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选取了英国作家约翰·巴肯(1875—1940)的两部小说《三十九级台阶》和《绿斗篷》,并以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出版社出版的wordsworth Classics系列丛书为翻译蓝本,未作任何删节。《三十九级台阶》是约翰·巴肯于1915年创作的一部间谍小说。小说问世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约翰·巴肯又继续使用了《三十九级台阶》中的主人公理查德·汉内这一形象,连续创作了《绿斗篷》、《斯查法先生》、《三个人质》、《绵羊岛》等一系列间谍小说,均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小说《三十九级台阶》,曾被世界级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改编并搬上了银幕。在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现代间谍小说也在约翰·巴肯的带动下,由此登上了文学的舞台。
《三十九级台阶》是约翰·巴肯于1915年创作的一部间谍小说。在《三十九级台阶》中,作者成功塑造了理查德·汉内这个人物形象,以细腻的文笔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小人物与德国间谍斗智斗勇的景象,从而满足了普通百姓对于惊险刺激的喜好。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为背景,主人公理查德·汉内在阔别英国三十年后,从非洲草原回到伦敦,偶然间卷入到一桩关乎英国国家安危的机密事件中。在他的公寓门口,一个名叫斯卡德的美国人因为掌握了绝密情报而受到德国间谍组织的追杀,不得已向他求助,但斯卡德却在没有将实情完全告诉汉内的情况下,被杀于汉内的公寓内。汉内由此开始了一次奇特的逃生之旅。一方面德国间谍想置汉内于死地,另一方面,伦敦警察也以杀人嫌犯的身份对他进行通缉。在紧张的逃亡过程中,汉内逐步掌握了斯卡德留下的密码本中的破译关键。险情不断发生,但汉内凭借智慧、勇气和运气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直到后来,汉内与英国政界高层接上了头,并告诉了外交部高官沃尔特·布里范特爵士他所掌握的一切情报。起初,沃尔特爵士并不太相信,但最后通过汉内的努力,加之外部事态的发展,汉内不仅成功破译了至关重要的密码“三十九级台阶”,更是被一英国高层人物委以重任,在军方与警方的双重协助下,一举粉碎了德国间谍的阴谋。
五月的一个下午,三点左右,从伦敦金融区返回时,我对生活充满厌恶。在英国,我已经待了三个月,厌烦透顶。如果一年前有人告诉我会有此感受,我定会嘲笑他。但是当时事实的确如此。天气让我感觉不快,英国平民的言语令我恶心,我的身体缺乏锻炼,伦敦的娱乐活动如阳光下放着的汽水一般索然无味。“理查德·汉内”,我一直提醒自己,“你掉进弯沟里了,我的朋友,你得爬出来。”想到前些年在布拉瓦约制定的种种计划,我禁不住懊恼地要把嘴唇咬出血来。我发了点财,不是什么大财,但是足够用了。我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乐子。六岁时父亲带着我离开了苏格兰,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对我来说,英国如天方夜谭一般,很具吸引力,我原指望在此度过余生。
但是,一开始就让我很失望。大约一个礼拜后,风景对于我不再有吸引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对餐馆、剧院和赛马会兴致全无。我没有真正的朋友可以同行,这可能是我打不起精神的原因。许多人邀请我去家里做客,但是他们的兴趣似乎并不在我身上。他们会突然问我一两个有关南非的问题,然后继续做他们的事情。许多大英帝国的女士邀请我喝茶,偶尔见见新西兰的教师或者温哥华的编辑,这真是最令人郁闷的事情了。当时的我,三十七岁,呼吸顺畅,四肢健全,经济上很殷实,但却整天打着哈欠,乏味地要命。我下定决心离开,重回非洲草原,因为当时我是英国最百无聊赖的人。
