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诗意童心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安武林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武林的“金蜘蛛诗意童心”系列共八本,体裁丰富多样,包括四本童话集——《挂在月亮上的秋千》《烟斗里的星星》《明天树上长橘子》《菊花小巫婆》,两本小说集——《夏日的海滩》《泥巴男生》,一本诗歌集《月光下的蝈蝈》和一本散文集《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八本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作品,集中展示了他二十多年来在儿童文学方面的创作成果。

《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是他的散文作品集,或者以诗意的语言抒写对自然、童心的喜爱和赞美,或者表达对于亲人的怀念和爱恋,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内容推荐

安武林的“金蜘蛛诗意童心”系列虽然包含四种体裁,但均以“诗意童心”作为主要特色。他的短篇童话多数以动物为主人公,篇幅长短适读,语言富有美感和诗意,简单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天真的童心,但又不失深邃的哲思。其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少年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绪,读后令人回味,思绪悠长。散文或者以诗意的语言抒写对自然、童心的喜爱和赞美,或者表达对于亲人的怀念和爱恋,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其儿童诗更是集中呈现了这位以诗歌出道的作家的独具的才情,或汪洋恣肆,或细腻沉静,或清新自然,视角独特,想象奇特。四种体裁相互衬托,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创作才华!

《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是他的散文作品集。

《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中的散文有点儿像他的人,看似大大咧咧,随手拈来,但自有其内在的严密构架和飞扬的神韵。

目录

第一辑 四季歌

 四季歌

 桃花朵朵开

 春天是一本绿色的书

 六月花开

 荷花开放

 放飞心情

 秋天的童话

 九月,我们去看海

 雪什么时候来的

 雪,偷偷地回来了

第二辑 谁的心在草尖上跳动 

 故乡

 太阳落山了

 梦从远方来

 花开的声音

 野花

 在海边拾到的小诗

 谁的心在草尖上跳动

 小蘑菇

 小树叶

 六月的阳光像你一样迷人

 请不要挡住我的视线

 眼睛

 月亮

 无花果

 最后的蝉声

第三辑 遥远的快乐 

 爱,是不能忘记的

 做一个勤奋的人

 爱的操练

 爱的内涵

 美丽的句号

 选择背景

 播种的季节

 美丽的旅行

 遥远的快乐

 阴影下的歌声

 草人

 向着太阳飞翔

 微笑小语

第四辑 黑豆里的母亲 

 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

 黑豆里的母亲

 雪落无声

 老人

 丑婆

 爷爷的草帽

 槐花情

 鞋子的故事

 爷爷 手杖

 父亲

 男子汉·诗人·爱

第五辑 油灯下的读书时光 

 藏在被窝里读书

 夜读

 书呆子

 在厕所读书

 躺读之乐

 借书

 油灯下的读书时光

 站在冷风里,等书

 小镇书店

 长大最好做一条书虫

试读章节

黑豆里的母亲

妈妈,你藏在哪儿?

在那一大片黑豆地里,我领着弟弟和妹妹找啊找啊,就是找不到她。

每一个豆荚里,都有好几个藏身之处。母亲变成了一粒豌豆,我们如何能找到她呢?

这一次,她真的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她就再也不出来了……

母亲是四十九岁那一年变成一粒豌豆的。

我们都知道,她一直想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但是,她优柔寡断,割舍不下我们……最多,她就到邻居那儿哭诉哭诉,然后红着眼圈又回来了。

爷爷和奶奶患了老年痴呆症,吃喝拉撒睡全靠她一人操持。爷爷和奶奶还要没来由地骂她。那些赶趟儿似的讨债人,母亲一个一个地去赔笑脸,而父亲躲了起来。她觉得很累……她说:我要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

母亲想去深山里的亲戚那儿去,但那儿也不清静。她能管住自己的手,但管不了自己的心。她一次一次地说,但从来没有动过身。我们是她的孩子,她是她父母的女儿,而她还有丈夫,还有那些永远没有尽头的苦日子。她知道,属于自己的,是躲不掉、也推不掉的,她割舍不下……

