇指挥,关键时刻还冲锋在前。如果说孙中山偏于思想,黄兴则更重实行,与孙中山形成绝配,故“孙黄”并称,其人、其事均为革命党人所景仰。 章太炎,大学问家。国是日非,使他走上改良主义道路,继又走上革命道路,他可以说是最早从旧营垒中杀出的革命家。他痛批康有为的改良主张,放言革命;在宣传新思想时,重视国粹,识见高于同侪。 蔡元培,以翰林加入革命队伍的第一人,此举使人们意识到清王朝呼啦啦大厦将倾,社会影响之大非他人可比。他于民国元年首任教育总长,给中国教育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更铭记于史册。 黎元洪,本是湖北新军协统,虽有些许新思想,但绝不是革命同路人。发动武昌起义的人多为士兵和下级军官,在军中和社会上均无号召力,起义官兵有自知之明,故强迫黎元洪为领袖。他是少有的“被革命”的军政府都督,初则求保一命,当看到革命有成功之望,自己又无退路时,遂成了真革命,成了开国元勋。 熊秉坤,本为新军班长,普通的革命党人。辛亥之秋,一系列偶发因素致革命党起义计划为清方侦得,时机紧迫,又因偶发因素使起义不能如期举行,一时阴云密布,人心惶惶。关键时刻,熊秉坤率工程第八营起事,打响了第一枪。这无疑是武昌起义发令枪,武昌起义就此爆发,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陆皓东,孙中山儿时玩伴,孙中山最早的追随者之一。1894-年,与孙中山一起上书李鸿章,希冀清廷改革。次年,协助孙中山在香港组建兴中会,参与策划广州起义,绘制青天白日旗以作为军旗。起义流产后,他冒死去取秘密文件,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是为革命牺牲最早的烈士之一。 邹容,辛亥革命时期最具影响的宣传家。1903年,年仅18岁的他撰写了《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不二法门,革命风潮不可阻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最佳选择。《革命军》文字浅近,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一经问世便不胫而走,不数年翻印达百万册,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同一时期堪称第一。 吴越。辛亥革命时,受俄国虚无党的影响,不少人醉心于暗杀,其中吴越最为著名。其最突出处有二:一、著有《暗杀时代》,认为革命初起时,当以暗杀为初步,时机成熟后以革命推翻清王朝。二、1905年,为揭露、阻止清政府的假立宪,毅然去刺杀出洋考察宪政的五位大臣,造成极大的影响。 陈天华,著名的思想家、宣传家,著有《警世钟》、《猛回头》,前后翻印亦有百万册,是可与《革命军》齐名的革命宣传品。《警世钟》、《猛回头》的重点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指出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对列强唯命是从、压榨国人。1905年12月,为激励留日学生坚持反对日本颁发《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留下万余言《绝命书》,蹈海而死。 徐锡麟,光复会主要负责人,主张“中央革命”,即通过买官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然后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清王朝资源变为革命的资源,发动革命推翻清王朝。1907年,他发动安徽巡警学堂学生起义,虽刺杀了安徽巡抚,但起义很快失败了。 秋瑾,辛亥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女革命家。她既是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又是光复会主要成员。和徐锡麟相约发动皖浙起义,徐锡麟在安徽失败后,秋瑾亦在浙江被捕遭杀害。秋瑾为妇女解放写下了不少文章,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熊成基,1908年领导了新军安庆马炮营起义。是依靠会党还是依靠新军发动起义,这是革命党内部长期争论较大的问题。安庆新军起义前,多数人倾向于主要依靠会党。马炮营起义虽然失败,但促使革命党把工作重心转向发动新军,于是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武昌起义,历史证明熊成基等人的道路是正确的。 焦达峰,湖南革命党领袖。武昌起义前即与湖北党入相约,一省起事,另一省十日内响应。10月22日,他与陈作新率领会党和新军起义,在长沙成立军政府,任都督。湖南光复,解除了湖北革命军后顾之忧,也推动其他省宣布独立。 清王朝被推翻,革命党居功至伟,自无疑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革命党可独揽全功。不可忽略的是,一些非革命者乃至反动人物如梁启超、袁世凯,有大功于覆清一役。 梁启超,清末舆论界巨擘、改良主义领袖,在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中,与革命党进行长期论战,对三民主义特别是暴力革命予以彻底的否定。但他也力主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宣传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比革命党要更全面、更深刻,很多方面更适合中国国情。其文字在文白之间,清新、流畅,为广大青年学子所好,一大批青年因此与封建主义决裂,走上了革命道路。可以说,在批判、打击清王朝方面,革命党是正面进攻,张革命之旗,做堂堂正正进攻;梁启超的批判则是挖清王朝根基,殊途同归。因此,梁启超在民国成立后也被当做革命元勋,受到各界人士的赞颂。 袁世凯,一世枭雄,弄权有术,本已被清廷开缺回乡,武昌起义给他带来东山再起的良机。面对革命势力风起云涌,清廷无法应对,不得不把袁世凯请出山。袁世凯很快控制了局势,掌握战场主动权。于是,他一面和革命党议和,双方议定,如能让清帝退位,革命党许袁世凯以民国大总统之位;另一方面,他又张大革命党声势,恐吓清朝权贵,并指使段祺瑞等四十几位将领通电拥护共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允诺清帝退位后可享受优厚的待遇,如不及早定策,待革命党攻来,将一无所有。反复衡量,清帝宣布退位。革命党的第一目标——反清得以实现。在这里,袁世凯的动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北对峙的态势结束,没有再一次形成南北朝局面,也使日本利用中国内乱而有所图谋的计划被打乱了。就此而言,袁世凯对辛亥革命功不可没。 汤奇学 2011年7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