那天下午,我一直就投资的事缠着我的经纪人,好让我的脑袋有些事情做。回来的路上,我转身进了我的俱乐部——确切地说,是个接纳殖民地的人做会员的小酒馆。我在那儿待了很长时间,一边喝酒,一边读了晚报。报上尽是发生在近东的骚乱,有篇文章写到希腊总理卡罗来德。我极喜欢这家伙。所有的报道都表明他举足轻重,备受关注。他做事光明磊落,这一点比他们中大多数人要强许多。我断定柏林和维也纳肯定对他恨之入骨,可我们支持他。一份报纸说他是防止欧洲走向打响世界末日战争的唯一障碍。我记得自己曾经想过在那些地方找份工作。在我看来,阿尔巴尼亚这种地方会令人觉得生活不再乏味。六点左右,我回到家,换了衣服,在皇家餐厅用了餐,然后进了一家音乐厅。演出很糟糕,女人乱蹦乱跳,男人长相怪异。我很快就离开了。那天夜里天气晴朗,我步行回到公寓,是我在波特兰广场附近租的。人群蜂拥,所有人匆匆走在人行道上,与我擦肩而过,他们忙碌着,喋喋不休地交谈着。我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有事可做。这些商店女店员、职员、花花公子以及警察对于生活有着某种兴趣,这兴趣使他们继续自己的人生道路。我给了一个乞丐半克朗硬币,因为我看见他在打哈欠;他和我一样在遭罪,我们同病相怜。在牛津广场,我仰望着那属于春季的天空,发誓在英国再多待一天看看有什么适合我做的,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那么我就搭乘下一班去往开普敦的轮船。
我的公寓位于朗汉广场后面一个新街区的底层。整幢房子配有一个普通的楼梯,进门处有一个门卫和一个开电梯的,但是没有餐厅或是什么吃饭的地方,每套公寓都是独立的,与其他的隔断。我不喜欢看到佣人在屋子里,所以我雇了个人白天来打理我的生活。他每天早上八点以前到,通常在晚上七点的时候离开,因为我从不在家吃饭。
我正要插入钥匙开门,突然发现身边站了个人。我没有看见他是如何靠近我的,所以他的出现使我非常吃惊。他人偏瘦,蓄着短短的棕色胡须,有着一对蓝色的具有洞察力的小眼睛。我认出他是住在顶楼的,我们曾在楼梯上打过招呼。 “我可以跟您谈谈吗?”他说。“能让我进去一小会儿吗r他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自若,并且用手抓住我的胳膊。
我打开了房门,用手示意请他进来。他一进门就直冲后屋,通常我在那儿抽烟、写信。然后他又迅速地冲回门口。
“门锁了吗?”他不安地问道,同时又亲自将链条锁插上。
“很抱歉!”他谦恭地说道。“这的确非常的失礼,但是您看上去是那种通情达理的人。这个礼拜,当事情出现麻烦的时候,我一直想到您。请告诉我,您会帮我的,是吗?”
“我会听您叙述。”我说道。“我只能保证这些。”面对着这个神经紧张的小伙子的古怪行为,我开始担心起来。
在他身旁的桌子上有一个盛酒的托盘,他给自己倒了一杯烈性威士忌加苏打水,然后一饮而尽。就在他将玻璃杯放回原处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用力过大,把杯子弄碎了。
“对不起,”他说。“今晚我有些不安。您瞧,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死了。”
我坐在扶手椅上,点燃了烟斗。
“感觉如何呢?”我问道。现在我可以肯定自己不得不面对一个疯子。
一丝微笑从他憔悴的脸上闪过。“我还没疯。先生,我一直在观察您,我推断您是一个冷静的人,我还推断您很诚实,而且不惧怕冒险。我打算将秘密都告诉您。我非常需要帮助。我想知道是否能求得您的帮助。”
“继续讲您的故事,”我说,“听完后我会告诉您的。”
他似乎已经做好准备,自己将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然后,他开始讲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起初我没听明白,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话,向他询问一些问题。P2-4
本书中选取了英国作家约翰·巴肯(1875—1940)的两部小说《三十九级台阶》和《绿斗篷》,并以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出版社出版的wordsworth Classics系列丛书为翻译蓝本,未作任何删节。
《三十九级台阶》是约翰·巴肯于1915年创作的一部间谍小说。小说问世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约翰·巴肯又继续使用了《三十九级台阶》中的主人公理查德·汉内这一形象,连续创作了《绿斗篷》、《斯查法先生》、《三个人质》、《绵羊岛》等一系列间谍小说,均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小说《三十九级台阶》,曾被世界级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改编并搬上了银幕。在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现代间谍小说也在约翰·巴肯的带动下,由此登上了文学的舞台。