这一次,她是多么迫不及待啊!她从没想过豆荚里是最好的藏身之处。那些黑色的豆衣既能挡住她的目光,也能挡住我们的目光。她神秘地笑着,匆匆地跑着,躲了起来。五十岁,她是等不及了……

她四十九岁的那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我们那儿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另一件是我们那儿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涝。

而我,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读书。这两件事牵动着我的心,揪扯着我的神经,但我不知到母亲的秘密……

一百年不遇的大旱,是积攒了一百年的绝望。母亲天天到邻居五婶家里哭诉:日子怎么过呀?!五婶说:别人能过,咱们也能过。母亲不哭了,回家做饭、服侍老人、喂牲口、准备种子……很多事都在等着她。

龟裂的土地不愿接纳任何有生命力的种子,也不肯作任何承诺。就连母亲的泪水,也濡湿不了一点浮尘。

之后,是一百年不遇的大涝。大雨像母亲的泪水一样,没完没了地落,落得人心里发毛。小麦的播种时节将逝,那些子粒却播撒不下去。

牛在安闲地反刍,那是母亲唯一的慰藉。母牛怀着犊,母亲像个天使一样呵护着它,即便父亲拿一根稻草敲打母牛,母亲也会和父亲吵架。

那些天,大雨倾盆。母亲不打伞,发疯似的去找邻居五婶。母亲一连跑了五六次,人家的门上都挂着锁。最后一次,母亲去了,端着一碗黑豆,见到了五婶。

母亲说:借你的黑豆还给你。你看,别人都记不得哩。

五婶说:哎呀,不就一碗黑豆嘛。

母亲说:要是我不管,他们都不会记得的。

五婶后来告诉我;你妈像疯了一样,好多人都觉得奇怪。她和这个人聊聊天,与那个人聊聊天,热切地想看看平日关系不错的人。她说她要走了,要走了,什么也不管啦。这是前兆,前兆啊!五婶说着说着,泪水落了下来。

我不太相信迷信,一个人怎能未卜先知呢?如果此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断然不信。但这一次我信了,彻底地信了。

人是有预感的。爷爷临终前迟迟不肯合眼,就是想再看我一眼——他最疼爱的长孙。弟弟哭着说:爷爷临终都未合眼,他一次次地问:你哥回来了吗?

那一天凌晨,雨住了,父亲还在梦中。母亲悄悄起来,把母牛喂得饱饱的。因为要播种了,母牛还怀着牛犊,不让它吃饱怎么行呢?母亲在院子里的自来水那儿接水,想给母牛饮点水,不料脚下一滑,咕咚,叮当……母亲倒下了,倒在泥地里……父亲听见异响,爬了起来……可一切都晚了。

母亲微笑着,她故去后还保持着一抹笑容。

母亲倒在泥地里,身上却没沾一点泥。

她有一个孩子是写童话的,所以她留下了一个洁净的童话形象。

她住进了黑豆里,想和她的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不过,这一次,她不再让我们打扰她了。她想清净。

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和奶奶,一下子变得灵醒了,她是她们的女儿呀!他们哭,像孩子一样流鼻涕和泪水。他们望着女儿的遗体哭啊哭啊,眼巴巴的——可怜巴巴的——盼着能把女儿哭醒。

半年之后,爷爷病故;再半年之后,奶奶故去。他们寻找女儿去了。母亲住在黑豆里;爷爷住在酒瓶里;奶奶呢,住在每一件擦得亮亮的器具里……

从此,我不再吃黑豆了。我怕,怕咬痛了母亲……

P128-133

序言

金蜘蛛:一个恰当的意象——为安武林“‘金蜘蛛’诗意童心系列”作序

曹文轩

武林一下子要出八本个人儿童文学精品集,这既是他高兴的事,也是我们这些老朋友高兴的事。

在儿童文学界,像我们之间走动如此频繁的,大概不多。我喜欢这样的来往,因为这种来往充满了快乐。他爱书,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他读书多,也是我们都知道的;他还喜欢淘书,走到哪儿淘到哪儿。我喜欢与他来往,原因固然很多,比如与他说话、说事可以不设防,可以推心置腹地跟他商量一些事情,但我最喜欢的大概还是和他在一起谈书、谈写文章——他喜欢谈书,我喜欢谈写文章。我们彼此似乎都很喜欢听对方谈书、谈写文章。他很少谈论自己的创作,而我以为他的创作是很值得一谈的。

