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唐朝初年,北方的东突厥日益强大,不断出动骑兵骚扰唐朝北部边境。他们抢夺财产,残害人民,威胁长安,给唐朝带来了重大损失。后来唐太宗派出大将李靖带领大军抗击东突厥。李靖是个善于领兵布阵的将领,连战连胜,打得敌人不断向北方逃亡。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十分着急,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就假装向唐太宗求和。唐太宗同意了,并且派出使臣前去抚慰东突厥。但是李靖认为现在是消灭敌人的最佳时机,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能失去,于是亲自带领一万骑兵袭击东突厥大营。消灭了毫无防备的敌人。
急流勇退
宋代时,有一年钱若水在参加科举考试前,曾经到华山拜见道士陈抟,希望他能够收自己为弟子。陈抟想接纳他,但看到他马上要考试了,担心误了他的前程,就迟迟没做决定,而是请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来决断。第二天,钱若水拜见那个老道士。老道士仔细地看了看他的面相,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你这个人啊,是个不合适上山修道,而是能在急流中勇敢地退出去的人。”钱若水听了这话,只好告辞回家。后来他考中了进士,逐渐做到枢密使这样的大官。但是到四十岁的时候,他就辞官退休了。后人把这件事叫做急流勇退。
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在秦国被秦昭王关押了起来。秦王随时可能会杀掉田文,所以他整天都想逃出监狱。田文的门客知道这件事后打算救他出去。于是一天夜里,他的一个门客学着狗叫,骗过仓库看守,悄悄溜进了秦朝王宫中的衣库。门客偷回了孟尝君以前送给秦昭王的狐狸皮袍子,再把袍子送给秦王宠爱的妃子。这位妃子于是说服秦王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赶紧逃走,以免秦王反悔。后来孟尝君途经函谷关时,关门还没有打开。他手下一个门客见状学起了鸡叫。守门官兵以为天亮了,就打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得以顺利逃脱。
鸡犬不宁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在任永州司马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姓蒋的捕蛇人。捕蛇人悲伤地对柳宗元说:“大人啊。我们这个行业很苦啊。我的爷爷、我的父亲都是在捕蛇的时候被毒蛇咬死的。我也好几次死里逃生。”柳宗元说:“那你还是换个职业吧。”捕蛇人摇摇头说:“不行啊,我要是种地的话,就要承担繁重的租税。我要是付不起税,贪官污吏们会过来逼债的,这会搞得我家鸡啊狗啊什么的都不得安宁。所以我还不如冒险去捕蛇,这比承担租税稳妥些。”柳宗元长叹一口气,说:“唉,残暴的政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疾风甚雨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曾经跟随公子重耳一起出国逃亡,一路上尽心尽力照顾着重耳。经过十九年的艰苦磨砺,重耳又重新回到了宫中,掌握了国家权力,做了晋文公。介子推看到重耳重新登上国君之位,心中十分欣慰,就和母亲一起隐居到了绵山。晋文公想到介子推过去的功劳,就求他出山做大官,但是介子推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晋文公有点生气,就派人焚烧山林,想要逼他出来,但是介子推誓死不出。放火那天正好又起了大风,助长了火势。介子推没办法只好抱在树上,最后被活活烧死。大火灭后,天降大雨。晋文公十分哀伤,为了纪念介子推。他特意设立了寒食节,规定这一天不准用火。
P1-5