约翰·巴肯的间谍小说之所以能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其成功之处离不开充满悬念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三十九级台阶》中,作者成功塑造了理查德·汉内这个人物形象,以细腻的文笔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小人物与德国间谍斗智斗勇的景象,从而满足了普通百姓对于惊险刺激的喜好。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为背景,主人公理查德·汉内在阔别英国三十年后,从非洲草原回到伦敦,偶然间卷入到一桩关乎英国国家安危的机密事件中。在他的公寓门口,一个名叫斯卡德的美国人因为掌握了绝密情报而受到德国间谍组织的追杀,不得已向他求助,但斯卡德却在没有将实情完全告诉汉内的情况下,被杀于汉内的公寓内。汉内由此开始了一次奇特的逃生之旅。一方面德国间谍想置汉内于死地,另一方面,伦敦警察也以杀人嫌犯的身份对他进行通缉。在紧张的逃亡过程中,汉内逐步掌握了斯卡德留下的密码本中的破译关键。险情不断发生,但汉内凭借智慧、勇气和运气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直到后来,汉内与英国政界高层接上了头,并告诉了外交部高官沃尔特·布里范特爵士他所掌握的一切情报。起初,沃尔特爵士并不太相信,但最后通过汉内的努力,加之外部事态的发展,汉内不仅成功破译了至关重要的密码“三十九级台阶”,更是被一英国高层人物委以重任,在军方与警方的双重协助下,一举粉碎了德国间谍的阴谋。
同样是以一个个谜团的破解作为故事主线的发展过程,另一部小说《绿斗篷》可谓是《三十九级台阶》的升级版。依旧是以理查德·汉内为主人公,这一次作者将汉内塑造成为一名真正的间谍,小说背景地也从英国开始逐渐东移至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在《绿斗篷》中,作者以更为细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使汉内和他的同伴山迪、彼得,以及美国人布兰奇荣在一个更大更具体的空间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也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和反面人物的刻画烘托了惊险而又紧张的气氛,将东方风情的神秘感完美地融入到间谍小说之中。
小说《绿斗篷》写的是卢斯战役后,在乡间别墅里养伤的汉内接到英国外交部沃尔特爵士的一封电报,匆匆启程赶赴伦敦接受任务。沃尔特爵士的儿子哈里·布里范特曾是一名优秀的间谍,临死前留下一张写有三个词的纸条,没有人明白其中的意思,只知道这是德国和土耳其之间正在秘密酝酿的一个阴险计划,因而这就成了汉内需要去破解的谜团。汉内和他的伙伴山迪,以及美国人布兰奇荣商量后决定分头行动,并在三人约定的时间内抵达君士坦丁堡。汉内在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偶遇同伴彼得,两人以荷兰人的身份混入德国,并试图打人秘密的核心圈中。在同德国军官斯达姆的周旋中,汉内似乎正一步步接近真相,但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开谜团。在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汉内与彼得被迫分开,然后又重新团聚,一路不断经历着追捕与逃亡的冒险历程。终于,在约定的时间,汉内、彼得、山迪和布兰奇荣在君士坦丁堡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见面了。故事至此,唯一的女性人物冯·艾尹纳姆夫人真正浮出了水面。这是一位集神秘、邪恶、沉着冷静、美丽迷人于一身的女子,甚至让包括汉内和布兰奇荣在内的所有人因为她而有些神魂颠倒。然而,最终在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冯·艾尹纳姆夫人的绿斗篷计划被彻底摧毁,从而也阻止了德国人企图利用宗教信仰而发动的针对英国与俄国的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