武林写东西很杂,什么文体都写,并且不分长短。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还很金贵的时候起,他就开始写作了。二十多年来他到底写了多少文字,我问他,他说没有统计过,估计少不了。我一直劝他把自己的作品归拢归拢,做一个套系。这话说了好几年,他才慢慢腾腾像蜗牛一样整理好。这回总算做成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感觉上就好像自己将要出一套书。

既然是丛书,就要有个丛书名,并且这个丛书名要有品质、有味道,还要响亮。武林把这个艰难的任务托付给了我。我想了不少,都一一否定了。后来突然想到了武林的童话名篇《老蜘蛛的一百张床》,我一下子觉得这事好像有门儿了。“蜘蛛”这篇童话是武林的代表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他本人,在我眼里,蜘蛛就很是他的一个象征形象,是天定的。我说:就叫它“金蜘蛛”吧!这个形象很鲜明。他喜欢,别人也喜欢。

武林人高马大,一说话就张牙舞爪,很像飞快爬行的大“蜘蛛”。他忙忙碌碌地给自己织网,酒友,烟友,书友,写作上的朋友,再加上他奇特的人生经历,从山西到山东再到陕西最后轰隆隆来到北京,天南海北,那些结交的朋友,就像一张硕大的网络。这只“蜘蛛”是花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去应酬的,这算他的人际网。他还有一张读书网,常和他那些书友淘书,品书,交换书,分享读书心得。他读书,写书,评书,淘书,藏书,编书,这一张网更是巨大,他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了这张网上。他几乎每周六都要去淘书,如痴如醉。我和好几个朋友说过,武林是读书最多的人,如果把他的书评、序、跋、读书文章整理一下,也能整理出好几大本书来。但“金蜘蛛”丛书里并没有专门收录关于这些方面的文章,只有散文集里有几篇。

这套丛书,收录了他的小说两本,童话四本,散文一本,诗歌一本。八本书,就像蜘蛛的八只爪子一样,显示了他多样的写作才华。也许,这只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也许,他就在等待着这次“成精”的机会。这只“蜘蛛”不简单,且不说他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我就知道他很多的“第一”。他是第一个用童话写广告的人,他是第一个大批量写少儿编辑小传的人,他是第一个写儿童文学作家人物专栏的人,他是写了二十多年诗歌第一次出诗集的人,身份如此复杂而又安居乐业在出版社的,也是少有的一个人。但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唯美和性情两种气质混合型的人。他既有细腻的一面,又有粗放和率真的一面。这种气质决定了他作品的特色。

他的诗歌和他的散文,最能显示出他唯美的气质。他的小说和童话,差不多都是以情感的真挚和文风的温馨而取胜的。因为有写诗歌的底子,他的散文文采斐然、飘逸、空灵,深受小读者和教师们的欢迎,其中不少是做了小学生期刊的刊首语的。对武林作品的评价,我和金波先生是一致的。他童话中的温情和诗情,都是受了诗歌的滋润的。而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些诗歌的因素在里面。即便是他写的那些书评,标题也是很诗意的。所以,诗意诗情诗味和充满童心童趣差不多是武林整个作品的底色,而闪烁其中的则是这只“蜘蛛”吐出的那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文字。  武林的“‘金蜘蛛’诗意童心系列”的出版,对于他个人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和释放,而且是他个人的一个飞跃。而对于儿童文学界和少儿出版界,恐怕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只金色的“蜘蛛”,我希望,他能在孩子们中间结成一张大网。

二○一一年七月六日于北京

后记

安武林

一向给别人写序写跋写评,轮到给自己写,倒好像无话可说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大概性情中人都是如此的吧,倒不是怕说错什么。

曹文轩先生不止一次对我说:“武林,把你的东西整一整,集中出版一下。不要东一本,西一本地出了。”先生的深情厚谊,我一直是铭记在心的。

于是,我便萌生了集中出版自己作品的念头。

我自己在出版界,对当下的出版风气和形式是了然于胸的。作家个人的系列丛书,更受读者的欢迎,更受出版界的欢迎。作为一个60后的作家,从80年代开始写作,还没有出版过个人丛书的人,放眼一望,寥寥无几。所以,我百感交集。

记得在宁夏召开的全国少儿出版社文学编辑双年会上,谢倩霓很感慨地说了几句话:现在新一代的作家出书速度惊人,几乎没有经过投稿的过程,上来就是长篇、系列,而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怀着对文学的敬畏之情,经过文学写作训练,经过投稿的磨炼,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她说这话的意思是,我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更年轻的一代作家了。

我的创作,是受了很多前辈和同辈朋友鼓舞的,如金波、樊发稼、张之路、高洪波、王宜振、曹文轩、孙建江、汤素兰等等。他们的鼓励和肯定,始终是我创作的动力。记得我在工厂的时候,他们就一直在勉励我,或书信,或赠书,或耳提面命。毕竟,在机声隆隆的工厂是不利于创作的,苦闷总是缠绕于胸。

我到出版社之后,眼界才放开了,终于多了一重审视他人作品和审视自己作品的角度。我这才明白,这写书、读书、编书、评书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

我自己写得很杂,似乎什么文体都写。承蒙写作方面的朋友们的抬爱,他们大体都鼓励我冲着我的综合实力去的意思。而我自己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一种文体上,并不是想维护“多才多艺”这个虚荣的评价,而是不太愿意浪费上苍恩赐给我的灵感。更何况,我觉得文体的渗透也有利于创作。此外,我的这份执著更重要的是来自编辑和读者的支持。我可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的童话是《儿童文学》杂志比较喜欢的。我过去在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几乎都是童话,而我的小说几乎就上不去。可上海的《少年文艺》却对我的小说很欣赏,而我的童话几乎又上不去。读者那儿,也一样,有喜欢我的散文的,有喜欢我的童话的,有喜欢我的小说的,也有喜欢我的诗歌的,我并不想失去我的读者们。不过,就像金波先生评价我的作品时所说的:武林有写诗的底子,所以,他的散文和童话总是有些诗意。

就像乔治·桑的一句话“我活在朋友们中间”一样,我是为喜欢我作品的读者而创作的。尽管他们还小,尚不能理解我的话里更深的意义。

写作是一个孤独而又寂寞的事业,畅销书作家在没有畅销之前也会认同这个说法。这孤独和寂寞在于读者的不解、误解和曲解。大体上只有作家本人心里才能明白,自己写什么东西花费了大心血,什么是最好的,什么具有流传后世的可能。但写作,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写出一篇小小的文章,似乎便可以生出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来;若能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诗歌、散文或童话,那就更是欢欣鼓舞如同过节一般了。

回想起来,最初搞文学创作,是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存环境。到后来,文学变成了一种生命本身的需要,这期间是一个飞跃。但,我对文学的敬畏之情,始终没有改变过。尤其是这文字,是有生命的,是精灵,是不可以怠慢的。我常常喜欢说文字如同魔方,你有多大的想象力,文字就会展现出多少种丰富的色彩——形式虽然很重要,但情感、爱、审美更重要。

很感谢曹文轩先生给我起的丛书名,并对“金蜘蛛”做了文采飞扬和深刻精到的诠释。我依然以为,这其中是有先生的扶掖和提携之情的。感谢天天出版社能给我一次全面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我更希望,读者能从我的作品中找到他们喜欢的东西。如是,则不枉我这喋喋不休写就的“跋”了。

书评(媒体评论)

  安武林的散文有点儿像他的人,看似大大咧咧,随手拈来,但自有其内在的严密构架和飞扬的神韵。

——儿童文学作家 谢倩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